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燦 柏強
無論是冰上風馳還是雪上飛,都離不開一雙強健的腳。腳在人體的最底層,卻是個不可低看不可小視的重要部位。在腳后部,有一條不起眼的長長肌腱,稱為跟腱。這是人體中最強壯的肌腱,也是人體運動安全的重要保證。
在一次國家冰雪項目運動隊的例行巡診中,一位冰上運動員找到我,說是踝關節(jié)后面的跟腱疼痛近兩個月了。于是,我開始了問診——
“走路、跑步時痛嗎?”
“沒感覺。”
“那什么時候痛?”
“運動訓練強度大了,身體有些累時就會出現(xiàn)?!?/p>
“做什么技術動作時痛?”
“向后向外蹬冰時?!?/p>
“蹬冰時,你的冰刀是不是容易外翻內扣?”
“是的,尤其疲乏時?!?/p>
問到這里,我心有所感,這與常見跟腱炎的典型癥狀不太一樣。于是,我讓隊員站起身來,脫掉鞋子,做一個簡單的踮腳尖動作(提踵),且要快起慢下,發(fā)現(xiàn)他右踝關節(jié)不在一個垂直線上運動,身體重心偏左,右腳受力減少。如此動作之后,他居然不痛,這使我有些驚奇。
換個動作看看!我讓他坐在椅子上,腳放地上,再次踮起腳尖,然后慢起慢下。這時,他的右踝明顯變形,在腳尖踮起,后跟著地的屈伸過程中,關節(jié)出現(xiàn)彈響。我果斷搬起他的腳,一按其跟腱末端內側,他一聲尖叫:“痛!”說這就是平時出現(xiàn)的那個痛點??晌以偻夏笃涓?,他卻沒有明顯痛感。我明白了,這是一種不典型的跟腱炎,確切說,是跟腱末端病。
問題找到后,我試著做了針對性處理。第一步,通過調整其腳后跟與踝關節(jié)之間的力線和關節(jié)位置,消除了踝關節(jié)屈伸時的彈響;第二步,對其足底筋膜拉伸、放松。十分鐘后,我用手按其痛點,隊員驚奇地說:“幾乎沒有什么不適感了!”但我說“別高興過早”,因為用力觸摸其痛點組織,還是可以感到與健側跟腱不一樣的軟組織增生,畢竟這疼痛的癥狀已經持續(xù)好長時間,成了慢性勞損傷。我將消炎藥涂在其皮膚上,用超聲藥物離子導入法對痛點進行消炎治療……
邊治療,我邊告訴隊員:“由于你跟腱與骨頭之間的附著點上有炎癥,所以有腫痛,必須同時消除?!标爢T卻問:“可您第一步的治療沒有用藥,只是動動我的踝關節(jié),放松腳底,我感覺就好多了,這是為什么?”
我說:“你的患側踝關節(jié)屈伸時明顯無力,又偏離正確位置。力線不對,肌肉就無法良好地控制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這也是你滑冰時患側更易感覺累的原因。為什么要放松腳底筋膜呢?你在滑動蹬冰時,力會移到腳的內側,壓到足內弓,而足內弓與足底筋膜緊緊相連。足內弓僵硬會引起小腿后面肌肉更加緊張,也會引起踝關節(jié)技術動作變形。而且你說過,蹬冰時冰刀易外翻,表明你整個力量容易壓到跟腱內側,這就容易造成足弓、足底筋膜和小腿后面肌肉的勞損。調整拉伸這些部位,就是為了緩解這種勞損,達到減少疼痛的效果?!?/p>
隊員再問:“為什么我走路和跑步時沒有不適感呢?”
我答道:“你走來時,我注意到你的腳落地時稍呈外八字,卻沒有像滑冰時外翻那么明顯。而且你穿了一雙好鞋,緩沖性和穩(wěn)定性都不錯,所以牽扯不到腳后跟的痛點。跑步中也是這樣,但在滑冰用力時,動作變形后就大不一樣了,不適感疼痛感自然就出現(xiàn)。”
隊員接著問:“以往我也做跟腱治療和小腿放松,雖說有點幫助,但為什么一直沒解決上冰后的問題呢?”
我說:“你的問題在跟腱末端,小腿拉伸放松可以幫上一些忙,但沒有解決足踝關節(jié)異常的問題,肌肉很容易僵硬,上冰后患側腿就會感覺比健側腿累。關節(jié)總這樣偏離位置,小腿力量難以變好,也容易累?!?/p>
隊員還在問:“站立走路時,我沒有感到踝關節(jié)不對位,為什么坐下來后,動一動關節(jié)就會彈響呢?”
我說:“站立走跑時,關節(jié)被整個身體壓住,相對穩(wěn)定些。坐下后,腳踝受到的重力沒那么大了,關節(jié)不穩(wěn)的問題就顯露出來。像你蹬冰時,重心在左腿,右腿往外往后用力,受力減少,同時足外翻,關節(jié)就更感覺無力和不適了?!?/p>
隊員最后一笑:“我終于明白了!”
跟腱痛或跟腱炎,好發(fā)于以下肢為主的運動項目中,如跑步、滑冰滑雪、球類等,是一種在重復性抻拉、扭轉負荷下造成的跟腱勞損,一般出現(xiàn)在跟腱的下三分之一處,即拇指和食指能捏到的跟腱上最瘦最細處。早起開始活動時,跟腱會有牽拉痛。初期時,活動開后,疼痛會緩解,但到后期可能連站立、走路、跑步時都會痛。然而,本文案例不完全符合跟腱炎的常見癥狀,較為特殊?;颊哂捎谧沲钻P節(jié)損傷造成關節(jié)彈響和關節(jié)力線不正,導致技術動作變形,局部肌肉勞損,最終引起跟腱末端病。
引發(fā)跟腱炎的風險因素主要有這樣幾種:
1,體能不足,尤其下肢力量、柔韌性、穩(wěn)定性不足。
2,年歲偏大。跟腱的彈性和力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3,男性。這與其參加運動項目的劇烈程度較高,跟腱和小腿的柔韌性差有關。
4,不良運動習慣。一些人平時不運動,一動就過激過猛,尤其在跑步、越野、上下坡跑、跳躍性或高撞擊項目中,很容易出現(xiàn)跟腱炎。
5,穿鞋習慣改變。一些女性平時總穿高跟鞋,健身時換上平跟運動鞋,容易引起跟腱勞損。
6,下肢損傷。如有過崴腳、膝關節(jié)扭傷、長短腿、足弓塌陷、關節(jié)位置異常者,在運動中,跟腱負荷增大,久而久之就會引起跟腱炎。
出現(xiàn)跟腱炎后,要及時確診和處理,否則會造成跟腱變性,跟腱力量不足,最終引起跟腱在某個時間突然斷裂。跟腱炎的治療通常采取兩種方式:一是保守療法,如通過理療對痛點進行消炎消腫,調整偏離的關節(jié)力線等。二是手術療法,其康復期至少在9個月左右。
跟腱炎的預防至關重要,有這樣幾點提請大家注意:
1,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能夠承受哪些運動項目,不能只憑興趣。
2,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對跟腱做動態(tài)拉伸,激活踝關節(jié)的本體感,讓足踝與跟腱協(xié)調發(fā)力。運動中恪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切忌上來就進行大運動量。如跑步,要由慢到快,由平地到山地。運動后要拉伸跟腱、筋膜和小腿,讓下肢在下一次運動前恢復最佳狀態(tài)。
3,加強下肢力量,尤其是小腿力量的訓練,負重訓練時不要只顧往上提的動作,還要注意腳后跟往下放的離心收縮動作。跟腱勞損和撕裂大部分與這種離心力作用有關。
4,加強全身性體能訓練,如心肺系統(tǒng)、耐力、平衡、協(xié)調、靈敏能力的訓練,改善身體對運動的承受程度和狀態(tài),防止受傷。
5,針對有可能發(fā)生或已經發(fā)生的運動損傷,選擇不同類型的運動鞋。一般要選擇穩(wěn)定性好的款式,保證足弓不過分塌陷,足跟不外翻,有一定的緩沖力。特別要注意鞋子前足與后跟的高度變化,可選后跟比前足高的鞋,以緩解跟腱疼痛。
6,平時要留心自己的體態(tài),尤其是站立時下肢的力線,看看有無后跟內翻、外翻,膝關節(jié)有無內扣或羅圈。一旦發(fā)現(xiàn),要及時調整體態(tài)。
7,跟腱不適,第一時間要冰敷、拉伸、休息、減少運動。如果不見好轉,要及時就醫(yī)。如果療效不明顯,就不要一味重復原來的治療。
1.跟腱炎理療:
用高能量聚焦超聲波導入藥物,達到消炎止疼的作用。
這種方法能把藥物更有效地導入到跟腿疼痛部位。(見圖1)
2.跟腱拉伸:
用瑜伽的下犬式動作來拉伸跟腱和小腿肌肉,可以只拉伸一條腿的跟腱,來達到更好的效果。(見圖2)
責編 王敬澤
陳方燦:陳博士體能康復工作室首席專家微信號tinengkangfu,電話18601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