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
凡大人之道有三b:一曰正蒙難c,二曰法授圣d,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經(jīng)之旨e,尤殷勤焉。
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圣人之言無所用。進死以并命f,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去吾國,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范g,辱于囚奴,昏而無邪,隤而不
息h。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i,正蒙難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為圣師,周人得以序彝倫而立大典j。故在《書》曰“以箕子歸,作《洪范》”k,法授圣也。及封朝鮮,推
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率是大道,藂于厥躬l,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
於虖m!當其周時未至,殷祀未殄n,比干已死o,微子已去p,向使紂惡未稔而自斃q,武庚念亂以圖存r,國無其人,誰與興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則先生隱忍而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廟汲郡s,歲時致祀。嘉先生獨列于《易》象,作是頌云……
(《柳宗元集校注》卷五《碑》)
a 箕子:商紂王的叔父,因封在箕地,故稱箕子。
b 大人:德行高尚的人。
c 正蒙難:堅持正道,不惜遭受磨難。
d 法授圣:將正法大道傳授給圣王。
e 六經(jīng):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
f 并:通“屏”,舍棄。
g 晦:昏暗,隱蔽。 謨:謀劃。 范:法,原則。
h 隤(tuí):跌倒。
i 箕子之明夷:出自《周易·明夷》,明夷卦象征暗君在上、明臣在下,明臣隱藏自己的智慧。
j 彝(yí)倫:常理,常道。
k 《洪范》:《尚書》中的一篇,相傳為大禹時的文獻,箕子增訂并獻給周武王。
l 藂于厥躬:將好的品德集于一身。藂,聚集,叢生。
m 於虖:猶“嗚呼”,感嘆詞。
n 殄:滅絕。
o 比干:商朝大臣,因進諫而被紂王剖心而死。
p 微子:名啟,紂王之兄,因勸諫不被紂王采納而出走。周朝初年,啟被封于商朝舊都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陽區(qū)),建立宋國,成為宋國的開國始祖,后世稱之為宋微子。
q 未稔:沒成熟,沒達到頂點。
r 武庚:名祿父,紂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封武庚管理商朝舊地(今河南安陽),以存殷祀。武王死,武庚與管叔、蔡叔叛亂,最終被殺。
s 汲郡:治所在今河南衛(wèi)輝西南。
一般說來,德行高尚的人立身處世的原則有三個方面:一是受危難仍能保持正直的品德,二是將治理天下的法典傳授給圣明的君主,三是使百姓受到教化。殷朝有位賢人叫箕子,確實具備這三方面的德行而在世上立身行事,因此孔子在概述“六經(jīng)”要旨的時候,對他特別重視。
在殷紂王統(tǒng)治的時候,圣法大道顛倒混亂,上天的震怒不能引起他的警戒,圣人的教誨絲毫不起作用。在那時,冒死進諫,不惜生命,以便維護天命國運,確實是一種仁德,只是不利于殷人宗祀的延續(xù),因此箕子不這樣做。委身新的王朝以便保存先人宗廟的奉祀,也是一種仁德,只是參與滅亡自己國家的行動,故而箕子也不忍心去做。上述這兩種辦法,已經(jīng)有人這樣做了。因此箕子便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適應當時的世道;隱藏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在囚禁的奴隸中受到屈辱;貌似糊涂卻不做邪惡之事,表面柔弱卻自強不息。故而《周易》中說:“箕子能做到韜晦。”這就是說箕子蒙受危難而能保持正直的品德!等到商朝滅亡,周朝建立,新王朝以正道教化百姓,箕子便獻出治國的大法,因此成為圣王的老師,使周朝能根據(jù)這些法則來調(diào)整倫理道德,創(chuàng)立典章制度。故而在《尚書》中說:“箕子回到了鎬京,寫成了《洪范》?!边@便是將治理天下的法則傳授給圣明的君主啊。等箕子到了朝鮮,在那里推行道義來使民風淳樸,遍施恩德而不問出身的鄙陋,廣施仁愛而不論關系的遠近,以便延續(xù)商朝的宗緒,使外夷變?yōu)槿A夏,這便是讓百姓受到教化?。∷羞@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天地變化萬端,自己能獲得其中的正道,難道不是德行高尚的人嗎?
??!當周朝的時運尚未到來,殷朝宗廟的香火還沒有斷絕,比干已經(jīng)死去,微子也已離開,假如紂王的罪惡還不算多時就死去,武庚想發(fā)動叛亂以圖保存社稷,國中要是沒有箕子這樣的人,誰能和武庚一起治理國家呢?這本來也是人事發(fā)展的一種可能啊。這樣來看,箕子能忍辱負重到這種地步,大概也是在這方面有所考慮吧?
唐朝的某一年,在汲郡修建了箕子的廟宇,每年按時祭祀他。我敬慕先生的行為能被列入《周易》的卦象中,便寫了這篇頌……
這是柳宗元為箕子廟寫的碑文。
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官至太師,因其封地在箕,故稱箕子,他與微子、比干齊名,史稱“殷末三賢”?;釉谳o佐商紂王時,見紂王進餐時必用象箸,便心生憂慮。果然,后來商紂王暴虐無道,整天酗酒淫樂而不理政?;涌嘈闹G阻,但不被采納。箕子見商朝江山即將斷送在紂王手中,心如刀絞,索性披發(fā)佯狂,每日只管彈唱“箕子操”曲以發(fā)泄心中的悲憤。商紂王以為箕子真瘋了,便將他囚禁起來,貶為奴隸。
武王滅商后,求賢若渴的周武王找到箕子,請教治國之道?;颖銓⑾挠韨飨碌摹逗榉毒女牎逢愂鼋o武王。武王聽后,十分欽佩,想請箕子出山治理國事,但被箕子拒絕。后來,箕子渡海,到了朝鮮,創(chuàng)立了箕氏侯國。相傳箕子到朝鮮后便建造房屋、開墾農(nóng)田、養(yǎng)蠶織布、燒陶編竹,還施用八種簡單的法律來防止和解決人們的爭執(zhí),并把故國的文化傳播開來。
在古人眼中,箕子是賢人的代表。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提出品德高尚之人立身處世的三個要點,即蒙受苦難時堅守正道,把治國的法典傳授給明君,將教化施及百姓。而箕子正是符合上述三個標準的人。接著,作者用箕子的行為逐條加以對照,在敘述中突出了箕子的忠貞和智慧,以及他傳授治國大法、推崇教化的功績,進而表達了對箕子的崇敬之情。
如果聯(lián)系作者的經(jīng)歷,這篇文章可視為作者處境和心情的反映。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而獲罪,被貶到荒遠的地區(qū)為官。他的遭遇與賢者箕子有相似之處,因此本文可以說是借贊美箕子來寄托作者的信念和抱負。
(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