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 石穎齊
【摘要】 曾鞏作為歐陽修門人,與歐陽修并稱“歐曾”,與歐陽修、三蘇、王安石同為“唐宋八大家”,他的散文被較多關注,但是作為一代賢臣的曾鞏的公文卻很少被人提及。本文從情感、結構以及語言三個方面分析曾鞏公文的寫作特點,通過研究曾鞏公文的寫作特點可以挖掘曾鞏文章中被人忽視的領域,增進對曾鞏公文的了解,探究其公文對現代公文寫作的啟示。
【關鍵詞】 曾鞏公文;情感;結構;語言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7-0034-03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宋建昌軍南豐縣(今江西南豐)人,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xù)元豐類稿》四十卷,《外集》十卷,《隆子集》二十卷。曾鞏宦海浮沉多年,一生寫了許多公文,通過對《曾鞏集》進行整理以及其他文本的搜集,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其公文一共有339篇:制誥235篇、奏狀31篇、表34篇、啟文4篇、札子22篇、疏4篇、詔4篇、策4篇、上書1篇。除代筆的制誥、詔大多因當時更新官制作的用于封拜高級官員、頒行重大制度外,他的公文或謝辭賀文,抒發(fā)報國之志;或針砭時弊,研討治國之道;或為民請命,關注民生疾苦。皆反映了曾鞏對國計民生一如既往的關懷與思考。
曾鞏公文上承歐陽修,一代宗師的指導以及自身的實踐與學識使其公文自成一家:在情感上誠摯懇切,最淡而古,“淡”與“真”是這曾鞏公文情感的真實寫照;在結構上完整嚴密,講究法度,“齊”與“法”是曾鞏公文結構的直接呈現;在語言上衍裕雅重,平淡樸實,“嚴”“雅”“質”是曾鞏公文語言的形象描摹。
一、誠摯懇切,最淡而古的情感表現
由于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環(huán)境,公文的寫作主體一般為官員本人而非特定的公文寫作隊伍,公文的寫作受體一般是官員或皇帝本人,寫作者、寫作對象的私人化意味著古代公文要根據寫作受體意志行文,要有很強的說服性。而“說服”“一般有兩種手段:‘曉之以理’和‘動之以情’”①。也就是說古代公文是要理性與感性并存的。所以即使是淡薄情感的曾鞏,其公文也有其獨具一格的情感特征。
曾鞏公文以理服人,平和沖淡。北宋古文運動掃蕩駢文繁縟奢靡之風,大力主張“文以載道”觀,形成了崇尚樸實、長于說理的文風,擠壓了感情與文采在文章中的空間。曾鞏作為古文運動中流砥柱之一,與這潮流相當契合,“重道”在他的公文中表現得極為突出,沖淡平和成為其公文的總基調。淡化情感是曾鞏實現公文平和沖淡的手段。他的公文是“冷”的,對現實的不滿、對民生的憂慮在他的公文中通通被淡化,他的公文無論是謝辭賀文還是勸政辯議都理智公正,充分表達了他的崇高精神。
曾鞏情感的平和中具有一種理性。長于說理是他淡化感情的方式之一,他將自己的情感隱含到自己的說理中、蘊藏在自己舉的例子中,細細品來便覺回味無窮。曾鞏公文“長于道古”,善于挖掘史實支撐自己的公文,儒家經典常被他用來解決問題,引經據典、征古引今是他常用來說理的手段。如《熙寧轉對疏》中他洋洋灑灑舉舜禹、漢文帝唐太宗等圣人之例,列《洪范》《大學》之言,申明學習的重要性,提出致力教化,學習先王之道,內成德化,外成法度的觀點。這種大篇幅的反復論證掩蓋了曾鞏對于當今“風俗薄惡”“紀綱弛壞”的擔憂、對宋王朝面臨外部形勢的焦慮以及希望國家壯大的迫切之情。情感的含藏與其自身的儒學氣息交織,匯聚到他的公文中反而有一種醇厚之感;長于道古的說理論述使他的公文充滿了典雅的韻味。這種種特質使他的公文即使平淡平和卻不寡味,反而能讓人感覺到他的文字背后隱藏的古雅氣息。
曾鞏公文以情感人,誠摯懇切。為了使公文有說服力,曾鞏公文不可能少了“動之以情”的部分。大概因為受文者是皇帝,只有以誠相見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只有在真實中出情感才能做到“以理服人”,可以說有時候情感的些微泄出也是他長于說理、以理服人的手段。
在曾鞏一系列公文中,乞望內遷回京的公文情感最為動人。如《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狀》“晨昏之變,既未得伸,迫急之誠,惟知涕酒且臣母子各已白首,臣母近歲多病”“犬馬之志,豈取茍安”②拳拳報母之情躍然紙上,特別是寫到自己“屈指計日,望至親側”與母親的“聞臣之來,倚門之望”,強化了母子渴求相見的氣氛,誠摯懇切,動人心弦。
除此之外,曾鞏抒發(fā)報國之志的公文情感也極為忠誠懇摯、直截了當。在《洪州謝到任表》中曾鞏云“幸遇非常之主,未奉燕閑;實當難得之時,獨無稱效。儻獲伸于肝膈,冀少益于毫分。”贊頌宋神宗“恭儉愛人,聰明好古” ③,先是抒發(fā)自己拳拳愛君之情,贊嘆自己所處美好時代,表明自己的忠君思想,然后高呼自己一定會“上體圣心,勤修民政”以“盡瘁于茲時”,積極進取、力圖報效陛下。這種直抒胸臆的表情方式在曾鞏轉徙九州時上呈的公文中比較常見。
二、完整嚴密,講究法度的結構安排
曾鞏一生堅守“先王之道”,家學深厚和道統(tǒng)觀念淡化了仕途的坎坷對他的沖擊,與此俱來的平正溫和的人生態(tài)度使他的公文在情感上便不如他人深厚與磅礴,這種影響不單體現在其情感上,也表現在了其公文的結構特征上,茅坤評價曾鞏“尤為折衷于大道而不失其正”④。在唐宋八大家中,曾鞏是最為講究文章結構的,得到宋代朱熹、明代唐宋派、清代桐城派散文家的推尊和仿效。
曾鞏公文講究法度,整飭嚴謹。其公文嚴格遵循一事一文的行文規(guī)范,不管如何謀篇布局都只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很少有旁逸斜出、錯綜倒置;在構思安排上注意有起有結,照應嚴密,力避文章錯雜,力求受文者能讀出自己的意圖。
其次曾鞏重視對公文程式的準確把握,其代王言的制誥類公文根據內制、外制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制書行文格式,而其他的表、狀、札子等公文則會根據賀、謝、奏事等不同內容、事由選擇體制。其文章結構不像王安石文章結構的一波三折、拗折簡勁,也不像蘇軾文章的縱橫自如、不重安排,而是與歐陽修的公文頗為相似。二人公文皆重視謹嚴有序,但歐文主要用情感做文章線索,他的很多公文多感慨俊逸、令人心醉,而曾鞏更重視事理對文章的架構,字字有法度,更顯明快,便于讀者清晰把握事理了解文章意脈。曾鞏公文的這種結構特征又推動了其說理的進行,利于情感的淡化,不得不說,曾鞏公文的古雅平正、簡言靜重得力于其公文行文結構的特點。
曾鞏公文結構紆徐曲折,直截了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紆徐曲折、回環(huán)往復,二是層層推進、直接通透。紆徐曲折的結構給人柔和溫雅、回味無窮的感覺,如《請減五路城堡札子》⑤ ,標題即主旨——請減五路城堡。文章開始不點明主旨而是先陳述自己的一個小論點“西北之宜在擇將帥,東南之備在益戍兵”引起重視,然后以下棋來打比方提出文章總論點“立城不必多”。接下來提出自己第二個小論點“所保者要得其要,所應者要合其變”,并舉胡人之例支撐文章主旨。然后轉頭回到自己的第一個論點,分析“西北之兵獨多,而東南不足”的原因,將矛頭指向舊制,結合自己的第二個小論點闡述希望皇帝知人善任、減少西北城堡、平衡東南將士的期望,點出文章主旨——請減五路城堡。文章步步回環(huán),論述分分總總、側枝旁出,卻不顯雜亂,敘述論理層層脫換、說盡事理,情感不濃但意味深厚、氣勢溫和。層層推進的結構給人開闊明朗、嚴謹細密、說理通脫的感覺。
《明州謝到任表》是曾鞏知明州軍州事向皇帝寫的一封謝表,開篇沒有提出自己行文的目的——表侍主之志、望得到重用,而是層層遞進,先是贊揚皇帝政績斐然,然后抒發(fā)自己久歷坎坷的嘆嗟、悵惘,表明自己一直養(yǎng)晦待時、仍壯心不已,單是這樣曾鞏還覺得不夠,接下來宕開一筆說自己遠離母親的難過與了無黨助的悲傷先是感動陛下,然后再次毛遂自薦,多次重復自己甘愿赴湯蹈火的壯心。一層層展開,將自己的壯懷與祈愿抒發(fā)到了極致——“每益堅于己志,獨有待于主知。”⑥事理說的清晰通透,赤心表達得淋漓盡致。這種結構大多出現在曾鞏表志類公文中,鋪敘陳情自然真切、抒志達意明白曉暢,情感層層疊加,將自己的報國之志、尊君之情真切地表達出來。
三、衍裕雅重,平易簡潔的語言表達
曾鞏堅守“本源六經”,恪守儒者本心,心境沉穩(wěn)、性格冷靜。曾鞏認為公文寫作應“經世致用”,其公文用語精煉,言簡意賅、用詞妥帖、語言峻潔,不注重辭藻的華麗,呈現出一種平易質樸之美。又因北宋古文運動打破駢文獨霸文壇的局面,開啟了古文、四六的分疆而治。曾鞏作為北宋古文運動主力之一,大膽打破公文定式,將古文的創(chuàng)作手法引入公文,融散入駢、駢散兼行,使文字迸發(fā)出衍裕雅重的氣息。
曾鞏公文用語精煉,平易質樸。首先,其公文用語精煉、妥帖規(guī)范。如《戶部尚書制》中的“財賦之調度,金谷之出入” ⑦,《中書舍人制》中的“惟舍人中書之屬,以典掌命令為任。而況列于侍從,則又職在論思?!?⑧寥寥一兩句話就分別將戶部尚書和中書舍人的職能解釋得清清楚楚。同時曾鞏公文時刻遵循公文語言的規(guī)矩,如其上行文會究極上行文“律令”,常見一些如“伏”“竊”等自謙用語、“伏惟”“伏乞”等請求敬辭、“誠惶誠恐”“稽首頓首”等謙敬用語或“承”“取進止”等工作用語。在曾鞏公文中,無論是稱謂,還是征詢、謙敬用語,都體現出了嚴格的等級關系。
其次,其公文語句質樸平易、實用簡潔。曾鞏公文語句沒有濃麗的色彩、沒有夸張的修飾,在涉及政策相關的話題更是通俗易懂,用淺近的、質樸的話語表達思想。除了在對偶上不拘泥于四六對句,在用典上也力避冷僻、怪誕,很少大段用典,引用多集中在《尚書》《詩經》《史記》《漢書》幾本書中,并常用自己的話加以解釋,引入自己平易的語言風格。
曾鞏公文古雅醇厚,靈活舒緩。曾鞏公文駢散結合,使文章語句錯落有致,超越了駢文句式的“四六體”,句式多變,不拘于定式。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復雜多樣的對偶句式交替出現,格式不拘,并引入虛字及排比句式增強節(jié)奏感,改變駢文一對到底的機械節(jié)奏。句式的多變賦予其公文靈活性,打破了駢文的滯澀感。但值得注意的是,曾鞏公文散化程度要比他的其他文章要低,在他的公文內部,受文種限制,文種的散化程度也大有不同:他代皇帝寫的制誥類下行公文和表類公文散化程度較低,大多是駢散結合,頗為典雅;而他的疏、札子、奏狀散化程度較高,大部分篇幅都是散句,更加的隨性質樸。曾鞏公文雖有散文化程度重、用典較少等特點,但較為注重四六法度,即“經對經,史對史,釋氏事對釋氏事,道家事對道家事”“法度甚嚴” ⑨。對偶、排比句式的使用使曾鞏公文呈現一種音樂美、凝練美、整飭美,散句的加入又使其公文語言靈活多變、生動流暢;典故的使用增添了公文語言古奧又博而約的氣質;虛字的加入,拉長了語句,營造出一種節(jié)奏舒緩、行文流暢的氛圍。
通過研究曾鞏公文的寫作特點,既有助于加深對曾鞏的了解,又可以更好地為現代公文寫作服務。曾鞏公文尊崇平易,為了使情感潛沉內轉,運用說理議論擠壓情感空間,其公文帶有濃厚的理性色彩。同時講究形式短截、辭約義盡,注重結構的鋪排與整潔,講究邏輯的合理與有序。語言注重法度,簡而有法、不蔓不枝。改革語體,使用仿詞仿句,甚至通過對古文中句子的領會創(chuàng)造新句,用典簡單平正,力避佶屈聱牙,增強公文語言的生動性與平易性。曾鞏認為公文寫作應“經世致用”,并提出“蓄道德而能文者”,對公文寫作的主體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現代公文寫作實踐不斷發(fā)展,公文寫作人員需要善于學習,用理論武裝自己,從而保證公文方向的正確性、客觀性。現代公文寫作不能機械刻板、拘泥于成規(guī),要靈活行文、長于說理,注意整篇文章的行文邏輯是否得當、清晰、易懂,同時善于使用數據事例增強公文說服力,使要表達的觀點、闡述的事理言之有物、有理有據,但同時要注意的是講究公文的說理性不可大發(fā)議論,少發(fā)文、發(fā)短文,提高辦公效率。現代公文要求公務化,因此語言不能過于華美,但是過于僵化又流于表面,在寫公文的過程中,在遵守法度的同時要善于運用技巧讓公文語言“活”起來,比如下行文可以適當使用一些名言警句、一些相關事例使公文充實生動、更加貼近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曾鞏久在外任,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治績卓著,有聲于時。但他在上奏公文中卻不談工作經驗、不結合事實發(fā)表意見,從而讓人覺得其公文流于表面、沒有針對性。這對于現代公文寫作有很大的警示意義。公文寫作必須具有客觀性、現實性、真實性,任何政策的發(fā)布、事項的解決都要結合實際,公文寫作絕不能脫離現實、夸夸其談、虛情假意,要考慮實際需要才能使公文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注釋:
①胡元德:《情感化:古代公文的重要特征》,《現代語文》2006第3期,第19-21頁。
②(宋)曾鞏撰,陳杏珍等點校:《曾鞏集》,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83頁。
③(宋)曾鞏撰,陳杏珍等點校:《曾鞏集》,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13頁。
④高海夫:《唐宋八大家文鈔校注集評》,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頁。
⑤(宋)曾鞏撰,陳杏珍等點校:《曾鞏集》,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53頁。
⑥(宋)曾鞏撰,陳杏珍等點校:《曾鞏集》,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15頁。
⑦(宋)曾鞏撰,陳杏珍等點校:《曾鞏集》,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376頁。
⑧(宋)曾鞏撰,陳杏珍等點校:《曾鞏集》,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371頁。
⑨施懿超:《宋四六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5頁。
參考文獻:
[1](宋)曾鞏撰,陳杏珍等點校.曾鞏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胡元德.情感化:古代公文的重要特征[J].現代語文,2006,(03):19-21.
[3]李震.曾鞏研究資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4]胡元德.古代公文文體流變[M].揚州:廣陵書社,
2012.
[5]李震.曾鞏年譜[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
鄭慧,女,長春理工大學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寫作學。
石穎齊,女,長春理工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應用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