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
摘要:數(shù)學知識間存在關聯(lián)邏輯性,不同知識之間也有一定的銜接性,當代不同版本的數(shù)學教材均按照單元模塊來編寫教學內容。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忽視了單元模塊與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未兼顧整體框架與大局,沒有將各知識點進行有效銜接,各課時之間幾乎沒有聯(lián)系,而且也沒有和學生一起梳理學習框架,不利于引導學生掌握整體知識內容,提高教學效果。文章為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早在20世紀,杜威先生所建立的實用主義教育學便構成了“單元整體教學”的雛形,后來,他的學生克伯屈所建立的設計教學法被稱為“單元教學法”。相比而言,這種方法更細致。隨著對“單元教學法”的深入研究,莫里先生于20世紀50年代指出“單元教學法”分為“試探”“提示”“自學”“組織”“復講”等五大步驟。進入21世紀,隨著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單元教學法”融合了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非常注重數(shù)學單元知識整體之間的關聯(lián)性,以此構建起基于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下的知識框架結構,促進數(shù)學知識體系的有效銜接,引導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提高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一、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現(xiàn)狀
(一)部分教師未能抓住重點,對課時進行合理平分
在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有不少教師表示課時不足,講不完教學內容,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未能抓住教學重點,所有知識點講解過細,未合理分配課時,這樣很容易導致教學繁雜,學生很難掌握重點知識。
(二)學生課堂探究時間不足,未形成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習慣
小學六年數(shù)學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過程,各知識點、各單元和各年級的教材關系緊密,讓學生學好數(shù)學,掌握整體學習框架與所學知識,并不能只依靠教師講解,更需要加強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自行探究數(shù)學知識與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習慣。然而,部分教師并沒有在課堂上為學生留有充足的探究學習時間,在進行課堂互動時,并沒有讓學生自己嘗試探究和解決問題,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數(shù)學研究精神。
二、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策略
(一)促進教學流程的有效銜接,做好課時內容整理工作
在小學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工作中,必須重視促進教學流程的有效銜接,實現(xiàn)從整體到局部、由面到點的知識鏈接,做好課時內容整合工作,優(yōu)化課時結構,合理安排課時表,按課時做好基本教學內容解析工作,結合實際情況調整學生學習內容,適當拓展課后學習知識范圍,借助網絡平臺進行課后指導,滿足學生的復習需求。
以單元主題教學“加法交換律與加法結合律”“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簡便運算”“連減性質(綜合練習)”“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簡便運算”“連除性質”“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簡便運算”和“整理復習”為例。在教學時可以各安排一節(jié)課時,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出現(xiàn)課時不足問題,輔助學生高效掌握所學知識,對這些單元主題形成完整的框架認知,加強對單元知識的理解、應用和記憶,提高數(shù)學計算正確率,而且能夠滿足學生的復習需求,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另外,教師非常重視優(yōu)化知識結構和教學結構,以此啟發(fā)學生,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思維,開啟學生的智慧。例如,在講解“運算律”這一主題時,將教學任務分為信息窗一、信息窗二、拓展內容;信息窗三、拓展內容。其中,信息窗一的知識結構是加法交換律,教學結構是觀察猜想、驗證猜想、概括結論、總結延伸。信息窗二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這一部分的教學結構也分為兩部分:直覺猜想、驗證猜想、概況結論、總結延伸;類比猜想、驗證猜想、概況結論、總結延伸。第二部分是連減性質和連除性質,這部分的教學結構分別是觀察猜想、驗證猜想、概況結論、總結延伸;類比猜想、驗證猜想、概況結論、總結延伸。拓展內容包括差不變性質和商不變性質,這部分的教學結構分別是觀察猜想、驗證猜想、概況結論、總結延伸;類比猜想、驗證猜想、概況結論、總結延伸。信息窗三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這部分的教學結構是觀察猜想、驗證猜想、概況結論、總結延伸。第二部分是乘法對減法的分配律,這部分的教學結構是類比猜想、驗證猜想、概況結論、總結延伸。拓展內容是除法對加減法的分配律,這部分的教學結構是類比猜想、驗證猜想、概況結論、總結延伸。
(二)做好課堂教學,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單元整體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入微課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呈現(xiàn)出五項基本特征:
1.時間短。教師在開展小學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活動時,所制作的微視頻時長大多在5到10分鐘,最長不會超過20分鐘。這種時長控制來源于十分鐘法則。據(jù)教育界研究,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的注意力一般能集中10分鐘左右。為了避免學生分散注意力,微課視頻特意控制時長,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熟悉所學知識,提高聽課效率。
2.內容精致。因為微課視頻時間短,所以在編輯內容時必須進行精心篩選,確保內容精致、簡潔而完整,不能太煩瑣,授課主題只有一個,如以“乘法分配律”為主題,這樣方便讓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
3.內存容量小。微課件的內容精練,時間短,因而,課件所占的內存容量也比較小,通常不會超過一百兆。小容量的視頻也更加方便在網上傳播,教師可以更容易地將微視頻上傳到班級群里,同時,也可以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便利。
4.具備可移動性。微課所依托的平臺是移動終端,因此具備可移動性,能夠讓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來自由學習?!盎ヂ?lián)網+”時代,網絡平臺的交互性賦予了微課學習活動以多元化效果,讓學生體驗全新的數(shù)學學習情境。
5.自主性良好。教育改革提倡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價值,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構建良好的微課堂,有助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轉變傳統(tǒng)模式下學生和知識獲取的關系,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結合個人需求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生也可以根據(jù)個人基礎進行復習,研究單元主題,加強數(shù)學功底,提升數(shù)學知識應用能力和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這也說明微課教學法有良好的自主性,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享受樂趣。
(三)做好教學評價工作,回顧學習內容
提高小學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效果,必須做好教學評價工作,教師應定期進行教學反思,客觀評估教學方法、課堂組織形式、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與教學活動參與度、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單元跟進能力,根據(jù)評價結果制訂更合理的教學方案。在教學反思中,應堅持“人人參與,經歷過程”“滲透思想,提升素養(yǎng)”理念,協(xié)同學生回顧學習內容,繪制單元整體知識框架圖和思維導圖,全面提高學生的單元整體知識掌握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小學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工作,提高小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做好備課工作,合理安排課時,促進教學流程的有機銜接,并做好教學評價工作。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