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指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依法規(guī)范訂立電子勞動合同,人社部最近組織編寫了《電子勞動合同訂立指引》,明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電子勞動合同的,要通過電子勞動合同訂立平臺訂立,確保勞動者可以使用常用設備隨時查看、下載、打印電子勞動合同的完整內容,不得向勞動者收取費用。
指引明確,電子勞動合同指的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按照勞動合同法、民法典、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經協(xié)商一致,以可視為書面形式的數據電文為載體,使用可靠的電子簽名訂立的勞動合同。
根據指引,用人單位要提示勞動者及時下載和保存電子勞動合同文本,告知勞動者查看、下載電子勞動合同的方法,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電子勞動合同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署可靠的電子簽名后生效,并應附帶可信時間戳。同時,電子勞動合同的儲存期限要符合勞動合同法關于勞動合同保存期限的規(guī)定。
值得關注的是,指引鼓勵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使用政府發(fā)布的勞動合同示范文本訂立電子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未載明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內容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用人單位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電子勞動合同訂立后,用人單位要以手機短信、微信、電子郵件或者APP 信息提示等方式通知勞動者電子勞動合同已訂立完成。勞動者需要電子勞動合同紙質文本的,用人單位要至少免費提供一份,并通過蓋章等方式證明與數據電文原件一致。
此外,指引明確電子勞動合同訂立平臺要留存訂立和管理電子勞動合同全過程證據,包括身份認證、簽署意愿、電子簽名等,保證電子證據鏈的完整性,確保相關信息可查詢、可調用;為確保信息安全,平臺也要建立健全電子勞動合同信息保護制度,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電子勞動合同信息。未經信息主體同意或法律法規(guī)授權,電子勞動合同訂立平臺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電子勞動合同查閱、調取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