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紅梅
社交能力越來越重要,可讓父母抓狂的是,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表現(xiàn)得非常退縮,一到人前就不愛說話,總是躲在一邊自己玩耍,這該怎么辦呢?
從滿足個體情感發(fā)展需要的角度來說,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十分重要。
想要社交,一個人便需要調動自己的很多認知和情感,才能順利吸引、融入和保持一段社會關系。
在孩子可以參與的社交中,生日聚會是很受孩子歡迎的社交情境:五顏六色的氣球,美味漂亮的蛋糕,再加上歡樂的音樂,各種各樣有趣的玩具,這樣美好的氛圍足以讓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到興奮和愉悅,自然而然地會激發(fā)起參與其中的意愿和興趣。父母要積極地用好這樣的機會進行現(xiàn)場的情境教學,幫孩子學習一些社交技巧。
作為參與者,去參加別人的生日聚會。一定要讓孩子從頭到尾地知曉參與生日聚會的情況,引導孩子去想象這個聚會的美好,讓孩子能夠清晰地想象出一旦參加了這個活動能夠得到什么,比如吃到蛋糕、玩到玩具、拿到大氣球等。然后要和孩子一起精心準備一份小禮物,和孩子商量要送什么表示祝福,比如先從自己想要什么開始聊起,再想想過生日的小朋友會想要什么……這樣能夠強化孩子站在他人喜好、他人內(nèi)心需求的角度考慮問題,增強共情意識,這是社交力培養(yǎng)重要的基礎。
作為舉辦者,邀請別人參加自己的生日聚會。引導重點應該放在孩子對場面的駕馭能力,比如作為聚會的主角,要怎樣更主動地與到來的賓客打招呼,怎樣組織好小朋友一起分享家里的玩具或收到的禮物,怎樣對大家表達感謝,遇到朋友間發(fā)生了沖突怎樣處理,怎樣送別客人,等等。
耐心陪伴。在孩子最初進入不太熟悉的社會情境中,哪怕是熱鬧有趣的生日聚會,也極有可能表現(xiàn)出畏縮、怯場。這個時候很需要父母耐心的陪伴,不要逼迫孩子立即放松下來,也不要魯莽地把孩子推進同伴群體中去,而是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可以拉著孩子的手,陪孩子旁觀一會兒,讓孩子逐步適應。
積極干預。一旦不巧發(fā)生了沖突,或者是遇到不守規(guī)則的孩子,讓孩子遭受了委屈和挫折,父母一定不要輕易進行冷處理,越是社交能力弱的孩子,越容易被這樣的狀況嚇到,嚴重時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他下一次參與社交的意愿。此時父母一定要及時干預,跟孩子有身體接觸(比如將孩子攬在懷中),安撫孩子的情緒,為孩子示范如何處理棘手的狀況。
及時交流。要及時跟孩子交流,引導孩子用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理解自己的經(jīng)歷,比如可以和孩子聊一聊:這次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樣解決的?收獲了什么?而不是用敏感的情緒來總結自己的感受,比如和孩子說“再也別和這樣的孩子玩”“你越害怕越容易被欺負”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