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杰
天氣干燥,很多人會感到口唇干燥,有些人甚至出現(xiàn)皮膚起皮、流鼻血、心煩氣躁等癥狀。中醫(yī)認為,這多是津液不足導致的。大家常有不解:津液不足就是缺水嗎?補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其實不然。
中醫(yī)認為,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汗液、唾液、髓液等。津的流動性強,能滲入血脈和孔竅,滋潤肌膚、溫養(yǎng)肌肉;液的流動性小,灌注于骨節(jié)、臟腑等,可濡養(yǎng)骨髓、臟腑。津和液雖有區(qū)別,卻相互滲透、補充,所以常常并稱。
津液遍布全身,日常飲食是津液的主要來源。津液深入身體各處,要依靠多個臟腑聯(lián)合作用,其中最為密切的是肺、脾、腎三臟。其中,肺主一身之氣,人體津液運行全靠氣推動,故有肺主水道之說;脾主運化,其功能是將胃中水谷精微上奉至心肺,進而輸布至全身;腎為水臟,負責人體水液代謝。因此,當津液虧損,就需要多個臟腑共同調(diào)理,只喝水是遠遠不夠的。
臨床中,津液缺失的人群,常以滋陰法治療。同時,調(diào)整生活方式,可以減少津液耗傷,也可預防津傷出現(xiàn)。
不熬夜 熬夜會嚴重影響人的正常生理代謝,容易導致人體津液氣血耗傷。
暢情志 焦慮、抑郁等容易導致臟腑氣機郁結(jié),郁而化熱,耗傷人體津液。因此,調(diào)暢情志,用合適的方式減輕壓力、放松心情非常必要。
適當運動 長期伏案、缺乏運動,會導致氣血運行緩慢,引起津液虧損。適當運動可加速氣血運行,促進津液流通。
規(guī)律飲食 辛辣油膩之物多為溫燥之品,易耗傷胃腸津液。經(jīng)常性不規(guī)律飲食會加重脾胃負擔,脾胃為人體氣血津液生化之源,脾胃受損可直接導致津液損傷。因此,平時應多喝溫水,多吃新鮮蔬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對于已有津液損傷的人群,可服用以下食療方調(diào)護。① 生地黃粥:取生地黃汁20毫升、酸棗仁28克、大米50克;生地黃汁中加入酸棗仁,加入適量清水煮30分鐘,再加入大米,米熟即可食用。② 蘿卜百合粥:取白蘿卜5個、百合20克、大米50克;蘿卜煮熟后榨汁,蘿卜汁中加入百合、大米、適量清水,米熟即可食用。
(摘自《民族醫(y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