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冉冉 彭敦運
樂其行,愛其師;親其師則信其道。只要教師懂得學生并走進學生的心靈,再枯燥的課程也會因教師的創(chuàng)造而妙處橫生,學生也會因為別出心裁的教學互動而成為快樂的學習主體。
本文找“趙子龍媽媽”
趙子龍(趙云)不可能是“媽媽”。
但是那天,媽媽卻真的當了一回“趙子龍”。在光谷第八小學的旁邊,有座馬鞍山森林公園。公園很大,園中有山林、湖塘,有農田,也有苗圃,還有幾個小村錯落其中,構成了一處典型的江南生態(tài)佳境,因此它成了人們周末打卡的好去處。周五下午,在四位家長和一位志愿者的幫助下,筆者把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實際測量》一課的課堂安排在了這里;為了活動的需要,張紫卉的媽媽帶著頭飾扮演“趙子龍”,提前趕到了“趙子龍山”(簡稱趙龍山)上的畫亭。
“‘趙子龍媽媽,你在哪里?”紫卉對著手機說。
“我在趙龍山?!?/p>
“趙龍山在哪里?”
“就在你前面10點鐘方向不遠的地方。”
“什么是‘10點鐘方向呀?我還是不知道?!?/p>
“請老師幫助一下,你與我進行‘位置共享,就可以找到我了?!弊匣艿膵寢尭嬖V她。
身邊的陳老師接過紫卉遞過來的手機,教她怎樣一步一步點開“位置共享”,并告訴她熒屏上那兩個箭頭是什么,哪一個是自己,哪一個是媽媽。在陳老師的陪伴下,紫卉舉著手機,帶著學習小組,根據(jù)熒屏上箭頭的指引,翻過一個小山頭,在樹林的那邊,不一會就找到了頭上戴著“趙子龍”字樣、手里舉著小紅旗的媽媽。
“媽媽,‘位置共享好神奇啊,有了這個,我們就不會走丟了?!?/p>
“是啊,而且是最近的路,是嗎?”
“是的。”
“小卉,什么是‘最近的路?”
“就是最平的路?!?/p>
“不對,是沒有轉彎的路?!绷炙纱舐暭m正道。
“你們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說說看?!标惱蠋熖嵝颜f。
“是距離路……”
“是直線路?!眱蓚€人搶著說。
“對,同學們,最近的路就是兩點間連成的直線,也叫直線距離?!标惱蠋熚⑿χ鴨枺骸啊w子龍媽媽,怎樣才能知道是10點鐘方向呀?”
“你們想學?”
“想?!贝蠹耶惪谕暤卣f。
“好,你們把準備好的手表拿出來,一起看著表。”“趙子龍媽媽”說。
“將手表現(xiàn)在表示的時間數(shù)除以2,是多少?”
“是1點半?!毙焐f。
“好,從手表上看的確是對的。但是,現(xiàn)在是上午還是下午?”“趙子龍媽媽”問。
“下午?!?/p>
“對,所以要加上前半天的12,也就是說,現(xiàn)在時間不是3點,而是……”
“15點。”
“好,15點的一半是多少?”
“7點半?!?/p>
“對。現(xiàn)在就用7點半的刻度,對準太陽?!?/p>
一陣騷動,但大家經(jīng)過努力,還是對準了。
“你們看看,‘12在哪里?它指的方向就是北方?!?/p>
“再看看,你們剛才從那里找我,是不是10點鐘的位置呀?”
“真的呀。”
望著幾張通紅的小臉,陳老師說:“第一次探險就到這里,下面我們要正式學習《實際測量》了,好嗎?”
“好?!?/p>
集合的哨聲在山頭響起……
本文數(shù)學可以變成信息時代的田野課
《實際測量》是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的一節(jié)內容。它的教學目標是:初步學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測定直線和沿直線測量指定的距離,了解步測和目測的方法;培養(yǎng)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認識到數(shù)學知識是來源于實際生活,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問題的科學。
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會利用簡單的工具沿直線測定指定的距離,陳老師結合實景,現(xiàn)場補充了兩個“次重點”,即搞懂怎樣進行“位置共享”,怎樣“通過手表來判斷方向”,以便以后開展課外研學。
6個小組圍坐在草地上,每個小組的圈子中間都擺放著卷尺、標桿、測繩、手表、手機、筆記本。在幾個小組的前方,有一個活動的架子,上面掛著一塊小黑板,陳老師就這樣開啟了這節(jié)數(shù)學課。
說起來真奇怪,這節(jié)課要是放在教室里,20分鐘也很難把“測量”“目測”“步測”“距離”幾個概念講清楚,可今天,三言兩語就讓學生都明白了。
最后,陳老師對每個小組提出要求:
每個小組都要有一名記錄員,記錄在山下標桿觀測山頂小亭在幾點鐘方向,到了小亭后,再回看標桿在什么方向;
每個人都要目測從山下標桿到山頂小亭之間的距離,單位用“米”;
每個小組,都要準確記錄每個人步測的數(shù)據(jù);
仔細觀察利用卷尺、標桿、測繩的特點,并準確測量出實際距離;
盡可能在紙上繪出縮小的圖;
派出代表說出這次課的收獲。
不久,各小組派出代表,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陳老師發(fā)現(xiàn),平時最不愛講話的學生也站上了石階,代表第四小組說:“我們小組步測數(shù)據(jù)不一樣,最多的是陳靜,她有788步,最少的是我,只有723步。我們不明白,到底哪一個對呢?”
主持交流的陳老師問大家:“你們說說看,誰對?”同時問第四小組的成員:“你們的步測是自己做的嗎?”
“是的?!?/p>
“那就——”陳老師有意拉長聲音。
“都對!”
“我想問問,誰能告訴我怎樣進行位置共享?”待掌聲停住后,陳老師又說。
幸運落在紫卉的頭上,只見她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舉起手機一晃,然后盯著熒屏說:“首先要點開微信圖標,登錄;點擊你要找的好友,進入‘聊天;接著點擊號,添加內容;點擊‘位置,點擊第二個‘共享實時位置,就成功發(fā)起了位置共享?!弊匣艿陌l(fā)言贏得了掌聲。下午,4點40分,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測量課結束了,課后,我們進行了反思。大家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之所以成功,關鍵有這樣幾點:首先是備好了課,鉆透了教材和場景。田野課,如果不考慮場景,沒有突出而且明明白白易于操作的主題,課堂是很容易散的。其次是實踐環(huán)節(jié),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并知道怎樣做,怎樣才叫“做好了”。再次要強調分工合作。最后,還需要每一個學生把自己怎樣做的說出來,以推動融合課程的學習。
學習的目的在于實踐。數(shù)學課除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必須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信心,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條件,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學習素質。要想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就要推動他們不斷思考,不斷對各種信息和觀念進行加工轉換。
實際測量是數(shù)學課,是數(shù)學課就必須使用數(shù)學語言、數(shù)學符號,而且還要引導學生能用語言準確地表達數(shù)學概念,能識別別人的表述是否正確。如今是信息時代,手機是人們離不開的設備。學生們平時上學不能帶手機,但田野課必須帶手機,不然就無法進行課程的深度融合實踐,學生也不會明白信息技術可以這樣支撐數(shù)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