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疫情背景下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影響因素研究

2022-01-06 12:37譚健烽蔡靜怡
高教學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公益影響因素大學生

譚健烽 蔡靜怡

摘 ?要:大學生是促進我國慈善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中堅力量,為了解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影響因素,本研究采用自編的大學生公益活動參與影響因素問卷對某高校24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是否學生干部、是否共產黨員、對公益活動的認知了解、認為公益可以貢獻與回報社會、家庭對公益活動關注度、家人對參加公益活動的支持度、社會媒體積極公益新聞報道、身邊人是否有參與公益活動對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有顯著影響。高校應該從大學生的公益態(tài)度與認識和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多個維度來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公益活動參與意識,推動我國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公益;大學生;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1-0027-04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ackbon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arity and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in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this study used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to investigate 240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ther students are cadres, whether they are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their cognition of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their belief that public welfare can repay the society, their family's attention to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their family's support for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social media positive public welfare news reports, and people around them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llege Students' public welfare attitude and understanding, family environment, schoo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in China.

Keywords: public welfare; college students; influencing factors

社會公益事業(yè)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延續(xù),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1]。公益活動指社會群體或者個人無償地向社會提供物質、知識、服務等等。公益活動是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是人們對于社會責任的回饋,更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方式[2]。大學生是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是未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體,也是促進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從自身的角度看,通過公益活動可使大學生思想教育得到實踐,提升綜合素質。從社會的角度看,日益蓬勃發(fā)展的大學生公益活動能夠喚醒公民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為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3]。本文對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影響因素進行多維度的研究,提出疫情下影響大學生公益活動參與影響因素的理論模型,探索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發(fā)展的路徑,也為疫情下我國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研究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以2020年2月-9月期間,廣東省某高校參與疫情下公益活動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整群抽樣,抽取參加疫情公益活動的120人為實驗組,抽取沒參加公益活動的120人為對照組。共發(fā)放問卷240份,回收有效問卷214份,有效率89.2%。

(二)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大學生公益活動參與影響因素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人口統(tǒng)計學因素、公益態(tài)度與動機因素、家庭環(huán)境因素、校園環(huán)境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五個維度。其中人口統(tǒng)計學因素包括性別、年級等7個項目,公益態(tài)度與動機因素包括對公益活動的認知與了解、是否愿意參與等7個項目,家庭環(huán)境因素包括家人對公益活動的關注度和家人對參加公益活動的支持度兩個項目,校園環(huán)境因素包括校園對公益活動的弘揚力度和學校組織公益活動次數兩個項目,社會環(huán)境因素包括社會媒體積極公益新聞報道對參與公益的影響、公益慈善等詐騙報道對參與公益的影響、身邊人是否有參與公益活動3個項目。

(三)統(tǒng)計方法

利用Excel 2010導出數據并對其進行清理、建庫,使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收集數據進行χ2檢驗和邏輯回歸分析。

二、結果

(一)一般情況

參加公益活動組106人,沒參加公益活動組108人,兩組在性別、年級、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月消費等維度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沒參加公益活動大學生比較,參加公益活動大學生是學生干部、是共產黨員的比例高于沒參加公益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二)大學生公益活動參與公益態(tài)度與公益動機的單因素分析

與沒參加公益活動大學生比較,參加公益活動大學生在對公益活動的了解、認為公益可以貢獻與回報社會比例高于沒有參加公益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三)大學生公益活動參與影響因素的家庭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與沒參加公益活動大學生比較,參加公益活動大學生在家庭環(huán)境因素中家庭對公益活動關注度、家人對參加公益活動的支持度高于沒參加公益組;在校園環(huán)境因素中,是否參加公益活動與學生認為校園對公益活動的弘揚力度、學校對公益活動的組織次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社會環(huán)境因素中社會媒體積極公益新聞報道對參與公益的影響、身邊人是否有參與公益活動比例高于沒有參加公益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三、討論

大學生公益活動指的是以大學生作為主體,對社會進行無償貢獻的公益行為[4]。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公益活動內容主要為協(xié)助社區(qū)防疫宣傳教育、秩序維持、線上咨詢等。大學生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自身的群體特性,他們對社會的認可度、參與社會活動的意愿比其他社會群體更高,有著更強的社會責任意識。公益活動本身是人類道德的升華,對大學生的品德教育有著重要的幫助。公益活動能夠讓大學生形成社會意識、團隊意識,對社會和諧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5]。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機構,在推動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方面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高校也應當利用這些優(yōu)勢來鼓勵和推動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以此來促進大學生青少年人格的優(yōu)化。

政治面貌是否是學生干部對大學參與公益行為具有顯著性差異,學生干部、共產黨員參與公益行為的頻率高。學生干部與黨員的主要特征是責任感,在學習與生活等多方面以身作則,起模范帶頭作用,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責任感[6]。社會責任感是個體在參與社會生活時具有的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為和思想行為品質,是公民在獨立思想行為能力下對他人和社會持有的關懷、理解、尊重和幫助的優(yōu)秀品質。歐美等西方國家把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當作每個社會居民的責任,把慈善公益行為當作是最崇高的思想品質[7]。當前我國慈善公益事業(yè)發(fā)展迅速,慈善公益已成為公眾的生活常態(tài),公眾慈善公益行為逐漸體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公益活動參與與社會責任培養(yǎng)相輔相成,高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公益活動的參與可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公益態(tài)度與動機維度中,對公益活動的認知與了解、認為公益可以貢獻與回報社會對大學生參與公益行為有顯著影響。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個體對于一個行為的態(tài)度越積極、社會支持程度越高、知覺行為控制越強,則實行這個行為的意向越強烈[8]。行為態(tài)度是我們對執(zhí)行某一行為喜愛或不喜愛程度的自我評估,態(tài)度決定一個人的行為,對公益活動的態(tài)度越肯定,他的公益行為也就越積極,公益態(tài)度和公益行為呈正相關。崔賢賢對高校大學生的公益慈善意識的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對公益活動的片面了解認知是提高大學生公益慈善意識的阻礙[9]。公益活動是人們對于社會責任進行的回饋,是對我國傳統(tǒng)美德的一種體現。通過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社會公民更能夠對人性的美進行感悟,能夠進一步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能夠增強自身的主人翁心態(tài),既承擔了社會責任又幫助了他人實現自身的價值。高校在組織大學生參與公益慈善活動時,高校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培育大學生公益慈善意識,更新和加深他們對公益慈善活動的認識,提升大學生參與公益慈善活動的熱情。

家庭對公益活動關注度、家人對參加公益活動的支持度、社會媒體積極公益新聞報道、身邊人是否有參與公益活動對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有顯著影響。家庭是每個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每個人最先從家庭開始學習知識,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家庭對慈善公益的關注度較高,作為子女耳濡目染,就會形成對慈善公益的關注和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慈善公益的家庭,其行為也會漸漸被孩子模仿,既讓孩子提前了解慈善公益相關的概念和知識,也在思想上讓孩子認可慈善公益行為的美好[10]。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也會大力地去支持孩子去做一些與慈善公益相關的活動。因此,家庭對公益行為的關注與對參加公益活動的支持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參與到公益活動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家庭里,每個家庭都是在社會中,個體無法離開社會生存。社會媒體是影響個體生活的主要信息途徑,人們通過媒體接收其傳達的訊息,也接受媒體信息的影響。社會媒體對某一群體或事件的塑造和呈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這一群體或事件的認知和態(tài)度[11]。根據媒介建構理論的觀點,社會媒體的報道并不僅僅是對客觀現實的“鏡子式反映”,而且是對現實世界的“重構”或“建構”[12]。社會媒體能否從積極視角報道慈善公益活動新聞,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對公益行為形成正確的認知和態(tài)度,還關系到對大學生公益行為形成積極的、正確的引導。在面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每個人都是受影響者,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幫助,而每個人也可以成為幫助他人的主體,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中堅力量。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體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棟梁,大學生參與公益志愿服務已經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被納入到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大學生的慈善公益行為促進要注重其公益態(tài)度與認知的培養(yǎng),不斷激發(fā)其社會責任感,使其樹立公共意識、擔當意識、權力和義務意識,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校、社會環(huán)境氛圍,通過提高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慈善公益意識,進而間接地推動我國整個慈善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向春玲.試析社會公益事業(y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理論視野,2006(4):32-33.

[2]唐思雨,郝艷華,崔小倩,等.疫情下應急志愿服務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21,37(7):1113-1117.

[3]姚韋偉.進一步發(fā)揮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優(yōu)勢促進基層社會治理——湖北省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力量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啟示[J].中國社會工作,2020(12):8-9.

[4]蘇映宇,吳宏洛.大學生公益行為取向及影響因素[J].當代青年研究,2019(6):53-57+96.

[5]強怡星,任姣姣,劉洋,等.基于公益活動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路徑分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12):167-168.

[6]王志英,王東民.學生干部應該輪流擔任[J].中國教育學刊,2014(11):105.

[7]楊東華.公益活動視域下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J].高教論壇,2014(9):9-11.

[8]李嘉,房俊東,陳明.高校公益教育對大學生公益行為意向影響研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實證分析[J].高教探索,2019(4):126-128.

[9]崔賢賢.現代化視角下大學生慈善意識的培養(yǎng)[J].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30(3):57-60.

[10]胡瑜,張帝,徐淑慧.青少年公益的影響因素及其社會功能分析——基于心理學視角的實證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9,40(8):218-225.

[11]劉潔.試論新聞媒體對慈善公益活動的報道[J].新聞研究導刊,2017,8(8):213.

[12]王亦君.媒體如何在慈善制度構建中積極作為[J].中國記者,2012(3):47-48.

猜你喜歡
公益影響因素大學生
公益
公益
公益
大學生就業(yè)趨勢
公益
大學生“雙創(chuàng)”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農業(yè)生產性服務業(yè)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fā)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tǒng)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南丹县| 墨江| 莲花县| 驻马店市| 安图县| 邵阳市| 武定县| 台湾省| 太谷县| 林口县| 界首市| 彩票| 静安区| 万山特区| 甘孜县| 泽州县| 星子县| 通江县| 申扎县| 普洱| 苏州市| 高淳县| 开化县| 雷州市| 贵阳市| 乌鲁木齐市| 武鸣县| 湘潭县| 虎林市| 昌黎县| 佛教| 无锡市| 临漳县| 宝鸡市| 招远市| 东乌珠穆沁旗| 鄂伦春自治旗| 博客| 黔西| 济宁市|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