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曙娟
摘要:少兒圖書市場的繁榮掩蓋不了不容樂觀的少兒家庭閱讀現(xiàn)狀,少兒書單推薦者任重道遠。在手機移動端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少兒書單的推薦途徑更加多樣化,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育專家外,一些活躍于各育兒社群的意見領袖也參與到少兒書單活動中來。移動端育兒社群少兒書單表現(xiàn)出兩大特征:一是超越了經濟利益,二是從私人領域過渡到了公共領域。
關鍵詞:移動端 育兒社群 書單 意見領袖 公共領域
少兒圖書,又稱童書,其讀者對象作為未成年人,在七歲之前以家庭親子閱讀為主,七歲之后逐步轉換為以自主閱讀為主。在孩子有能力自主閱讀后,家長較少介入或完全不介入。需要明確的是,不應將家長的放手等同于放任不管,否則相當于撤掉了少兒圖書內容質量的最后一道關卡。在這種情況下,進入消費者“購物車”的購書清單就顯得尤其重要。古今中外名著無一不是在一代又一代的歲月長河中淘金般篩選出的璀璨明珠,然而當代兒童文學作品是否真正優(yōu)秀,尚待時間的檢驗。童書既關乎孩子的成長、家庭的希望,也關乎祖國的發(fā)展、世界的未來。在大眾媒體如影相隨的當下,家長如何避免被宣傳和營銷牽引,為孩子的精神食糧把好最后一關,是一個重要命題。移動端育兒社群少兒書單成為部分家長的首選。
少兒圖書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問題
一是欣欣向榮的少兒圖書市場。我國少兒圖書以每年4萬多種的生產速度在快速增多,以少兒圖書為代表的出版物作為少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發(fā)展迅猛,尤其是網絡書香節(jié)、“618”電商網購節(jié)、“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狂歡節(jié)等,銷售業(yè)績喜人。少兒圖書的巨大市場潛力,是有跡可循的。首先,我國約有3.7億少兒人口,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少兒人口持續(xù)增多。其次,我國人民一直秉持重視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普遍接受過良好教育的“80后”“90后”在陸續(xù)晉級為父母后,主動學習最新育兒知識的意愿較強,普遍愿意采納專業(yè)人士的建議,比較關注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最后,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持續(xù)增長,為各家庭的教育支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不容樂觀的少兒家庭閱讀現(xiàn)狀。積極、健康的好作品的確豐富了少兒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開卷未必有益,對于懵懵懂懂的少兒而言,并非擁有的圖書越多越好。如果圖書內容質量出問題,那么就很可能是大問題。
在市場利潤的驅使下,圖書的質量問題層出不窮,輕則浪費少年兒童的寶貴時間,重則損害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坝行┥賰簣D書宣揚封建迷信,怪力亂神;有些刻意渲染金錢至上觀念,催生炫耀攀比之風;有些暢銷的奇幻、冒險類少兒圖書的封面有不同程度的暴力元素。一些出版商為了吸引眼球,提高關注度,不惜以不健康的內容作為賣點,書籍的內容不乏血腥、 暴力、驚悚場面的文字描寫?!盵1]
三是肩負重擔的少兒書單推薦者。從理論上而言,不管平時是什么樣的人,一旦在眾人矚目下為廣大少年兒童推薦書單,就應當化身為火眼金睛的完美主義者,所提供的書單必須無可挑剔。國內外專家、知名人士、教育部門等“強力推薦”“傾情推薦”的圖書往往成為家長的首選。專家作為業(yè)內或者學術界的領袖人物,既具有專業(yè)眼光又擁有較大的話語權;名人是蕓蕓大眾模仿的對象,其自帶的光環(huán)可以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教育部門通過“新課標同步閱讀書目”“入選小學語文課文”“小學生課外必讀名著”“教育部指定書目”等方式推薦的圖書,在大多數(shù)家長和教師心中是必買和必讀的。家長在對圖書內容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很容易受到專家、名人、教育部門的影響。不可否認,專家、名人、教育部門等推薦的少兒書單幾乎是經典之作,然而,其中也混雜平庸甚至糟粕之作。少兒書單推薦者任重而道遠。
移動端育兒社群意見領袖與少兒書單
總體而言,目前廣為流傳的少兒書單大致分為官方和民間兩大類。所謂官方,即教育部門、學校、權威專家等推薦的大范圍流傳的書單;所謂民間,即新媒體時代家長(包括社群意見領袖家長)推薦的小范圍流傳的私房書單。前者宏觀、詳盡,后者則微觀、小眾,我們不妨從兩者中取長補短。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80后”“90后”,甚至“70后”家長還表現(xiàn)出一定的社群特征。從出現(xiàn)的時間上來比較,社群比新媒體早得多。比如,人們所熟稔的某商家或某公益組織的會員,便是比較早的社群成員,可能在經濟基礎、社會背景、人生經歷、興趣愛好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在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之后,論壇、微博、微信公眾號、直播平臺、QQ群、微信群等則成為社群的新型載體?!巴翘煅挠齼喝耍喾旰伪卦嘧R?!痹陴B(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出于交流、分享的需求,基于一定的閱讀意識、閱讀基礎、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天南海北的家長相識于QQ群、微信群所形成的圈子化的社會互動,可謂新媒體時代數(shù)字化閱讀的活動剪影。
個體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成長、提升、豐盈。在個體閱讀的基礎上形成的書單及其心得體會,需要交流和分享。移動端育兒社群為其打開一扇有效交流和分享的窗戶。誠然,通過其他途徑(例如“小紅書”“知乎”“微信讀書”“微博”“喜馬拉雅”“豆瓣”等微信小程序)也可以搜索到大量兒童閱讀書單,但是真正有價值的并非鋪天蓋地的資料,而是有甄別能力的慧眼。這正是意見領袖之于少兒圖書公共領域社群的意義。按照傳播學的定義,筆者將活躍于移動端QQ群、微信群等育兒社群,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不隨波逐流,并且經常為其他成員答疑解惑,對其他成員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影響的人物,稱為移動端育兒社群意見領袖。大多數(shù)育兒社群并未設置門檻,并非每一位成員都有判斷少兒圖書內容質量高下的能力,有時候借助意見領袖的外界力量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與專家、名人、教育部門等傳統(tǒng)推薦者相比,移動端育兒社群意見領袖的書單雖然更私人化,但是可信度不低。移動端育兒社群意見領袖身為人父或人母,親自養(yǎng)育孩子,親自陪伴孩子閱讀,親自為孩子挑選好書。基于自己孩子的閱讀經歷形成的推薦書單,因個性化而豐富、飽滿、生動,具有一定的含金量。社群其他成員往往無法抵擋私房書單的魅力,他們可以從中近距離窺見一個優(yōu)秀孩子的成長經歷,進而學習、借鑒。
移動端育兒社群“公眾”與少兒書單
移動端提供了一個新的話語平臺,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公共領域,勾勒了當今世界的一個新圖景。按照哈貝馬斯關于公共領域的理論,不受個人和集團利益誘惑、不受公共權利束縛的“公眾”自愿組成了公共領域。育兒社群的家長普遍受過高等教育,不如說是具有一定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公眾”,主要表現(xiàn)出以下兩個特征。
一是超越經濟利益。在商品社會,移動端構建的公共領域難能可貴地超越經濟利益,實現(xiàn)了QQ群、微信群等社群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純粹目的。公共領域的育兒社群也熱衷于少兒圖書推薦,但是推薦者不以營銷為目的,而以分享個人的閱讀經驗、收獲為樂,從性質上來看,更像傳統(tǒng)意義上的讀書會,閱讀是永恒的話題。社群成員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利用零碎時間暢所欲言,“曬”書單、談體會、分享心情,樂此不疲。有些超越經濟利益的QQ群、微信群等育兒社群資源豐富、信息量大,甚至被成員視為“精神家園”,如朱永新創(chuàng)辦的公益研究機構“新閱讀研究所”組織推薦的閱讀書目,具體內容看表1。
二是從私人領域過渡到公共領域。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從社會行動出發(fā)去觀察和理解社會,并按照理性成分遞減原則,提出共有四種社會行動——工具理性行動、價值理性行動、傳統(tǒng)行動及情感行動[2]。根據(jù)韋伯的理論,育兒社群的“曬”書單行為,當屬第四種——情感行動,“炫耀”學識、吐露感受、抒發(fā)情感;育兒社群的“閱讀”書單行為,當屬第一種——工具理性行動,圍觀別人家的孩子,借鑒別人家的書單,豐富自己的育兒經驗。育兒社群的“曬”和“閱讀”書單行為均去信仰、去權威。在一定意義上講,閱讀是一種個人行為,關乎個人的興趣愛好,具有私密性。當然,我們關注QQ群、微信群育兒社群的閱讀,聚焦的不是閱讀行為與閱讀者個人之間的關系,而是群體閱讀傾向及其社會意義。
閱讀是無聲而孤寂的精神交流活動。當閱讀者以家庭為單位、以家長為代表,徜徉于虛擬的網絡世界,隱去真實的身份信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熟人圈子之外無所顧忌地展現(xiàn)真實的一部分自我,經常在暢所欲言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除非刻意線下聯(lián)系,僅憑群里的昵稱,即使在茫茫人海中擦肩而過也不可能辨認出來,一般不會對現(xiàn)實生活產生影響,這是QQ群、微信群育兒社群的特殊魅力。閱讀是與私人經驗、私人感受、私人情感等密切相關的屬于私人領域但不僅限于私人領域的事件。閱讀的私人領域性質,可能正是私人書單獲得青睞的原因;當私人書單進入別人視野的同時,已經離開私人領域進入公共領域。
家長是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有責任“監(jiān)護”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糧。目前,兒童文學出版的“把關人”位移、教師與家長的“意見領袖”偏差等眾多原因,導致廣為流行的一些少兒書單有待商榷。從書單到家長購物車再到未成年人書架,移動端育兒社群正在小范圍地發(fā)揮著一定的影響力,對一批批好讀書、讀好書的孩子的成長功不可沒。往大的方面說,活躍于移動端育兒社群的那些重視閱讀的家長,正在為營造全民閱讀氛圍、推動出版行業(yè)發(fā)展、促進教育事業(yè)前進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目前,移動端育兒社群畢竟是小眾的、民間的、心血來潮的,如何提煉其精華并穩(wěn)定、持續(xù)地提升其社會價值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單位: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期刊社
參考文獻
[1] 張曉蒙, 許潔. 從文化產品的外部性看少兒圖書內容“出位”的危害及應對[J]. 出版發(fā)行研究,? 2013(12).
[2] 崔子修. 網絡空間的社會哲學分析——從技術、利益到倫理[D].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