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門課程之中,使兩者達成協(xié)調、同步的效果。語言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媒介,大學英語不僅是學習語言知識和應用技能,也是了解英語國家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的過程,因此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尤為重要。這能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對各種思想理念有判斷能力,形成健康的思想品格。本文將梳理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現(xiàn)狀,分析推行課程思政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探討大學英語推行課程思政的策略。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2016年,習總書記提出應當把立德樹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作為高校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這為高校教育指明了方向,即高校的使命應當是全方位培育人才,不僅為學生提供專業(yè)技能教育,還要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在各個專業(y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教授好專業(yè)知識技能,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應該進行潛移默化的正確引導。大學英語是公共課程,要積極發(fā)揮課堂作用,將課程思政合理、有目的、有效地融入到教學中,使課堂既滿足英語知識學習,也滿足學生思想政治成長。
一、大學英語教學推行課程思政所遇到的問題
1.教學環(huán)境功利且被動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學和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大多為了考試和考級,再長遠一點,是為了學習英語能在未來找到份好工作,因此大學英語課堂更注重知識技能而缺乏思想性教育。同時,在大學英語的教學環(huán)境上,學生的學習目的存在功利性且相對被動,對于學生自身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激發(fā)較弱,導致實際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進行改革,以此滿足高校的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發(fā)展戰(zhàn)力。同樣,學生對于學習英語也是抱有一種60分萬歲的態(tài)度,大學英語不掛科是很多學生的追求。這樣課堂功利枯燥,而對應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也是消極被動,如此定不利于大學英語與課堂思政的開展,效果也可想而知?;诖?,在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推行課程思政顯得尤為重要[1]。
2.過于依賴公共思政課程
公共課程是課程思政踐行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大學英語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教師對思想政治建設認識不足,教學中重工具、輕人文,把思想道德塑造視為輔導員的工作,沒有意識到大學英語課程合理融入課程思政對于達到教學效果而言必定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作用。公共課堂的不重視使得高校思政建設形式單薄,面對大多只停留在理論知識、采取的方式也是“灌輸式”和“填鴨式”、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的思政課堂,高校思政教育的重擔基本落在了政治輔導員身上。但是簡單的幫助學生處理生活瑣事幾乎成為思政輔導員的全部,根本不能充分發(fā)揮思政輔導員的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上,需要發(fā)揮其公共必修課的內(nèi)在價值,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上,推行思政課程教育,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內(nèi)在驅動力,消弱學生對于公共思政課與輔導員的依賴[2]。
二、大學英語教學推進課程思政的意義
大學英語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它開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提升大學生文化交際能力,幫助大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屬性。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育,老師只關注教授英語基礎知識,最終的目的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為主,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重視。這造成的影響是,學生只是單純的接受知識,對于英語國家的文化不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盲目的崇拜和追捧,缺乏對本國文化的自信,這種思想觀念不利于學生在未來對自身和國家有清醒的認知,對學生的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大學時期是學生思想意識逐漸成熟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了解世界,接觸的電影、書籍、媒體、網(wǎng)絡等,從各個方面影響著他們?nèi)^。大學英語教學推行課程思政,在英語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有利于使大學生能夠正確甄別各種文化,提升人文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課程思政滲透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上,是基于共同的育人成才目標。在課程思政推行中,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情感共鳴來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層面建設,即思政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英語課程的教學,主要幫助學生強化自身英語基礎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行為,利用內(nèi)化的教育形式來對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培養(yǎng),確保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習慣和能力。因此,在高校復合型實用人才的目標下,讓大學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元素相結合,逐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保駕護航[3]。
三、大學英語教學推行課程思政的對策
對大學生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應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思想政治教育是個漫長的過程,絕不能強行施加給學生。大學英語教學推行課程思政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的參與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尋找適合他們的接受課程思政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思政當中,才是取到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
1.全面分析教材
目前我國高校使用的英語教材內(nèi)容編排和邏輯性科學合理,既能夠適用于課堂,學生也能根據(jù)教材完成自學。既能滿足學生基礎的語言知識學習,也能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符合我國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教材內(nèi)容取自于生活中的事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可以學習語言知識,還能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教材非常適合教師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诖耍诖髮W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需要合理發(fā)揮英語教材的實用性,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全面分析,挖掘大學英語教材中的課程思政教育元素,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有意的引導學生進行思政建設,以此發(fā)揮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效性,為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因此,大學英語老師應該重視教材的使用,全面分析教材的內(nèi)容,在課堂內(nèi)容分析中融入思政元素,起到培養(yǎng)學生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的雙重作用。
同樣,在全面分析教材的運用上,需要積極發(fā)掘與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進行教育改革,需要重視教材的合理調整。教師教材的合理運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思政教育與英語能力教育的結合,因此,在大學英語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上,英語教師需要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前,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老師的指導下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和重視,在認可的前提下更好的成長。
2.創(chuàng)新課堂設計
想要大學英語與思想政治建設完美結合,教師應與時俱進、優(yōu)化教學、對課堂有精心的設計。例如教師不能自持保守死板的教學方式,以自己為課堂中心,忽視學生的特征和訴求,無視現(xiàn)如今大學生極強的個人意識,教學方式單一。應轉換思維,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可以在課堂中設置討論環(huán)節(jié),每當結束一個課堂任務,可以讓學生討論本次課堂內(nèi)容涉及的中西方文化、態(tài)度、亦或是教育的差異,強化中化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不僅在課堂上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還能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增加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在課后,除了最基本的句子翻譯、單詞短句默寫外,有意識的對每個單元教學內(nèi)容提出一兩個貼合現(xiàn)實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和查資料,形成課堂PPT匯報或者書面匯報,增強學生的知識面和文化意識。
3.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大學英語推行課程思政教育上,需要重視課堂教學方法的設計,通過對實際的教學方法進行實踐反思,有助于符合學生發(fā)展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同時,在大學英語課堂設計上,可以合理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即合理運用課堂教學與課下作業(yè)的完成來推行課程思政教育。通過以線下課堂教學為主,通過大學英語課堂教師的思政化偏移,通過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綜合評價,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行為歸納到學生的英語成績評定中,從而加強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上,對教學方法進行及時反思,從而調動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實現(xiàn)課程思政推行效果的提升。在線上課下的學習中,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合理運用,讓學生能夠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平臺來學習相應的課程思政相關的英語期刊與文章,通過以作業(yè)的形式來推行課程思政教育,注重課后作業(yè)學生的參與度,以此保障線上線下的大學英語推行課程思政教育質量,為高校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具備專業(yè)技術和能力,還需有較強的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因此,高校教育不僅是知識與能力的教育,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引導。大學英語教師必須重視課堂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養(yǎng)、反思和總結教學,在課堂上表明自身的政治立場,充分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優(yōu)秀事跡,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程迎新.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及其對策研究[J].海外英語,2020(17):112-113.
[2]邵丹.大學英語聽說智慧教學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20(27):126-128+132.
[3]陳文凱,王玲玲.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發(fā)展對策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9(03):107-112.
作者簡介:楊繼新,男,碩士,民族:漢;工作單位: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