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穎,李漢宇,李增祥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多發(fā)病與常見病,致殘率、病死率較高,帶來的社會及經(jīng)濟負擔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因此加強其研究意義重大。微小RNA(microRNA,miR)是高度保守的短小RNA,能通過對靶miR 的降解、翻譯、抑制介導轉(zhuǎn)錄后基因沉默,參與蛋白表達的調(diào)節(jié),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生、進展等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miR-181c、miR-146a 是miR 的兩個亞型,與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病人認知功能損傷、腦卒中后小膠質(zhì)細胞/巨噬細胞極化密切相關。但對ACI 病人神經(jīng)功能缺損及預后的影響尚不明確,本研究對此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陽市中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ACI 病人135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符合ACI 診斷標準;首次發(fā)??;發(fā)病前無認知功能異常、精神障礙、肢體功能障礙。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者;老年癡呆者;感染類疾病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繼發(fā)癲癇者;存在聽力障礙者。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病人均對本研究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1.2 方法
1.2.1
神經(jīng)功能評估 入院時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估病人神經(jīng)功能,滿分42分,分值越高,神經(jīng)缺損越嚴重。1.2.2
標本采集與檢測 入院時、入院第3 天分別采集病人肘部靜脈血5 mL,3500 r/min 離心15 min,取上清。加入細胞裂解液,總RNA 提取試劑盒(廣州健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總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提取總RNA 濃度與質(zhì)量,采用逆轉(zhuǎn)錄試劑盒(南京億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逆轉(zhuǎn)錄為互補DNA(cDNA),miR-181c 正向、反向引物分別為5’-AACAUUCAACCUGUCGGUGAGU-3’、5’-UCACCGACAGGUUGAAUGUUUU-3’,miR-146a 正向、反向引物分別為5’-GTTTACCTACTCGTCTCTGGTAC-3’、5’-CCTTATCCCAATACGTGTCGACATCAT-3’,反應體系包括引物、dNTP(百奧邁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Taq DNA 聚合酶(北京藍博斯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靶序列DNA和PCR反應緩沖液(南京億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20 μL,PCR 反應條件為95 ℃5 min 預變性,95 ℃40 s 變性,60 ℃20 s 退火,72 ℃15 s延伸,以2表示目的基因表達量。1.3 觀察指標
(1)對比不同神經(jīng)功能病人臨床資料。(2)比較不同NIHSS 評分病人血清miR-181c、miR-146a 水平。(3)分析血清miR-181c、miR-146a 與NIHSS評分相關性。(4)比較不同預后病人血清miR-181c、miR-146a 水平。(5)分析血清miR-181c、miR-146a 與預后的相關性。(6)分析血清miR-181c、miR-146a 預測預后的截斷值、靈敏度、特異度。(7)比較血清miR-181c、miR-146a高危、低危病人生存曲線。2.1 一般資料
兩組年齡、發(fā)病至入院時間、體質(zhì)量指數(shù)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
>0.05),見表1。表1 不同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急性腦梗死病人臨床資料對比
2.2 不同NIHSS 評分病人血清miR-181c、miR-146a水平
NIHSS評分≥16分病人血清miR-181c水平高于5~15分、<5分病人,miR-146a 水平低于5~15分、<5分病人(P
<0.05),見表2。表2 不同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急性腦梗死病人血清miR-181c、miR-146a水平比較/±s
2.3 血清miR-181c、miR-146a 與NIHSS 評分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血清miR-181c與NIHSS評分呈正相關(r
=0.704,P
<0.001),miR-146a 與NIHSS評分呈負相關(r
=-0.695,P
<0.001)。2.4 不同預后病人血清miR-181c、miR-146a 水平
根據(jù)30 d 預后分為生存者、死亡者。生存者入院時、入院第3 天血清miR-181c 水平低于死亡者,miR-146a水平高于死亡者(P
<0.05),見表3。表3 不同預后急性腦梗死病人血清miR-181c、miR-146a水平比較/±s
2.5 血清miR-181c、miR-146a 與預后的關系
以ACI病人預后作為因變量(生存=0,死亡=1),采用向后剔除法篩選變量,α
=0.10,血清miR-181c、miR-146a 作為自變量(以所有病人平均值為界:≤平均值=1,>平均值=2;血清miR-181c 平均值為1.50,miR-146a 平均值為0.70),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血清miR-181c、miR-146a 與預后顯著相關(P
<0.05),見表4。表4 血清miR-181c、miR-146a與135例急性腦梗死預后的關系
2.6 血清miR-181c、miR-146a 對預后預測價值
ROC 曲線分析顯示,入院時第3 天miR-146a 預測預后的AUC 最大,為0.803,當截斷值≤0.69 時,靈敏度為91.67%,特異度為68.18%。見表5。表5 血清miR-181c、miR-146a對135例急性腦梗死預后預測價值的ROC分析結(jié)果
2.7 生存分析
以入院第3 天ROC 曲線最佳截斷值為分界,分為miR-181c 高危(>1.42)與低危(≤1.42)、miR-146a 高危(≤0.69)與低危(>0.69)。miR-181c高危與低危(χ
=16.201)、miR-146a高危與低危(χ
=12.823)生存曲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01)。3.1 研究的意義
目前ACI 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抗凝、溶栓、神經(jīng)營養(yǎng)等,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預后,但仍存在較大比例病人發(fā)生明顯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導致功能障礙,并影響病人預后,因此研究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相關的分子機制至關重要。3.2 血清miR-181c 對ACI 病人神經(jīng)功能缺損及預后的影響
miR-181c 來源于核內(nèi)基因組,可移位至線粒體,并影響其基因組編碼蛋白質(zhì)的合成。Ma等報道顯示,卒中病人的血miR-181c 水平與健康個體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hang 等采用小核仁RNA 宿主基因6 靶向miR-181c,發(fā)現(xiàn)神經(jīng)元凋亡情況與空白對照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提示miR-181c可調(diào)控神經(jīng)元的凋亡。本研究發(fā)現(xiàn),NIHSS評分≥16分病人血清miR-181c 水平高于5~15分、<5分病人,且死亡病人入院時、入院第3 天miR-181c 高于生存者,提示神經(jīng)功能缺損嚴重病人和死亡病人,血清miR-181c 水平較高,并與NIHSS 評分呈正相關,與預后顯著相關,表明miR-181c 可影響病人神經(jīng)功能與預后,可能為評估ACI 后神經(jīng)功能與預后提供了一個思路。王志等發(fā)現(xiàn),預后不良腦梗死病人入院時血清miR-181c 水平高于預后良好者,與病人預后密切相關,本研究結(jié)論與之相似。miR-181c 可介導腦缺血后腫瘤壞死因子-α 等炎性因子的釋放,直接損傷神經(jīng)元,并能通過轉(zhuǎn)移至線粒體,調(diào)節(jié)相關蛋白的表達,引起線粒體復合物Ⅳ的重構(gòu)與線粒體功能紊亂,減弱線粒體呼吸作用,加重缺血損傷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故可影響病人預后。同時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miR-181c 高危與低危病人生存曲線存在顯著差異,直接佐證了miR-181c 表達水平可影響病人預后。且入院第3 天miR-181c 預測預后的AUC大于入院時,為0.779,呈現(xiàn)出較高的價值,可為臨床預測預后提供量化參考。3.3 血清miR-146a 對ACI 病人神經(jīng)功能缺損及預后的影響
miR-146a 與細胞侵襲、轉(zhuǎn)移、免疫、炎癥和細胞凋亡高度相關。Zhou 等研究表明,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miR-146a 表達下調(diào),而采用miR-146a 模擬物上調(diào)miR-146a 的表達,有效降低了Caspase7 水平,減少了神經(jīng)細胞的凋亡,呈現(xiàn)出神經(jīng)保護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NIHSS 評分≥16分病人血清miR-146a 水平,低于5~15分、<5分病人,且死亡病人入院時、入院第3 天miR-146a 低于生存者,提示神經(jīng)功能缺損嚴重病人和死亡病人,血清miR-146a水平較低,并與NIHSS 評分呈負相關,與預后顯著相關,表明檢測血清miR-146a 表達可評估病人神經(jīng)功能與預后,上調(diào)miR-146a 表達可能為ACI 病人神經(jīng)功能、預后的改善提供了一個潛在靶點。劉明等報道顯示,腦梗死病人血清miR-146a 表達與腦梗死病人NIHSS 評分呈負相關,支持本研究結(jié)論。關于miR-146a 改善神經(jīng)缺損與預后的機制可能有:(1)miR-146a 的上調(diào),能通過負調(diào)節(jié)Janus 相關激酶2/轉(zhuǎn)錄激活因子3 信號通港路,抑制神經(jīng)細胞凋亡,改善炎癥反應,從而發(fā)揮抗缺血性損傷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2)miR-146a 能通過調(diào)控內(nèi)皮細胞,抑制血管收縮,舒張血管,改善腦缺血狀態(tài);(3)miR-146a高表達可抑制中性粒細胞、內(nèi)皮細胞、趨化因子等,改善血液黏稠性,抑制血栓形成,有利于ACI后缺血灶血流的恢復。同時本研究顯示,以ROC分析最佳截斷值為分界,miR-146a 高危與低危者生存曲線比較差異顯著,再次證實miR-146a 對病人預后的影響。ROC分析顯示,入院時第3 天miR-146a 預測預后的AUC 最大,為0.803,當截斷值≤0.69 時,靈敏度為91.67%,特異度為68.18%,可為臨床選取合適指標預測預后提供參考。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病例數(shù)較少,仍需后續(xù)擴大樣本量進行驗證。血清miR-181c、miR-146a 與ACI 病人神經(jīng)功能缺損及預后顯著相關,均具有較高的預后預測價值,可能為ACI病人神經(jīng)功能、預后的改善提供了一個潛在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