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
【摘要】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既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也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存在學生缺乏感同身受和強烈的情感共鳴、僅關注淺層情感教育易導致非理性愛國行為的問題。因此需要有效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思政課;實踐教學;愛國情感
提到愛國主義,人們通常覺得愛國主義是“一種情感或一些感性的東西,并不是一種層次很高的精神觀念,沒有達到理想信念的高度”。但愛國主義絕不僅僅是一種樸素的感情或者是一種停留在感性層面的意識,它包含了豐富深刻的、富含理性思維的精神價值。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9年印發(fā)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要把青少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比绾斡行У貙蹏髁x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中國共產(chǎn)黨一向十分重視愛國主義教育,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談到過愛國主義的相關內(nèi)容。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diào)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如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彼颊n作為我國高校的必修課,其肩負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使命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diào):“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痹谶@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政課的要求。此外,高校各門思政課都體現(xiàn)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求。如新版《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的教學目標包括:“認識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發(fā)展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其內(nèi)在規(guī)律,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領會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更加堅定地在中國共產(chǎn)黨堅強領導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三者的高度統(tǒng)一正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所在。因此,將愛國主義教育充分融入思政課教學,完全契合高校思政課的教學使命和教學目標。
(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教師要想講好思政課,既需要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理性闡釋,也需要穿插生動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兩者往往是缺一不可的。然而,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杜絕生搬硬套的現(xiàn)象,是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持續(xù)探索的課題。事實上,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其聽課的積極性。以《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為例,在講到日軍侵華期間在“千里無人區(qū)”犯下的罪行時,教師可以通過在當時當?shù)亓鱾鞯母柚{“山火蔽日月,天地昏百里,千村一片黑,萬戶聞哭泣”,向學生介紹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給當?shù)匕傩赵斐傻耐纯?,引導學生將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人民所承受的巨大災難和當代中國人民享受到的安居樂業(yè)的幸福生活作充分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深刻體會到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給人民帶來的安全感、幸福感,從而更加認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的必要性。
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愛國主義教育是貫穿高校思政課的一條紅線,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但是,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學生缺乏感同身受和強烈的情感共鳴
高校思政課教材的版本雖然多次變動,但對于中國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進行英勇抗爭的內(nèi)容從不缺乏。如《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講述的就是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所承受的深重災難,以及通過艱苦奮斗走向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目前中國已經(jīng)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中國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近代的中國政治局勢風雨飄搖、變幻莫測,人民處在戰(zhàn)火紛飛的環(huán)境,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是常有的情況。無數(shù)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先進分子正是在艱難求索的過程中最終選擇了科學社會主義。
但是,當今的大學生出生于新時代,面對的是一個已經(jīng)崛起的新中國,處在“強起來”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享受到的是文明有序的生活和科技帶來的便利。近代中國人民曾經(jīng)夢寐以求的安穩(wěn)生活和大國自信,在現(xiàn)在的大學生看來卻是輕而易舉、理所應當?shù)?。很多大學生自詡“佛系”,喜歡“躺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很難深刻理解革命先輩為了打破舊秩序、建立新中國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因此,要將愛國主義教育真正融入思政課,就需要很好地處理在和平崛起背景下授課與講授屈辱抗爭史、不懈奮斗史內(nèi)容之間的關系。
(二)僅關注淺層情感教育易導致非理性愛國行為
一般來說,愛國主義教育絕非是在大學階段才開始的。事實上,學生往往從小就開始接觸愛國主義教育,而起始階段的愛國主義教育往往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溝通和精神共鳴。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注重增加思想性、政治性。因為愛國主義教育不單單是一種以增強或鼓動情感為目的的教育,它還是一種知識教育和理性教育、文明素養(yǎng)教育和價值觀念教育、意志錘煉和行為養(yǎng)成教育。
然而,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出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往往采用舉例子的方式強調(diào)淺層的情感教育,一味地追求學生的情感共鳴,卻放棄了學理性講授。這容易導致一些學生的非理性愛國沖動,如以愛國的名義進行不理智的打砸行為等,這種情況既不利于個人成長,也不利于國家發(fā)展。因此,在大學階段,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更多地關注理論性講授和分析,讓學生的愛國認知建立在理性認同的基礎上。
三、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
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內(nèi)容。針對上述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可采取的解決方法與路徑如下——
(一)有效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
新時代下社會各界對高校思政課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這有利于有序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目前,已有高校開始探索如何更好地進行思政課實踐教學,而要想有效開展與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實踐教學,既要實現(xiàn)課程目標,又要關注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和獲得感。這就需要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增強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如,切換課堂場景,由教師帶領學生前往當?shù)貝蹏髁x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結合基地的具體歷史背景進行現(xiàn)場授課。再如,搭建虛擬的實踐教學平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不但能夠節(jié)約經(jīng)費,還能增強實踐教學的效果。
(二)正確引導、合理安頓學生的愛國情感
愛國主義教育不僅需要注意培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還要注意正確合理安頓學生的愛國情感。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重通過課程內(nèi)容增加學生愛國情感的“量”,還要注重對學生愛國情感的發(fā)展方向加以正確引導。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指出:“要緊緊抓住青少年階段的‘拔節(jié)孕穗期’,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這就明確提出,高校思政課對于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正確的引導方向應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更要注重引導學生避免脫離實踐空談愛國,應使其將愛國之情、強國之志融入報國之行,并具備兼容并包的大國胸懷、強國視野。
參考文獻:
[1]劉建軍.中國語境下愛國主義的信仰意蘊[J].思想理論教育,2020(4):11.
[2]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f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N].人民日報,2019-11-13(6).
[3]吳晶,胡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9-11(1).
[4]吳晶,胡浩.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光明日報,2019-3-19(1).
[5]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9.
[6]劉建軍.全面把握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向度[J].高校輔導員,2016(5):4.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