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劉 駿 李夢雲(yún) 段淑娟 呂朝軍 王士苗
(1.焦作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河南焦作454000;2.濟源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河南濟源454650;3.焦作市焦科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焦作454000)
隨著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特色農業(yè)的發(fā)展也已成為了推進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重要的組成部分。焦作市(古懷慶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臨黃河,是“四大懷藥”的道地產地?!渡褶r本草經(jīng)》記載:山藥各地均有,以河南懷慶者良[1]。懷藥因其具有優(yōu)良的品質和獨特的藥用價值,在海內外享有“華藥”之盛譽。鐵棍山藥是懷山藥中的精品,筆者通過對焦作市鐵棍山藥的特征特性、生長自然條件、栽培技術、產業(yè)化發(fā)展建議等方面的論述,旨在為焦作市及周邊鐵棍山藥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山藥主要的食用部分是地下塊莖,營養(yǎng)非常豐富,是重要的藥食同源蔬菜。鐵棍山藥,因兩根撞擊可發(fā)出鏗鏘之聲且不易折斷而出名,因其表皮上有像鐵銹一樣的痕跡而得名“鐵棍山藥”[2]。焦作本地的鐵棍山藥分為沙土地鐵棍山藥和壚土地鐵棍山藥。沙土地山藥較直,根毛略顯稀疏,根部有突起,表皮呈現(xiàn)黃褐色,少見銹斑,斷面白色或黃色;壚土地山藥較彎曲,粗細不均勻,表皮呈現(xiàn)暗紅色,銹斑多見,根毛稠密,突起較明顯,斷面白色或黃色,粉性足,堅硬。
鐵棍山藥富含山藥堿、淀粉、膽甾醇、皂苷、糖蛋白、氨基酸、尿囊素、多酚氧化酶及多種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成分,以鮮食為主,營養(yǎng)保健價值高于普通山藥,是目前眾多山藥品種中品質最好的品種[3]。普通山藥通常為蛋白質含量3%、總糖含量20%、水分含量76%,而鐵棍山藥的成分通常為蛋白質含量4%、總糖含量28%、水分含量68%。和普通山藥相比,鐵棍山藥久煮不散,口感細膩、甜滑、干爽,有藥味、無麻辣感。
焦作市山藥種植面積約有17 000 hm2,主要以種植鐵棍山藥為主[4]。鐵棍山藥喜陽、耐旱、喜肥、怕水澇,焦作市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合鐵棍山藥的生長。焦作市土壤的形成以黃河沖積為主,并吸納了太行山巖溶地貌經(jīng)雨水沖刷滲透而來的成分,形成了疏松肥沃、與眾不同的黃土地,符合鐵棍山藥對土壤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質、酸堿度適中的沙質壤土的要求。因此,焦作市(古懷慶府)成為了“四大懷藥”的道地產地。
3.1.1 選地 鐵棍山藥的種植應盡量避免重茬,連作時地下害蟲蠐螬和線蟲病發(fā)生嚴重,一般隔3 年輪作1 次[5]。選地時不能使用前茬作物為大豆、西瓜、花生等地下病蟲害發(fā)生較重的地塊,宜選用禾本科作物為前茬的地塊。此外,鐵棍山藥盡量避免和高稈作物相鄰種植,避免因為采光和通風影響產量和質量。
3.1.2 整地 鐵棍山藥是喜肥作物,因此要施足基肥,重施有機肥。傳統(tǒng)的整地方法為人工深翻施肥,現(xiàn)在多為開溝施肥。秋末冬初,綠肥回田,翻地40~80 cm 越冬,翌年春季地塊平整后,按行距80~100 cm機械打溝,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 000~6 000 kg、磷酸二銨 20~25 kg、氮磷鉀復合肥 50~75 kg、油渣粉或餅肥 80~150 kg,溝深 90~140 cm,開溝后將壟頂和兩側拍平踩實。
3.2.1 山藥種標準 鐵棍山藥的種栽(蘆頭)要求無病蟲害,圍徑不小于1.1 cm,重量不低于20 g,長度不短于26 cm,凈度不小于90%。鐵棍山藥的零余子(山藥豆)要求發(fā)芽率大于92.7%,百粒重高于208.0 g,直徑不小于2.2 cm,芽眼數(shù)不低于20.5 個。鐵棍山藥的莖段要求無病蟲害,圍徑不小于2.5 cm,重量不低于45.0 g,長度不短于10 cm。
3.2.2 山藥種繁育 生產中選用不符合標準的種栽將對鐵棍山藥的產量造成影響。種栽(蘆頭)按照鐵棍山藥種標準挑選后,在室外進行晾曬促進傷口愈合后貯藏[6]。連續(xù)使用3 年的種栽因為品種退化的原因需要進行更換,可以通過零余子(山藥豆)重新培育。收集零余子時需要按照鐵棍山藥種標準進行粒選,挑選后的零余子于晴朗天氣晾曬2 d 后進行貯藏,等待下年繁殖塊根作種使用。
3.2.3 山藥種處理 選用品質優(yōu)、產量高、抗性強、商品性好的道地鐵棍山藥品種。在播種前的2~3 周,對鐵棍山藥種進行催芽,在19℃左右的溫度下催芽2 周后,在室外曬種1 周,期間及時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病種和畸形種。播種前將山藥種按照鐵棍山藥種標準進行切塊,切塊后進行晾曬促進傷口愈合或者在切口處用草木灰粘附均勻,防止腐爛。
播種時間為4月上旬,當?shù)販胤€(wěn)定在9~10℃時開始栽植。避免早播,減少病原物侵染,減輕幼苗發(fā)病程度。播種前將山藥種用50%多菌靈500 倍液浸泡10 min,浸泡過的山藥種需要進行晾曬。鐵棍山藥的種植方式為機械開溝或深挖翻地,種植密度為每畝 6 500 株,行距 85 cm 左右、株距 11 cm 左右,按同一個方向擺放山藥種,擺好后在山藥種上覆蓋4 cm左右的土壤并蹲實。
播種后25 d 左右時,對萌芽數(shù)較多的選留壯芽1~2 個后,將其余的全部及早除去,防止過多生長的側枝消耗養(yǎng)分[7]。同時摘除基部側蔓,保留上部側蔓,保持通風透光,促進植株生長。當幼苗長到25~35 cm時,每株基部插1 根2 m 左右長度的竹竿,將莖綁縛到竹竿上,每4 根竹竿在距離地面1.5 m 處進行交叉捆綁。7月份后對零余子進行清理,每株保留50 個左右,避免過多的零余子對養(yǎng)料的消耗,進而促進鐵棍山藥根莖的生長。
施肥時提倡使用生物菌肥,禁止使用硝態(tài)氮肥,以農家肥為主[8]。具體采用“基肥+追肥+葉面肥”的施肥方式,施肥方法為每畝施基肥:腐熟農家肥3 000~6 000 kg、磷酸二銨 20~25 kg、氮磷鉀復合肥 50~75 kg、油渣粉或餅肥 80~150 kg;施追肥: 尿素 2~15 kg、磷肥 4~10 kg、硫酸鉀 2~10 kg、餅肥 50~80 kg;施葉面肥:0.2%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2~3 次。鐵棍山藥出苗后如持續(xù)干旱,應及時澆灌,7月下旬鐵棍山藥塊根進入膨大期,若出現(xiàn)干旱,可適量澆水。雨季注意及時排水,山藥怕積水,若土壤濕度過大容易發(fā)生根腐病,影響山藥的產量和等級。收獲期前兩周不宜灌水,防止山藥腐爛。
除草是鐵棍山藥苗期田間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苗期鐵棍山藥地表長勢弱,若發(fā)生草荒,將會嚴重影響鐵棍山藥的正常生長。此外,山藥苗期忌用除草劑,以免形成藥害,造成重大損失。后期只拔草不中耕,以免對鐵棍山藥的根莖造成損傷。
為追求鐵棍山藥優(yōu)質高產的生產目標,鐵棍山藥的病蟲害防治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盡可能的選擇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9]。
3.7.1 農業(yè)防治 在鐵棍山藥的生產過程中,采用倒茬輪作的方式降低地下害蟲的發(fā)生,通過插架與整枝減輕病害發(fā)生,降低防治成本。此外,通過選擇優(yōu)良品種、對山藥種進行處理、冬季深翻凍土熟化、合理密植、施腐熟有機肥、中耕除草等農藝措施,均能有效防治或降低山藥病蟲害的發(fā)生。
3.7.2 物理防治 根據(jù)病蟲害對物理條件的反應,利用物理手段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對作物的污染。如使用殺蟲燈對害蟲進行誘殺,選用能避開天敵趨性的光源和波長的頻振式殺蟲燈,將害蟲誘至燈下用高壓電網(wǎng)觸殺,效果最好;使用黃板或白板誘殺害蟲;使用防蟲網(wǎng)防蟲;利用糖醋液誘殺夜蛾科害蟲;鋪掛銀灰膜驅趕蚜蟲等[10]。
3.7.3 生物防治 通常采用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控病等手段進行生物防治,有效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和殘留量。以蟲治蟲可以利用瓢蟲、草蛉等捕食性天敵或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敵防治害蟲;以菌治蟲可以利用阿維菌素、蘇云金桿菌、瀏陽霉素、白僵菌、蚜蟲霉等防治害蟲;以菌控病可以利用井岡霉素、枯草芽孢桿菌、新植霉素、多抗霉素等防治病害[11]。
3.7.4 化學防治 當使用其他方式不能有效滿足病蟲害防治的需要時,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要科學使用農藥,對癥施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適期施藥,提高農藥的效果;注意不同農藥的交替使用,減少病蟲的抗藥性;施藥的安全間隔期等。
霜降后葉片枯落,一般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鐵棍山藥即可收獲,為滿足市場需求,部分品種可在市場價格較高時提前收獲[12]。鐵棍山藥收獲時,先拔除地面的竹竿,然后拆除山藥網(wǎng)和山藥蔓,最后收獲零余子和山藥。鐵棍山藥籠頭及斷截面需用生石灰粉處理,防止腐爛。鐵棍山藥收獲和貯運時,要輕拿輕放,避免碰傷或折斷塊莖,否則會降低其商品性。入庫后在2~4℃陰涼通風的環(huán)境下貯藏。
焦作是懷藥之鄉(xiāng),是“四大懷藥”道地產區(qū)和主產區(qū),鐵棍山藥已成為焦作懷藥文化的代表元素、河南農業(yè)的一張名片,在全國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13]。品牌是商品的生命力,促進品牌建設,是開發(fā)好特有資源優(yōu)勢產品的最好辦法。目前,焦作市在鐵棍山藥的品種、生產、加工等方面,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接下來,焦作市應該仍然注重鐵棍山藥品種、栽培和加工技術的研究,不斷開發(fā)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攻克新難題,為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新的活力。此外,應不斷延伸產業(yè)鏈,加快新產品的開發(fā)力度,鼓勵企業(yè)與大專院校聯(lián)手,研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優(yōu)質產品,為產業(yè)的后續(xù)發(fā)展和轉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14]。品牌建設是促進特色農業(yè)上檔升級的必由之路,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將焦作鐵棍山藥的資源優(yōu)勢打造成品牌優(yōu)勢,提升焦作地區(qū)農業(yè)現(xiàn)代化水平,實現(xiàn)農民的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