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學成
【提 要】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百年大黨,之所以能夠歷經風雨依然保持蓬勃生機,久經考驗依然充滿青春活力,始終站在時代潮頭引領人民前行,一個重要原因和寶貴經驗就是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這些歷史經驗包括把加強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作為黨永葆生機活力的制勝法寶;把政治紀律建設放在紀律建設首位,嚴格自律與嚴肅他律合力建構、黨內監(jiān)督與國家監(jiān)察同頻共振;堅持在黨的領導和法治框架下進行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做到既依靠群眾又不搞群眾性政治運動;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一體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
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有著100年歷史、九千五百多萬黨員和四百八十多萬基層黨組織的大黨,之所以能夠歷經風雨依然保持蓬勃生機,久經考驗依然充滿青春活力,始終站在時代潮頭引領人民前行,一個重要原因和寶貴經驗就是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yōu)勢”[1]?;仡櫤涂偨Y中國共產黨百年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歷史經驗,對于在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不斷地探索、追求、奮斗的歷史,也是一部在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同時勇于進行自我革命,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歷史。正風肅紀、嚴懲腐敗是我們黨“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題中之義,是我們黨增強肌體免疫力、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奧秘所在。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以嚴明的紀律建設和堅決的反腐敗斗爭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黨的一大通過的第一個黨綱,明確規(guī)定了黨的紀律原則和黨內生活原則,使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一個具有嚴明紀律的無產階級政黨。黨的二大通過的黨章專門設立了“紀律”一章。由于紅軍剛成立時主要成分是農民,革命的組織性紀律性不強,為解決這些問題,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就制定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后來發(fā)展成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成為人民軍隊必須遵守的鐵的紀律。1926年8月,中央擴大會議通過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反對貪污腐化的文件——《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在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選舉產生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這一黨的歷史上第一個黨內監(jiān)察機構。1933年12月,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發(fā)出了《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第二十六號訓令》,宣示了我們黨堅決反對腐敗的堅定決心。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又先后出臺了陜甘寧邊區(qū)、晉察冀邊區(qū)、晉冀魯豫邊區(qū)等多個懲治貪污腐敗的法令條例,按照黨員干部犯法從重從嚴治罪的方針嚴懲了黃克功、肖玉璧等違法犯罪分子,使邊區(qū)政府成為清正廉潔的模范。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前夕,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中明確提出防止“糖衣炮彈”進攻的問題,并號召全黨同志保持“兩個務必”,向全黨敲響了警鐘,為人民群眾樹立了清正廉潔的光輝榜樣,從而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基礎。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對執(zhí)政條件下加強紀律建設進行了不懈探索,開展了一系列防止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的斗爭,形成良好的黨風與社會風氣,促進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從一個由領導人民通過革命奪取政權的黨轉變?yōu)轭I導人民建設新中國的執(zhí)政黨。執(zhí)政地位的根本轉變,對黨員干部帶來新的嚴峻考驗。針對黨內出現的思想作風不純、驕傲自滿,甚至貪污腐化、墮落頹廢、違法亂紀等問題,我們黨逐步建立了各級監(jiān)察機關、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司法檢察機關,制定了一系列懲治腐敗的法規(guī),開展了整風整黨、“三反”“五反”運動,嚴懲了劉青山、張子善等貪腐分子,有力清除了黨內滋生的腐敗現象,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增強了黨的戰(zhàn)斗力,凈化了黨風和社會環(huán)境,從而調動起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在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紀律建設,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維護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良好局面。面對改革開放給黨帶來的嚴峻挑戰(zhàn)和考驗,黨中央堅持一手推進改革開放,一手懲治腐敗的“兩手抓”方針,大力完善黨章和黨內法規(guī),頒布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黨的十三大首次提出從嚴治黨;黨的十四大將從嚴治黨寫入總綱,要求同腐敗做斗爭;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對和防止腐敗”的概念,并把反腐敗斗爭“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八字方針發(fā)展為“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2];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將反腐敗斗爭的“方針”提升為“戰(zhàn)略方針”,黨的十七大將反腐倡廉從“工作”提升到“建設”的高度,明確提出了“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3]的新論斷,推動紀律建設、懲治腐敗的黨規(guī)黨紀走向規(guī)范化、體系化。同時,全面完善紀檢監(jiān)察、黨內監(jiān)督、巡視派駐等體制機制,恢復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明確紀委的根本任務“就是維護黨規(guī)黨法,切實搞好黨風”[4],不斷強化紀檢監(jiān)察機關的檢查權、處分權,有效遏制了改革開放過程中不斷凸顯的違法亂紀問題,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把加強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堅強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對反腐敗嚴峻復雜形勢的新分析新判斷,將反腐敗斗爭置于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戰(zhàn)略高度,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建立起了包括《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在內的完整的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堅決查處了一批嚴重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交織的腐敗案件,消除了黨內重大政治隱患,形成了強力震懾。緊盯八項規(guī)定、持之以恒糾正“四風”,綜合運用監(jiān)督執(zhí)紀“四種形態(tài)”,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史學習等主題教育,使“四風”問題得到有效遏制,黨風政風明顯好轉,清風正氣撲面而來,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極大提振了全黨全國人民的信心,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不難看出,無論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將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擺在極為重要的位置,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這是我們黨能夠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創(chuàng)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人間奇跡的根本保障,是黨勇于自我革命,始終保持先進性純潔性、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奧秘所在,也是黨能夠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制勝法寶。習近平指出:“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要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生機活力,必須一刻不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盵5]黨的歷史經驗證明,黨越是長期執(zhí)政,加強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任務越艱巨,越要堅定不移地加強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只有不斷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堅決同腐敗問題進行斗爭,才能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
“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獨特優(yōu)勢?!盵6]無論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毛澤東提出的“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7],還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總結的“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8],還是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對全黨警醒地提出的“如果不嚴明黨的紀律,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就會大大削弱,黨的領導能力和執(zhí)政能力就會大大削弱”[9],可以說,嚴明黨的紀律和加強紀律建設是貫穿于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一條主線。也正因為有了鐵的紀律才保證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成功地跨過了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一)加強紀律建設必須把政治紀律建設放在首位。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的是嚴明紀律。黨的紀律主要包括政治、組織、廉潔、群眾、工作、生活等六個方面。在這六個方面紀律中,政治紀律是黨最根本、最重要的紀律。習近平指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重要基礎”,“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政治紀律”[10]。一個時期以來,黨內之所以存在“七個有之”現象,歸根結底就是一些黨員和領導干部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嚴守政治紀律是每一名黨員和領導干部必備的政治素養(yǎng)和責任義務,要把“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準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對標對表,同黨中央決策部署對標對表,堅定政治立場,校正政治偏差,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zhí)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忠誠,堅決維護黨的團結、嚴格遵守組織程序、堅決服從組織決定,把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貫穿于各項工作之中,時刻用黨章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在任何情況下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
(二)加強紀律建設必須堅持嚴格自律與嚴肅他律合力建構。在唯物辯證法中,事物的發(fā)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其中,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它決定著事物發(fā)展的基本趨向;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外部條件,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內因和外因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對于黨員領導干部而言,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需要自律與他律的合力構建。自律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和修身之本,是共產黨人的基本道德價值追求。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共產黨人“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這里的“特殊材料”,一方面指的是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錘煉、改造自己,另一方面強調要在改造主觀世界上下功夫。這就需要黨員干部自律其身,始終牢記入黨時立下的誓言,把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作為終身追求。強化理論武裝,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鍛造堅定信仰、錘煉純潔黨性。要自律其權,既要為官有為,嚴格在法律規(guī)定的框架內合理使用受眾的權力,堅持公正用權、謹慎用權、依法用權;又要防止“為官不為”,不能抱著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思想,畏首畏尾碌碌無為。要自律其行,把握好一個“獨”字和一個“微”字。在沒有人監(jiān)督的時候也能做到始終如一,在細微之處更能保持警惕、警覺、警醒,防微杜漸、警鐘長鳴,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他律是來自外界的約束和強制,是自律的前提和條件。要加強制度創(chuàng)新,以改革的思路推進制度建設,全面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要形成監(jiān)督合力,充分發(fā)揮黨組織、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人大機關、政協(xié)、新聞媒體以及人民群眾等監(jiān)督主體的作用,堅持黨內監(jiān)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jiān)督有機貫通、相互協(xié)調、形成合力,進一步將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三)加強紀律建設必須堅持黨內監(jiān)督與國家監(jiān)察同頻共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我們黨長期執(zhí)政的條件下,國家治理體系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依規(guī)治黨,依據黨章黨規(guī)黨紀管黨治黨;二是依法治國,依據憲法法律法規(guī)治國理政。黨內監(jiān)督和國家監(jiān)察正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體兩面”,需要兩者同向發(fā)力、同頻共振。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黨內監(jiān)督在黨和國家監(jiān)督體系中的主導作用。要壓緊壓實主體責任,黨的各級組織以及領導干部要認真履行監(jiān)督職責,敢抓敢管、勇于監(jiān)督,促使黨員領導干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要用好問責利劍,嚴厲責任追究,強化問責成果的綜合運用,發(fā)揮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作用,倒逼責任壓實落細。在工作思路和方式上,要強化日常監(jiān)督,把黨內監(jiān)督體現在時時處處事事上,敦促黨員、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要發(fā)揮紀委監(jiān)委專責監(jiān)督作用,整合運用監(jiān)督力量,推動紀律監(jiān)督、監(jiān)察監(jiān)督、派駐監(jiān)督、巡視監(jiān)督統(tǒng)籌銜接、協(xié)同協(xié)調。要聚焦“關鍵少數”和“苗頭性問題”,以嚴格的監(jiān)督執(zhí)紀讓紀律成為不能觸碰的“高壓線”,通過懲處“極少數”達到震懾“大多數”的目的。要堅持、完善、落實好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有機結合起來,把上級對下級、同級之間以及下級對上級的監(jiān)督充分調動起來,提升監(jiān)督力度和實效。另一方面,要促進黨內監(jiān)督和國家監(jiān)察的一體化運行。黨內監(jiān)督是黨的自我監(jiān)督,國家監(jiān)察是對國家機器的監(jiān)督,目的是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jiān)察全覆蓋。自2016年在北京、山西、浙江三地試點以來,國家監(jiān)察體制改革成績斐然,特別是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和國家監(jiān)察機關合署辦公,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有效結合。黨內監(jiān)督和國家監(jiān)察之間雖然性質不同,但在目標上高度融合,內容上也有契合。要充分發(fā)揮紀檢和監(jiān)察“兩把尺子”的威力,需要將兩者結合起來貫通運用。用好黨紀黨規(guī)的“尺子”,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用紀律管住黨員干部,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同時,健全黨內法規(guī)和國家法律,實現公權力監(jiān)督的全覆蓋,真正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維護人民利益是反腐敗斗爭的根本目的,人民同樣也是反腐敗斗爭重要的力量源泉。百年來,我們黨開展反腐敗斗爭始終堅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也正因為如此,才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和廣泛參與,形成了無堅不摧的強大反腐力量。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建立后,確立了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人民群眾不僅有權選派代表掌管政權,而且有權批評、監(jiān)督、檢查和罷免政府官員。蘇維埃中央政府下設工農檢查部控告局,專門受理工農群眾對蘇維埃機關工作人員腐敗問題的檢舉揭發(fā)。工農檢查部等機構還在各地建立“突擊隊”“輕騎隊”等群眾性組織,設置巡視員、通訊員,作為反貪污腐化的“助手”。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把群眾路線運用到反腐敗斗爭中,多次采用群眾運動的方式來懲治腐敗,在揭露和遏制腐敗方面產生了一定積極效果。但是,這一做法也有諸多弊端:首先,可能導致擴大化的后果,造成冤假錯案;其次,會產生“一陣風”“走過場”,造成時緊時松的局面;再次,會影響經濟社會發(fā)展,沖擊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所有這些,都會造成動機與效果的嚴重背離,帶來各種“運動后遺癥”。通過對歷史上群眾運動的反思,鄧小平清醒地認識到:“這幾年,我們搞了許多大運動,差不多是把大運動當作我們群眾路線的唯一的形式,天天運動,這是不好的?!盵11]“我們過去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仍然搞這個運動、那個運動,一次運動耽誤多少事情,傷害多少人?!盵12]
基于這些認識,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曾經產生過要搞群眾運動的呼聲,有時甚至很強烈。但是,我們黨都未采用“群眾運動”的方式進行反腐敗,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領導,按照既依靠群眾又不搞群眾性政治運動的方針,聚合民主監(jiān)督與黨內監(jiān)督的雙翼之力,使反腐敗斗爭始終走在正確軌道上。具體表現為:發(fā)展人民民主,堅定地執(zhí)行黨的群眾路線,以正確發(fā)動和依靠群眾的載體和形式,加強對公權力的監(jiān)督;到群眾中去調查研究,把握群眾的情況,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在檢查和處理違法違紀案件時,依靠和發(fā)動群眾發(fā)現和擴大案件線索,并弄清違法違紀的事實和性質;通過建立和完善人民來信來訪制度和群眾性監(jiān)督網絡、舉報制度,公開辦事制度,發(fā)揮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等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進一步深化以人民為中心的反腐敗斗爭思想,堅決治理群眾身邊的“微腐敗”。習近平多次強調:“‘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它損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13]特別是近年來,中央建立健全巡視巡察工作機制,堅持橫向聯動、縱向延伸、全面覆蓋,加大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教育、醫(y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中的腐敗問題懲處力度,嚴肅查處貪污挪用、截留私分,優(yōu)親厚友、虛報冒領,“雁過拔毛”、強占掠奪等問題,全面凈化基層政治生態(tài),做到了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我們就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
我們黨加強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實踐證明,堅定不移依靠人民反腐敗,必須站穩(wěn)群眾立場,將寄希望于群眾性政治運動轉變?yōu)樵邳h的堅強領導下、在法治框架中進行,運用群眾的力量發(fā)現腐敗官員和腐敗滋生的土壤。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發(fā)力:一是加強黨對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領導。各級黨組織要把“兩個維護”融入血脈、見諸行動,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切實貫徹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各項決策部署。黨員干部要帶頭執(zhí)行黨的群眾路線,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主動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認真聽取人民群眾建言獻策和批評監(jiān)督。二是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引導群眾有序參與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以“文革”的極端民主為鑒,明確依法治腐的反腐敗斗爭原則,健全規(guī)范群眾性反腐敗斗爭的法律制度,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強化紀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強化黨內法規(guī)制度的學習,做到知紀明紀,形成敬畏法紀、遵規(guī)守紀的濃厚氛圍。強化紀律執(zhí)行,按照“紀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zhí)行紀律沒有例外,黨內決不允許存在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組織和特殊黨員”[14]的要求,把執(zhí)紀問責作為維護紀律權威的強力手段,使黨章黨規(guī)黨紀成為黨員干部必須遵守的鐵的紀律。強化制度建設,抓住執(zhí)紀審查中發(fā)現的突出問題,立“明規(guī)矩”、破“潛規(guī)則”,切實做到解決一個問題、堵塞一批漏洞、完善一套制度。三是拓寬群眾參與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渠道。持續(xù)搭建群眾監(jiān)督平臺,用好來信來訪等傳統(tǒng)方式,及時收集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社保、扶貧環(huán)保等領域腐敗線索,對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精準打擊。不斷拓展群眾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把執(zhí)紀成效與人民群眾的感受結合起來,借助網絡公開、網絡舉報、網絡曝光等方式,讓“老虎”“蒼蠅”無處遁形,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深刻總結建黨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反腐敗斗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和新時代的新特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懲治腐敗的有效途徑,逐步找到了一條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既樹立持久作戰(zhàn)的思想又打好階段性戰(zhàn)役,既發(fā)動群眾造聲勢又不搞群眾性政治運動,既依靠教育又依靠制度和監(jiān)督的反腐敗斗爭的新思路,特別是懲戒、監(jiān)管、教育多向發(fā)力,著力構建反腐倡廉長效機制。比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潔政治為出發(fā)點,主要通過兩個手段來解決約束干部、防范腐敗問題,一是教育,一是法律。鄧小平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盵15]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新舊體制處于快速轉換時期,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把“堅持標本兼治,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jiān)督是關鍵”[16]作為預防與治理腐敗基本思路,立足于加強廉政立法、守法教育和執(zhí)法檢查,使反腐敗斗爭逐步納入法制化軌道。黨的十六大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17],堅持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統(tǒng)一于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之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提出了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機制的重要思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首次提出“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十八屆四中全會把相關表述調整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堅決遏制和預防腐敗現象”;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強調“不斷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戰(zhàn)略目標”,“將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貫通起來,用好‘四種形態(tài)’,綜合發(fā)揮懲治震懾、懲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18]。綜上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后,歷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標本兼治、懲治腐敗的理念愈加明確,綜合施治的反腐敗措施更加健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后“三不”思想一以貫之,體現了對執(zhí)政黨建設規(guī)律、反腐敗工作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為新時代開展反腐敗斗爭提供了有力指引。
當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要理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之間的邏輯關系。應當明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是完全獨立的,而是既各有側重、交錯制約,又彼此補充、相互轉化。從黨員干部角度來說,“不敢腐”,是源于對紀律和制度心存敬畏,不敢實施腐敗行為;“不能腐”,是源于受到客觀因素制約和限制,不具備實施腐敗的條件;“不想腐”是源于思想上的自我約束,不愿意實施腐敗行為。從黨組織層面來說,“不敢腐”是前提,側重懲戒和處罰,屬于針對性的高壓震懾;“不能腐”是關鍵,側重制約和監(jiān)督,屬于常態(tài)化的制度約束;“不想腐”根本,側重教育和引導,屬于預防性的感染熏陶。三者構成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有機整體,融入全面從嚴治黨各方面全過程。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要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統(tǒng)籌抓好治標與治本之策。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guī)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所有工作都要圍繞開好局、起好步來展開。對此,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運用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舉措,以堅定不移的反腐敗斗爭為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保駕護航。一要持續(xù)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把紀律挺在前面,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針對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區(qū)域性腐敗和領域性腐敗交織、用人腐敗和用權腐敗交織、“圍獵”和甘于被“圍獵”交織等問題,持續(xù)釋放重拳反腐的強烈信號。瞄準節(jié)假期、重要節(jié)點,發(fā)掘隱形變異“四風”新形式,優(yōu)先查處并通報“四風”問題,不斷鞏固和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成果。聚焦群眾感受最直接的問題、與群眾利益關系最密切的領域,通過抓重要節(jié)點、抓具體問題、抓通報曝光等舉措,持續(xù)發(fā)力,久久為功,讓腐敗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讓黨員干部對手中權力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二要切實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堅持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反腐,推行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完善黨務、政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形成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完整鏈條。尤其要加強對“一把手”的權力制約,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嚴格執(zhí)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一把手”末位表態(tài)等制度,對地方或單位主要領導在土地出讓、工程建設、政府采購、選人用人等方面的用權行為予以重點監(jiān)督,扎緊管權、限權的制度籠子。加強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充分運用黨內巡視巡察、財經審計、執(zhí)紀審查等監(jiān)督形式,加強對廉潔風險的檢測分析和動態(tài)管理,提高廉潔風險預警處置能力,對可能發(fā)生腐敗行為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預警、及時糾正。三要不斷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對黨員干部持續(xù)不斷地進行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廉潔從政教育,把好廉政思想的“總開關”。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握好當前黨史學習教育的良好契機,用先進革命人物的典型事跡教育黨員,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精神境界。黨校要發(fā)揮好干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圍繞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紀律規(guī)矩,分層分類開展專題培訓和集中輪訓,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抓好廉潔文化建設,把正面教育、警示教育貫穿廉潔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廣泛開展典型樹廉、讀書思廉、文化傳廉、活動營廉、陣地塑廉活動,在組織內部構建起反腐倡廉的文化體系。四要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協(xié)同發(fā)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位一體,既是反腐敗斗爭的目標,又是反腐敗斗爭的途徑,三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只抓任何一個方面都很難防治腐敗,只有做到三管齊下、常抓不懈,才能建立長效機制,有效防治腐敗。要在貫通協(xié)同上下功夫,把黨內監(jiān)督與國家機關監(jiān)督、人民群眾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貫通起來,把黨組織層面的“他律”與黨員干部的“自律”結合起來,把思想建黨與制度建黨統(tǒng)一起來,統(tǒng)籌聯動,形成合力。深化運用監(jiān)督執(zhí)紀“四種形態(tài)”,精準把握各種形態(tài)之間的節(jié)點界限和形態(tài)轉換,多在第一、第二種形態(tài)上下功夫,綜合運用提醒談話、警示談話、批評教育、組織調整等形式,教育引導違紀干部正確認識錯誤、及時改正錯誤,做到既有靶向治療,又有根源治理。
“開弓沒有回頭箭,反腐沒有休止符。”歷史與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黨的力量越壯大、黨的事業(yè)越發(fā)展,就越要重視黨的紀律建設、推進反腐敗斗爭,這不僅是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也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加強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節(jié)點上展望未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不可避免,更需要我們堅持好、運用好、發(fā)展好百年來黨的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基本經驗,切實把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使我們黨永遠保持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本色,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
注釋
[1]轉引自《人民日報》2021年2月21日。
[2]《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頁。
[3]《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頁。
[4]《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頁。
[5]轉引自《人民日報》2013年1月23日。
[6]《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95頁。
[7]《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387頁。
[8][15]《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頁;第333頁。
[9][10]《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31頁;第131~132頁。
[11]《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4頁。
[12]《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頁。
[13]轉引自《人民日報》2016年1月15日。
[14]《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6頁。
[16]《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頁。
[17]《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頁。
[18]轉引自《人民日報》2021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