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顏延之詩歌用典論

2021-12-24 08:01:10莊亮亮
臨沂大學學報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樂府詩用典詩歌

莊亮亮 彭 健

(1.貴州師范大學 文學院,貴州 貴陽550025;2.上海大學 文學院,上海200444)

中國詩文在創(chuàng)作上的用典反映了詩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以及語言體系。 然而,用典的情況也分無意識的自然言語與刻意收羅的典籍字詞。顏延之的詩中成辭使用顯然是刻意多于無意識,其詩歌特征也非一氣呵成的“博”與“密”,而是頗費心思的刻意雕琢。顏延之詩歌用典上的特色應(yīng)具更加復雜多樣的創(chuàng)作心理與文體因素。

一、顏詩用典的真實面貌

歷代文論家對于顏延之詩賦創(chuàng)作中的用典傾向基本具有較為統(tǒng)一的評價。鐘嶸《詩品》評其詩歌:“又喜用古事,彌見拘束,雖乖秀逸,是經(jīng)綸文雅才。 ”[1]13張戒《歲寒堂詩話》云:“詩以用事為博,始于顏光祿而極于杜子美。 ”[2]452梁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載:“爰逮宋氏,顏、謝騰聲。 靈運之興會標舉,延年之體裁明密,并方軌前秀,垂范后昆。 ”[3]1778《文心雕龍·時序》:“王袁聯(lián)宗以龍章,顏謝重葉以鳳采?!盵4]675裴子野《宋略總論》:“文章則顏延之、謝靈運,有藻麗之巨才。 ”[5]3948對于顏延之詩文創(chuàng)作的特征,基本上都認為其善于“用事”以及辭章藻麗。 接近顏延之生活年代的鐘嶸和沈約等人,自然比現(xiàn)代學者可以看到更多顏延之流傳的詩篇,他們對于顏延之詩文創(chuàng)作特征的概括,也比后人的再研究來得更具有權(quán)威性。因此可以看出顏延之詩文總體上用事“博”“密”以及“麗”。今人李佳先生在《顏延之詩文選注》一書的緒論部分也指出顏延之創(chuàng)作上的“用事縟而麗”,并且通過統(tǒng)計顏延之的創(chuàng)作證明其“經(jīng)綸文雅才”以及創(chuàng)作上的“博”,其結(jié)果為“合計:75 書,1184 篇次”[6]29。 于此,有足夠具體的證據(jù)來印證前人對于顏延之詩文創(chuàng)作的評價。

但是,對顏延之的詩歌進行歸納分類,可以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用典現(xiàn)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甚至有一些不同的發(fā)現(xiàn)。

顏延之詩歌中尤以祭祀、饗宴類詩歌用典為繁,且多用玄言、禮樂相關(guān)典籍為語典。 這些詩作有 《應(yīng)詔燕曲水作詩》《宋南郊登歌三首 其三 饗神歌》《皇太子釋奠會作詩》《三月三日詔宴西池詩》《為皇太子侍宴餞衡陽南平二王應(yīng)詔詩》《宋南郊登歌三首 其一 夕牲歌》《宋南郊登歌三首 其二 迎送神歌》。我們可以看到詩歌的題材受到場景影響,如在饗宴、祭祀這種場合所作的雅正詩歌:“帝跡懸衡,皇流共貫。 惟王創(chuàng)物,永錫洪算”或“國尚師位,家崇儒門。 稟道毓德,講藝立言。 浚明爽曙,達義茲昏。 永瞻先覺,顧惟后昆。 大人長物,繼天接圣。時屯必亨,運蒙則正”[7]1225等言,對于周易時序與帝王的夸耀是其主要的表現(xiàn),力圖給予帝王天賦皇權(quán)的神圣性。 這一特征在祭祀中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如三言之《宋南郊登歌三首 其三 饗神歌》:

營泰畤,定天衷。 思心睿,謀筮從。 建表蕝,設(shè)郊宮。 田燭置,爟火通。 歷元旬,律首吉。 飾紫壇,坎列室。 中星兆,六宗秩。 乾宇晏,地區(qū)謐。 大孝昭, 祭禮供。 牲日展,盛自躬。 具陳器,備禮容。 形舞綴,被歌鐘。 望帝閽,聳神蹕。 靈之來,辰光溢。潔粢酌,娛太一。 明輝夜,華皙日。 裸既始,獻又終。 煙薌鬯, 報清穹。 饗宋德,祚王功。 休命永,福履充。[8]13

因為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生于高級宴會、莊重的祭祀等語境場合,所以,顏延之詩歌中必須要通過大量使用前人弘大的語詞,與《周易》《周禮》乃至雅正之《詩經(jīng)》中的典故來作為詩歌內(nèi)核的支撐,這也是這類語境下創(chuàng)作詩歌的本質(zhì)要求。該詩中共用典15 處:“泰畤”語出《史記》;“筮從”語出《尚書》;“郊宮”出自《漢書》;“田燭”語出《禮記》;“爟火”語出《呂氏春秋》;“紫壇”出自《漢書》;“中星”語出《堯典》;“六宗”語出《尚書·舜典》;“帝閽”語出《楚辭》;“潔粢”語出《左傳》;“明輝”語出禰衡的《鸚鵡賦》;“清穹”語出謝瞻《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王功”語出《周禮》;“休命”語出《周易》;“福履”猶“福祿”語出《詩經(jīng)》。 用典比例占全文的25%。

另外,在贈答的時候也喜歡大量使用典故??季科湟?,應(yīng)與顏延之想要顯示才華并與人爭雄的心理有關(guān)。 如贈答詩《和謝監(jiān)靈運》:

弱植慕端操,窘步懼先迷。寡立非擇方,刻意藉窮棲。伊昔遘多幸,秉筆侍兩閨。雖慚丹雘施,未謂玄素睽。 徒遭良時诐,王道奄昏霾。 入神幽明絕,朋好云雨乖。 吊屈汀洲浦,謁帝蒼山蹊。 倚巖聽緒風,攀林結(jié)留荑。 跂予間衡嶠,曷月瞻秦稽。 皇圣昭天德,豐澤振沈泥。惜無雀雉化,休用充?;础H€故里, 幽門樹蓬藜。采茨葺昔宇,剪棘開舊畦。物謝時既晏,年往志不偕。親仁敷情昵, 興玩究辭凄。芬馥歇蘭若,清越奪琳圭。 盡言非報章,聊用布所懷。[7]1223

全詩大量使用典故,因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舉。 不過我們在《南史》的記載中可知:“延之嘗問鮑照己與(謝)靈運優(yōu)劣。照曰:‘謝五言如初發(fā)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刺繡,亦雕繢滿眼?!盵9]鐘嶸《詩品》引湯惠休語:“謝詩如芙蓉出水,顏詩如錯采鏤金?!盵1]881可知,顏延之很在乎其詩與謝靈運詩歌孰優(yōu)孰劣,故而往來贈答也成為彰顯自己能力的一種途徑。 這類詩歌典故也多出于《周易》《莊子》《國語》等書。

至于顏延之在非此類語境下,是否也如此大量使用典故?且用典有什么偏好?茲試舉幾例管窺一二。

第一,紀行詩《北使洛詩》:

改服飭徒旅,首路局險艱。振楫發(fā)吳洲,秣馬陵楚山。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鄭間。前登陽城路,日夕望三川。 在昔輟期運,經(jīng)始闊圣賢。 伊濲絕津濟,臺館無尺椽。 宮陛多巢穴,城闕生云煙。 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 陰風振涼野,飛云瞀窮天。 臨途未及引,置酒慘無言。隱憫徒御悲,威遲良馬煩。游役去芳時, 歸來屢徂愆。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7]1233

“改服”語出《禮記》;“首路”語出諸葛亮《為后帝伐魏詔》;“秣馬”語出《左傳》;“期運”語出左思《三都賦》;“經(jīng)始”語出《詩經(jīng)》;“尺椽”語出曹植《毀故殿令》;“王猷”亦作“王猶”,語出《詩經(jīng)》;“八表”語出曹叡《苦寒行》;“嗟行”“涼野”語出陸機《上留田行》;“隱憫”語出《楚辭》;“蓬心”語出《莊子》;“飛薄”語出郭璞《江賦》。 用典比例占全篇詩歌 18.4%。

第二,思歸詩《歸鴻詩》:

昧旦濡和風,沾露踐朝暉。萬有皆同春,鴻雁獨辭歸。相鳴去澗汜,長江發(fā)江畿。皦潔登云侶,連綿千里飛。 長懷河朔路,緬與湘漢違。[7]1236

“昧旦”語出《詩經(jīng)》;“和風”語出《登樓賦》;“朝暉”語出陸機《日出東南隅行》;“辭歸”語出曹丕《燕歌行》;“皦潔”語出阮籍《清思賦》;“長懷”語出嵇康《秀才答》詩之四。用典比例占全詩篇幅24%。

第三,樂府詩《從軍行》:

苦哉遠征人,畢力干時艱。秦初略揚越,漢世爭陰山。地廣旁無界,喦阿上虧天。嶠霧下高鳥,冰沙固流川。 秋飚冬未至,春液夏不涓。 閩烽指荊吳,胡埃屬幽燕。 橫海咸飛驪,絕漠皆控弦。 馳檄發(fā)章表,軍書交塞邊。 接鏑赴陣首,卷甲起行前。 羽驛馳無絕,旌旗晝夜懸。 臥伺金柝響,起候亭燧然。 逖矣遠征人,惜哉私自憐。[7]1228

“畢力”語出《列子》;“橫?!薄翱叵摇闭Z出《史記》;“逖”語出《尚書》。 用典比例占全篇詩歌5.8%。

第四,樂府詩《秋胡行》其一、其二:

椅梧傾高鳳,寒谷待鳴律。影響豈不懷,自遠每相匹。婉彼幽閑女,作嬪君子室。峻節(jié)貫秋霜,明艷侔朝日。 嘉運既我從,欣愿自此畢。[7]1228

燕居未及歡,良人顧有違。脫巾千里外,結(jié)綬登王畿。戒徒在昧旦,左右相來依。驅(qū)車出郊郭,行路正威遲。 存為久離別,沒為長不歸。[7]1229

其中“寒谷”語出左思《三都賦》;“秋霜”語出《史記》;“嘉運”語出陸機《吳王郎中時梁陳作》;“燕居”語出《禮記》;“良人”“昧旦”語出《詩經(jīng)》;“結(jié)綬”語出《漢書》。 用典占全篇詩歌14%。

顏延之的詩歌創(chuàng)作總以用典之繁為學界評介。然而,經(jīng)過上述考察后,我們發(fā)現(xiàn)顏延之用典的“繁”與“少”是存在條件的?;蛘哒f,其詩歌用典的偏向和差異是存在明顯區(qū)別的:在宴會、祭祀這種較為重要且嚴肅的場合,他所用的典故大多來自典雅且莊重的著作;但是,在較為寬松的語境之下,詩人所使用的典故大多來自于詩、賦,甚至有些詩作較少用典。 除語境差異外,顏延之的樂府詩用典少,或與題材、詩體有關(guān)。 上文列舉的《從軍行》《秋胡行》兩首樂府詩中用典的比例明顯少于其他詩作,原因應(yīng)是顏延之擬作樂府詩力圖恢復樂府詩歌的自然與古樸,減少文人過度加工的痕跡。 另外,在需要一展才華的場合,顏延之不惜以全詩四分之一的篇幅作為其才學的載體,這既是一種炫才的方式,也是一種語境的選擇,更深層次是對自己身份認知的一種復雜心理。

二、文體之用與創(chuàng)作心態(tài)

前文中對顏延之現(xiàn)存詩歌用典情況進行了簡要考察, 足以看出顏延之詩歌上 “繁”與“密”的風格只是總體而論。 然而,立身于每一首詩的創(chuàng)作情況,用典卻很是不同。 究其用典多的原因:或炫才,或場景需要。而用典情況較少的或為詩體限制,或為隱秘的情感抒發(fā)。但是,系統(tǒng)考慮他所有的詩歌創(chuàng)作,乃至其他文體的創(chuàng)作之后,應(yīng)歸于作者對于文體之用、創(chuàng)作法度的稔熟以及文學侍從身份下微妙的士人心態(tài)。

首先,顏延之具有鮮明的文體創(chuàng)作意識和對詩歌藝術(shù)的自覺追求。 顏延之在諸多文體上都有涉獵。 文類如:誄、序、詔、策、賦、議、表等;詩類文體在此時尚未確立近體詩,因此顏延之自然涉獵傳統(tǒng)的四、五言詩,乃至三言句。由于傳世的詩文過少,至于有無六、七言一類的詩作,則不得而知。 其中成就較高的當屬樂府詩作。 顏延之雖涉足眾多的詩文體制,卻對各體詩文特色乃至話語尺度皆有明顯的把握。 如《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節(jié)選):

既而帝暉臨幄,百司定列,鳳蓋俄軫,虹旗委旆,肴蔌芬藉,觴醳泛浮。妍歌妙舞之容,銜組樹羽之器,三奏四上之調(diào),六莖九成之曲。 競氣繁聲,合變爭節(jié)。 龍文飾轡,青翰侍御。 華裔殷至,觀聽騖集。 揚袂風山,舉袖陰澤。 靚莊藻野,袨服縟川。 故以殷賑外區(qū),煥衍都內(nèi)者矣。上膺萬壽,下禔百福。匝筵稟和, 闔堂依德。情盤景遽,歡洽日斜。金駕總駟,圣儀載佇。悵約臺之未臨,慨酆宮之不縣。方且排鳳闕以高游,開爵園而廣宴。 并命在位,展詩發(fā)志。 則夫誦美有章,陳言無愧者歟?[10]647

節(jié)選的“序”以駢文的方式寫就,主以四六句,寫出了宴會情景之盛。 文章通過“并命在位,展詩發(fā)志。 則夫誦美有章,陳言無愧者歟”一句確定“序”體之用,略可見其文體明辨。 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該序有“上膺萬壽,下禔百福。匝筵稟和,闔堂依德”等用于祭祀與祈福的語句,這類語句多見于玄學、《禮記》一類的語典。其實,這是顏延之在適當場合為集做序的語言把握。三月三日是特殊的日子,非文人雅聚、暢敘幽情的場合。南朝齊王融亦有《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詔曰:‘今日嘉會,咸可賦詩。 凡四十有五人,其辭云爾。 ’”[11]蕭綱亦有《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根據(jù)《風俗通》引:“《周禮》:女巫掌歲時祓除疾病。禊者,潔也,於水上盥潔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又引《韓詩》:三月桃花水之時,鄭國之俗,三月上巳,於溱、洧兩水之上,執(zhí)蘭招魂,祓除不祥也。又引《續(xù)齊諧記》曰:‘晉武帝問尚書摯虞曰:三月曲水,其義何? 答曰:漢章帝時,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而俱亡。 一村以為怪,乃招攜至水濱盥洗,遂因水以泛觴。 曲水之義起于此。 ’”[10]645可見三月三是嚴肅且莊重的場合,雖然文人借此有所雅集唱和,但是也都懷著比較莊重的態(tài)度。

顏延之作為一名御用文人,對于不同場合話語的把握十分純熟。中國詩歌主情,用事也是為了抒情,隨著中國文化與藝術(shù)的發(fā)展,形成了中國上層藝術(shù)的典雅風貌。對于用字用事“尚雅”,今人易聞曉先生在其《詩道高雅的語用闡述》一文指出:“中國詩的高雅特質(zhì)表現(xiàn)于語言的運用。舉凡成辭的襲用、雅字的選擇、借代之關(guān)乎故事、脫化之出于成言、用事之系于故實,作為詩之創(chuàng)作的普遍現(xiàn)象,悉皆出于尚雅避俗的明確意識,而在語用層面鮮明地反映著詩道高雅的本質(zhì)特征。 ”[12]19-24又詩道崇尚高雅,必且“脫去流俗”,當“避凡俗淺近”[13],“務(wù)使清新拔俗”[14]。 詩道所尚,“典而古者”[15]574,而“俗”與今近,是謂“流俗”,固當鄙而下之,這是古人持論的一般觀念。[12]19-24顏延之作為御用文人,自然明白詩歌在文人筆下應(yīng)該盡量典雅,故而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力求雅正,詩歌用典是他基于中國詩創(chuàng)作特點的對策。李佳先生在《顏延之詩文選注》緒論部分統(tǒng)計得出:顏延之在經(jīng)、史、子、集各部之最分別是“《毛詩》132篇次,《漢書》108 篇次,《莊子》28 篇次,《楚辭》71 篇次”[6]29,足見其雅正追求。 至于私人往來之詩,雖用典比例小于正式場合的詩文,但典故來路皆“雅”而不“俗”。即使是語近質(zhì)樸的樂府詩歌,如《從軍行》,也有其典“畢力”,語出《列子》;“橫?!薄翱叵摇闭Z出《史記》;“逖”語出《尚書》。相較于同一時期的謝靈運,顏延之對于詩道高雅的遵守更加嚴格,只是這樣的遵守破壞了詩歌情感的抒發(fā),這一點顏延之自身必然也明白。 個人境遇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極大的影響,顏延之只能在夾縫中削弱形式來表情達意。

顏延之對于樂府詩的本質(zhì)有著清醒認識。 顏延之詩歌總體風格就是典雅莊重,這是他通過用典營造出來的效果??墒?,我們發(fā)現(xiàn)顏延之在樂府詩歌中的用典比例卻相對較小,以此來恢復樂府詩的古質(zhì)。同一時期的謝靈運就很明顯地將文人創(chuàng)作模式與話語運用到樂府詩中,如其《會吟行》:

……自來彌世代,賢達不可紀。句踐善廢興,越叟識行止。范蠡出江湖, 梅福入城市。 東方就旅逸,梁鴻去桑梓。 牽綴書土風,辭殫意未已……[7]1151

《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曰“《會吟行》,其致與《吳趨》同。 會謂會稽”[8]807,應(yīng)該是吳郡會稽一代的曲調(diào),與《吳趨曲》有相似之處。 彼時陸機作《吳趨行》:

……泰伯導仁風。 仲雍揚其波。 穆穆延陵子。 灼灼光諸華。 王跡隤陽九。 帝功興四遐。 大皇自富春。 矯手頓世羅。 邦彥應(yīng)運興……[7]664

句式對仗工整,用典明顯,和謝靈運的樂府詩《會吟行》的創(chuàng)制幾乎無二。這是因為強烈的文人創(chuàng)作意識的介入。 梁元帝蕭繹的《吳趨行》就大為不同:

這首詩用到了樂府詩經(jīng)常用的雙關(guān),且全詩流轉(zhuǎn)古樸,真正遵循了樂府詩中吳歌西曲通俗輕快的創(chuàng)作特點。 顏延之作為該時期的重要文人,在創(chuàng)作樂府詩歌時也被文人創(chuàng)作的主觀意識所影響,但是卻有很明顯的恢復古質(zhì)的努力。如前文所舉《秋胡行》和《從軍行》,用典較少,尤其《秋胡行》語言古樸,復古漢魏。

考其原因,是顏延之對于樂府詩體的語言運用有自己的看法,即保持古質(zhì),古質(zhì)在流傳過程中亦是一種古雅。 再者就是隱含自己對于漢魏創(chuàng)作的恢復思想,其詩歌《五君詠》就流露出其精神與創(chuàng)作的追慕。

其次,個人境遇與創(chuàng)作上的聯(lián)系。 顏延之雖無謝靈運那么顯赫的家世,但也是出身名門,其家族乃著名的瑯琊顏氏。 顏氏是隨晉室南渡的門閥之一,其曾祖顏含,是渡江顏氏的“始祖”,《晉書》有傳載:“三子:髦、謙、約。髦歷黃門郎、侍中、光祿勛,謙至安成太守,約零陵太守,并有聲譽。 ”[16]2287另《宋書·顏延之傳》亦載:“顏延之,字延年,瑯邪臨沂人也。 曾祖含,右光祿大夫。祖約,零陵太守。父顯,護軍司馬。”[3]1891然而,到顏延之時,顏氏家族開始沒落,顏延之出仕官職較低:“后將軍、吳國內(nèi)史劉柳以為行參軍,因轉(zhuǎn)主簿,豫章公世子中軍行參軍?!盵3]1891又“徙尚書儀曹郎,太子中舍人”[3]1892。少帝即位,“以為正員郎,兼中書,尋徙員外常侍,出為始安太守”[3]1892。 元嘉三年(426),徐羨之等伏誅,“征為中書侍郎,尋轉(zhuǎn)太子中庶子”[3]1891。 其后,“湛深恨焉,言于彭城王義康,出為永嘉太守”[3]1893。 劉湛誅,“起延之為始興王浚后軍諮議參軍,御史中丞。 在任縱容,無所舉奏。 遷國子祭酒、司徒左長史”[3]1902。 后“復為秘書監(jiān),光祿勛,太?!盵3]1902。孝武劉駿登阼,“以為金紫光祿大夫,領(lǐng)湘東王師”[3]1903。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卒,時年七十三。 追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如故。 謚曰憲子”[3]1904。以上是顏延之的履歷。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顏延之擔任過太子中舍人、正員郎、中書侍郎、國子祭酒等職位,這些職位必然要參與國家的祭祀、皇家的正式宴會。 因此,顏延之的詩歌題材以應(yīng)詔、宴饗為主,這也使顏延之詩歌呈現(xiàn)出典雅風格,詩歌中大量的典故運用亦源于此。 大量用典使詩歌語言典雅莊重的同時,也顯示了整體“繁麗”的特點。

但是,作為皇家御用文人和極負盛名的創(chuàng)作者,顏延之是矛盾的。如《宋南郊登歌三首》《應(yīng)詔·歌曲水詩》《皇太子釋奠會詩》等,皆是文學價值不高的詩作。 因而,后世諸家都認為其創(chuàng)作不如同時期的謝靈運,以至后世評定當世不顯的“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鮑照,其文學成就都遠高于顏延之。對于自己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困境,顏延之作為創(chuàng)作者理應(yīng)知曉,但是迫于現(xiàn)實需要他必須這樣做。 當然,在其留世不多的詩作中,有一些不在應(yīng)詔之列的詩歌,反而可見顏延之創(chuàng)作上的不同風貌。 如《登景陽樓》:

風觀要春景,月謝迎秋光。 沿波被華若,隨山茂貞芳。[7]1237

與顏延之其他寫景的詩作相比較,該詩顯得清新淡雅,沒有繁典的裹挾,反而更加顯示出顏延之對于自然與文藝的獨特感知與藝術(shù)處理。該詩巧妙地運用了“要”“迎”“被”“隨”四個動詞,用活動的形式將景物關(guān)聯(lián),構(gòu)成一幅山水風景圖。在這首詩中顏延之的技巧與才情齊出。

另外還有真摯感情流露的詩歌《除弟服詩》:

徂沒離二秋,掩泣備三冬。往辰緬難紀,來算忽易窮。升沒淹期晦,灑掃易禮容。縞衣變作體,長逝歸爾躬。[7]1237

顏延之緬懷之情在這首詩中表露無疑,這是其作品中難得的有情之作,也是真正體現(xiàn)顏延之創(chuàng)作價值的詩歌。黔人茫父姚華寫了一首《將之藜峨除弟服》,就是借用顏延之的《除弟服詩》,以哀悼亡弟。

因此,我們從顏延之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詩歌中仍可發(fā)現(xiàn)其典雅莊重,在追求“繁”與“麗”的表象下有其隱秘而細微的情感抒發(fā),以及自我身份掙脫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與嘗試。

三、余論

綜上,對于顏延之詩文用典的“繁”與“麗”的評價在賦文中貼切之至,可是,從現(xiàn)存詩作來看,卻顯示出復雜的情況:即用典的比例差異過大。表面原因是顏延之炫才、關(guān)注語境;深入去看,是顏延之對各種文體與文體內(nèi)在特點的把握,以及人生境遇支配下的妥協(xié)和逆反。幸而在歷史的洪流中還留有顏延之的寥寥詩作,通過對這些詩作的深層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顏延之不只是一個缺乏情志和不斷追求創(chuàng)作技藝的應(yīng)詔詩人,更是一個才華橫溢卻不得志的文豪。

猜你喜歡
樂府詩用典詩歌
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提升下樂府詩歌吟唱研究
樂府詩中發(fā)展出早期敘事詩
中華詩詞(2022年5期)2022-12-31 06:32:56
詩歌不除外
樂府詩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用典與墓志文字考釋舉隅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習近平用典
中華書畫家(2018年1期)2018-01-14 21:50:32
《樂府詩集》與李白樂府的經(jīng)典確認分析
牡丹(2016年18期)2017-03-31 04:08:47
漫談詩詞“用典”
中華詩詞(2017年8期)2017-02-06 03:15:46
兰考县| 乌海市| 昌乐县| 威远县| 民县| 深水埗区| 岳池县| 舒兰市| 砚山县| 阿拉善左旗| 西乌珠穆沁旗| 黔南| 布尔津县| 石台县| 菏泽市| 蒙阴县| 南澳县| 宜宾市| 荆州市| 中山市| 招远市| 潜江市| 乳山市| 武义县| 环江| 东源县| 昌黎县| 桑日县| 上饶县| 朝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商丘市| 双柏县| 克拉玛依市| 海伦市| 庆元县| 永州市| 增城市| 进贤县| 巴林右旗|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