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
(福建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25)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總體要求、課程與教材體系、教學改革、辦學條件、組織保障等幾個方面對全面推進美育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指導和實施意見[1]。福建教育學院是全省中小學教師省級培訓主要基地和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政策研究咨詢和業(yè)務指導中心。2021 年是國家“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如何應對美育工作的挑戰(zhàn),做好美育教師的培訓規(guī)劃是從事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工作的人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工作問題。2021 年3 月中旬,福建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研修部美育工作小組圍繞各設區(qū)市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美育教師專業(yè)現狀、教師培訓需求、課程要求需求,以及美育進中考與高考等情況展開調研。其中,音樂學科是學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支撐學科,為更扎實地推進具體工作,音樂學科團隊在美育調研工作的總體安排下側重圍繞著這四個音樂學科建設相關問題展開調研。
調研目的:以福建省“十四五”新時代學校音樂學科及教師專業(yè)能力高質量發(fā)展需求為調研目的。
調研方式:此次調研多采用座談會匯報形式,配合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深入基層一線,多方搜集一手資料進行調查。
調研對象:此期調研的地點跨越了除廈門以外的福建省八地市,參與學科調研的對象包括各地教育局體衛(wèi)藝科、人事科相關負責人、音樂學科地區(qū)、縣級教研員、一線代表教師等人。
調研問題:1.對中辦及國辦新時代美育工作意見的了解和思考;2.福建省各設區(qū)市中小學音樂教師隊伍狀況;3.各地全面落實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的舉措及對探索音樂進中考的推進實施情況和意見建議;4.“十四五”期間音樂教師繼續(xù)教育學習的需求。
針對這四個問題,經過八個地區(qū)的走訪訪談,調研組搜集整理了各地的反饋意見,各地呈現出普遍共性和地區(qū)特殊性并存的現狀,總體情況分析如下:
王國維曾評論孔子的學說“其審美學上之理論雖不可得而知,然其教人也,則始于美育,終于美育”[2]。近代美育倡導者蔡元培曾在1917 年就說過“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yǎng)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3]。美育作為五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其對于學生在品格塑造、精神滋養(yǎng)、情操涵養(yǎng)等方面的價值已無需贅述。而當前國家對于美育系列政策的推進,更得到了福建省各地基礎教育相關行政及業(yè)務部分的領導干部、骨干教師的積極擁護。在調研中,各地對業(yè)務工作總結反思的深入與近年工作豐碩成果的全面等展現了基層美育工作的積極推進。但是各地也針對如何繼續(xù)推進基礎美育工作的發(fā)展提出了許多需要切實解決的實際問題。其中關于音樂學科的問題集中在師資隊伍建設、摸索教學評價體制以及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師學習效能等幾個方面,體現了新時期美育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美育師資的數量和質量無疑是保障學校順利開展工作的重要條件,也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問題?!兑庖姟访鞔_提到“應該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配齊配好美育教師”[1]。就福建省而言,各個地區(qū)都普遍存在美育教師結構性缺編的問題。以音樂學科為例:福州是福建省會,但是福州各區(qū)縣市音樂教師缺編現象也很普遍:如在此次調研中呈現永泰縣18 所中學沒有音樂教師,福清縣66 所中學只有74 位音樂教師。莆田地區(qū)地處閩中,經濟發(fā)展處于全省的中上游地位,但據人事科相關負責人反饋,全區(qū)教師的配比很緊張,全市缺編教師達到4500 人,甚至動用到了2023 年的編制,音樂教師的配比更是捉襟見肘。再如處于經濟教育發(fā)展偏下游的寧德市來說,其中心區(qū)蕉城區(qū)缺編音樂教師達到八十多名。由于經濟水平的落后,山城地區(qū)音樂教師缺編現象更為嚴重,尤其在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招聘音樂教師的困難與流失在編音樂教師的現象更為突出。如三明地區(qū)音樂教研員反饋:音樂教師隊伍緊缺,全市專任教師775 人,兼職741 人,缺口244 人;小學1023 人,專職398 任,兼職625 人,小學缺口150 人;初中專任教師139 人,兼任51 人,缺46 人;高中專任42 人,兼任2 人,缺7 人。更突出的一個現實情況是音樂教師的體制內流失現象,體現在單位面試招聘的是音樂教師,使用了音樂教師的招聘指標,但實際到校后分配教授的是其他學科,弱化了教師的師資專業(yè)能力。而音樂教師在學校因不是主要的選拔性考試學科,評職稱晉級也存在很大困難。
美育在學校五育當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為了切實地使基層重視美育工作,國家推出了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美術、音樂進學生學業(yè)考試等教育決策,意圖采取評價政策促進美育的發(fā)展,推進教育改革的進行。這是當前國家推進教育改革的一記重拳。但面對當前這樣的改革形勢,教學一線呈現了各種不同的態(tài)度和聲音。以考促建的雙刃劍效應和矛盾凸顯:
1.認為測評能夠帶來的積極作用的理由是:在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作用之下,考才能引起重視。持這種觀點的典型地區(qū)有在省內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漳州地區(qū)、南平地區(qū)。據反饋,以音樂學科為例,因教育發(fā)展水平的滯后,許多縣、市、鄉(xiāng)鎮(zhèn),長期沒有開設音樂課,許多學生從小學到中學都沒有接觸過音樂課程,而只有在有考學測評的情況下,學科才會受重視,教師也不會懶散。要使音樂學科受到根本的重視,不僅需要一線教師的努力,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門領導、校長的觀念更新,以及工作導向支持。南平地區(qū)還反饋因各地各??荚u研究水平有局限,藝術素質測評工作應在省級統(tǒng)考引領的框架下進行,縣市考才能保障質量與科學性,以免流于形式。
2.認為評價會帶來負面作用的代表性觀點有:
(1)音樂教育用考試的方式來推進,容易陷入應試的泥沼,違背藝術教育的特性。當前由教育部發(fā)起的學科課堂教學質量檢測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基礎,但在此過程當中也暴露出檢測中的一些負面現象:比如基層一線普遍出現圍題庫的攻考現象,一學期甚至幾年的教學內容都通過一個月的集中訓練,題庫戰(zhàn)略來解決。再比如藝術表現性素養(yǎng)的監(jiān)測評價也存在著用機器測評導致的無法評價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藝術表現力等一系列問題。藝術素質測評、音樂進中考是繼學科課堂教學質量檢測后面的兩套測評系統(tǒng),假如不能調整和制定更加合理的考試方案,音樂教育又將陷入機械應試的泥沼當中。
(2)音樂進中考增加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當前雖然國家看見了中小學生學業(yè)的負擔加重,雙減政策已經如火如荼在各地實施。但是在考試的選拔性杠桿的支配作用之下,學生們的中考壓力仍然存在。音樂進中考最終仍舊是用考試的方式來應對教育短板,無疑會增加孩子們的學業(yè)壓力和競爭壓力。
(3)藝術素質測評、音樂學科進中考會加大城鄉(xiāng)教育的差距。由于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藝術教育長期缺乏合格的師資,完整的課時保證。一旦藝術素質測評,音樂考試與升學考試掛鉤,鄉(xiāng)村學生的劣勢將更加凸顯,鄉(xiāng)村學生通過考試獲取上升的通道將更加縮小,“寒門出貴子、山窩窩飛出金鳳凰”的故事將成為過去時代的剪影。
1.受訓對象的多元覆蓋性。美育建設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合力推進?!兑庖姟分忻鞔_提到應該“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有關領導干部培訓計劃”[1]。為了更好地保障美育工作的組織支持,有關部門的領導干部們需要深入地了解美育政策、更新教育理念,深化對美育的理解,明確當前基礎教育中藝術學科進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以及學業(yè)考試的發(fā)展趨勢等,為一線基層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指導和支持。因此,基層呼吁能夠開設對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長們的美育培訓班,開設美育政策解讀以及必要的美育課程,在行政層面上做好觀念更新與引導工作。
在受訓對象上,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師接受省級培訓的機會非常缺乏,尤其是小學的音樂教師學習機會很少。因其本身基數龐大,兼職教師也多,水平亟待提升,期待省教育學院能夠為一線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
2.培訓內容的學科、學段針對性。推進藝術素質測評,探索音樂學科進入學生學業(yè)考試等評價機制,其最終目標是促進學?;A藝術教育的發(fā)展。這需要課堂教學扎實有序規(guī)范,需要教師們有效提升音樂基礎教學水平和專業(yè)水平。義務教育階段如何使教師們提升識譜教學能力,高中教師如何提升作品分析能力也是當前一線教師呼吁的首要提升的內容。其次,高中音樂新課標與新教材推出之后,面對必修模塊的教學,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和能力差距較大。比如戲劇戲曲模塊、編創(chuàng)模塊、演奏模塊教學教師就缺乏能力能夠勝任。在鑒賞教學模塊,民間器樂、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課教師存在本體性知識欠缺的差距,希望能夠針對這些薄弱問題展開培訓教學。此外,由于音樂學科的術科屬性,技能項目的學習,如合唱指揮、舞蹈編排等項目仍舊是教師們感興趣及有學習需求的項目。
3.培訓方式的省地合作性。2020 年在疫情背景之下,催生了福建教育學院與地區(qū)聯合辦學,送培到當地的形式,為各地針對性地提供了培訓專項服務,解決了各地區(qū)因培訓經費不足缺乏教育優(yōu)質資源的困境。這種合作辦學的方式受到了地區(qū)的熱切歡迎。各地呼吁能夠繼續(xù)延續(xù)與各地區(qū)合作辦學送培到區(qū)域的模式,持續(xù)地推進地區(qū)教師隊伍的成長與發(fā)展。這體現了當前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發(fā)展的便捷性、精準性需求。
4.受訓人員輻射帶動性。由于各地能夠選送參加省級培訓的人員都是少數,調研中反饋希望能夠更大地發(fā)揮受訓教師的輻射力度和影響力度,能夠以點及面地給基層其他教師們提供引導和引領,將所學以及所接受的內容擴大影響面和受眾面,帶動區(qū)域教師的進步和發(fā)展。
“十四五”是我們國家擺脫貧困走向強國復興夢的下一個五年,也是音樂等美育學科迎著改革春風迎來新機遇的五年。面對國家“十四五”的規(guī)劃發(fā)展新形勢新要求,針對此次調研得到的一線反饋的真實問題和情況,結合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事業(yè),我們提出了以下的針對性策略:
針對教師缺編問題,《意見》給出了配齊配足包括音樂學科在內的美育教師的多種途徑:如做好每年的美育教師配比入編工作;通過購買服務,借助相關專業(yè)機構等社會力量提供教學服務;創(chuàng)建文藝工作者到學校任職;鼓勵藝術教育類學生到校入職等路徑。而對于教師的發(fā)展問題,《意見》也明確提出將音樂學科等美育教師的第二課堂藝術指導、走教活動等列入教師的工作量,且必須在教學成果等評選活動保證美育教師的比例[1]。國家已經在政策層面上提供了解決教師缺編以及職業(yè)發(fā)展問題的路徑,為一線的服務提供了明確指導和政策依據。
面對藝術素質測評、美育進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等評價機制的引進,在一線必須打破、改變應試考試的單一測評方式,將音樂類藝術測評結合過程性、終結性評價方式進行考核,并開發(fā)研究相對應的測評系統(tǒng)及模式。面對音樂學科進入學業(yè)水平考試的發(fā)展趨勢要求,縣區(qū)市、設區(qū)市應分層逐步進入會更合理。面對國家將考試的命題權力下放的政策精神,教師們要加強命題能力的提升,學會研究命題、制定命題。這需要各地教研和培訓力量的合力推進。
首先,針對基層一線提出的建議和需求,主管教師繼續(xù)教育的行政部門可以考慮適當劃撥給省級教育學院義務教育階段的相關培訓任務,擴大教育學院常規(guī)培訓的類型范圍。在校長培訓、教育行政干部培訓項目當中設置美育類課程,使教育行政干部在思想觀念上得到更新,跟上教育形勢的要求。
其次,為了更好管理受訓人員,必須促進管理有序化、精準化,提升受訓人員的精準度。為此建議地區(qū)人事科可以建立一個繼續(xù)教育人員名單信息庫,在每年報送人員的時候由各地人事科選調受訓教師,按照五年一輪訓的要求讓教研員協調配合來安排組織人員,做到不重復培訓、不遺漏人員的精度。同時能安排種子選手來帶動一級、二級教師聯動培訓,增大培訓的受益面和成果的推廣面。
在學科的培訓項目規(guī)劃以及培訓課程的設置上,高中音樂教師的專項培訓項目將繼續(xù)探索劃片區(qū)地方合作辦學的思路和模式,在“十四五”規(guī)劃之內仍舊遵循先從音樂鑒賞模塊教學能力提升為起點,五年內逐步輻射其他必修模塊的思路。在模塊課程設置中,要將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學習與教學技能研修相結合,遵循音樂學科的實踐性強、技能性突出的學科特質,突出音樂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主體特點,針對地方性教學的水平和需求展開教學。在義務教育階段,注重教學法的培訓和普及,結合教材教學要求,多探索針對不同教學內容的適用性教法。在促進音樂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上,必須繼續(xù)夯實音樂教師教學基本功,在教材分析、教法、觀課評課、研究性教學上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