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志道教授“駕馭針感法”治療失眠經(jīng)驗擷粹*

2021-12-09 12:59姜曉涵焦召華李志道
天津中醫(yī)藥 2021年10期
關鍵詞:李教授針法針刺

姜曉涵,焦召華,李志道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 301617;2.天津市公安醫(yī)院,天津 300042)

李志道,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分會副會長、天津市針灸學會常務理事。李教授行醫(yī)五十余載,家學淵源,勤研精思,考證腧穴,探究針法,精研醫(yī)典,校謬勘誤,傳承創(chuàng)新,行為世范。

針感雖不等同于“得氣”,但可作為“得氣”的判定指征,同時影響著針刺的療效[1]。“駕馭針感法”是李志道教授總結多年實踐經(jīng)驗,觀察針刺效應及反應,結合腧穴局部解剖與經(jīng)絡基礎理論,在不斷溝通和試探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一種特殊的針刺療法。筆者有幸?guī)煆睦罱淌谑淘\,鉆之彌堅,攫其點滴,亟祈諒宥。

失眠,又稱“不寐”,是以頻繁而持續(xù)的入睡困難和(或)睡眠維持困難并導致睡眠感不滿意為特征的睡眠障礙[2]。長期失眠易引發(fā)諸多慢性疾病,且許多意外事故的發(fā)生也與睡眠缺乏所導致思維能力衰退等問題密切相關。中醫(yī)藥療法治療失眠經(jīng)多方證實臨床療效確切[3],其中針刺治療有調和氣血陰陽的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狀況[4]。有研究表明,針刺反應越強,治療效果越好;但治療效果好,針刺反應卻不一定強[5]。因此,李志道教授多年來嘗試采用“駕馭針感法”治療失眠,臨床療效頗驗,今筆者擷粹于下,以饗同道。

1 “駕馭針感法”的操作要素

“駕馭針感法”并非是某種單一的針刺手法,而是在針灸治療施術全程中,醫(yī)者基于對病位深淺、病程長短、病情輕重和患者體質的綜合考量,對刺法、留針、出針等諸多操作要素實時把控,配合辨證施治以提高療效的方法。

1.1 選穴與刺法 李志道教授臨證治療失眠所取均為常用經(jīng)驗效穴,下文將以內關、神門、三陰交、太溪等主穴為例,闡述“駕馭針感法”的刺法中針刺角度與深度的確立原則。

1.1.1 內關 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jīng)之絡穴,維系諸陰之經(jīng),有寧心安神、醒腦開竅、養(yǎng)血調脈之效。有研究表明,電刺激正中神經(jīng)能夠促使多種與睡眠-覺醒相關的神經(jīng)遞質的分泌水平趨于正常[6]。若進針稍偏向橈側刺入0.2~0.3寸(同身寸,下同),可刺中位于橈側腕屈肌腱深部的正中神經(jīng)而產生麻木感;反之則針感較弱。

1.1.2 神門 神門穴為手少陰心經(jīng)輸穴、原穴,乃“心氣出入之門戶”,有補益心氣、通調心脈的功效。有研究顯示,針刺神門能促進腦內褪黑素、內啡肽、5-羥色胺(5-HT)等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激活顳橫回、殼核、下丘腦、海馬等中樞系統(tǒng),喚醒人體的睡眠機能[7-8]。若進針稍偏向尺側刺入0.3~0.5寸,則易刺中尺側腕屈肌腱內深層的尺神經(jīng)或其手背支,使麻木放電感傳至小指尖端。若按照傳統(tǒng)手法刺入,可僅在局部存在較弱的酸脹感。

1.1.3 三陰交 三陰交穴為脾、肝、腎足三陰經(jīng)之交會,可調三經(jīng)之氣,養(yǎng)血安神、育陰除煩,使陰血旺盛從而發(fā)揮其寧靜抑制的作用,使陰可斂陽,不寐自愈。有實驗證明,電刺激三陰交穴可影響谷氨酸、5-HT和γ-氨基丁酸等睡眠相關因子的含量,調節(jié)睡眠-覺醒中樞的活性[9]。在脛骨內后緣骨陷處與皮膚呈45°向后方斜刺0.5~1.0寸,可刺中脛骨后深層的脛神經(jīng),針感強烈時甚至可引起下肢抽動;若直刺可避免此效果。

1.1.4 太溪 太溪為足少陰腎經(jīng)之原穴,氣血所注之處,既補腎氣又滋腎陰,使陰陽調和、心腎相交,即“化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法。因脛后動脈與脛后靜脈并行于淺層,其更深處即是脛神經(jīng)走行,刺之能夠調節(jié)5-HT和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jīng)遞質的分泌,抑制皮質興奮[10-11],達到鎮(zhèn)靜安神的作用。臨床操作時,在內踝后緣附近觸摸到動脈搏動處進針0.2~0.3寸,即可刺中脛神經(jīng),麻木感放射至足底部;若求不引起強烈刺激則避開動脈搏動處即可。

臨證治療時再根據(jù)不同證型辨證施治,膽火上擾者加膽經(jīng)四透(頷厭透懸顱、懸厘,曲鬢透率谷,率谷透天沖,天沖透浮白、頭竅陰),痰火擾心者加雙側內庭、豐隆,心脾兩虛者加雙側足三里、陰陵泉,心腎不交者加雙側郄門、太沖透涌泉,心膽氣虛者加雙側丘墟、心俞、膽俞。

刺法中,準確取穴是針灸施術有效的前提。李教授師古不泥古,重視現(xiàn)代局部解剖與傳統(tǒng)取穴定位的關系,強調發(fā)揮押手診察揣穴、循按催氣、輔助進出等作用,倡導“循按、勁推、重摳”由面及點的取穴方法[12]。針尖所刺激的組織結構不同,針感的性質亦會有所差別[13]。醫(yī)者須對體表標志與所取腧穴的位置關系了然于胸,便可做到有的放矢,無須拘泥于刻板的角度與深度。根據(jù)筆者的隨診觀察,即使進針部位出現(xiàn)偏差,李教授仍可通過經(jīng)驗及時對針刺方向與深度作出相應調整,進而產生預期的針感效果。

1.2 留針方式 李教授將留針的方式分為動留法與靜留法兩大類[14]。有時行強刺激手法后,即使不留針也可使針感遺留較長時間,即“遺留針感法”[15],在此不作詳述。

1.2.1 動留法 動留法是指在留針(約30 min)的過程中間斷地行針,一般每10 min再行針1次,使針感強度始終略弱于初針之時。目的在于保證針感的強度并延長針感保留的時間。適用于某些疾病的急性發(fā)作階段,如急性膽囊炎、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jīng)痛等。

1.2.2 靜留法 靜留法是指在留針(20 min到幾十小時不等)過程中不行針。目的在于和緩地控制較弱針感保持的時間。適用于各種慢性病或體質虛弱不能忍受強刺激者,如神經(jīng)衰弱、神經(jīng)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等。

1.3 出針方式 李教授認為,出針方式得當亦能顯著提高療效,進而提出了陽性出針法與陰性出針法[14]。

1.3.1 陽性出針法 陽性出針法是指出針時仍行強刺激手法,待患者出現(xiàn)的針感復如初針之時迅速出針,使患者在出針后仍覺有針留于肌體,保證針感遺留足夠的時間與刺激強度。

1.3.2 陰性出針法 陰性出針法是指出針時手法輕巧柔緩,盡量不使患者產生任何強烈的針感刺激,消除針感遺留過強和過長的現(xiàn)象,避免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產生影響。

2 典型病案

“駕馭針感法”強調治療時與患者的互動,依據(jù)患者的針感反饋與病情變化及時地作出調整。起初李志道教授在治療失眠患者時,對穴位均以較強刺激施治,部分患者反映療效欠佳,后改用弱針感法,癥狀反而得到改善[16]。但亦有予強針感法治療方獲顯效者。

2.1 循經(jīng)感傳 患者女性,52歲,職工。既往失眠20余年,癥見入睡困難,時睡時醒,醒后再難入睡,心悸多夢,精神欠佳,記憶力下降,咽干少津,潮熱盜汗。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數(shù)。診為不寐(心腎不交型)。5年前李志道教授曾用弱針感法為其治療后效果顯著,此次復行上法卻未見好轉。故改用強針感法,取穴百會、四神聰,雙側內關、神門、三陰交、太溪、太沖透涌泉等,百會向前平刺0.5~0.8寸并捻轉至穴區(qū)強烈酸脹感為度、四神聰向百會穴方向透刺0.5~0.8寸并捻轉至穴區(qū)強烈酸脹感為度、內關稍向橈側斜刺0.2~0.3寸并行針至循經(jīng)感傳為宜、神門稍向尺側斜刺0.3~0.5寸并行針至循經(jīng)感傳為宜、三陰交向后上方斜刺0.5~1.0寸并行針至循經(jīng)感傳為宜、太溪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動脈搏動處向上斜刺0.2~0.3寸并行針至循經(jīng)感傳為宜、太沖透涌泉至兩穴均有強烈酸脹感為度,動留法20 min后陽性出針。效不更方,按此法治療5次即愈。

按語:本案在針刺操作時,行針手法的幅度大、速度快,盡可能循經(jīng)感傳,采用動留法和陽性出針法,諸穴合用,調和陰陽,引火歸元,加之強針感法導引經(jīng)氣,使心火下交于腎、腎水上濟于心,從而恢復“水火既濟”的生理狀態(tài),諸癥自除。由于個體差異、疾病性質不同等因素,有時很難準確把握針感強弱和維持時間。若針感遺留過強或過久,易致陽氣亢奮、陽不入陰。因此,素體陰虛或老年體弱患者,不宜使用本法。

2.2 局部酸脹 患者女性,20歲,學生。既往“神經(jīng)衰弱癥”多年,癥見失眠多夢,寐中易醒,心慌心悸,胸悶氣短,易怒易驚,納谷乏味,周身酸軟無力。舌淡紅,苔薄微黃,脈濡數(shù)。診為不寐(心脾兩虛證)。取穴百會,雙側安眠、神門、內關、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等,中等刺激強度治療。針刺之初患者即覺痛苦異常,出針后十幾小時仍遺留較重針感,導致睡臥更加不安,躁擾易驚。由此證明上述治法不妥,隨即改用常規(guī)針刺手法,以穴區(qū)局部輕微酸脹感為度,靜留40min后陰性出針。按此法治療15次而愈。

按語:本案在針刺操作時均采用常規(guī)針刺手法以避免刺中腧穴相應走行的神經(jīng)、血管,行針手法輕、刺激量小,控制在僅穴區(qū)局部酸脹即可,采用靜留法和陰性出針法,諸穴合用,理氣健脾、寧心安神?;颊叻答伣邮苤委煏r產生的輕微酸脹感令人身心舒暢,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可以得到明顯的緩解。針對失眠這類疾病,有時得氣弱者反而效果顯著[17-18]。

3 討論

不同患者采用相同的刺法,可能會產生不同的針感;同一患者即使取穴相同,不同的針刺方向與深度也可體現(xiàn)不同的療效,如分經(jīng)得氣[19]。得氣是腧穴客觀效應與患者主觀感受的雙重結合,不僅包括針感,更是描述了一種“針與經(jīng)氣相得”的狀態(tài)。因此,“駕馭針感法”在針刺實踐操作中,理當因時、因病、因人制宜,以求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得氣亦有顯性得氣和隱性得氣之分[20],顯性得氣者可表現(xiàn)為循經(jīng)感傳,隱性得氣則是施針部位并無強烈的感覺卻仍有明顯的療效。

由此可見,醫(yī)者不僅應注重施術的療效,更須謹慎考慮患者自身的訴求,維系兩者動態(tài)平衡才是治療的最高目標,如此精推細敲出的最佳刺激量則針感或強或弱皆可謂“氣至而有效”。應用強針感法關鍵在于如何維持療效與患者主訴之間的平衡,應用弱針感法關鍵在于如何判斷患者的病情進展與轉歸,其最終目的都在于減輕患者痛苦、緩解不良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李教授針法針刺
董氏奇穴動氣針法治療下肢骨折內固定術后腫脹的療效觀察
撳針穴位埋針法在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預價值
手指飛舞 編出玲瓏花邊
清明的雨
針刺鎮(zhèn)痛的臨床研究進展
單純針刺與針刺配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的治療對比
育槐
廚子救人
湘繡針法的英譯方法探析
別人的眼中
松桃| 巴里| 昔阳县| 章丘市| 龙海市| 深州市| 宁乡县| 邢台市| 民勤县| 新化县| 乌什县| 绍兴市| 蒙自县| 祁门县| 翁源县| 潼南县| 吉隆县| 万源市| 周口市| 凌源市| 清徐县| 泽普县| 蒲城县| 邵阳县| 宁蒗| 屯昌县| 泰安市| 四子王旗| 大名县| 子长县| 盘锦市| 惠州市| 紫阳县| 玛沁县| 灵宝市| 嘉义县| 威海市| 罗城| 正镶白旗| 闻喜县|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