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鳳麗,王雪梅,夏俊杰
作為臨床中比較多發(fā)的一種惡性消化道腫瘤,膽囊癌的基本特征是,較低的早期診斷率、高死亡率、對化療藥反應遲鈍等[1]。當前,此病常見的治療方式是腹腔鏡切除術,可是此類手術會導致病人胃腸功能損傷,不利于術后病人的康復[2]。相關報道認為,對圍術期腹腔鏡切除術病人開展健康宣教,可增強其管理疾病的能力與健康意識,促進病人術后康復[3]。授權原理與路徑化健康宣教主要通過最大限度激發(fā)病人潛能,增強病人術后康復信心,增強其管理疾病的能力與健康意識,進而推動術后病人的康復[4]。因此,本研究將探討授權原理與路徑化健康宣教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病人健康管理行為及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9年1月—2019年12月選取96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通過病理組織學檢查被診斷是膽囊癌;②滿足腹腔鏡手術指證;③病人對本次研究知曉認可,且簽訂手術同意書;④臨床分期是Ⅰ~Ⅲ級。排除標準:①并發(fā)高血脂、高血壓或其他全身性免疫類疾病者;②并發(fā)嚴重創(chuàng)傷、慢性炎癥或全身性感染類疾病者;③并發(fā)凝血功能困難或有血栓病史者;④并發(fā)惡性腫瘤遠處轉移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48例。觀察組男24例,女24例;年齡34~75(52.2±3.3)歲;并發(fā)膽囊結石15例,并發(fā)膽囊息肉12例;臨床分期:Ⅰ期14例,Ⅱ期16例,Ⅲ期18例。對照組男23例,女25例;年齡32~75(52.7±3.3)歲;并發(fā)膽囊結石14例,并發(fā)膽囊息肉14例;臨床分期:Ⅰ期14例,Ⅱ期15例,Ⅲ期19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臨床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術后兩組病人給予常規(guī)護理,責任護士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同時為病人開展基礎護理,引導病人科學飲食,向病人開展常規(guī)健康宣教。內容有:發(fā)給病人《腹腔鏡膽囊癌切除手術健康宣教》手冊;責任護士為護師介紹腹腔鏡手術目標、膽囊癌專業(yè)知識、術后關注要點以及術后康復狀況等,增強病人對此病的科學認知。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授權原理及路徑化健康宣教,具體如下。
1.2.1 創(chuàng)建授權健康宣教團隊 隊員包括肝膽外科主治醫(yī)師1人,主管護士2人,心理咨詢師1人。團隊成員均經(jīng)腹腔鏡膽囊癌相關護理知識及技能培訓,如心理干預、疼痛護理、術后并發(fā)癥監(jiān)護等,培訓合格后方能入組對病人進行護理干預。
1.2.2 授權原理 ①明確問題:病人入院時由授權健康宣教團隊指導其填寫自我病情評估表,以確定疾病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術后疼痛影響病人康復鍛煉,可由授權健康宣教團隊幫助病人確認并討論疾病相關行為,評估病人疾病認知水平,檢查病人健康行為面對的問題,鼓勵病人積極承擔責任,做好疾病行為及意識管理。②表達感情:授權健康宣教團隊強化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讓病人學會表達內心情感,授權健康宣教團隊根據(jù)病人情感狀況給予針對性心理輔導,增強病人治療信心,并告知其正確應對疾病的方法,提高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及健康意識。③設立目標:授權健康宣教團隊根據(jù)病人自身情況制定健康目標,如長期目標為完成疾病管理及情緒管理,短期目標可設為術后并發(fā)癥預防、術后疼痛干預等。④制訂計劃:指導病人根據(jù)潛在或現(xiàn)存的問題制訂個體化健康管理計劃。⑤評價結果:在病人出院后1周、1個月、3個月內對病人行電話隨訪,了解病人目標完成情況,并對病人取得的成績給予積極的評價及鼓勵,提高病人疾病管理積極性,并對病人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讓其回顧并總結疾病管理過程中學到的經(jīng)驗。
1.2.3 路徑化健康宣教 ①術前3 d由授權健康宣教團隊與病人交談,鼓勵病人表達與疾病相關的想法。②術前第2天由主治醫(yī)師和專科護士長以討論的形式向病人介紹腹腔鏡及膽囊結石的一般知識,幫助病人進一步了解此病,進一步糾正病人存在的問題。③術前1 d根據(jù)病人提出的疾病管理計劃制訂病人個體化健康宣教路徑。授權理論中明確問題、表達情感、設立目標等內容貫穿于病人術前健康宣教中。④術后由責任護士根據(jù)個體化健康宣教路徑內容對病人進行一對一健康宣教。體位干預:病人術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協(xié)助病人采取頭低腳高側臥位,使臀部高于胸部,每次30 min,從而促進氣體排出。運動干預:術后鼓勵病人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胃腸蠕動,活動內容分為放松訓練及功能訓練,放松訓練于術后1 d進行,由護士指導病人沿著下腹部以順時針方向按摩,每次10 min,每天3次,指導病人邊鍛煉邊呼吸。飲食干預:術后6 d給予病人促排氣湯水,如蘿卜湯,在胃腸功能恢復前給予流質飲食,避免進食豆?jié){、牛奶。腹脹護理:術后第1天指導病人進行穴位貼敷,敷貼由木香、大黃、陳皮制成的直徑為1.5 cm的敷貼,將敷貼貼在病人天樞穴、三陰交、中脘穴、足三里,每隔24 h更換1次敷貼,連續(xù)敷2 d。
1.3 評價指標
1.3.1 健康知識 通過自行研制的《腹腔鏡膽囊癌圍手術期護理常識調查問卷》開展評估,此問卷包括膽囊癌發(fā)病機制、膽囊癌臨床特征、腹腔鏡治療膽囊癌原理、腹腔鏡術后常見并發(fā)癥及預防措施等相關知識,共有條目10個,各條目回答正確計“2分”,回答錯誤亦或棄答計“0分”,總評分為0~20分,分值越高表明病人的健康知識水準越高。
1.3.2 健康管理行為 應用自擬的《膽囊癌病人健康管理行為量表》開展評估,此量表有5個維度,即7個條目的飲食管理、6個條目的康復鍛煉管理、5個條目的生活方式管理、5個條目的并發(fā)癥管理、4個條目的用藥管理等,共27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0~4分,總評分0~108分,分值越高提示病人健康管理行為越好。
1.3.3 胃腸功能 比較兩組病人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恢復腸鳴音時間、正常飲食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和住院時間。
1.3.4 生活質量 干預前、干預1個月后通過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5]加以評估,該量表包括物質生活狀態(tài)、社會功能狀態(tài)、心理功能狀態(tài)、軀體功能狀態(tài)4個維度,各維度以百分制打分,總評分是每個維度得分的均值,分值越高表明病人生活質量越佳。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健康管理行為、健康知識得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單位:d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單位:分
3.1 授權原理與路徑化健康宣教對腹腔鏡膽囊癌切除術病人健康管理行為的影響 腹腔鏡是目前治療膽囊癌常用的手段,但病人術后容易出現(xiàn)胃腸功能損傷,導致病人出現(xiàn)腹脹、腹痛、便秘等癥狀,影響病人術后康復[6]。研究指出,對圍術期腹腔鏡手術病人開展健康宣教和護理路徑化管理,可增強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及健康管理行為,從而促進病人術后康復[7]。授權理論可幫助病人發(fā)現(xiàn)及發(fā)展自我管理行為,增強病人對疾病的應對水平,進而強化其管理疾病的能力[8]。路徑化健康宣教具有計劃性、目的性,可克服既往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隨意性、盲目性的缺點,可推動病人科學認識此病[9]。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病人健康知識評分、健康管理行為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包括飲食管理、康復鍛煉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并發(fā)癥管理、用藥管理等)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授權原理與路徑化健康宣教可提高腹腔鏡膽囊癌切除術病人健康管理行為。分析原因為,授權原理與路徑化健康宣教能有效解決常規(guī)健康宣教中的缺點,它從病人角度出發(fā),促使了病人與醫(yī)護人員間交流及討論,在共同疾病認知中,幫助病人及時發(fā)現(xiàn)疾病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促使病人建立健康管理行為[10]。
3.2 授權原理與路徑化健康宣教對腹腔鏡膽囊癌切除術病人胃腸功能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正常飲食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恢復腸鳴音時間和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表明授權原理與路徑化健康宣教可促使腹腔鏡膽囊癌切除術病人術后恢復胃腸功能。原因或許是經(jīng)過授權式健康宣教,強化了病人對此病的科學認知,增強了病人對健康行為的管理能力,如體位干預可促進氣體盡快排出,減輕病人術后腹脹;術后運動干預可促進病人胃腸功能蠕動,促進病人術后康復[11-12]。
3.3 授權原理與路徑化健康宣教對腹腔鏡膽囊癌切除術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 生活質量是指個人在自身生活及社會生活中機能活動及主觀心理感受,包含物
質、心理及社會綜合性概念,同時也是考量病人整體健康的關鍵指標[13-1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病人軀體功能狀態(tài)、物質生活狀態(tài)、社會功能狀態(tài)、心理功能狀態(tài)和總體生活質量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授權原理與路徑化健康宣教對腹腔鏡膽囊癌切除術病人生活質量[16-18]。傳統(tǒng)健康宣教內容、時間及人員安排上具有隨意性,因此導致病人教育效果不佳,而路徑化健康宣教以病人手術時間為順序,使健康宣教更具有科學性及條理性,從而提高病人健康宣教效果,促進病人術后康復,減輕病人臨床癥狀,提高病人生活質量[19-22]。
授權原理與路徑化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病人健康管理行為和健康知識,有利于恢復術后病人胃腸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