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國偉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發(fā)展研究院 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地攤經濟,是人類最原始、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商業(yè)活動之一,它繁榮了經濟市場,彌補了老百姓購物的空白點。目前,對于地攤美食的研究主要傾向于菜品開發(fā)、從業(yè)人員素質、服務態(tài)度、用餐環(huán)境、烹飪技藝水平等宏觀層面的研究,[1]沒有來源于消費者一線具體需求數據的支撐,因此,本調查通過前期與專家、部分典型消費者訪談,設計問卷并實施調查,以期更精準的掌握消費者的需求。
本次調查共收集有效樣本數量463份,其中男性較多,占比61.3%。從年齡分布上,以45歲以下群體為主,31~45歲群體占比31.1%,18~30歲的占比57.2%。從月收入上,收入低于3 000元的樣本占37.4%,收入在5 000元以上占38.2%。樣本學歷以大專為主,占比51.4%,本科學歷占比19.2%。從職業(yè)分布上,33.9%的樣本為學生,26.6%的樣本為企事業(yè)單位人員,18.6%的樣本為公司職員。
本研究使用內部一致性信度進行分析,使用Cronbach α系數值測量研究信度水平。[2]最終測量結果見表1。
表1 信度測量結果
由表1可知,本次研究涉及的6個地攤美食要素指標的信度系數值均高于0.9,在0.904~0.964之間。說明本次研究涉及到的要素指標信度非常高,樣本數據準確可靠,也即說明本研究樣本數據可用于后續(xù)分析使用。
本次研究使用1~5級量表進行測量,使用平均值表示樣本對于地攤美食要素指標的態(tài)度情況,平均值越高意味著樣本的認可態(tài)度越高,平均值接近于3分時意味著樣本表現出中立態(tài)度,具體見表2和圖1。
表2 地攤美食六要素指標測量結果
從表2和圖1可以看出,樣本對于“食品安全”的在乎程度明顯最高,平均打分值是4.25分,而對于其他五個要素表現出一定的認可態(tài)度,平均打分介于3.4~4.0分之間。相對來看,對于“烹飪原料”表現出較高的認可態(tài)度,平均打分3.84分,而對于“菜肴質感”和“飲食風俗”兩個指標也有著較高的認可,平均打分分別是3.70和3.67分。相對來看,樣本對于“美食口味”和“烹飪方法”的認可態(tài)度相對較低,平均打分分別是3.45和3.49分。
圖1 地攤美食要素指標重要性對比
通過對不同性別群體對地攤美食要素指標差異性態(tài)度進行方差分析可知:不同性別樣本對于“飲食風俗”“美食口味”“烹調方法”均有差異性認可。男性樣本在“飲食風俗”“美食口味”“烹調方法”上有明顯更高的認可態(tài)度,其中,“飲食風俗”主要體現在“傳統節(jié)日菜點”和“名人及傳說相關菜點”上;“美食口味”則更青睞于香辣、香糟和醬香口味。
(續(xù)表3)
由表3可知,不同年齡樣本對于飲食風俗有差異性認可,具體表現為45歲以下的群體,對于“飲食風俗”認可度明顯更高,尤其體現在“當地名菜名點”上。對于“美食口味”,年齡越小,認可態(tài)度越高,更喜歡酸甜、香辣、醬香等菜點。對于“烹調方法”,30歲以下的群體認可態(tài)度明顯最高,體現在烤制、炸制、鐵板烤制等三項上。對于“菜肴質感”,年齡越小的群體認可程度越高,更喜歡口感香酥、濃郁、松脆的菜點。
表3 年齡與地攤美食要素指標方差分析結果
由表4可知,不同月收入樣本對于“烹調方法”中的烤制和炸制有差異性態(tài)度,月收入低于4 000元的群體對此認可程度明顯更高。
表4 月收入與地攤美食要素指標方差分析結果
通過對不同學歷樣本地攤美食要素指標方差分析發(fā)現,不同學歷樣本對于“烹飪原料”有差異性,學歷越高,在乎程度越高,尤其更喜歡“當地特有烹飪原料”和“季節(jié)性烹飪原料”。針對“食品安全”,學歷在大專及以上的群體在乎程度明顯更高,且這種食品安全的高認知體現非常明顯。
通過對不同職業(yè)樣本分析,不同職業(yè)樣本對于“美食口味”有差異認可,以學生群體為例,對于酸甜、香辣、香糟、醬香等口味的菜點有明顯更高的認可度。對于“烹調方法”,學生群體有明顯更高的認可度。針對“菜肴質感”,學生群體也有著明顯更高的認可態(tài)度,具體體現在口感香酥、濃郁和松脆的菜點上。
從調查問卷來看,消費者對地攤美食六要素25條指標表現出認可態(tài)度。同時,調查分析發(fā)現,“食品安全”是地攤美食要素最為重要的指標,然后依次是“菜肴質感”“烹調方法”“飲食風俗與美食口味”“烹飪原料”。
另外,從性別來說,男性群體對于美食口味有明顯更高的認可度,尤其是對于香辣、香糟和醬香等口味的菜點有明顯更高的認可度。在年齡上,45歲以下的群體對“飲食風俗”的認可度明顯更高,體現在“當地名菜名點”上;針對“美食口味”,年齡越小的群體認可態(tài)度越高,具體體現在酸甜、香辣和醬香等口味的菜點上。學歷越高的群體對于“烹飪原料”的在乎程度越高,更青睞于“當地特有烹飪原料”和“季節(jié)性烹飪原料”。針對“食品安全”,學歷在大專及以上群體的在乎程度明顯更高,而且這種食品安全的高認知體現非常明顯。
綜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在飲食風俗方面要多關注傳統節(jié)日菜點以及當地特色名菜點,如:端午節(jié)的粽子、元宵節(jié)的湯圓、春節(jié)的餃子以及縉云的燒餅、嘉興的粽子等。第二,原料要選用季節(jié)性烹飪原料,如:在制作炒面過程中不同季節(jié)可以添加不同的輔料,在春季加春筍,夏季加茭白絲,秋、冬季加冬筍。第三,口味上要有特色的復合口味,如:香糟味。第四,烹調方法多用烤和炸,如:烤魚、烤雞、炸魚、炸雞等。第五,菜肴質感選用口感香酥的菜點,如:山東煎餅果子、手抓餅等。第六,食品安全應注重操作規(guī)范進行菜點制作,不偷工減料,一味追求速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