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龍慧民
前列腺癌在男性惡性腫瘤中發(fā)病率高居第二,僅次于肺癌[1]。根據(jù)我國癌癥腫瘤中心發(fā)布的2015 年全國惡性腫瘤數(shù)據(jù)顯示,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惡性腫瘤中分別位于第6 位和第10 位[2]。雄激素剝奪療法(ADT)是目前晚期前列腺癌的基礎治療方法,但在應用ADT 后幾乎所有患者都會發(fā)展為ADT 耐受,也就是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3]。在此,本文主要針對近年來CRPC的治療進展作一綜述。
1.1 CRPC的定義 CRPC 是指前列腺癌患者經(jīng)過初始持續(xù)ADT治療后,血清睪酮達到去勢水平(<50 ng/dl 或<1.7 nmol/L),但是疾病進展的前列腺癌階段。疾病進展可表現(xiàn)為:(1)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進展:每間隔1 周檢測血清PSA 水平,連續(xù)3 次,血清PSA 持續(xù)升高,且較基礎值升高50%以上。同時,PSA 絕對值達2ng/ml 以上;(2)影像進展: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新病灶,包括骨掃描提示至少2處新發(fā)骨轉(zhuǎn)移病灶,或者應用RECIST 標準評價的新發(fā)軟組織病灶[4]。為了協(xié)助臨床決策,美國泌尿外科學會(AUA)將臨床實踐中遇到的最常見的CRPC 患者分為6 類:無癥狀的非轉(zhuǎn)移性CRPC(nmCRPC),未行多西他賽化療、無癥狀或有輕微癥狀的轉(zhuǎn)移性CRPC(mCRPC),未行多西他賽化療、有癥狀、一般情況良好的mCRPC,未行多西他賽化療、有癥狀、一般情況較差的mCRPC,曾行多西他賽化療、有癥狀、一般情況良好的mCRPC 及曾行多西他賽化療、有癥狀、一般情況較差的mCRPC[5]。
1.2 CRPC的發(fā)生機制 雄激素受體(AR)在前列腺癌,特別是CRPC中起著關鍵作用。ADT 可以抑制激素未成熟的前列腺癌,但前列腺癌會反過來改變AR,并在雄激素去勢水平下適應生存[6]。這和以下幾種學說有關:(1)雄激素受體的點突變:AR 基因的點突變在15%~30%的CRPC患者中被發(fā)現(xiàn)[7],這些點突變可以使激動劑對于AR的特異性消失,從而激活AR;(2)雄激素受體擴增:30%~50%的前列腺癌患者存在AR 基因擴增,導致AR 過度表達[8]。即使在ADT 下,低水平的雄激素仍然存在,而AR擴增的前列腺癌細胞可以在ADT后的低水平雄激素環(huán)境中存活,進展為CRPC;(3)雄激素生物合成的變化:部分CRPC 過度表達腎上腺細胞色素P450酶CYP11A1 和CYP17A1 等轉(zhuǎn)換酶,它們合成DHEA 和雄烯二酮,而正常的前列腺細胞可以將這些少量的腎上腺雄激素轉(zhuǎn)化為睪酮和DHT;(4)前列腺癌雄激素受體輔因子的變化:AR共激活因子如NCOA2 或SRC-2 等直接與AR相互作用并刺激AR 功能的轉(zhuǎn)錄活性[9]。ADT 會誘導NCOA2的擴增,后者激活PI3K 信號,促進前列腺癌轉(zhuǎn)移和CRPC的發(fā)展;(5)雄激素受體變異體:20 多年前就已有關于AR剪接變體的報道,至今已有20 多種AR 變體被發(fā)現(xiàn),而這些AR 變體在沒有雄激素的情況下仍然具有功能活性[10]。
2.1 恩雜魯胺 恩雜魯胺是一種針對AR信號通路的阻斷劑,通過阻斷雄激素與AR的結合而發(fā)揮作用。而且與老一代抗雄激素如比卡魯胺等相比,恩雜魯胺對AR 表現(xiàn)出更高的親和力[11]。在一項III 期臨床試驗PROSPER中,1401 名nmCRPC 患者被以2∶1的比例隨機分入恩雜魯胺組(160mg,qd)和安慰劑組,以無轉(zhuǎn)移生存期(MFS)為主要終點。結果顯示恩雜魯胺組的中位MFS 為36.6個月,而安慰劑組僅為14.7 個月。恩雜魯胺組的PSA 進展時間及尿路、腸道癥狀惡化時間也都長于安慰劑組。
2.2 阿帕他胺 在一項隨機對照III 期試驗SPARTAN 中阿帕他胺顯示出對MFS的優(yōu)勢。在這項試驗中,1 207 名nmCRPC 患者按2∶1的比例隨機接受阿帕他胺(240 mg,qd,=806)和安慰劑(=401)治療。結果顯示阿帕他胺組MFS 顯著延長,中位數(shù)為40.5 個月,而安慰劑組僅為16.2 個月[12]。因此,阿帕他胺已于2018 年被FDA以及歐洲藥品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CRPC。
2.3 達魯他胺 臨床研究表明,在以AR擴增和過度表達為特征的CRPC 臨床模型中,達魯他胺比其他第二代抗雄激素更有效地抑制AR[13]。一項多國、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三期ARAMIS試驗研究了達魯他胺對患有nmCRPC的男性的療效和安全性。其中達魯他胺組的中位MFS為40.4 個月,而安慰劑組為18.4 個月[14]。
3.1 化療
3.1.1 多西他賽 2004 年,2 項III期臨床試驗SWOG 99-16 和TAX-327 證實了多西他賽對于mCRPC 患者有明確的總生存期(OS)優(yōu)勢。在770例mCPRC患者中,SWOG99-16 比較了多西他賽+雌激素與米托蒽醌+潑尼松的治療效果,結果表明多西他賽聯(lián)合雌激素組OS 顯著增加(17.5 個月15.6 個月)[15]。TAX-327 則在1006例mCRPC 患者中比較了兩種劑量的多西他賽(30mg/m2、qw,75mg/m2、q3w)+潑尼松與米托蒽醌(12mg/m2)+潑尼松的治療效果。多西他賽(q3w)組、多西他賽(qw)組和米托蒽醌組的中位OS 分別為18.9 個月、17.4 個月和16.5 個月[16]。
3.1.2 卡巴他賽 在一項III 期臨床試驗TROPIC 研究中,755 名患者被隨機分配為卡巴他賽組和米托蒽醌組,最終兩組的中位OS分別為15.1 個月和12.7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PFS)分別為2.8 個月和1.4 個月[17]。因此卡巴他賽作為一種新的微管蛋白結合紫杉醇,于2010 年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用于使用多西他賽之后持續(xù)進展的mCRPC 患者。而2016 年一項FIRSTANA 研究表明,卡巴他賽20mg/m2的劑量毒性較小,且效果與25mg/m2的相同,因此目前20 mg/m2是首選劑量[18]。
3.2 內(nèi)分泌治療
3.2.1 醋酸阿比特龍 醋酸阿比特龍是一種有效的p450c17(CYP17)酶抑制劑,用于阻斷雄激素的生成,于2011 年首次被FDA 批準用于之前接受過多西他賽治療的mCRPC 患者[19]。而理由則來自兩項研究:(1)COU-AA-301 研究:1 195 名先前接受過多西他賽治療的mCRPC 患者被隨機分配到阿比特龍+潑尼松組或安慰劑+潑尼松組,而前者的OS改善了3.9個月,不過相應的鹽皮質(zhì)激素癥狀也更重,包括液體潴留、低鉀血癥等,盡管這些副作用大多被歸類為1 級[17];(2)COU-AA-302 研究:1 088 名未行化療的mCRPC患者被隨機分為阿比特龍+潑尼松組或安慰劑+潑尼松組,前者的OS 和放射學PFS 分別改善了4.4 個月和8.2 個月[20]。
3.2.2 恩雜魯胺 一項III 期AFFIRM試驗隨機選擇了1 199 名先前接受過多西他賽治療的mCRPC 患者,分別服用恩雜魯胺或安慰劑。相比之下,接受恩雜魯胺治療的患者的中位OS(18.4 個月13.6 個月)更高,死亡風險也降低了37%[21]。在另一項PREVEIL 試驗中,1717 名未接受化療的mCRPC患者被隨機分為恩雜魯胺組或安慰劑組。在12個月的隨訪中,接受恩雜魯胺治療的患者放射學PFS 為65%,而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為14%。在第一次中期分析中,恩雜魯胺組的中位OS有所改善(32.4 個月20.3個月),死亡風險也降低了29%[22]。
3.3 靶向治療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一直被視為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治療策略,特別是在存在BRCA1/2 或其他生殖系DNA 損傷修復缺陷的患者中。而最近的大規(guī)模多中心研究顯示,高達11.8%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存在DNA損傷修復基因的胚系缺陷。
3.3.1 奧拉帕利 一項II 期TOPARPA 試驗表明,在50 名接受預處理的mCRPC患者中,對奧拉帕利的應答率為33%。在16 名DNA 損傷修復基因同源缺失或有害突變的患者中,有14 名對奧拉帕利有反應。總體而言,生物標志物呈陽性的患者有較高的中位PFS(9.8 個月2.7 個月)和中位OS(13.8 個月7.5 個月)[23]。而另一項III 期開放試驗PROfound 也已證實,擁有BRCA1、B RCA2 或ATM 至少一處基因改變,并且在之前已使用新一代內(nèi)分泌治療藥物后病情持續(xù)進展的mCRPC患者中,最初使用奧拉帕利組的OS 比最初使用恩雜魯胺或阿比特龍+強的松組要長得多[24]。
3.3.2 魯卡帕利 一項II 期開放試驗TRITON-2 證實了魯卡帕利對于那些先前已接受ADT 治療及紫杉醇藥物為基礎的化療后病情持續(xù)進展且伴有有害基因或體細胞突變的mCRPC 患者的療效[25]。而關于對比魯卡帕利以及阿比特龍、恩雜魯胺、多西他賽療效的III期臨床試驗TRITON-3 仍在進行中。
3.4 免疫治療
3.4.1 疫苗療法 Sipuleucel-T 是由自體抗原提呈細胞與PA2024融合蛋白培養(yǎng)而成,被批準用于治療無癥狀或輕微癥狀的mCRPC的自體細胞免疫療法。在一項IMPACT 研究中,512 名患有mCRPC而沒有內(nèi)臟轉(zhuǎn)移的患者被分配到sipuleucel-T 組或安慰劑組。與安慰劑組相比,Sipuleucel-T組有4.1 個月的OS優(yōu)勢,而PFS沒有明顯優(yōu)勢(3.7 個月 3.6 個月)[26]。
3.4.2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盡管在其他實體腫瘤試驗中改變了臨床結果,但尚未證明對前列腺癌有效。Ipilimumab 是一種CTLA4 檢查點抑制劑,在關于mCRPC 患者的兩個III期試驗中進行了研究,而這兩個試驗都未能達到其主要終點OS。盡管如此,該藥物仍顯示出一些臨床活性,例如改善了PFS 和PSA 反應[27]。也有研究表明,派姆單抗作為針對程序性死亡受體(PD-1)的單克隆抗體,對錯配修復缺陷及高度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型的mCRPC 患者有效。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多達5%的mCRPC 患者可能存在CDK12 功能上的顯著改變,并且這些腫瘤與較高的新抗原負荷有關,這可能會增加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的可能性,盡管這一點仍有待臨床證明[28]。
3.5 骨轉(zhuǎn)移治療 鐳-223 于2013 年獲得FDA 批準,是一種發(fā)射 粒子的放射性藥物,具有抗骨轉(zhuǎn)移性腫瘤的作用。在ALSYMPCA試驗中,選擇了921 名在骨核素檢查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骨轉(zhuǎn)移瘤,并且沒有已知的內(nèi)臟轉(zhuǎn)移的mCRPC 患者。最終分析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鐳-223組的OS顯著改善(14.9 個月 11.3 個月),出現(xiàn)首次骨骼相關癥狀的時間(次要終點)也顯著延長(15.6 個月 9.8 個月)[29]。
177Lu-PSMA-617 是一種與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擁有高親和力的小分子抑制劑。一項II 期試驗LuPSMA選擇30 名接受過化療或是內(nèi)分泌治療的mCRPC 患者進行177Lu-PSMA-617靜脈注射治療,結果顯示17例(57%)PSA 下降50%或以上,疼痛程度和干預評分也都有臨床意義上的改善[30]。
隨著前列腺癌患病率的逐年上升,相應治療方案的提出也顯得越發(fā)迫切且重要,尤其是CRPC 復雜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使其治療方案仍處于探索階段。多西他賽等化療藥作為一線治療方案,由于耐藥性及相對明顯的副反應而在臨床上的使用比較局限;阿比特龍、恩雜魯胺等新一代內(nèi)分泌治療藥物由于療效好、副反應小等優(yōu)勢而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前景良好;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藥物作為新的研究方向,目前應用范圍還不是很廣,相關研究也還不完善,但是發(fā)展迅速,相信會成為CRPC 治療方案突破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