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沖,婁曉宇,李明全,翟靜靜,丁蘭洲
(漯河市中心醫(yī)院/漯河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漯河 4623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肝臟疾病,患者可出現(xiàn)肝脾腫大、肝區(qū)隱痛、消化不良、乏力等非特異性臨床癥狀,若未能及時給予有效的干預措施,可能進展為脂肪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癌等,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早期診斷尤為重要。磁共振是臨床常用影像學檢查手段,非對稱回波三點法水脂分離-定量測定(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IDEAL IQ)、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磁共振檢查中兩種常見序列,其中IDEAL IQ是一種三點水脂分離磁共振成像技術,可定量評估脂肪肝[2];DWI可檢測組織內水分子擴散過程,獲取組織形態(tài)、通透性、不同信號的圖像資料,以判斷病灶情況[3]。上述兩種序列聯(lián)合應用可提高診斷準確度,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磁共振IDEAL IQ序列聯(lián)合DWI在NAFLD患者肝臟脂肪變程度評估中的應用價值?,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jīng)漯河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漯河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120例NAFLD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脂肪變程度將其分為輕度組、中度組與重度組。納入標準:(1)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4]中NAFLD相關診斷標準;(2)接受磁共振IDEAL IQ序列、DWI檢查;(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藥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等其他肝疾??;(2)存在磁共振檢查禁忌證;(3)合并嚴重糖尿病、高血壓。120例NAFLD患者中男91例,女29例;年齡46~73歲,平均(62.18±3.25)歲;體質量指數(shù)19~28 kg·m-2,平均(24.15±1.13)kg·m-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3例,高中27例,高中以上20例。
1.2 研究方法
1.2.1脂肪變程度評估 采用瞬時彈性掃描檢測患者肝臟脂肪變程度,獲得受控衰減參數(shù)(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將CAP<259 dB·m-1(脂肪變<34%)的患者納入輕度組,將259 dB·m-1≤CAP<292 dB·m-1(脂肪變34%~67%)的患者納入中度組,將CAP≥292 dB·m-1(脂肪變>67%)的患者納入重度組。
1.2.2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IDEAL IQ序列、DWI掃描檢查,選擇GE公司(美國)生產(chǎn)的3.0T Discovery 750磁共振掃描儀,8通道相控表層線圈進行檢測,檢查前4~6 h禁水、禁食,取仰臥位,足先進。掃描序列包括常規(guī)T1加權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權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IDEAL IQ、DWI。T1WI(3D LAVA-Flex)掃描參數(shù)為重復時間/回波時間(repetition time/echo time,TR/TE):4.1 ms/1.9 ms,層厚6 mm,層間距0 mm。T2WI(FSE fs Propeller)掃描參數(shù)為TR/TE:5 454.6 ms/86.2 ms,層間距1.5 mm。IDEAL IQ掃描參數(shù)為TR/TE:6.3 ms/2.9 ms,層厚6 mm,視野(FOV)350 mm×350 mm,帶寬142.86 kHz,矩陣160×160,翻轉角3 °,激勵次數(shù)(number of excitation,NEX)0.75,掃描時間20 s,屏氣掃描。DWI掃描參數(shù)為TR/TE:5 217 ms/48.5 ms,層間距1.5 mm,層厚6 mm,矩陣96×128。圖像后處理:掃描完成后將所得圖像資料傳送至GE AW 4.6工作站,在IDEAL IQ生成圖像上選取40 mm2以上感興趣區(qū),測量感興趣區(qū)脂肪百分比(hepaticfat fraction,HFF)。在DWI生成圖像上選取不同層面的3個感興趣區(qū),測量表觀擴散系數(shù)(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
2.1 120例NAFLD患者脂肪變程度120例NAFLD患者輕度脂肪變38例(31.67%),中度脂肪變43例(35.83%),重度脂肪變39例(32.50%)。
2.2 3組患者HFF、ADC值比較3組患者HFF、ADC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輕度組患者HFF最低,中度組次之,重度組最高;輕度組ADC值最高,中度組次之,重度組最低。見表1。
表1 3組HFF、ADC值比較
2.3 HFF聯(lián)合ADC值在NAFLD患者肝臟脂肪變程度評估中的價值分析將HFF、ADC值作為檢驗變量,將NAFLD患者肝臟脂肪變程度作為狀態(tài)變量(中度組/重度組=1,輕度組=0),繪制ROC曲線。見圖1、圖2。結果顯示,HFF聯(lián)合ADC值評估NAFLD患者中度、重度肝臟脂肪變的AUC均>0.9,具有較高評估價值。見表2。
表2 HFF聯(lián)合ADC值在NAFLD患者肝臟脂肪變 程度評估中的價值分析
圖1 HFF聯(lián)合ADC值在NAFLD患者中度肝臟脂肪變程度評估中的ROC曲線圖
圖2 HFF聯(lián)合ADC值在NAFLD患者重度肝臟脂肪變 程度評估中的ROC曲線圖
NAFLD臨床發(fā)病率較高,與遺傳易感性、胰島素抵抗、體重增長過快、肥胖等因素有關,NAFLD患者肝脂肪病變可侵犯肝,逐漸發(fā)展為肝炎、肝硬化等,嚴重危害患者健康[5]。本研究結果顯示,120例NAFLD患者輕度脂肪變38例(31.67%),中度脂肪變43例(35.83%),重度脂肪變39例(32.50%),提示NAFLD患者總體脂肪變程度較高。因此,積極尋找科學、有效的檢查方法評估NAFLD患者肝臟脂肪變程度,對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肝臟活檢是評估肝臟損傷、脂肪變程度最為可靠的方法,但該檢查方式屬有創(chuàng)性檢查,有一定損傷,且檢查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出血、穿孔等不良事件,患者依從性較低,難以在臨床廣泛應用。磁共振具有無創(chuàng)、無輻射、可重復檢查的特點,且具有較高組織分辨率,在肝病患者中應用廣泛[6]。常規(guī)磁共振序列掃描時間較長,且要求磁場均勻,單次掃描數(shù)據(jù)難以體現(xiàn)整體肝臟情況;而IDEAL IQ序列屬質子密度脂肪分數(shù)成像技術,利用多回波水脂分離技術采集目標區(qū)域甘油三酯及其他脂質成分信號,通過區(qū)域增長技術消除磁場不均勻的影響,克服傳統(tǒng)水脂分離技術對主磁場均勻性的依賴,校正T2衰減的影響,單次屏氣掃描可獲得目標區(qū)域水像、脂像、HFF圖等資料,通過重建數(shù)據(jù),精確測量NAFLD患者肝臟脂肪分數(shù),生成精確定量HFF圖,進而評估脂肪變程度[7]。DWI可檢測目標區(qū)域內水分子布朗運動自由度,準確反映水分子的彌散狀況,進而對組織結構、病理狀態(tài)進行定性、定量[8]。本研究結果顯示,輕度組HFF最低,中度組次之,重度組最高;輕度組ADC值最高,中度組次之,重度組最低,提示肝臟脂肪變程度越高的NAFLD患者HFF越低,ADC值越高。分析其原因,HFF是指脂肪相對水質子分數(shù)的比例,是直接反映肝臟脂肪沉積狀況的指標,脂肪程度越高HFF也越高[9]。ADC值主要受脂肪變影響,在脂肪變時ADC值明顯受限,脂肪變主要由水泡狀脂滴組成,脂滴在肝細胞的細胞質中聚集,取代外圍細胞的剩余部分,限制水分子細胞擴散,因此脂肪變程度越高,ADC值越低;此外,在磷脂模型中,蛋白質與脂質的相互作用,減少了平行于表面膜的水分子擴散,也可限制脂肪變時細胞內擴散,降低ADC值[10]。本研究進一步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HFF聯(lián)合ADC值評估NAFLD患者中度、重度肝臟脂肪變的AUC均>0.9,具有較高評估價值。磁共振IDEAL IQ序列聯(lián)合DWI檢查可彌補單一序列的不足,提高診斷準確度,在未來臨床可采用IDEAL IQ序列聯(lián)合DWI獲得HFF、ADC值,以評估NAFLD患者肝臟脂肪變程度。
綜上所述,磁共振IDEAL IQ序列聯(lián)合DWI在NAFLD患者肝臟脂肪變程度評估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可為病情評估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