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真真
課文《司馬光》選自《宋史·司馬光傳》,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一兒失足落水甕中,司馬光砸甕救人。故事表現(xiàn)了司馬光富有愛心、聰明機(jī)智、遇事沉著冷靜的品質(zhì)。
本課屬于文言文,一些難點字詞解析如下:
1.“群兒戲于庭”
群——形聲字,從羊,君聲。“犬獨處,羊群聚?!毖蛐院萌?,故從羊。本義指羊群,引申指聚集在一起的動物,如:牛群、狼群、物以群分。又引申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事物,以及表示“眾多”的意思,如:人群、群眾、群龍無首。又可以作量詞,用于成群的人、動物或東西,因此文中的“群兒”是指一群小孩子。
戲——繁體為“戲”,是個會意兼形聲字,從戈(兵器),從(xī),亦聲。由虍(虎頭)和豆(壴省形)組成。本義解說不一,依《漢字源流字典》解說為:士兵戴著虎形的面具,在鼓聲中拿著兵器(戈)在進(jìn)行比武角力。比武角力屬于競賽訓(xùn)練性質(zhì),不是真打,故引申指玩耍、游樂。詞語如:游戲、兒戲、演戲等?,F(xiàn)為形旁“戈”加符號“又”的簡化字,依據(jù)現(xiàn)字形可靈活識記為:舞臺上手(又)拿著“戈”在對打,那是演戲,不是真打。文中“群兒戲于庭”的“戲”就是“嬉戲、游戲”的意思。
2.“一兒登甕”
登——《說文》:“上車也。從癶豆,像登車形?!薄暗恰笔菚庾郑伞鞍h”字在“豆”字之上會意而成,“癶”讀bō,篆文寫如“”,是朝上的左右兩只腳趾形,“豆”的古文字又寫如“”,許慎將其解析為“登車石”,會意為兩腳(癶)立在“登車石”上,本義就是登車,引申為升登,由低處到高處。如:登山、登高、一步登天。現(xiàn)代學(xué)者依據(jù)甲骨文認(rèn)為“豆”是禮器,意為手捧著禮器,雙腳(癶)走上臺階進(jìn)獻(xiàn)神祗。在課文中“一兒登甕”的“登”就是“登爬”的意思,指孩子登爬并站立在甕的邊口上。教學(xué)時要提示學(xué)生“登”的上部“癶”是雙腳形,與“祭”字上部表示手(又)持肉()的“”不同。
甕——形聲字,從瓦,公聲。本義是一種口小肚大的容器?!案住焙汀爱Y”兩者意思相近,都是形聲字,這兩者的區(qū)別首先從外形上便能區(qū)分,即敞口為缸,收口為甕。其次是用途不同,缸可盛水裝米面,口大便于舀取;口大還可用來養(yǎng)魚種蓮,便于觀賞。甕多用來腌菜做醬,肚大容量大,口小易密封;還可用來養(yǎng)動物,比如養(yǎng)龜、蛇等,口小遮光,動物在里面比較安靜且不易逃脫,由此還引出“甕中捉鱉”一詞。此外,甕由于口小肚大,震動時會產(chǎn)生共鳴,故有“甕聲甕氣”一詞。古時守城將士將甕埋于城墻拐角處,敵方騎兵臨近時,空腔的甕收集到聲波后便會嗡嗡作響,給守城的士兵傳遞信號。從上可見,“甕”與“缸”多有不同。課文中說“一兒登甕”,甕口小,所以口子邊沿稍傾斜的坡度較寬,小孩才能站立上面,而缸的邊沿比較細(xì)窄,是很難站立的。從上可見,古代甕、缸有別。現(xiàn)代口語上已不怎么區(qū)分,不少地方統(tǒng)稱缸,但書面語上還是要區(qū)分清楚的,如“甕聲甕氣”就不能說成“缸聲缸氣”,“請君入甕”就不能說成“請君入缸”。
3.“眾皆棄去”
皆——會意字,金文寫如“”,從比,從曰(yuē)。它上部“比”是并立的兩人,“曰”即是說的意思。篆文將“曰”訛變成“白”,也還是含“說話、道白”的意思。本義就是兩人所說相同。引申為全部,如:皆大歡喜、人人皆知。課文中的“皆”就是“全、都”的意思。
棄——“棄”的上部“”是“子”的倒寫形,讀音tū;下部的“廾”篆文寫如“”,是左右雙手形,讀音gǒng。表義為孩子逆產(chǎn),古人認(rèn)為孩子逆產(chǎn)不吉利,或逆產(chǎn)兒容易死亡,所以只好雙手把它拋棄倒掉。本義就是“舍去、扔掉”。詞語如:拋棄、廢棄、離棄、舍棄、棄權(quán)等。文中“眾皆棄去”就是大家都丟下他逃離了?!叭ァ钡募坠俏膶懭纭啊?,上面是“大”,像人離開家形,所以“去”在這里是“離去”的意思。
4.“光持石擊甕破之”
擊——繁體寫作“擊”,形聲字,《說文》:“攴也。從手,毄聲。”后取該字左上的草書字形簡化為“擊”。依據(jù)簡化字形也可靈活識記為:“”是手的變寫,可稱為橫手,“凵”表示被擊打的目標(biāo)。本義是用手敲打、拍打。字形也可靈活識記為用手()往下面的物件上一擊打,該物件就凹(凵)下去或破爛了。文中“光持石擊甕破之”就是司馬光拿起石頭擊打甕,使得甕破了。這里的“擊”就是擊打的意思。由于甕口小肚大,內(nèi)里猶如懸崖,小孩落入難以攀援,故司馬光急中生智“持石擊甕”。
5.“水迸”
迸——形聲字,從辶,并聲?!墩f文》析義為:“迸,散走也?!北玖x是四散奔逃。人在緊急狀態(tài)下散逃時多是發(fā)力很大,速度極快的,由此引申為噴射而出、濺出。詞語如:迸發(fā)、迸濺。司馬光拿起石頭把甕砸破了,甕中之水一下就從甕中涌了出來,所以孩子得救了。文中的“迸”就是指水以極快的速度涌出的意思。
本則文言文可翻譯為:
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子站在大甕上面,失足跌落甕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嚇得跑走離開了,司馬光拿起石頭砸開了甕,水涌流出來,小孩子得以活命。
(作者單位:河南漯河市許慎小學(xué))
責(zé)任編輯 郭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