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冠宇 李 朋 特約通訊員 姚安平 張云江
巫溪縣祥勝食用菌股份專業(yè)合作社 王道銀
電話:15310528229
挫折,不過是命運饋贈的禮物,無論你情愿或不情愿,你都必須面對。10年前的一場事故,讓巫溪漢子王道銀失去了一只手,讓他從此做任何事都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面對生活的“玩笑”,這位獨臂硬漢也從不服軟,他用獨臂撐起了家庭的一片天,靠著自己的汗水為自己、為鄉(xiāng)親們開辟了一條致富路。在與命運的鏖戰(zhàn)中,他一路狂奔,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王道銀,巫溪縣勝利鄉(xiāng)勝利村人,1979年出生的他,在20歲那年來到重慶一家工廠務工,想要通過辛勤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墒翘煊胁粶y風云,就在工廠上班期間,因為一場意外事故,讓他失去了右手,無法繼續(xù)留在廠里工作,于是他懷揣著賠償款和積蓄回到了巫溪。
面對命運的嘲弄,這位巫溪漢子并沒有服軟,也沒有自怨自艾,而是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抗爭。回家之后,他賣過服裝,做過自來水管生意,用盡各種方式來支撐起家庭??墒敲\似乎有意跟他開玩笑,在2002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嚴寒將他給客戶鋪設的自來水管全部凍壞了,之前的投資全部打了水漂,無奈之下,他做起了蔬菜販賣生意,苦苦維持著生計。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在長期的蔬菜售賣過程中,王道銀慢慢地熟悉了蔬菜市場行情,一個念頭在他心里萌生出來:既然自己通過販賣蔬菜掌握了不少蔬菜銷售渠道,為什么不自己種蔬菜呢?說不定自己也可以憑著這個致富!
于是,2011年,王道銀帶著自己多年來的積蓄,回到了老家巫溪縣勝利鄉(xiāng)勝利村,利用自家土地再加上流轉村民的土地,共計100畝,成立了巫溪縣祥勝食用菌股份專業(yè)合作社,開始了蔬菜種植。
王道銀之所以敢回鄉(xiāng)種植蔬菜,是因為他心里早就有了底,憑借著多年的蔬菜銷售經驗,他敏銳地發(fā)現了在老家種植蔬菜的優(yōu)勢:巫溪縣勝利鄉(xiāng)海拔1200米,種植的蔬菜等作物比低海拔區(qū)域要延遲兩個月左右上市,再加上老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種出的蔬菜口感好,極其適合發(fā)展高山錯季蔬菜!之前他曾經帶著鄉(xiāng)親們種植的蔬菜去售賣,不僅賣價高,而且供不應求。所以,從一開始,王道銀就是沖著“天然反季節(jié)”蔬菜這一市場去的。
項目有了,前景有了,土地也有了,但是橫亙在他面前的,是一道名為“技術”的壁壘:如何平衡土壤酸堿度?如果進行水肥一體化管理?如何選擇適應氣候和土質的品種?如何防治病蟲害?從來沒有大規(guī)模蔬菜種植經驗的王道銀根本不懂技術,最開始他還是以一個蔬菜經銷商的思維種植蔬菜,覺得市場上需要什么就種什么,基地里的蔬菜品種很雜,白菜、土豆、豇豆、蘿卜……什么都在種,因為當地的土壤酸度比山下高,導致種出來的蔬菜品質和產量都不佳,2011-2013年,他總共虧損了差不多50萬元,不僅之前的投入血本無歸,家里還欠下了外債。
命運再一次對這位獨臂漢子露出了殘酷的獰笑,但是這一次,王道銀不是一個人面對。
“縣里的幫扶對于我來說,基本就算是另一只手,幫助我戰(zhàn)勝困難。”談起那段經歷,王道銀感慨地說。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巫溪縣農業(yè)農村委了解到他的情況后,邀請他參加了新型職業(yè)農民“蔬菜種植”培訓,在高山蔬菜種植技術和管理方面,從耕地整治、養(yǎng)土,育苗、移栽,澆水、鋤草、除蟲等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給予了他技術方面的支持;在縣農業(yè)農村委的牽頭、縣殘聯的關懷下,又為他爭取了農業(yè)貸款,通過30%自籌、70%農業(yè)經費補貼的方式,幫助他修建了田間便道等基礎設施。2014年,他種植的蔬菜獲得了豐收,合作社扭虧為盈,將100余萬元收入囊中。
看到了回報,王道銀堅信高山錯季蔬菜市場大有可為,于是再次流轉了100畝土地,準備大干一場。通過一系列學習,王道銀意識到現代農業(yè)正朝著精細化方向發(fā)展,決定專精一兩種蔬菜,將其做精做透,突出高山、生態(tài)、綠色發(fā)展理念。于是,在巫溪縣農業(yè)農村委的建議下,又綜合考慮了當地的土壤、氣候以及市場需求,王道銀選擇了辣椒與西紅柿這兩個主打品類。在辣椒眾多品類中他又選擇大紅椒、菜椒兩個市場熱銷品類。隨后,王道銀籌資陸續(xù)投入100余萬元建起了占地30畝的蔬菜大棚,用來種植大紅果類西紅柿和粉果類西紅柿。結合高山氣候,王道銀進行了科學的種植規(guī)劃:每年的3月份整地,4月份育苗,6月份種植,10月份蔬菜上市,11月至12月清場,翌年1-2月休耕,讓土壤恢復地力。經過精心培育,他將西紅柿的單株產量保持在10千克左右,單果重量在200~300克,辣椒單株保持在3千克左右,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實現了最優(yōu)產出。
而在整個種植過程中,他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所有的蔬菜都施用有機肥,通過可追溯系統(tǒng),實現了蔬菜“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jiān)控。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他所創(chuàng)辦的巫溪祥勝食用菌股份專業(yè)合作社年產高山錯季蔬菜800噸,由于錯季節(jié)上市,在重慶、湖北、四川等地市場供不應求,年產值高達200余萬元。2015年,巫溪縣祥勝食用菌股份專業(yè)合作社被評為縣級示范合作社;2016年,王道銀種植的蔬菜獲得“重慶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其合作社也被評為重慶市無公害蔬菜基地。王道銀這位獨臂硬漢,終于靠著單手,開辟出了屬于自己的致富路。
“我之前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得到很多人的幫助,現在我有了一定能力,也要回報社會,特別是不少跟我一樣的殘疾人朋友,雖然他們身體上可能有些缺陷,但是放在合適的崗位上,絕對不比正常人差?!边@位獨臂硬漢說起這個的時候,臉上滿滿的都是自豪。隨著王道銀的合作社越辦越大,他的成就也惠及周圍不少貧困戶和殘疾人。他所創(chuàng)辦的合作社,一年平均要雇傭25個員工,高峰時一天要用工50人,其中不少都是周圍的農戶和殘疾人。只要是縣里的殘疾人想要發(fā)展蔬菜種植,無論是種子、肥料、技術,還是銷售,王道銀都會熱情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他的帶動下,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6000元,還帶動了十幾戶殘疾人種植高山錯季蔬菜,走上了產業(yè)致富之路。2021年4月,王道銀被評為“重慶市巫溪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談起下一步打算,王道銀表示自己會有“大動作”:一是完成合作社基地的精細化整治,進行坡改緩,修建排水溝和小康便道,讓現代農業(yè)機械能夠開進高山上的田間地頭,爭取向現代化精細化農業(yè)靠攏;二是繼續(xù)擴大高山錯季蔬菜銷售渠道,讓自己的辣椒和西紅柿銷售到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