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林,蔣爾梁,王樹森,羅全民,李賓飛,朱 迪,柏 浩
(1.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河南南陽 473132;2.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采油廠,新疆奎屯 833200;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山東青島 266580)
低滲透敏感性儲層廣泛分布在河南油田的東、西部探區(qū),該類儲層具有物性差、滲透性低、可動流體飽和度低、孔隙連通性差、黏土含量高等特點[1-4],注水開發(fā)極易堵塞吼道,敏感性傷害(水敏)是該類儲層最為突出的問題。向致密或低滲透儲層注入CO2是提高該類儲層油氣采收率的有效途徑[5-9],常見的注入方式有CO2驅、CO2/水交替注入和CO2吞吐等[10-13],同時還可實現(xiàn)對CO2的資源化利用和地質埋存,減輕溫室效應[14]。當CO2注入儲層后,CO2會溶于與儲層內的賦存水中,形成碳酸[15];在一定條件下,碳酸可與儲層內的礦物發(fā)生反應,從而一定程度上改變儲層物性特征和微觀結構[16-18]。本文通過室內實驗研究了在不同CO2注入方式(CO2驅,CO2/水交替注入和CO2吞吐)下,低滲敏感巖心的礦物組成、產出流體組成、儲層微觀結構以及滲透率、孔隙度的變化規(guī)律,為河南油田低滲透敏感儲層提高開發(fā)效果提供參考。
實驗用低滲透巖心,取自河南油田目標區(qū)塊,尺寸為φ2.5 cm×4.3 cm,主要特征參數(shù)見表1;實驗用CO2,由青島天源氣體有限公司提供,純度99.99%;實驗用水為實驗室配制的礦化度水,所含陽離子為鉀離子,質量分數(shù)為2%。
表1 實驗用巖心特征參數(shù)
ASAP 型孔隙度測定儀(孔隙度測量范圍:0.01%~40%),上海麥克默瑞提克儀器有限公司;iCAP7200型離子色譜分析儀,美國賽默飛公司;D8 Advance型X射線衍射儀,德國Bruker公司;驅替實驗裝置主要包括ISCO 柱塞泵(美國Teledyne ISCO公司,流量精度為±0.003 mL/m),耐溫耐壓容器,巖心夾持器,回壓閥,手搖泵,烘箱,六通閥以及壓力表等,具體見圖1。
圖1 驅替實驗裝置圖
為了探究不同CO2注入方式下河南油田低滲油藏CO2解堵機理,實驗共設計了CO2驅替、CO2吞吐和CO2/水交替注入3 種注入方式,具體實驗步驟如下:(1)將實驗巖心置于120 ℃烘箱中24 h,稱重,然后取樣進行掃描電鏡觀察,獲得巖心的初始微觀結構;(2)巖心抽真空24 h,然后飽和水,測定巖心的初始水測滲透率和孔隙度;(3)將處理后的巖心置于巖心夾持器中,連接好管線,烘箱溫度設置為60 ℃,回壓設置為8 MPa;(4)對巖心B19-1、J-1、N38 進行CO2驅替實驗,收集不同CO2注入量(0.2、0.5、0.8、1.0、1.5 PV)時的采出液,并分別檢測采出液中的離子成分;實驗結束后再次測定巖心滲透率和孔隙度,并取樣進行掃描電鏡觀察;(5)對巖心B19-2、J-2、N68 進行CO2/水交替注入實驗,先注1 PV 的CO2,繼續(xù)注1 PV 的超純水進行CO2/水交替注入驅替實驗,收集采出液并檢測離子成分,重復操作5次;實驗結束后再次測定巖心滲透率和孔隙度,并取樣進行掃描電鏡觀察;(6)對巖心B19-3、J-3、N80進行CO2吞吐實驗,注入0.5 PV 的CO2后燜井4 h,然后繼續(xù)注入CO2,收集采出液并檢測離子成分,重復操作5 次;實驗結束后再次測定巖心滲透率和孔隙度,并取樣進行掃描電鏡觀察。以上實驗的注入速率均為0.15 mL/min,整個驅替過程中時刻注意入口壓力的變化,圍壓高于入口壓力1~1.5 MPa,以保證巖心樣品被夾持器中膠皮套緊緊包裹,防止水或CO2從橡膠套與巖心之間的縫隙竄流,影響實驗精度。
將實驗前后的巖心烘干、切片、研磨成細粉狀,進行X 射線衍射分析,獲得巖心驅替前后礦物組分。
本實驗中主要研究巖心經過超臨界CO2驅后,CO2對巖心物性的影響規(guī)律,因此巖心滲透率和孔隙度這兩個巖心基本物性成為研究該影響規(guī)律的重要參數(shù)。分別在CO2驅(B19-1、N38、J1)前后、CO2/水交替驅(B19-2、N68、J2)過程中每一循環(huán)最后階段、CO2吞吐(B19-3、N80、J3)前后測定巖心滲透率,結果見圖2。
從圖2 可知,巖心經過CO2驅、CO2/水交替驅替和CO2吞吐后,巖心滲透率均勻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圖2 驅替過程中滲透率變化曲線
對于寶浪區(qū)塊巖心,CO2吞吐對巖心滲透率增加的效果最明顯;對于張店區(qū)塊巖心,CO2/水交替驅對巖心滲透率增加的效果最明顯;而對于江河區(qū)塊巖心,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對巖心滲透率增加的效果都比較好。注入的CO2溶解于巖心中的剩余水形成碳酸,對巖心礦物有溶蝕作用。目標區(qū)塊巖心中長石及方解石含量較多,極易與碳酸反應,產生溶蝕孔隙,導致巖心滲透率增大。在初始階段,CO2/水交替的注入使得巖心滲透率增加的幅度更大,這主要是因為CO2處于超臨界狀態(tài)時,其在水中的溶解速率變快,在水中的擴散速率也變快,使得形成碳酸的速度變快、范圍變大,進而使得溶蝕速率加快,巖心滲透率增加幅度隨之增大。經過CO2/水交替驅的巖心和經過CO2吞吐巖心的滲透率增加量明顯高于只經過CO2驅的巖心,這是由于經過CO2/水交替驅的巖心和經過CO2吞吐的巖心與CO2的作用時間久,CO2溶蝕作用強,產生的溶蝕孔隙多,所以巖心滲透率的增加量多。
分別在CO2驅(B19-1、N38、J1)前后、CO2/水交替驅(B19-2、N68、J2)過程前和最后一次交替驅后、CO2吞吐(B19-3、N80、J3)前和最后一個周期吞吐后測定巖心的孔隙度,結果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以看出,3 個區(qū)塊巖心經過CO2驅、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后,巖心的孔隙度總體上呈現(xiàn)增加趨勢,且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后巖心的孔隙度增加更為明顯,這主要是因為注入的CO2溶解于巖心中的剩余水形成碳酸,對巖心礦物有溶蝕作用,產生溶蝕孔隙,導致巖心的孔隙度變大。但是對于有的巖心比如N38 和N68 等的孔隙度增加并不明顯,主要原因是張店區(qū)塊巖心的方解石含量較高,酸溶蝕方解石產生的Ca2+與后續(xù)的碳酸會繼續(xù)反應生成二次沉淀導致巖心的孔隙度在酸蝕降低后又增高。
表2 實驗巖心孔隙度變化
巖心經過CO2與水的長時間驅替后,將會發(fā)生一系列的溶蝕反應以及流體的沖刷作用,導致巖心中礦物成分會發(fā)生變化。巖心驅替前后礦物組分變化見表3。3個區(qū)塊巖心驅替后,石英含量基本不變且略有增加,主要是因為石英不參加反應,但是由于其他礦物成分含量的減少導致其所占比例升高;其他礦物(菱鐵礦+白云石+黏土)比例上升。寶浪區(qū)塊的巖心的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其次為長石,方解石含量極低。經過CO2驅替、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后,由于酸的溶蝕作用,長石(主要為斜長石+鉀長石)和方解石含量均下降。張店區(qū)塊巖心的礦物成分主要為長石,占礦物總含量的一半左右;其次為石英,約占礦物總含量的35%;方解石含量較低,但是比寶浪區(qū)塊的方解石含量高。經過CO2驅替、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后,由于碳酸的溶蝕作用,長石(主要為斜長石+鉀長石)和方解石含量均下降。相比于CO2驅替來說,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后,礦物中的方解石含量下降較多,說明張店區(qū)塊巖心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的效果較好。
表3 實驗前后巖心礦物組分變化
江河區(qū)塊巖心的礦物成分主要為長石,其次為石英,其他礦物(菱鐵礦+白云石+黏土)總量也較高,方解石含量極低。經過CO2驅替、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后,由于碳酸的溶蝕作用,長石(主要為斜長石+鉀長石)和方解石含量均下降。
3 個區(qū)塊巖心CO2驅后產出液中鈣、鈉離子濃度如表4 所示。CO2驅后產出液中的鈣離子和鈉離子濃度都明顯上升,而飽和巖心水的陽離子只含K+,說明在此過程中,CO2的溶蝕作用導致巖心中的礦物(主要為長石和方解石)分解,從而使得產出液中的離子出現(xiàn)鈣離子和鈉離子。
表4 CO2驅后產出液中鈣、鈉離子濃度
3 個區(qū)塊巖心CO2/水交替驅后產出液中鈣、鈉離子濃度變化如圖3—圖5 所示。在CO2/水交替驅的初始階段,Ca2+、Na+濃度均快速增大,這是因為初始階段CO2的高壓狀態(tài)使得其擴散、溶解速率加快,導致CO2溶于水形成碳酸與礦物反應劇烈。CO2/水交替驅后期,Ca2+濃度和Na+濃度均呈現(xiàn)下降狀態(tài),且Ca2+濃度下降趨勢更加明顯,這是因為在注入后期,長石和方解石由于溶蝕作用形成的Ca2+與后期注入的CO2生成的碳酸發(fā)生反應,生成了二次沉淀物,導致產出液中Ca2+濃度降低。
圖3 B19-2巖心氣水交替驅每階段后產出液中的鈣、鈉離子濃度
圖4 N-68巖心氣水交替驅每階段后產出液中的鈣、鈉離子濃度
圖5 J2巖心氣水交替驅每階段后產出液中的鈣、鈉離子濃度
3 個區(qū)塊巖心CO2吞吐后產出液中鈣、鈉離子濃度變化如圖6—圖8所示。
圖6 B19-3巖心吞吐每階段后產出液中的鈣、鈉離子濃度
圖7 N-80巖心吞吐每階段后產出液中的鈣、鈉離子濃度
圖8 J3巖心吞吐每階段后產出液中的鈣、鈉離子濃度
在CO2吞吐前兩周期,Ca2+濃度和Na+濃度均上升,這是因為初期CO2的高壓狀態(tài)使得其擴散、溶解速率加快,導致CO2溶于水形成碳酸與礦物反應劇烈;在CO2吞吐的后兩個周期,由于巖心中方解石含量較低,導致CO2與礦物反應較少。與CO2/水交替驅相比,CO2吞吐不同階段的Ca2+、Na+濃度增加程度更大,這是因為4 h的燜井延長了CO2在巖心中的停留時間,加強了溶蝕作用。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超臨界CO2注入巖心孔隙后,由于CO2溶于水形成的碳酸與巖心中礦物發(fā)生化學反應,使得巖心孔隙變大、滲透率變大。為了更進一步研究在超臨界CO2注入后巖心孔隙發(fā)生的變化,對所有實驗巖樣溶蝕前后的切片進行電鏡掃描觀察,結果如圖9、圖10 所示(以巖心B19-1與J-3為例)。
圖9 B19-1巖心實驗前后微觀形態(tài)對比
圖10 J-3巖心實驗前后微觀形態(tài)對比
由圖9 和10 可以明顯看出,反應前巖心致密,連通性差,粒間孔隙發(fā)育差,經過超臨界二氧化碳驅替后,反應后巖心疏松,連通性好,粒間孔隙發(fā)育充分,溶蝕現(xiàn)象明顯。此外,由于方解石與形成的碳酸反應后,膠結方解石部分的黏土礦物由于失去了所膠結的礦物而發(fā)生脫落,在后續(xù)水驅的沖刷下,黏土礦物以及原本被黏土礦物所膠結而現(xiàn)在由于溶蝕使得膠結力變弱不足以繼續(xù)膠結在巖心中的礦物顆粒被水驅沖刷帶走,使得巖心變疏松,連通性變好,粒間孔隙發(fā)育充分,巖心滲透率及孔隙度增大,這也是CO2驅提高采收率的另一個重要的機理。
巖心經過CO2驅、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后滲透率和孔隙度都顯著增加,且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兩種方式下滲透率和孔隙度增加更為明顯。這主要是由于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時,巖心與CO2的作用時間久,CO2溶蝕作用更強,產生的溶蝕孔隙更多。
CO2的溶蝕作用導致巖心中的礦物(主要為長石和方解石)分解,從而使得產出液中的離子出現(xiàn)Ca2+和Na+;在CO2/水交替注入后期,長石和方解石由于溶蝕作用形成的Ca2+與后期注入的CO2發(fā)生反應,生成了二次沉淀物,導致產出液中Ca2+濃度降低。
由于CO2弱酸溶蝕作用,各區(qū)塊巖心中長石(主要為斜長石+鉀長石)和方解石含量均下降,其中CO2/水交替驅和CO2吞吐方式下長石及方解石含量下降程度更大。
反應前巖心具有致密、連通性差、粒間孔隙發(fā)育差的微觀結構,注入超臨界CO2后,巖心變得疏松、連通性好、粒間孔隙發(fā)育充分,溶蝕現(xiàn)象明顯,滲透率及孔隙度增大,這也是CO2驅提高采收率的另一個重要的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