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七星管”樂器考
——兼及敦煌莫高窟壁畫的以圖明史①

2021-12-22 12:25劉文榮南京藝術學院江蘇南京210013
關鍵詞:七星莫高窟樂器

劉文榮(南京藝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13)

七星管是中國唐代出現(xiàn)的樂器,通過對史料的稽檢,《文獻通考》等傳世文獻有詳載唐代七星管內容,且陳旸《樂書》有披唐七星管圖。更為難得的是,通過詳細梳理考證發(fā)現(xiàn),敦煌壁畫出現(xiàn)有大量的七星管樂器內容,是七星管樂器在中國音樂歷史上留存的珍貴圖像之一。敦煌壁畫中出現(xiàn)的七星管圖像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敦煌石窟不僅集中保存了七星管突出且典型的樂器結構形象,敦煌石窟亦是七星管樂器圖像遺存最多的地方,是反映七星管樂器造型與演奏的重要歷史見證,以下結合文獻與圖像兩方面的史料,并以文本詮釋與圖像證史的雙重研究視域著手,就七星管樂器出現(xiàn)的歷史信息、形制結構辨析、源流表現(xiàn)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一、歷史文獻記載中的七星管

通過細致校讎輯佚文獻,最早載七星管的文獻是宋陳旸《樂書》,如其文曰:“唐之七星管,古之長笛也。一定為調,合鐘磬之均,各有短長,應律呂之度。蓋其狀如篪而長,其數(shù)盈尋而七竅,橫以吹之。旁一竅,幎以竹膜,而為助聲,唐劉系所作也”[1]681?!稑窌泛?,首載七星管的則是《文獻通考》,如其《樂考十一》載:“唐之七星管,古之長笛也。一定為調,合鐘磬之均,各有短長,應律呂之度。蓋其狀如篪而長,其數(shù)盈尋而七竅,橫以吹之。旁一竅,幎以竹膜,而為助聲,唐劉系所作也。用之雅樂,豈非溺于七音歟?!盵2]1227究其成熟時間,《文獻通考》編纂于宋元之際,成書于元大德年間?!稑窌烦蓵诒彼谓ㄖ芯竾?,可以看出,《文獻通考》所記“七星管”幾乎與《樂書》同。并且通過對《文獻通考》與《樂書》的細微比勘,則得出《文獻通考》引自《樂書》②按:此在《文獻通考》中大量出現(xiàn)的“陳氏《樂書》曰”中也有著直觀的表達。如《文獻通考》中的“樂考七?金之屬”、“樂考八?石之屬”以及“土之屬”“樂考九?革之屬”“樂考十?絲之屬”“樂考十一?匏之屬”以及“竹之屬”“樂考十二?木之屬”等多見“陳氏《樂書》曰……”字樣。。正如《文獻通考?自序》云:“凡敘事則本之經(jīng)史,而參之以歷代《會要》,以及百家傳記之書,信而有征者從之……凡一話一言可以訂典故之得失,證史傳之是非者,則采而錄之……命其書曰《文獻通考》”[2]3,其對《樂書》的引用即是如此而來。故可以看出《文獻通考》大量參考并引述了陳旸《樂書》的內容,七星管即同。

除此之外,有明時期“學極奧博”的翟九思在質疑辨惑的《樂經(jīng)以俟錄》“管”條中有載:“七星管,唐劉系所作,用之雅樂?!盵3]231明代陳耀文《天中記》“雜樂器”亦載:“唐之七星管,古之長笛也。其狀如箎而長,其數(shù)盈尋而七竅,劉系所作也。顧況《七星管》歌云:‘龍吟世澤欲興雨,鳳引九雛警宿焉’?!盵4]3878清張岱《夜航船》卷九載:“女媧氏始作管,唐劉系作七星管。”[5]420

清《淵鑒類函》卷一百九十“管一”條載:“《文獻通考》曰:‘唐之七星管,其狀如箎而長,其數(shù)盈尋而七竅,橫以吹之。旁一竅溟以竹膜,而為助聲’”[6]129?!稖Y鑒類函》是將七星管歸在“竹”屬中。并且在“竹為管后”緊接著介紹七星管。

另外,《淵鑒類函》“管二”以及《宮詞小篡》等亦有載“七星管”史料,此不一一贅舉,綜考,關涉七星管的文獻如下。

表1.七星管史料著述一覽表

由上載“七星管”史料可見,唐詩人顧況有《七星管歌》,其云:“龍吟四澤欲興雨,鳳引九雛驚宿鳥。”作為記載唐五代詩歌集大成的《唐音統(tǒng)簽》,在其中《唐音丁簽》中有載“龍吟四澤欲興雨,鳳引九雛警宿鳥”的詩句,并言為顧況《七星管歌》。

此外,以《唐音統(tǒng)簽》為重要藍本而在清康熙時官修刊印的《全唐詩》卷三百十四亦載《七星管歌》[8]922,并述引自《通典》。但是,與《七星管歌》同載的“巫峽朝云暮不歸,洞庭春水晴空滿”兩句,并不是言“七星管歌”,是出自張為《主客圖》,今見多種文學著作引此兩句為頌《七星管歌》,實為誤①按:在《唐音統(tǒng)簽》與《全唐詩》中,此二句“巫峽朝云暮不歸,洞庭春水晴空滿”與七星管歌“龍吟四澤欲興雨》接,且有“以下并見張為《主客圖》”。故有判斷“巫峽朝云暮不歸,洞庭春水晴空滿”二句為述《七星管歌》。其實,“巫峽朝云暮不歸,洞庭春水晴空滿”不僅此二句,前亦有“汀洲渺渺江籬短,疑是疑非兩斷腸”,題作《主客圖》。。

二、“七星管”與“七星”之名實辨考

延上所論,宋時文獻即有載“唐之七星管,古之長笛也”等句,充分可以看出,七星管在唐代即已存在?!短埔艚y(tǒng)簽》以及清《全唐詩》所記載的顧況《七星管歌》出現(xiàn)在《通典》,然而考之《通典》,亦無載顧況《七星管歌》,但是卻出現(xiàn)了七星?!锻ǖ洹肪硪话偎氖摹稑匪摹份d:“七星,不知誰所作,其長盈尋。”[9]3682并考唐文獻,涉“七星”樂器者,僅見收于《通典》。然而《通典》所言七星是否為七星管,換言之,宋文獻中所言的“唐之七星管”是否為《通典》所載七星。為此,輯考七星文獻,除最早的唐杜佑《通典》外,其后有如下:

后晉《舊唐書》卷二十九《樂志九》載:“今世又有篪,其長盈尋,曰七星?!盵10]1079

宋鄭樵《通志》卷五十《樂略》第二中有載“竹八”,其中有設“七星”條,是云:“七星,不知誰所作,其長盈尋。”[11]643《通志》載《樂志》有卷四九與卷五十僅二,又為《樂略》,我們并未得出較多的七星信息,其載同于《通典》。

宋李昉《太平御覽》載:“今之七星,古之長笛,一定為調,合鐘磬之均,各有短長,應律呂之度?!盵12]2617在前唐籍的基礎上,出現(xiàn)了“一定為調,合鐘磬之均,各有短長,應律呂之度”等較多的解釋。

明陸深《儼山外集》卷二《傳疑錄下》有“八音”條,在“竹之屬”中立有“七星”的條目,惜未做注釋。[13]18

清《唐書合鈔》卷三十八《樂二》載:“今世又有篪,其長盈尋,曰七星?!盵14]

今按今存文獻中最早對“七星”樂器有明確記載的是《通典》,稽考典籍,后書有將先史轉載者,多為依原本輯錄,如《通典》載“七星”后,宋《通志》的依原文輯錄等。同此,宋陳旸《樂書》載“七星管”后,《文獻通考》《天中記》《淵鑒類函》等的依原文輯錄。

即此,再予考論,將史載七星管與七星史料比較如下:

表2.七星與七星管原文著錄對比一覽表

我們將以上所載七星與七星管逐條目詳細辨察比勘,可得如下結論:

其一,考訂始載“七星”樂器文獻,可以看出,最早為《通典》,其次為《舊唐書》,后有宋籍如《通志》《樂書》等。亦可見唐籍記載為七星,宋亦有稱七星,且在宋,亦出現(xiàn)有稱七星管者。換言之,唐時稱七星;宋時,七星與七星管并稱。

其二,《舊唐書》首提七星與篪的關系,其史料價值重大?!杜f唐書》的修撰成書去唐不遠,保存了唐史大量的一手資料,其史料來源亦多為唐實錄。根據(jù)當時修史環(huán)境,《舊唐書》作者有條件接觸到大量唐代史料,故在“全用實錄、國史舊本”的《舊唐書》中我們看到了“七星”的記載與表述[15]312。細辨《舊唐書》與《通典》的“七星”所載,《舊唐書》對《通典》有部分征引,并掾據(jù)“實錄舊本”的基礎上,提出了篪與七星的關系。

其三,由宋李昉《太平御覽》載“今之七星,古之長笛”以及《樂書》載“唐之七星管,古之長笛”,可以看出,七星名稱在宋時仍在使用。但通過對宋籍的大量考察,發(fā)現(xiàn)宋時已多稱七星管之名。

其四,我們將《太平御覽》與《文獻通考》所載七星與七星管的材料比較如下:

《太平御覽》對七星的描述:今之七星,古之長笛,一定為調,合鐘磬之均,各有短長,應律呂之度。

《文獻通考》對七星管的描述:唐之七星管,古之長笛也。一定為調,合鐘磬之均,各有短長,應律呂之度。

可以看出,二籍所載文字雷同且多數(shù)未變,只在于“七星“和”七星管”名稱的變化上。再結合《通典》載“七星,不知誰所作,其長盈尋”。故可以得出,宋文獻所載的“唐之七星管”,與唐籍所載的唐之七星為同種樂器所指。

其五,《唐書?樂志二》及《舊唐書?樂志九》均載:“今世又有篪,其長盈尋,曰七星?!彼渭容d:“唐之七星管,其狀如箎而長,其數(shù)盈尋而七竅。”唐籍稱七星,以宋時所定名的七星管來言唐之所屬樂器,有稱唐代的七星管,故有“唐之七星管”如是所稱。

其六,《淵鑒類函》在《文獻通考》的基礎上,增添了許多新的考證史料?!稖Y鑒類函》卷一百九十《樂部七》“管二”目中有載:“唐劉系作七星管?!盵6]130是書該卷“管三”目中有載“七星”條,并云:“七星,唐劉系所作”[6]130,即同是云劉系作七星及七星管,充分可以看出,七星與七星管同。

三、“七星管”之“管”釋

由宋定名所稱之七星管上溯至唐時所稱的七星,換言之,即唐籍所稱的七星,宋籍多稱其名為七星管。緣何如此,此種現(xiàn)象,在宋籍將七星管列為“管”類樂器中即可以看出。

其一,陳旸《樂書》在述七星管前,首先引《廣雅》云:“管象篪長尺,圍寸,有六孔,無底。”次又引《風俗通》《說文》云:“管,漆竹長一尺,六孔?!睆痛斡忠恫嚏哒戮洹罚骸肮苷撸伍L一尺,圍寸”,以三者所引,陳旸遂得出結論,并開啟七星管的介紹,如其文云:“以三者推之,管象篪而六孔,長尺圍寸而無底,十二月之音也。唐之七星管,古之長笛也?!?/p>

其二,《文獻通考》在釋七星管前,先云:“舊志以篪為管是不知篪春分之音,而管十二月之音也”。接著類次敘述管之分類,如“雙管、七星管、雙鳳管、太平管、駱駝管、跋膝管、拱辰管、昭華管、簫管、尺八管、中管”。特別是在述“尺八管”的同時,言其是為“尺八”之管,其曰:“足黃鐘一均聲,或謂之尺八管……尺八,其長數(shù)也?!雹侔矗骸段墨I通考》此載雖無述“陳氏《樂書》曰”,但其與陳旸《樂書》卷一百四十八所載同。故尺八管亦稱尺八,其與七星管又稱七星同。并且,從側面亦看出,《文獻通考》明確釋篪與管的不同,在以目次的敘述中,再次強調“七星管”為管類樂器,亦是對七星管“其狀如箎”的印證。

其三,那么,緣何在唐時稱七星,宋時又稱七星管。即如前文所述尺八,唐時稱尺八,宋陳旸《樂書》亦稱尺八管?!杜f唐書》載:“尺八長短不同,各應律管,無不諧韻。”[10]2720《樂書》載:“簫管之制六孔,旁一孔……或謂之尺八管。”[1]685《庚和錄》載:“唐人有謂之尺八者,今簫或其遺制也?!盵16]明楊慎《丹鉛余錄》有云:“唐人樂器有名尺八者,今不復有?!盵17]如七星管一樣,甚至唐時所稱的尺八,宋時既有稱尺八管,又仍稱尺八者。如宋沈括《夢溪筆談》有云:“后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正似今之尺八?!盵18]38此外,還有唐所稱的簫,陳旸《樂書》亦稱簫管。充分說明,唐籍所稱七星,即是宋所稱的七星管。

其四,明瞿九思《樂經(jīng)以俟錄》置“七星管”為“管”條目下?!稖Y鑒類函》“管一”“管二”“管三”均載七星管史料。如釋“七星管”為“管一”條目下[6]130,并在“管二”條目下有增《文獻通考》載劉系制七星管,同時亦載其它管類樂器如“唐宣宗善吹蘆管”等[6]130。

其五,清張岱《夜航船》卷九《禮樂部》亦先述“管”,然次再云七星管,如其文曰:“女媧氏始作管,唐劉系作七星管?!?/p>

其六,《淵鑒類函》在介紹七星管前,亦有大量對“管”的文字說明:“管者,形長一尺圍寸,有孔,無底,其器今亡。《廣雅》曰:管象篪長尺,圍寸,有六孔,無底?!讹L俗通》曰: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象物貫地而牙,故謂之管。增唐志……竹為管?!盵6]129—130

即此,載七星、七星管為管屬樂器者,復總表如下:

由表3可見,《通典》《通志》以材質分為八音竹屬類樂器,明代陸深《儼山外集》以大類的八音為總分,又將七星置于八音中的竹之屬,并且在竹之屬中列管類樂器?!稑窌贰段墨I通考》以竹之屬并以俗部用樂為分,《樂經(jīng)以俟錄》《淵鑒類函》直接以管類樂器對七星管而分??梢钥闯?,宋籍以其釋宋稱七星管的同時,上溯言唐時,亦稱其為七星管。后籍襲宋籍述七星管者,延其所載。

綜合以上對涉七星管文獻的輯錄與分析,下就其反映出的信息作形制的判斷?!稑窌芳啊段墨I通考?樂十一》對七星管有著極為詳細的記述,先以《廣雅》《說文》等釋管,后釋七星管。先得出“管象篪長尺,圍寸,有六孔,無底”,后并得出“管象篪而六孔,長尺圍寸而無底”。此外,通過《樂書》與《文獻通考》對“跋膝管”的記述,亦能得知“七星管”的形制信息,如其文載:“跋膝管,其形如笛而短,與七星管如篪而長者異矣?!盵1][2]同可見,七星管似篪為長。通過《樂書》與《文獻通考》詳載七星管資料,可以看出,七星管,管身竹制,橫吹,吹嘴下有形,旁有膜。所幸的是,《樂書》在詳載七星管文字的同時,亦披圖如圖1。

表3.七星管樂器所屬類目統(tǒng)計表

圖1.宋陳旸《樂書》中的七星管圖

四、文本依據(jù)與圖像意涵——敦煌壁畫所見七星管樂器形象的表現(xiàn)

敦煌壁畫中出現(xiàn)有大量的七星管樂器圖像,更為難得的是,敦煌石窟為中國古代七星管樂器圖像出現(xiàn)最多的地方,為后世保留有眾多珍貴的七星管歷史圖像遺存。敦煌石窟集中保存的七星管圖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是反映七星管樂器造型與藝術風格的重要場所,具有以圖明史、以圖補史、以圖辨史之作用。本文考鏡源流,探賾索隱,根據(jù)如上文獻資料所載以及文獻所披七星管圖,對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七星管樂器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觀察、分析和梳理,現(xiàn)刊布如下。

據(jù)筆者統(tǒng)計,出現(xiàn)于莫高窟的七星管圖有:第258窟南壁(圖2a、圖2b)、第98窟南壁(圖3a、圖3b、圖4a、圖4b)、第146窟主室北壁西側(圖5a、圖5b)、第238窟南壁(圖6)、第144窟北壁東側(圖7)、第85窟南壁東側(圖8)、第76窟東壁(圖9a、圖9b)、第148窟主室東壁門南(圖11)、第158窟主室西壁南側(圖12)、窟頂西側(圖13)及東側、第61窟主室南壁西側(圖14)、第379窟南壁①按:因篇幅關系,以下余圖見表六。、第112窟北壁、第156窟主室北壁、第231窟北壁西側、第360窟南壁、第138窟主室南壁、第172窟主室南壁、第192窟南壁西側、第100窟主室南壁西側、第327窟窟頂東披、第468主室南壁西側。

如中唐258窟南壁《報恩經(jīng)變》西側樂隊前起(北起)第3身七星管(圖3a及線描圖3b)。由圖觀之,樂伎橫持管,管首朝右,管尾朝左,雙手持管演奏,且雙手一里一外,即右手手心朝里按音演奏,左手手心朝外按音演奏,管身較長,且管首下部有見明顯的曲折形七星管特征。

如莫高窟98窟出現(xiàn)有典型的七星管2身,分別在主室南壁西起第四鋪《報恩經(jīng)變》中下部西側樂隊后排前起(北起)第3身七星管(圖 3a、圖3b),在該鋪經(jīng)變中下部東側樂隊前排前起(北起)第2身七星管(圖 4a、圖4b)。該2身七星管較為寫實,橫奏,吹口下有七星管明顯的特征。另外,其管身較長,特別是與同窟橫奏的橫笛笛身比較,明顯較長,可見樂器繪制的寫實,此亦反映出樂工在音樂上修養(yǎng)與其時樂器形制外觀熟悉,反之,亦說明七星管樂器在其時的常見程度。

再如,莫高窟第146窟主室北壁西起第一鋪《天請問經(jīng)變》中,東側樂隊前排前起(南起)第3身的七星管(圖5a、圖5b)。該圖所見,橫奏,管身較長,雙手持管,呈按音狀,管首吹管下見清晰的七星管特征。

圖2a.莫高窟258窟南壁七星管

圖2b.莫高窟258窟南壁七星管線描(筆者繪)

圖3a.莫高窟98窟主室南壁七星管

圖3b.莫高窟98窟主室南壁七星管細部

圖4a.莫高窟98窟主室南壁七星管

圖4b.莫高窟98窟主室南壁七星管細部

圖5a.莫高窟146窟主室北壁七星管

圖5b.莫高窟146窟主室北壁七星管細部

圖6.238窟南壁七星管 中唐

圖7.144窟主室北壁東側七星管

另外,第238窟南壁觀無量壽經(jīng)變東側樂隊前起(北起)第3身七星管(圖6),此與同樂隊中的笙、篳篥等樂器圖像均極為寫實,如笙斗、參差的笙苗清晰可見,篳篥哨片繪制清楚。

第144窟主室北壁東起第一鋪下部平臺東側樂隊中①按:自南向北(即前起)分別繪有羯鼓、橫笛、笙、拍板四件樂器,均極為寫實。,自南向北(前起)第2身的七星管(圖7)、第85窟南壁東起第一鋪《報恩經(jīng)變》中下部東側樂隊前排前起(北起)第1身七星管(圖8)、第76窟東壁七星管(圖9a、圖9b)亦極為寫實。

莫高窟第100窟、第146窟既出現(xiàn)有橫吹的七星管,又出現(xiàn)有橫笛,樂器繪制極為寫實。如同處五代時期的第468窟北壁藥師經(jīng)變東側樂隊前起(南起)第2身和南壁觀無量經(jīng)變中西側樂隊前起(南起)第2身的兩支橫笛極為寫實,非為七星管??梢?,并不是畫工在笛身上的隨意繪制所為。

莫高窟第112窟主室南壁東起第一鋪《觀無量壽經(jīng)變》中部東側樂隊前起(北起)第2身的橫笛,極為寫實,非七星管。同樣,在第112窟,在主室北壁東起第二鋪《報恩經(jīng)變》中下部平臺東側中出現(xiàn)七星管,其在后排前起(南起)第2身即為七星管。

現(xiàn)將敦煌壁畫中出現(xiàn)的七星管圖統(tǒng)計如下:

圖8.莫高窟85窟南壁七星管

圖9a.莫高窟76窟東壁七星管

圖9b.莫高窟76窟東壁七星管細部

表4.莫高窟出現(xiàn)七星管統(tǒng)計表

通過對莫高窟七星管圖出現(xiàn)時代的考察,七星管最早出現(xiàn)于盛唐窟中,如第148窟東壁門南《觀無量壽經(jīng)》中下部平臺南側臨近中心亭臺處,后排前起第3身中的七星管(圖10)。

中唐時期,莫高窟出現(xiàn)了較多的七星管樂器,如僅第158窟出現(xiàn)了3身較為明顯的七星管樂器,分別在主室西壁南側《涅槃經(jīng)變》(圖11)、主室窟頂西披南起第四鋪《西方凈土變》中下北側前排前起西起第1身(圖12),以及窟頂東側中的七星管樂器。

莫高窟晚唐時期洞窟中,七星管樂器出現(xiàn)亦較多。如第156窟出現(xiàn)有典型的2身七星管,分別是主室北壁西起第一鋪《報恩經(jīng)變》中,東側樂隊后排前起(南起)第2身,以及該窟同壁第二鋪《藥師經(jīng)變》中,西側東側樂隊前起(南起)第3身是為七星管。

五代時期,莫高窟中的七星管出現(xiàn)仍較多,除第98窟出現(xiàn)典型的2身七星管外,第61窟主室南壁第5鋪《報恩經(jīng)變》東側樂隊后排前起(北起)第2身亦有七星管樂器(圖13)。

敦煌藏經(jīng)洞遺書中五代時期的S.3929《節(jié)度押衙董保德重修普靜塔功德記》,其中有記載畫工的音樂修養(yǎng)與繪畫技巧,這為我們審視七星管樂器的真?zhèn)涡蕴峁┝思礊橹匾木€索。如其文云:“厥有節(jié)度押衙知畫行都料董保德等……故得丹青之妙,粉末希奇;手跡及于僧繇,筆勢鄰于曹氏。畫蠅如活,佛鋪妙似于祗園;邈影如生,圣會雅同于鷲嶺。而又經(jīng)文粗曉,禮樂兼精…… 剎心四廊,圖塑諸妙佛鋪;結脊四角,垂拽(曳)鐵索鳴鈴,宛然具足。新擬彌勒之宮,創(chuàng)似育王之塔……清風鳴金鐸之音?!盵19]387可見,敦煌壁畫的繪制與營造是不缺技藝精湛、禮樂兼精的“節(jié)度押衙知畫行都料”等級別的畫工。

敦煌莫高窟壁畫是保存古代音樂內容不容忽視的場所,也是七星管出現(xiàn)最多的石窟。下將敦煌石窟各時代出現(xiàn)的七星管圖錄如下,亦可反觀七星管在古代的豐富表現(xiàn)。

圖10.148窟主室東壁門南中的七星管

圖11.158窟西壁南側中的七星管

圖12.158窟窟頂西側南端中的七星管

圖13.莫高窟61窟主室南壁七星管

結 語

職是之故,通過以上對七星管文獻詳細考察,結合敦煌圖像的再考案,我們可得結論如下:

其一,早在唐時,七星管樂器即已存在,其時名為七星;其次,七星管為竹制管屬類樂器;其三,七星管樂器用樂已為穩(wěn)固,通過不同按音孔的開閉,能夠吹出不同的音調與豐富的樂曲,且能與金石類樂器組合演奏;其四,七星管其器身似篪而長,孔數(shù)為八,橫奏,其中一孔覆以竹膜;其五,七星管歷五代至宋時已發(fā)展為較常見且成熟的樂器,如以雅、俗、胡分,則屬俗部之樂。

中國古代豐富的樂器圖像內容及其遺物資料是中國古代樂器發(fā)展史研究的重要佐證,在文獻研究的同時,努力發(fā)掘相關的圖像樂器與形象史料,描摹反映其時樂器發(fā)展史更多的面貌,促進對其時樂器發(fā)展史有更全面的認識。以上研究可以使我們對中古樂器的發(fā)展、流變以及取得的音樂文化會有更為深刻和全面的認識。敦煌莫高窟該批七星管圖像樂器的發(fā)現(xiàn),對笛管類樂器形制的演變與發(fā)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在以文字形成的史書記載古代音樂文化的同時,遺存中彌足珍貴的樂器圖像資料所顯現(xiàn)的直觀歷史印證,亦是中國古代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猜你喜歡
七星莫高窟樂器
學樂器
莫高窟晚唐經(jīng)變畫樂器內容比較研究——以第18、12窟與第85窟為例
七星瓢蟲
樂器
人間藝術長廊:敦煌莫高窟
七星瓢蟲
七星瓢蟲
莫高窟里看藻井
奇妙樂器
奇妙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