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真珍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人民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000)
肺栓塞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經(jīng)常與靜脈血栓同時發(fā)生,實際診斷過程中,由于其與靜脈血栓的臨床癥狀十分相似,因此,誤診率較高。肺栓塞疾病早期治療通常能獲得確切效果,一旦延誤最佳治療時機,不僅會影響后期治療效果,增加治療難度,嚴重者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提高肺栓塞診斷的準確性,可有效減少誤診、漏診?;诖?,本研究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心臟及外周血管超聲檢查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8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1 例。觀察組男 23 例,女 18 例;年齡22~68 歲,平均年齡(52.1±1.9)歲。對照組男22 例,女19 例;年齡23~66 歲,平均年齡(54.6±2.1)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1]。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肺栓塞的診斷標準,有明顯頭暈、右心衰竭、呼吸困難、咯血、胸悶氣短等癥狀。排除標準:有凝血功能障礙者;肝、腎功能不全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罹患其他肺部疾病及長期吸煙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多層螺旋CT方式進行診斷,采用16層(128層)螺旋CT掃描機,以平掃方式,掃描患者的肺尖至肺底位置,掃描過程中,準直為16 mm×0.75 mm,床速為每圈15 mm,層距為0.50 mm,層厚為0.75 mm,矩陣為512×512,螺距為1.00~1.25,管電流為140 mAs,管電壓為120 kV,掃描時間9~10 s。
觀察組采用心臟及外周血管超聲檢查診斷,診斷過程中,使用飛利浦q7c 彩色超聲診斷儀,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設置心動圖檢測探頭頻率為2~5 MHz,而下肢靜脈檢測探頭頻率為7~10 MHz?;颊咴诮邮茉\斷的過程中需檢查范圍不僅包括左室長軸、心尖四腔、心室短軸等,同時,需包含右心室的大小變化情況、左右心室的大小對比、肺動脈主干位置是否出現(xiàn)血栓問題等,且測量患者雙下肢血流變化情況,分析患者管腔及深靜脈管壁的情況,觀察有無血栓問題[2]。同時,還需觀察患者下腔靜脈及肝靜脈是否出現(xiàn)變化,檢查過程中,需調整外周血管超聲探頭頻率,控制在8.5~12.5 MHz。
兩組接受檢查后均需通過病理檢查的方式確定病情,病理檢查結果為患者的最終診斷結果。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診斷準確率,將患者的影像檢查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進行比較,檢查結果>90%說明診斷非常準確,75%~90%說明診斷結果準確,<75%說明診斷結果無參考意義,可判定為診斷不準確。②比較兩組影像清晰度,影像檢查結果能清晰反映患者病灶,輔助醫(yī)生完成診斷活動,說明影像檢查結果非常清晰;影像檢查結果能粗略反映患者病灶情況,能幫助醫(yī)生初步判斷患者病情,說明影像檢查結果清晰;影像檢查結果無法反映患者病灶,對醫(yī)生的診斷無參考價值,說明影像檢查結果不清晰[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診斷準確率比較 觀察組診斷總準確率為92.68%,高于對照組的75.6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診斷準確率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影像清晰度比較 觀察組影像總清晰率為97.56%,高于對照組的87.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影像清晰度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image clar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肺栓塞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整體發(fā)病率較高,且呈逐年增加趨勢。導致患者發(fā)生肺栓塞問題的原因較多,包括慢性心肺類疾病、年齡增加、手術、妊娠、身體外部損傷等[4-5]。從臨床的角度來看,肺栓塞很少單獨出現(xiàn),多數(shù)情況下會合并其他病癥,從疾病的主要表現(xiàn)來看,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及下腔靜脈血栓會隨著血液的流動進入患者肺部,此外,患者血液黏稠度過高、血液凝固性增加均為導致肺肺栓塞問題發(fā)生的重要原因。患者一旦發(fā)病,多會出現(xiàn)胸痛、暈厥、咳血、呼吸困難等方面的臨床癥狀,但患者在患有其他種類疾病的前提下也會出現(xiàn)類似癥狀,臨床上單純依據(jù)患者的外部表現(xiàn)判斷病情難度較高,因此,在分析患者臨床癥狀的基礎上加入影像學檢查方式是最常見的手段,能最大限度保證診斷的準確度[6]。
以往,多層螺旋CT 是診斷疑似肺栓塞患者最常見的檢查方式,但從臨床應用的角度來看,該方式雖具有較高的清晰度,但檢測結果易受患者自身因素及外部因素影響,進而影響最終的檢測結果,導致誤診及漏診,由于肺栓塞疾病具有病情發(fā)展快的特點,因此,一旦出現(xiàn)漏診及誤診情況,不僅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增加后續(xù)治療難度,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危及患者生命[7]。近年來,在對肺栓塞患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心臟及外周血管超聲檢查的方式受到很多醫(yī)生及患者的認可,一方面,其影像的清晰度遠高于多層螺旋CT檢查方式,另一方面,其檢查過程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小,檢查的準確度相對較高,對于醫(yī)生判斷患者病情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實際應用過程中,其能直接表現(xiàn)患者右心系統(tǒng)血栓及肺動脈內血栓的直接征象,使醫(yī)生能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情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判斷病情,進而確定患者是否存在肺栓塞,同時,心臟及外周血管超聲檢查方式還能輔助醫(yī)生判斷患者其他方面的癥狀,提升醫(yī)生對患者病情判斷的全面性[8-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診斷總準確率為92.68%,高于對照組的75.6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影像總清晰率為97.56%,高于對照組的87.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對肺栓塞患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相比于以往多層螺旋CT的檢查方式,心臟及外周血管超聲檢查方式效果顯著,不僅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影像清晰度,且可明顯提高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在對疑似肺栓塞患者診斷過程中,與常規(guī)診斷方式相比,心臟及外周血管超聲檢查方式效果顯著,不僅能有效提升診斷的準確率,且影像的清晰度更高,具有較高的臨床參考價值,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