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云
(安徽大學 歷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1)
近年來史學界對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研究不斷深入,尤其對北魏比丘尼及女性崇佛者的研究愈來愈多,其中也涉及北魏貴族女子出家問題,主要研究其出家前的家庭背景,出家原因,出家后的社會影響。本文擬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學術史回顧。
湯用彤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華書局,1983年)介紹了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及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fā)展情況,特別強調外來佛教與中國本土儒道文化從互斥到滲透、融合的這一思想演變過程;方立天的《魏晉南北朝佛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通過對這一時期著名佛教人物釋道安、釋慧遠、竺道生、僧肇、菩提達摩等人的研究,展現(xiàn)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盛況;尚永琪《3—6世紀佛教傳播背景下的北方社會群體研究》(吉林大學,2006年)主要是對在佛教傳播大背景影響下的“士農工商”階層及北方的胡人、婦女等特殊群體進行研究,另外僧官制度與由參與的社會人群所組成的社會組織也是其研究的重點;許巖《魏晉南北朝僧人的社會交往研究》(鄭州大學,2016年)一文通過對僧人與道士、地方官員士紳的交往以及僧人參與的特殊的交往活動——葬儀的研究,說明這種社交活動成為佛教傳播的重要途徑,正是這種世俗化的交往模式使社會各階層都有成為佛教徒的可能性。
白文固、趙春娥的《中國古代僧尼名籍制度》(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從制度角度研究遁入寺廟的僧尼人口的口籍管理,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僧尼公貫、公度、賣度、身份證件管理、寺院管理制度、賦役等問題;夏毅輝《北朝皇后與佛教》(《學術月刊》,1994年第11期)探討了北朝皇后與佛教的關系,特別指出馮太后、靈太后與佛教的關系以及這種關系對政治的影響;李傳軍《從比丘尼律看兩晉南北朝時期比丘尼的信仰與生活——以梁釋寶唱撰<比丘尼傳>為中心》(《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通過對《比丘尼律》的分析,闡述其對比丘尼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的影響,并且指出這種影響并不深刻,比丘尼仍然徘徊于宗教與世俗兩個世界之間;石少欣的《六朝時期比丘尼研究》(南開大學,2013年)運用文獻學的方法,利用史書材料、碑刻資料以及佛教經典,還原六朝時期比丘尼的真正生活狀況,從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不同方面對比丘尼進行考察,進而反映出中國佛教自身的特性;王亞楠的《北朝墓志與女性的佛教信仰》(鄭州大學,2019年)通過對大量出土墓志銘的研究,分析了北朝崇佛女性的身份,崇佛的原因以及她們的思想感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出北朝女性的社會地位及當時佛教的興盛程度;張樂的《兩晉南北朝比丘尼皈依心理》(西北大學,2013年)運用社會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探討比丘尼皈依原因和皈依心理等問題。
周玉茹《北魏比丘尼統(tǒng)慈慶墓志考釋》(《北方文物》,2016年第2期)通過個案分析,對比丘尼統(tǒng)慈慶的家世背景、出家原因、出家后的活動以及其與北魏皇室的密切關系等進行分析,突出其顯著的社會地位;許智銀《論北魏女性出家為尼現(xiàn)象》(《許昌師專學報》,2001年第6期)分析了女性出家的政治、宗教信仰、家庭狀況等原因,闡述了女性出家后對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產生的阻礙作用;石少欣、陳洪《北魏世宗高皇后出俗為尼考——兼談北朝后妃出家與宮廷政爭》(《文學與文化》,2012年第2期)以北魏世宗皇帝的高皇后為例,剖析后妃出家與政治斗爭之間的關系;苗霖霖《北魏后妃出家現(xiàn)象初探》(《古代文明》,2011年第1期)對北魏后妃出家的現(xiàn)象、原因及其影響進行分析,認為后妃出家是宮人出家、寺廟奢侈腐化的重要原因;陳晨《北魏比丘尼研究》(吉林大學,2016年)分析了北魏比丘尼的出家原因、身份問題、修行場所及出家后的生活境遇,說明出家對于女性的現(xiàn)實意義,既為其提供了棲身之所,也提高了她們的社會地位。
綜上,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前人對魏晉南北朝比丘尼或女性崇佛者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這些成果不但為本文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為本文的構思提供了可參考的材料支持。本文將鑒于前人研究成果,借助已有的原始材料、碑刻記載等,剖析北魏貴族女子出俗為尼與北魏政治、政權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從政治角度探析北魏女子出家原因、出家后的政治活動以及其對北魏王朝政局的影響。其中尤其涉及到北魏的一項特殊的政治制度——子貴母死制度。
北魏王朝處于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魏晉南北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王朝,這樣一個由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王朝終結了西晉以后北方長期的割據狀態(tài),重新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了南北朝時期。隨著其政權的穩(wěn)固和漢化程度的加深,北方迎來了又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宗白華先生曾說:“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盵1]而正是這樣的一個時代,給予了佛教傳入并在這一時期得到廣泛傳播的契機,除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佛以外,北魏其他皇帝對佛教的信仰可以說是達到佞佛的程度。據《魏書》記載“自正光至此,京城內寺新舊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萬七千二百五十八人”[2]P3039。由于百姓對現(xiàn)實的不滿、向往來世的精神追求,統(tǒng)治者的提倡以及佛教徒自身對原有理論的不斷創(chuàng)新,使佛教一躍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要精神信仰。佛教傳入中國后,首先在男性中傳播,《比丘尼傳校注》前言中寫道:“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后,其思想首先在男性當中傳播開來,第一位皈依佛門的中國人就是男性。但是思想的傳播不會為性別所限制,一些有文化的女性也逐漸接觸并接受了佛教思想,進而出現(xiàn)了皈依佛門的中國女性?!盵3]P13因而出現(xiàn)大量的女性出家者,她們被稱為比丘尼。而北魏時期這種現(xiàn)象更加顯著,后妃、世家大族女子以及一些平民女子出家的現(xiàn)象屢屢可見,其出家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
中國歷史上的女性向來都被視為弱勢群體,而在北魏這個特殊的少數民族王朝,女子的地位卻比以往甚至后來諸多中原王朝女子的地位尊貴得多。后宮干政、女子參軍、承擔教育子女的工作等現(xiàn)象數不勝數。如孝文帝時垂簾聽政的文明太后,先后頒布多項改革措施,甚至在其去世后仍留有巨大影響,對孝文帝的震懾作用仍然存在。《魏書·李孝伯傳》中廣平百姓為李波小妹語:“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盵2]P1176-1177《魏書·高崇傳》記載:“謙之妻中山張氏,明識婦人也,教勸諸子,從師受業(yè),常誡之曰:‘自我為汝家婦,未見汝父一日不讀書。汝等宜各修勤,勿替先業(yè)?!盵2]P1712這些現(xiàn)象背后反映出當時女子較少受到外界束縛,社會地位有所提高。她們在北魏政權中也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這些貴族女性中的一部分在轉變成了比丘尼這一特殊團體后,仍然在北魏政治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真正讓這些生活優(yōu)越的貴族女子選擇出家的原因也是令人唏噓不已的。這里主要討論這些原因中與政治相關的那部分。
外戚、后宮干政一直以來是中原王朝的一大弊病,然而這并不是中原王朝所獨有的,作為異族王朝建立的北魏政權,這種形勢更加嚴峻。由此道武帝拓跋珪實行了一項殘忍的政治制度——子貴母死制度?!段簳ぬ诩o》:“初,帝母劉貴人賜死,太祖告帝曰:‘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后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當繼統(tǒng),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盵2]P49其中道武帝實行這項措施的一個重要原因,與他早年的經歷有一定的關系,道武帝幼年長期處于他母親母家賀蘭氏的掌控之中,因此產生了對后宮外戚干政的忌憚,正是因為早期的親身經歷導致后來性格、心理的扭曲,最終他選擇效仿漢武帝立昭帝而殺其母鉤弋夫人,防止后宮外戚聯(lián)合干政的措施,即子貴母死制度。正是由于此項措施,所以北魏之后即位的皇帝大多不是皇太后的親生子,嫡母與養(yǎng)子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矛盾,后妃或淪為政治迫害的犧牲品?!段簳せ屎罅袀鳌罚骸拔磶准膊?,文明太后乃遣還家為尼。高祖猶留念焉。歲余而太后崩。高祖服終,頗存訪之。又聞后素疹痊除,遣閹官雙三念璽書勞問,遂迎赴洛陽。”[2]P333孝文帝的幽皇后因病被文明太后遣還家為尼這種說法未免過于荒誕,筆者以為這里就涉及文明太后與孝文帝的權力之爭。孝文帝年幼即位,文明太后垂簾聽政,隨著皇帝年齡的增長,太后需要還政于他,而太后卻將自己凌駕于皇權之上,不愿還政,這也引發(fā)了孝文帝與文明太后之間的矛盾。只因“后有姿媚,偏見愛幸”[2]P333,幽皇后得到孝文帝的寵愛,盡管皇后是馮熙之女、太后之侄女,但在權力面前,仍成為皇權與后權斗爭的政治犧牲品。《魏書·皇后列傳》載:“及肅宗即位,上尊號曰皇太后。尋為尼,居瑤光寺。非大節(jié)慶,不入宮中。”[2]P336此處的皇太后即為宣武皇后高氏,肅宗即帝位后尊為皇太后,但其并非肅宗的生母,而宣武皇帝感念胡氏冒著生命危險為他生下繼承人,毅然廢除了子貴母死制度,肅宗的母親胡氏成為子貴母死制度下唯一的幸存者?!段簳っC宗紀》:“己亥,尊胡充華為皇太妃。”[2]P221后又尊為皇太后,后宮兩位皇太后勢必引發(fā)矛盾,而胡氏作為肅宗生母,妄圖與身為嫡母的高太后爭奪后宮權力,由此必然對高后恨之入骨?!段簳ぬ煜笾尽酚涊d:“明年上崩,后廢為尼,降瑤光寺,尋為胡氏所害,以厭天變也?!盵2]P2435高氏作為斗爭的失敗者只得出家為尼。這是一個典型的貴族女子淪為政治斗爭犧牲品的例子。
北魏時期處于南北分裂的大背景下,南北兩方不斷的戰(zhàn)爭以及周邊政權內部的權力斗爭,產生了許多政治難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貴族。這時一部分作為貴族附庸的姬妾成為他們的累贅。如《魏書·房法壽傳》:“伯玉在南之日,放妾楊氏為尼。入國,遂令還俗,復愛幸焉。為有司所奏,高祖聽之。”[2]P974孝文帝時,伯玉為南齊蕭鸞南陽太守,高祖南伐,攻克了宛外城,伯玉面縛而降,為了自保,使姬妾不成為自己的拖累,讓楊氏出家為尼,歸順后又令她還俗。這是由于作為婢妾依靠的貴族男性的失意或意外的戰(zhàn)爭變故出現(xiàn)而促使她們不得不出俗為尼。另外還有一些女子因戰(zhàn)爭死去丈夫,從南朝逃亡北魏,無依無靠,為了不被時人所嫌棄,皈依佛門以求自保?!段簳⑿葙e傳》:“東陽平,許氏攜二子入國,孤貧不自立,并疏薄不倫,為時人所棄。母子皆出家為尼,既而反俗?!盵2]P969許氏因失去了過去安定的政治環(huán)境,不得已攜子出家。另外南北政權之間的戰(zhàn)爭是極其殘酷的,北魏力量相比南朝而言較為強大,且統(tǒng)治者大多比較賢明,南朝皇帝多奢靡腐敗,軍事力量薄弱,內部權力斗爭導致政權不穩(wěn)定,因此在南北戰(zhàn)爭中南方政權常處于下風,這導致大部分貴族或百姓淪為戰(zhàn)俘?!啊段汗时惹鹉峤y(tǒng)慈慶墓志銘》:尼俗姓王氏,字鐘兒,太原祁人,宕渠太守更象之女也。稟氣淑真,資神休烈,理懷貞粹,志識寬遠。故溫敏之度,發(fā)自齠華;而柔順之規(guī),邁于成德矣。年廿有四,適故豫州主簿行南頓太守恒農楊興宗。諧襟外族,執(zhí)禮中饋,女功之事既緝,婦則之儀惟允。于時宗父坦之出宰長社,率家從職,爰寓豫州。值玄瓠鎮(zhèn)將汝南人常珍奇據城反叛,以應外寇。王師致討,掠沒奚官,遂為恭宗景穆皇帝昭儀斛律氏躬所養(yǎng)恤,共文昭皇太后有若同生。太和中,固求出家,即居紫禁。”[4]P146王鐘兒本是南頓太守楊興宗的妻子,因玄瓠鎮(zhèn)將常珍奇反叛被平而沒入奚官,但因其身份只是一個戰(zhàn)俘,為了避免政治侵害,只得委身寺廟。
北魏是由鮮卑人建立的政權,由于生活環(huán)境以及民族傳統(tǒng)的不同,相比中原女性的含蓄保守,北魏宮廷中的女子更加強悍豪放,料想在中原皇宮中尚且存在著爾虞我詐,相較于中原王朝的宮廷斗爭,這些強悍豪放的鮮卑貴族女子在宮廷斗爭的形式和程度上有過之而無不及?!段簳せ屎罅袀鳌罚骸昂筘懼斢械虏?遂為練行尼。后終于瑤光佛寺?!盵2]P332廢皇后馮氏因率領六宮遷往洛陽,迎合了孝文帝為融入中原民族而遷都洛陽的意旨,受到孝文帝的恩寵,但是不久,“高祖后重引后姊昭儀至洛,稍有寵,后禮愛漸衰。昭儀自以年長,且前入宮掖,素見待念,輕后而不率妾禮?!盵2]P332馮昭儀認為自己是姐姐,并且先入宮,不把皇后放在眼里,皇后雖生性不妒忌,但是仍有愧恨之心,后來馮昭儀掌管內廷,暗中百般構陷皇后,皇后終被廢為庶人,接著入瑤光佛寺。為了爭寵,姐姐不惜陷害妹妹,姐妹情誼尚且比不過后宮權力,親情成了權力斗爭的犧牲品。《北史》卷十九《孝文六王·京兆王愉傳》載:“順皇后召李入宮,毀擊之,強令為尼于內,以子付妃養(yǎng)之。歲余,后父于勁,以后久無所誕,乃上表勸廣嬪侍。因令后歸李于愉,舊愛更甚?!盵5]P715京兆王元愉娶宣武帝順皇后于氏之妹為王妃,但卻更加寵愛妾室李氏,順皇后為了鞏固妹妹王妃之位,強行將李氏所生之子抱給其妹撫養(yǎng),并強令李氏出家,不得已之下,李氏只得出家為尼。順皇后此舉不僅僅為鞏固其妹的地位,更是為整個于氏外戚家族政治地位的上升拔除后患,宮廷內斗更多的也是為朝堂上的政爭保駕護航。
北魏諸帝除“三武一宗”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提倡滅佛外,其余皇帝大多信奉佛教,有的甚至到了佞佛的程度。《魏書·釋老志》記載:“承明元年八月,高祖于永寧寺,設太法供,度良家男女為僧尼者百有余人,帝為剃發(fā),施以僧服,令修道戒,資福于顯祖。”[2]P3039高祖孝文皇帝在永寧寺親自替男女僧尼剃度?!段簳せ屎罅袀鳌穼懙溃骸疤笮月斘颍嗖潘?,姑既為尼,幼相依托,略得佛經大義。親攬萬機,手筆斷決”[2]P338靈太后受其姑影響,曉得佛教大義,掌握大權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倡佛教,提倡力度之強為歷朝少有?!顿Y治通鑒》卷一〇四九《梁紀五》云:“太后好佛,營建諸寺,無復窮已,令諸州各建五級浮圖,民力疲敝。諸王、貴人宦官、羽林各建寺于洛陽,相高以壯麗。太后數設齋會,施僧物動以萬計,賞賜左右無節(jié),所費不貲,而未嘗施惠及民?!盵6]P4646-4647靈太后作為北魏貴族女性的代表,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于對統(tǒng)治者的盲目崇拜,廣大百姓紛紛出俗。最高統(tǒng)治者的崇佛、佞佛導致社會各個階層相繼以佛教為最高信仰,再加上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戰(zhàn)爭不斷、社會混亂的時代,佛教成為人們寄托幻想的凈土,加上佛教自身的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因此,貴族女子在種種緣故之下毅然選擇以身侍佛,常伴青燈古佛。
這些出身于貴族世家的女子出家后往往仍與本家族存在一定聯(lián)系,而不是徹底與塵世斷絕往來,她們中更多仍在為北魏政治、宮廷服務,與北魏朝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成為連接其家族與朝廷之間的橋梁。
北魏朝廷為更好地管理佛教事務,設立專門的僧官制度?!段簳め尷现尽罚骸俺酰适贾?,趙郡有沙門法果,戒行精至,開演法籍。太祖聞其名,詔以禮征赴京師。后以為道人統(tǒng),綰攝僧徒?!盵2]P3030法果即為第一任的沙門統(tǒng)。而對于女性出家者,朝廷也采取相應措施,如世宗宣武皇帝在洛陽修建尼寺——瑤光寺,作為后宮嬪妃及貴族女子出家之所。楊衒之在《洛陽伽藍記》中記載:“瑤光寺,世宗宣武皇帝所立……椒房嬪御,學道之所,掖庭美人,并在其中。亦有名族處女,性愛道場,落發(fā)辭親,來儀此寺,屏珍麗之飾,服修道之衣,投心八正,歸誠一乘?!盵7]P46-47另外,還如設立沙門統(tǒng)一般設比丘尼統(tǒng)作為管理全國比丘尼的最高僧官,但據史料碑刻記載北魏被冊封為比丘尼統(tǒng)的只有兩位名尼,一位是前文提到的慈慶尼,死后被追贈為比丘尼統(tǒng)?!罢馕迥昴嶂呵锇耸辛?,四月三日忽遘時疹,出居外寺。其月廿七日,車駕躬臨省視,自旦達暮,親監(jiān)藥劑。逮于大漸,余氣將絕,猶獻遺言,以贊政道。五月庚戍朔七日丙辰遷神于昭儀寺?;噬蟼?,乃垂手詔曰:尼歷奉五朝,崇重三帝,英名耆老,法門宿齒。并復東華兆建之日,朕躬誕育之初,每被恩敕,委付侍守。昨以晡時忽致殞逝,朕躬悲悼,用惕于懷。可給葬具,一依別敕。中給事中王紹鑒督喪事,贈物一千五百段。又追贈比丘尼統(tǒng)?!盵4]P146而另一位是靈太后的從姑僧芝尼,這位僧芝尼經常出入內宮為皇帝和后妃講道,深受皇族寵信。
比丘尼團體作為出家人也要如僧人一般四處講學,傳播宣揚佛教理論,而她們其中的一個重要的講學場所即為后宮,后宮是皇帝的內眷即嬪妃與太后等的居所,僧人作為男性出入內闈多有不便,而同為女子的比丘尼就成為進入內宮傳道的主要人選?!段簳だ畋雮鳌罚骸凹氨胪龊?,婕妤果入掖庭,后宮咸師宗之。世宗崩,為比丘尼,通習經義,法座講說,諸僧嘆重之。志所在著績。”[2]P1399而上文中提到的僧芝尼也經常出入內宮,《魏書·皇后列傳》:“姑既為尼,幼相依托,略得佛經大義”[2]P338不僅如此,她更是受到皇帝和后宮嬪妃太后的尊重?!段汗时惹鹉峤y(tǒng)法師僧芝墓志銘》記載:“及至京都,敬以殊禮。高祖孝文皇帝道隆天地,明踰日月,傾誠待遇,事絕常倫。世宗宣武皇帝信心三寶,彌加彌寵,引內闈掖,訓導六宮?!盵8]P20由這篇墓志銘可見僧芝法師地位之尊崇,不僅為文明太后、靈太后胡氏講道,更為高祖孝文皇帝、世宗宣武皇帝所器重,尤其是世宗更是讓其訓導六宮,很難說她的侄女胡氏能夠成為皇后沒有她的一份功勞。后宮講學也可視為一種政治活動,最終仍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
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佛事活動日益開展,據王昶《金石萃編》卷三十九“北朝造像諸碑總論”記載:“按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夜。大抵所造者,釋迦、彌陀、彌勒及觀音、勢至為多?!盵9]可知造像立碑自北魏起便成為佛教僧侶的重要工作之一,而比丘尼作為受具足戒的女性僧侶,造像自然也成為她們的本職工作。她們造像祈愿自身與家人、師僧身體康健、無疾無病,祈愿超脫輪回、立地成佛等,而貴族女子作為北魏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要成員出家后進行的造像活動,更多的內容是祈愿“國祚永隆”“國祚遐延”“家族繁盛”。邵正坤在《北朝比丘尼造像記試探》中提到“事實上,北朝的佛教與政治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沒有統(tǒng)治者的支持與翼護,佛教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迅猛的發(fā)展和廣泛的傳播,因此‘為國興福’便成為僧尼事佛時一個不容推卸的責任”[10]P19。如比丘尼法興于永平四年為皇家?guī)熒改冈煜?,希望皇祚永隆。北朝時期戰(zhàn)爭頻繁,軍人時刻面臨著生死之危,已出家的比丘尼不忍看到親人受苦,為其造像,祈愿其平安凱旋,“比丘尼法光為弟劉桃扶北征,愿平安還”。
貴族女子出家現(xiàn)象層出不窮,首先加強了北魏朝廷與官宦世家的聯(lián)系,世家大族通過這些比丘尼與內宮嬪妃以及皇帝的交流溝通,增強自身的影響力,甚至對朝廷政爭產生極大的作用,再加上北魏女子特殊的社會地位,其時刻周旋于世家與宮廷之中,對北魏政權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其次貴族女子頻繁出家使當時社會上一大批女子紛紛效仿,逐漸影響了整個社會。隨著出家人數的增加,出生人口逐漸減少,社會生產力下降,經濟得不到發(fā)展,這種情況發(fā)展下去甚至需要統(tǒng)治者頒布詔令進行調整。另外北魏是一個崇尚武力的國家,人口減少終致軍隊戰(zhàn)斗力下降,由此朝廷頒布詔令,令大量出家僧尼還俗歸家?!段簳め尷现尽酚涊d:“(太和)十年冬,有司又奏:‘前被敕以勒籍之初,愚民僥幸,假稱入道,以避輸課,其無籍僧尼罷遣還俗。重被旨,所檢僧尼,寺主、維那當寺隱審。其有道行精勤者,聽仍在道;為行凡粗者,有籍無籍,悉罷歸齊民。今依旨簡遣,其諸州還俗者,僧尼合一千三百二十七人?!嗫??!盵2]P3039由此可以看出北魏社會已經存在佞佛的現(xiàn)象,甚至威脅到了統(tǒng)治,而貴族女子出家對這種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fā)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北魏作為南北朝時期最早建立起來的北方政權,是個混亂而又開放的王朝。上層統(tǒng)治者仍保留著許多游牧民族的特性,最明顯的就是其上層貴族女子受到的束縛遠小于之前甚至之后幾千年的中原王朝的貴族女子,正是由于這不一般的社會大環(huán)境,使得其中一部分人,不論是出家前還是出家后,都能對北魏政權產生影響。她們出家的政治原因莫過于統(tǒng)治者出于某種政治目的或特殊的制度要求,不得不令其寵妃出家避難;后宮妃嬪之間相互內斗,作為宮斗失敗者的一方為保全性命無奈出俗;或因出身為敵對朝廷命官的家屬為避屈辱而以身侍佛。這些貴族女子在出俗后仍與俗世密不可分,與朝廷聯(lián)系密切,北魏皇帝不僅為她們興建佛寺,設置專門機構管理日常事務,甚至允許她們入宮為內宮后妃講道,有的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后宮事務的決策。無論從其出家的政治動機,還是其出家后進行的一系列政治活動,都可以看出她們與北魏朝政的密切聯(lián)系。她們帶起來的這一股出俗為尼的風潮甚至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政治決策的執(zhí)行、軍隊力量的削減都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