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麗
(依安縣太東鄉(xiāng)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服務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區(qū)域均以獲得更多的水稻種植經濟效益作為目標,所以,在不同的地區(qū)當中均開始栽種水稻,種植的面積非常大。并且,在此過程當中,通常會運用很多農藥與化肥。不過,因為農藥和化肥的過度應用,帶給水稻種植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嚴重地破壞影響,妨礙到有關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對于此種狀況,需要合理應用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以便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種植收益。
科學運用機插技術,能夠完成種植水稻的任務,進行落實以前,應該加強準備工作。具體來說:其一,應該重視水稻種子的準備工作。針對水稻種子而言,應該事先進行晾曬,以便使種子包含的雜質被及時清除掉,然后借助藥劑做好水稻種子的消毒處理,使其被放置到藥品內完成催芽處理的任務。在此過程當中,如果種子超過91%產生了破胸露白的情況,需要借助科學的播種方式。一般情況下,對于種子浸泡的時間,其主要和惡苗病、線蟲病的防治工作緊密關聯(lián),所以,實施播種工作以前,需要借助11%的吡蟲啉農藥進行噴灑處理,并且兌水25ml,完成播種與催芽的任務。其二,開展秧苗準備的過程當中,則需要將水稻的育苗基質作為首選,與此同時,可以運用機插硬秧盤,運用秧板準備工作之時,則需要并列擺放三盤,使得渠道的寬度是0.6m,相應的溝深度是0.25m,隨后向秧溝大棚噴水,有效規(guī)避出現(xiàn)直接沖淋的情況。
在運用相關水稻機實施機插秧苗育種的時候,可以達到增加水稻種植產量的目的,使水稻的成秧率得以提升,加快了水稻秧苗生長的速度。與此同時,通過科學運用機插技術,能夠充分發(fā)揮出保濕增溫的良好作用,有助于增強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避免出現(xiàn)爛秧的現(xiàn)象,提升了秧苗的成活幾率,確保了水稻種植的產量達到相關目標。運用先進的機械技術實施水稻播種的過程當中,需要使機械秧育土層的厚度大概為2.0cm,搭配使用65%的敵克松和1400倍藥液實施床土噴灑、消毒處理,進行消毒處理的時候,需要避免出現(xiàn)外露芽谷的情況,針對盤間距加以科學管控,確保所擺放水稻幼苗的整齊性,有效規(guī)避發(fā)生水稻秧苗懸空的情況。進行水稻秧苗管理工作的時候,對于播種階段的秧苗而言,應該遵循一葉一心的原則,達到保濕保溫的效果,并且實現(xiàn)促根利苗的效果,特別對于過渡階段來說,則需要實施適溫保苗處理,使早稻的膜內溫度處于22℃~24℃的范圍內。所以,科學利用水稻機插秧種植管理技術可謂十分關鍵,具有很大的實施價值。
在開展水稻大田移栽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下述幾點:其一,應該采用精細管理模式,確保早翻耕種;在開展大田灌水處理工作的過程當中,應該明確具體的高低落差數(shù)值,通常是2.5cm。實施田地灌溉處理的時候,需要當田地進行移栽處理以前,提前實施兩日平整處理,然后進行田地的基肥施加,在大田泥土沉淀以后,便能夠實施移栽工作。滿足水稻機插秧苗相關規(guī)定,需要讓秧苗機插育苗保持處于26d~33d之中,讓各株秧苗的高度均為大約17cm,讓水稻植株的種植高度滿足相關規(guī)定,并且避免生長的時候出現(xiàn)病蟲的現(xiàn)象。如若水稻秧苗盤根較好,擁有諸多的白根,提起秧毯的時候沒有發(fā)生散落的情況,由此證明水稻秧苗盤根滿足相關要求,移栽效果很好。進行大田移栽管理的時候,應該滿足下述幾個方面的要求:其一,強化針對水稻秧苗的水分控制工作,針對扎根之后的秧苗,需要實施返青處理;處于分蘗期時,則應該進行間歇灌溉處理,達到了促根促蘗的效果;處于分蘗接近葉齡階段的時候,需要加大排水烤田的力度,讓水稻田間包含大約4cm厚度的薄水層。處于此種環(huán)境當中,需要實施水稻灌漿結實,能夠避免出現(xiàn)水稻秧苗田斷水太早的現(xiàn)象。其二,進行施肥控制的過程當中,則應該借助準確定位的方法,完成種植的任務。并且參考水稻具體的生長狀況,編制出科學的種植與施肥策略。比如,在進行早稻施肥處理的過程中,應該參考病蟲的情況,需要明確氮磷鉀施肥的比重。其三,在開展水稻栽種的過程當中,應該及時發(fā)現(xiàn)并分析水稻稻田存在的各類病蟲害情況,編制出科學的防治策略,有助于使水稻養(yǎng)殖的藥量、用水量均可以滿足水稻種植產量的要求。
應用水稻機插技術的時候,經過長期實踐之后,從中可知,從前采用的人工水稻栽培方式帶給自然環(huán)境嚴重的污染,通過縮減對化肥原料的用量,能夠完善土壤的結構,借助機插技術,可以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并且有效落實相關管理制度。運用此項技術,可以降低農藥的實際用量與數(shù)量,確保了農業(yè)生產工作的安全達到相關規(guī)定,有效規(guī)避帶給自然環(huán)境的危害。在明確水稻栽種過程當中的節(jié)水、節(jié)肥等要求之后,可以減少帶給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影響,達到有效防控的目的,真正做到了對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有利于農業(yè)行業(yè)的長遠發(fā)展??s減了需要進行防治的病蟲害面積,在增強了防治效果的同時,使水稻種植的質量滿足相關規(guī)定。
在運用水稻機早稻插秧種植技術的過程當中,需要了解其與人工插秧早稻插秧間各自的經濟收益情況,具體而言:第一,應用水稻機實施早稻插秧栽培之后,借助早稻生產的方式,對于移栽、種子和勞動力等部分的成本,對比人工栽培均得以降低,如此,可以使早稻生產的成本開始下降。通常情況下,人工插秧水稻移栽投入的成本為2300元/公頃,假如運用水稻機,其移栽投入的成本只有270元/公頃,二者相差2030元。所以,運用不一樣的插秧種植技術之后,一方面,可以使水稻移栽的成本產生改變,所投入的成本尚無產生很大的差別。究其原因,在于水稻進行插秧育苗之后,其田間管理和從前的管理方式之間差異性較小,而機插秧僅僅可以實現(xiàn)移栽上的成本控制。第二,應用機插秧技術之后,早稻生產受到稻谷產量而出現(xiàn)增加的情況,可以達到增加水稻總產量經濟收入的目的。筆者查閱相關資料之后,從中可知,采用人工插秧的早稻稻谷收入大約為15000元/公頃,假如選擇機插秧之后,早稻的產量提高,產值隨之增加,大約為16204元/公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深究原因,在于水稻機插秧和移栽環(huán)節(jié)可以保證秧苗扦插具體的落田苗數(shù),同時合理進行運輸水分、肥料管理等工作,有助于增加產量。第三,運用先進的機插秧技術,可以使早稻的經濟效益得以提高。一般來說,假如運用人工插秧的方式,早稻稻谷的經濟收益大約為1420元/公頃,假如運用機插秧種植技術,早稻稻谷的經濟收益則為3400元/公頃。究其原因,在于采用機插秧技術可以使早稻生產的經濟成本得以下降,讓稻谷的產量得以提高,增加了水稻種植的經濟收益。
利用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的過程當中,不但使農業(yè)生產工作的勞動力得以節(jié)約,而且讓水稻栽種的速度變得更快。對比從前的人工種植方式,假如一日工作10h,水稻機每臺機械依靠4人進行操控,在10h當中能夠扦插栽培秧苗大約65~85畝;假如運用人工扦插栽培的方式,平均每人10h可以扦插栽培秧苗1畝,而4人即4畝,經過計算得出,人均提速大約20倍。與此同時,因為運用了工廠化集中育秧苗方法,借助水稻機栽培能夠節(jié)約秧田的面積大約10倍,秧田和大田的比重為1:80,人工育秧苗當中的秧田、大田比重僅為1:8,幾乎相差10倍。
綜上所述,通常情況下,水稻種植技術的高效利用與否,直接和水稻種植的效益緊密關聯(lián)。為了不斷增加水稻種植的經濟收益,要求加大對新型水稻種植技術的運用力度,以便充分發(fā)揮出水稻種植技術的良好作用。具體進行水稻種植工作的時候,應該引入全新的水稻種植思想,并且不斷改進與優(yōu)化相關水稻種植技術,尤其針對那些較為特殊的區(qū)域來說,應該及時規(guī)避帶給水稻種植效益不良影響的相關因素,以便達到既定的水稻種植工作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