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財(cái)
閱讀訓(xùn)練一
李世民縱囚
(太宗貞觀六年)辛未,帝親錄系囚①,見應(yīng)死者,閔②之,縱使歸家,期③以來秋來就死。仍敕④天下死囚,皆縱遣⑤,使至期來詣⑥京師。
(貞觀七年)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⑦,皆如期自詣朝堂⑧,無一人亡匿⑨者;上皆赦之。
——《資治通鑒》
注釋
①系囚:拘禁在獄中的囚犯。②閔:同“憫”,憐恤,同情。③期:約定。④敕:帝王的詔書、命令。⑤縱遣:釋放遣發(fā)。⑥詣:前往,去到。⑦督帥:督促率領(lǐng)。⑧朝堂:漢代正朝左右官議政之處,亦泛指朝廷。⑨亡匿:逃跑并躲藏起來。
譯文
(太宗貞觀六年)辛未(二十二日),太宗親自審查監(jiān)獄囚犯,見到應(yīng)處死刑的人,內(nèi)心憐憫他們,放他們回家,但約定在明年秋季回來再行處決。于是下令全國的死刑犯人,均放他們回家,使之等到期限到了的時(shí)候趕到京城。(到了貞觀七年),去年放走的死囚共三百九十人,沒有人督促率領(lǐng),都按照約定的期限自己回到了朝堂,沒有一個(gè)人逃跑隱藏,皇上都赦免了他們。
【模擬演練】
(1)解釋加點(diǎn)詞的含義。
見應(yīng)死者,閔之(? ? ? )
期以來秋來就死(? ? ? )
仍敕天下死囚(? ? ? )
無一人亡匿者(? ? ? )
(2)短文中的唐太宗是怎樣的人?死囚是一群怎樣的人?請(qǐng)簡(jiǎn)要評(píng)價(jià)。
【參考答案】(1)同“憫”,憐恤,同情;約定;帝王的詔書、命令;逃跑并躲藏起來(2)唐太宗面對(duì)死囚萌生惻隱之心,具有悲憫眾生的情懷;死囚身陷囹圄仍未泯滅心中的信義,最終因此獲得赦免。(意對(duì)即可)
閱讀訓(xùn)練二
太史慈守期
慈當(dāng)與繇俱奔豫章,而遁①于蕪湖,亡②入山中,稱丹楊太守。是時(shí),策已平定宣城以東,惟涇以西六縣未服③。慈因進(jìn)住涇縣,立屯府,大為山越所附④。策躬自⑤攻討,遂見囚執(zhí)⑥。策即解縛,捉其手曰:“寧識(shí)神亭時(shí)邪?若卿爾時(shí)得我云何⑦?”慈曰:“未可量⑧也?!辈叽笮υ唬骸敖袢罩拢?dāng)與卿共之?!奔词痖T下督,還吳授兵,拜折沖中郎將。后劉繇亡于豫章,士眾萬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撫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還?!辈咴唬骸白恿x舍我,當(dāng)復(fù)與誰?”餞送昌門,把腕別曰:“何時(shí)能還?”答曰:“不過六十日?!惫缙诙?。
——《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
注釋
①遁:逃跑,逃走。②亡:逃跑,文中另一處是死亡的意思。③服:服從,順服。④附:歸附。⑤躬自:自己,親自。⑥囚執(zhí):俘獲,擒獲。⑦云何:如何,怎么辦,怎么樣。⑧未可量:不可酌量。量:衡量,酌量。
譯文
太史慈本來要和劉繇一起逃到豫章,可是他卻逃到了蕪湖,躲在山中,自稱是丹陽太守。那時(shí)候,孫策已經(jīng)平定了宣城以東,只有涇縣以西六個(gè)縣沒有歸附。太史慈于是住到?jīng)芸h,建屯立府,山越之民有許多來歸附的。后來,孫策親自來征討,太史慈才被俘虜。孫策見到太史慈,立刻替他松綁,拉著他的手說:“還記得在神亭那個(gè)時(shí)候的事嗎?如果你在那個(gè)時(shí)候提到了我,會(huì)如何呢?”太史慈回答:“那可不一定。”孫策于是大笑說:“今日天下之事,我要和你一起來商討。”(孫策)立刻派他擔(dān)任門下督,回到吳郡,授兵給他,封他為折沖中郎將。后來劉繇在豫章死了,兵士有一萬多人,不知道歸附誰,孫策命令太史慈前往安撫。(孫策)左右的人都說:“太史慈一定往北而去,不再回來。”孫策說:“太史子義除了我,還會(huì)依附誰呢?”(孫策)于是在昌門為他送行,握著他的手腕道別,向他說:“幾時(shí)回來?”太史慈回答:“不超過六十天?!焙髞恚反裙话雌诨貋?。
【模擬演練】
(1)解釋加點(diǎn)詞的含義。
而遁于蕪湖(? ? )
大為山越所附(? ? )
策躬自攻討(? ? )
若卿爾時(shí)得我云何(? ? )
(2)簡(jiǎn)要分析短文中的孫策和太史慈都是怎樣的人,刻畫人物用了什么手法?
【參考答案】(1)逃跑;歸附;親自;如何(2)孫策惜才、知人,太史慈堅(jiān)守信義。語言、動(dòng)作描寫和對(duì)比襯托。
【妙筆點(diǎn)評(píng)】
《論語》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誠信乃立身之本,信義是成事之要,人格中如果缺少了信義就如同車少了車軸,就無法行動(dòng),無法在天地間立足。古人以身示范,告誡后人:哪怕身陷囹圄,哪怕生逢亂世,都要珍視信義,因?yàn)樾帕x于人、于家、于國,都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唐太宗是我國封建社會(huì)少有的明君,有人說他為了作秀頭腦一熱,釋放死囚三百余人回家,并約定時(shí)間自己主動(dòng)回歸服刑。歐陽修在《縱囚論》中一語道破了個(gè)中玄機(jī):唐太宗賭的是囚犯?jìng)儽馗谢识骱剖帲磿r(shí)回歸,死囚賭的是遵令回歸一定被赦免,至少免死減刑。但不管怎么說,唐太宗賭贏了,信義押對(duì)了,他打的就是“信義”牌?!翱v死囚”也成為歌頌太平盛世為政寬仁的佳話。宋代文人陸游在《酒熟書喜》中感嘆:“喜似系囚聞縱釋,快如苛癢得爬搔。”身陷囹圄未泯心中信義,生逢亂世對(duì)待信義當(dāng)如何?太史慈給出了最佳答案。孫策縱虎歸山,還有一萬士兵為虎添翼,但太史慈沒有打?qū)O策的臉,君有信我豈能無義?難怪陳壽贊嘆“太史慈信義篤烈,有古人之風(fēng)”。
信義如芳草,萋萋遍天涯。講信義走遍天下,失信義寸步難行。謂予不信,我們給“信義”舉行一個(gè)“聽證會(huì)”——
信義在課本里?!堵≈袑?duì)》中諸葛亮為劉備運(yùn)籌帷幄,第一條提的是“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聽得劉備豪情萬丈;《信客》中老信客因?yàn)橐粭l窄窄的紅綢毀了存蓄一生的信義,后悔不已。
信義在經(jīng)商里。世界上最會(huì)賺錢的猶太人把信義簽入契約里,不論發(fā)生任何問題絕不毀約。他們做生意絲毫不讓、分厘必賺,但在契約面前,縱使吃大虧也要絕對(duì)遵守。
信義在治國里。唐朝名相張九齡說:“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qiáng),亦云惟佳信與義?!弊迂曊?qǐng)教治國之道,孔子說了三點(diǎn),重中之重是“使民眾信任”。
古人將信義視作最基本的為人修養(yǎng),以信義立品行、行天下。曾母“殺豬守信”、尾生“柱下期信”、商鞅“立木為信”、季布“一諾千金”、范式張劭“雞黍之約”、查道“吃棗留錢”等,都闡釋了信義的道德力量,成為千古佳話。在全球化的今天,信義已成為人格品質(zhì)的第二張身份證。重信義得道多助,棄信義失道寡助。
“信”是一種個(gè)人品格,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信”是一種國家責(zé)任,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信,更是一種價(jià)值理念,人無信不可,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