王曉佳,張瀚釗,張祖軍
(1.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2.長沙理工大學(xué) 土木工程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114;)
隨著國內(nèi)經(jīng)濟建設(shè)的大力發(fā)展,新建橋梁的跨徑不斷增大,橋梁結(jié)構(gòu)逐漸多樣化,現(xiàn)已不單單追求橋梁的通行功能,橋梁的美觀也成追求之一。斜拉橋的承載能力強,跨越能力大,外形美觀,能很好地與城市和山區(qū)環(huán)境融為一體,深受橋梁設(shè)計與建設(shè)者的喜愛,當前已成為跨越山川峽谷、江河湖泊且極具競爭力的橋型之一[1-3]。但對斜拉橋的抗震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內(nèi)外學(xué)者對其抗震性能開展了大量研究。阮懷圣等人[4]對5座公鐵兩用鋼桁梁斜拉橋的動力特性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并采用有限元軟件分析了不同結(jié)構(gòu)抗震約束體系的抗震響應(yīng)特征。沈星等人[5]研究了大跨度斜拉橋邊墩橫向抗震體系,提出了邊跨主梁橫向基本周期的簡化計算公式。邱景雷等人[6]采用有限元手段對一座高塔大跨徑斜拉橋的地震響應(yīng)進行了研究,并對比了設(shè)置阻尼器后斜拉橋的減震效果。全偉等人[7]采用Midas Civil 建立了某高鐵矮塔斜拉橋模型,分析了其在不同減隔震裝置下的減震機理和效果。許莉等人[8]以一座主跨為680 m的對稱大跨徑雙塔斜拉橋為背景,設(shè)計了1:40 縮尺比的半橋模型,并開展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了其縱向地震響應(yīng)。周玲玲[9]采用有限元軟件對某地錨式獨斜塔斜拉橋開展了不同力學(xué)荷載下的受力性能研究,但主要偏向于靜力分析。宗周紅等人[10]采用LS-DYNA 有限元軟件建立了大跨度斜拉橋模型,開展了強震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橋增設(shè)阻尼器和輔助墩前、后的抗震性能。禹建兵等人[11]以國內(nèi)某混凝土斜拉橋為背景,分析了采用不同結(jié)構(gòu)體系的斜拉橋地震響應(yīng)特征。Li 等人[12-13]開展了獨塔和多塔斜拉橋的振動臺試驗,研究了其抗震性能。但針對斜拉橋的抗震性能研究主要以傳統(tǒng)類型的斜拉橋為主,而針對單跨地錨式獨斜塔混凝土斜拉橋的抗震性能研究較為少見。因此,作者擬采用Midas Civil 2019 建立國內(nèi)某單跨地錨式獨斜塔混凝土斜拉橋三維有限元模型,對其抗震性能進行研究,分析在不同地震動方向和阻尼比影響下的地震時程響應(yīng)規(guī)律,可為工程抗震設(shè)計與計算提供參考。
國內(nèi)某斜拉橋跨徑為170 m 的單跨地錨式獨斜塔混凝土斜拉橋。主梁斷面采用Π 型,寬度為29 m,高度為2.5 m。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主梁拉索間距為8 m,背索間距為1.65 m,主塔上的拉索間距為1.5~3.0 m 之間變化。主塔采用“人”形橋塔,由上塔柱、下塔柱、橫梁等組成,斜塔與水平地面的傾角為71.57°。承臺底部共10 根樁基,樁徑4.0 m,順橋向兩排,一排為豎直樁,另一排為斜樁,承臺采用長47 m,寬13.5 m,高5 m的整體式結(jié)構(gòu)[9],斜拉橋總體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地錨式斜拉橋總體布置(單位:cm)Fig.1 General layout of ground-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unit:cm)
采用Midas Civil 2019 有限元軟件建立了全橋三維有限元模型。全橋共劃分292 個單元,377 個節(jié)點。主塔、主梁、承臺和樁基礎(chǔ)均采用桿系梁單元模擬,斜拉索采用桁架單元模擬。橋塔和主梁分別與拉索通過剛性連接,模型中未考慮地錨箱影響,直接在背索底部采用固結(jié)。模型中也未考慮輔助墩的影響,僅在主梁末端釋放其縱向平動和豎向轉(zhuǎn)動。主梁與主塔之間采用剛性連接,主梁、承臺及其下樁基三者均采用剛性連接。通過一系列的土彈簧模擬樁-土相互作用,彈簧剛度采用m 法計算。斜拉橋空間視圖和橫向視圖如圖2所示。
圖2 斜拉橋有限元模型Fig.2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cable-stayed bridge
采用多重Ritz向量法計算單跨地錨式獨斜塔混凝土斜拉橋的動力特性,分析了前50階自振模態(tài),各方向振型參與質(zhì)量均達到了90%以上,可滿足抗震規(guī)范要求。斜拉橋前10 階的自振頻率及對應(yīng)的自振模態(tài)見表1,第1 階和第2 階自振模態(tài)的空間視圖和側(cè)向視圖如圖3~4所示。
表1 斜拉橋前10階的自振頻率及其對應(yīng)的自振模態(tài)Table 1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ies of the first 10 orders and vibration modes of cable-stayed bridge
圖3 斜拉橋第1階自振模態(tài)Fig.3 The first natural vibration mode of cable-stayed bridge
圖4 斜拉橋第2階自振模態(tài)Fig.4 The second natural vibration mode of cable-stayed bridge
由表1和圖3~4可知,斜拉橋第1階的自振周期最大,表現(xiàn)為主梁豎向1階彎曲,為斜拉橋的主振模態(tài)。第2 階出現(xiàn)了主梁豎向2 階彎曲,應(yīng)重點考慮主梁振動引起的斜拉索受拉,避免斜拉索的斷裂。直至第3階才表現(xiàn)為橋塔振動,表明橋塔的整體剛度較大。前10 階振型的自振頻率在0.516 749~3.449 371 Hz 之間,頻率相差最大接近3 Hz,分布較為緊密,表明斜拉橋整體結(jié)構(gòu)相對較柔。
斜拉橋的抗震設(shè)防類別為B類,二類場地,特征周期0.4 s,設(shè)防烈度7 度,地震加速度峰值為0.15g(g為重力加速度),阻尼比0.05。本試驗選用加速度峰值為0.179 3g的Taft 波作為地震輸入波,同時考慮水平向和豎向的地震輸入波。其中,水平向輸入波采用0.179 3g的Taft波,而豎向輸入波取水平向輸入波的0.65 倍,即最大加速度峰值為0.116 545g。地震波持續(xù)時間通常取5~10 倍的基本周期,本試驗取地震波前20 s進行地震響應(yīng)分析。水平向Taft 地震波如圖5 所示,調(diào)整后的豎向Taft地震波如圖6所示。
圖5 水平向Taft地震波Fig.5 The Taft seismic wave of horizontal
圖6 調(diào)整后的豎向Taft地震波Fig.6 The Taft seismic wave of vertical after adjusted
采用的地震輸入波阻尼比為0.05,分別沿著縱橋向、橫橋向、豎橋向進行激勵,計算主梁跨中、主梁端部、橋塔底部的最大彎矩和位移。輸入波3個方向?qū)π崩瓨蚋魑恢玫淖畲髲澗睾臀灰埔姳?~3。
表2 輸入波3個方向的斜拉橋各部位的最大地震彎矩Table 2 Maximum seismic bending moment of cable-stayed bridges by three-direction input waves
表3 輸入波3個方向的斜拉橋各部位的最大地震位移Table 3 Maximum seismic displacement of cable-stayed bridges caused by the three-direction input waves
由表2可知,在縱橋向輸入波激勵下,橋塔底部會出現(xiàn)很大彎矩,混凝土受彎最嚴重,容易出現(xiàn)混凝土開裂,因而在抗震設(shè)計時應(yīng)重點考慮橋塔底部的受彎驗算。在橫橋向輸入波激勵下,主梁端部(即承臺處主梁部位)會出現(xiàn)很大負彎矩值,主梁跨中也出現(xiàn)了極大正彎矩值,主要是該處主梁、承臺和橋塔兩兩固結(jié)所致,設(shè)計中應(yīng)考慮橫橋向地震荷載對主梁端部上緣混凝土受拉問題。豎橋向輸入波對橋塔和主梁彎矩的影響最小。
由表3可知,豎橋向地震荷載對主梁跨中變形的影響最大,分別是縱橋向的2.36 倍和橫橋向的4.53倍,重點開展豎橋向地震荷載下的主梁變形驗算。而對于橋塔變形,在橫橋向地震荷載下最大,分別是縱橋向的2.16 倍和豎橋向的4.09 倍。表明:橫橋向地震荷載對橋塔的穩(wěn)定性影響最大,過大偏位對主塔受力極為不利,在抗震驗算時應(yīng)尤其關(guān)注橫橋向的地震荷載,并采取有效抗震措施控制橋塔側(cè)偏。
混凝土的阻尼比一般為0.05,設(shè)置合理的阻尼比對結(jié)構(gòu)的抗震設(shè)計極為重要。本試驗取阻尼比為0.02 和0.05,分別研究阻尼比對斜拉橋主梁跨中、主梁端部和橋塔底部的最大彎矩和位移地震響應(yīng)。
同時考慮3個方向的地震輸入波,采用的組合工況為:縱橋向Ex+橫橋向Ey+豎橋向Ez,組合工況下不同阻尼比斜拉橋各部位的最大地震彎矩和位移值見表4~5。組合工況下主梁跨中最大彎矩、端部最大彎矩和跨中最大位移地震時程響應(yīng)如圖7~9 所示。組合工況下塔底和塔頂最大彎矩和位移的地震時程響應(yīng)如圖10~11所示。
表4 不同阻尼比下斜拉橋各部位最大地震彎矩Table 4 Maximum seismic bending moment of cable-stayed bridges under different damping ratios
表5 不同阻尼比下斜拉橋各部位最大地震位移Table 5 Maximum seismic displacement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under different damping ratios
圖7 主梁跨中的最大彎矩地震響應(yīng)Fig.7 Seismic responses of maximum bending moment of girder at the mid-span
圖8 主梁端部的最大彎矩地震響應(yīng)Fig.8 Seismic responses of maximum bending moment of girder at the end
圖9 主梁跨中的最大位移地震響應(yīng)Fig.9 Seismic responses of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girder at the mid-span
圖10 塔底最大彎矩地震響應(yīng)Fig.10 Seismic responses of maximum bending moment of tower at the bottom
圖11 塔頂最大位移地震響應(yīng)Fig.11 Seismic responses of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ower at the top
從圖7~11 中可以看出,阻尼比減小會使得斜拉橋主梁、橋塔的最大彎矩和位移地震時程響應(yīng)明顯提高。由表4可知,隨著阻尼比降低,主梁跨中的最大彎矩值提高了36.1%,主梁端部的最大彎矩值提高了33.5%,橋塔底部的最大彎矩值提高了49.1%。表明:阻尼比降低使得橋塔底部的彎矩地震響應(yīng)增大最明顯。由表5可知,隨著阻尼比的降低,主梁跨中的最大位移值提高了56.3%,主塔頂部的最大偏位值提高了35.1%。因此,阻尼比的降低對主塔彎矩和主梁位移的地震響應(yīng)影響最大。在斜拉橋抗震設(shè)計時,合理設(shè)計結(jié)構(gòu)的阻尼比,可以有效地改善其地震響應(yīng)。
采用Midas Civil 2019 建立了地錨式獨塔混凝土斜拉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縱向、橫向、豎向地震波輸入和阻尼比對主梁和橋塔的彎矩和位移地震時程響應(yīng)的影響規(guī)律,得出結(jié)論為:
1)斜拉橋的整體結(jié)構(gòu)相對較柔,主振模態(tài)為主梁豎彎,容易引起斜拉索的受拉斷裂問題。
2)在縱橋向地震激勵下,塔底會出現(xiàn)很大彎矩,混凝土受彎最嚴重,容易引起開裂,在設(shè)計中應(yīng)考慮塔底受彎驗算。
3)在橫橋向地震激勵下,應(yīng)重點關(guān)注主梁端部上緣的混凝土受拉問題。橫橋向地震荷載對塔頂變形影響最大,容易引起橋塔失穩(wěn),應(yīng)采取有效抗震措施減小橫向地震荷載的影響。
4)豎橋向地震荷載對主梁跨中的變形影響最大,而對橋塔和主梁彎矩的影響最小。
5)阻尼比降低會顯著增大主梁和橋塔的彎矩和位移地震響應(yīng),且對塔底彎矩和主梁跨中豎向撓度的地震響應(yīng)影響最大。在斜拉橋抗震設(shè)計時,合理設(shè)計結(jié)構(gòu)的阻尼比,可以有效地改善其地震響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