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宗仁,包旭宏,朱建英
1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2 甘肅奇正藏藥有限公司
黃葵子又稱胡葵子,為錦葵科秋葵屬草本植物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成熟種子[1]。每年九月份果實成熟時采果,取種子曬干即得。該植物常生于山谷草叢、田邊或溝旁灌叢間,掌狀葉,植株高2 米以上,夏末開花,秋季結籽,全草均可入藥。我國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山東、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均有分布[1]。黃葵子為藏醫(yī)常用藥材,藏藥音譯名為“索熱拉雜”[2]或“索瑪拉雜”[3],味甘、性寒,具有利尿通淋、利水消腫的功效,用于治療乳汁不通、跌撲損傷、骨折等[4-5]。目前,黃蜀葵的花已收載為各版藥典品種(黃蜀葵),療效顯著且臨床應用廣泛,目前研究成果及產(chǎn)品也較多。然而對其種子(黃葵子)的研究卻相對較少。
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分冊附錄中記載,黃葵子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Abelmoschusmanihot(L.)Medic.或麝香黃葵Abelmoschusmoschatus(L.)Medic.的干燥成熟種子[3]?!段鞑刈灾螀^(qū)藏藥材標準》第一冊[2]和《四川省藏藥材標準》中記載:黃葵子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Abelmoschusmanihot(L.)Medic.的干燥成熟種子[4]。藏醫(yī)經(jīng)典名著《晶珠本草》中記載:“本品之名有索瑪拉扎、達瓦都、達瓦若茂、魯納合、達才吉都、達卜桑、齋納保、如貝齋布、澤交木、那木加、達瓦居瑪?shù)?。本品產(chǎn)自中國、印度、尼泊爾等地。角果三角形,內有種子,狀如蘿卜子或莨菪子,黑色,腎形,有花紋,具油汁?!保?]此描述與《四川省藏藥材標準》和《西藏自治區(qū)藏藥材標準》的記載符合,同時通過對原植物形態(tài)圖、藥材性狀等的研究,可確定黃葵子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A.manihot的干燥成熟種子。
2.1 形態(tài)特征黃葵子每千粒質量約15.74~17.49 g,呈腎形,直徑為3~6 mm,成熟時呈棕褐色、暗褐色或灰褐色。氣微,味澀。它有縱裂乳頭狀突起,表皮外被有排成條紋狀的短柔毛,柔毛長短不一。柔毛以種臍為中心,呈弧形條狀列。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黃葵子種子表面為網(wǎng)狀紋飾,網(wǎng)格形狀多為方形、五邊形或不規(guī)則多邊形,但大小不統(tǒng)一,網(wǎng)脊粗細不統(tǒng)一,多數(shù)脊頂較粗糙[6]。
2.2 粉末的顯微鑒別黃葵子的粉末呈灰棕色。色素細胞成群,有時位于柵狀細胞下面,紅棕色,呈多角形或長多角形,大小不一,直徑15~60 μm,壁略不均勻增厚,胞腔內充滿紅棕色物。種皮柵狀細胞呈淡黃色,斷面觀呈柱狀,上端膨大,下面稍細,長約100 μm。胚乳細胞成片,淡黃色,呈多角形或長多角形,直徑12~27 μm,壁略缺殼狀增厚。薄壁細胞成片,黃色,類球形,排列緊密,大小不一,直徑10~30 μm[4]。
2.3 薄層色譜鑒別取黃葵子藥材粉末0.5 g,加甲醇5 mL,超聲30 min,放冷,過濾,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葵子對照藥材0.5 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按薄層色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藥典》2010 版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 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5∶2∶1)上層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茴香醛試液,于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現(xiàn)相同顏色的斑點[4]。
2.4 水分、灰分與醇溶性浸出物等的檢測張朝陽等[6]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IXH第一法、附錄IX K灰分測定法,附錄XA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等對黃葵子做了測定。將檢查項的指標初步擬定為:水分不得超過12.0%,總灰分不得超過6.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0%。亞油酸含量暫定為不得少于5.0%。
林文群等[7]對黃蜀葵種子化學成分、營養(yǎng)成分、礦質元素做了分析和研究。研究顯示,黃葵子含粗蛋白16.82%,脂肪油31.16%,氨基酸13.56%。具體來說可從以下3 個方面展開。脂肪油:其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1.815%;主要成分是亞油酸(合82.179%,人體重要的必需脂肪酸)、油酸、棕櫚酸、硬脂酸和亞麻酸;氨基酸:黃葵子含有18 種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較高(40.76 mg/g),占總氨基酸的30.06%,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18.04 mg/g),其次為天冬氨酸(15.46 mg/g);礦質元素:黃葵子含有24 種礦質元素,包括人體必需且具有藥理活性的重要微量元素,如Fe、Mn、Cu、Zn、Mo,同時鈣的含量較高,達7.01×103μg/g。而有害元素汞、砷、鎘的含量大幅低于食品衛(wèi)生標準。
劉杰等[8]分別采用GC-MS、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三重四極桿質譜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粗纖維測定法、BCA 試劑盒法對黃葵子中的主要成分做了分析評價。發(fā)現(xiàn)黃葵子含有豐富的脂肪酸類、可溶性總多糖、總纖維、可溶性蛋白、游離氨基酸類、核苷及堿基類成分,脂肪酸總量(棕櫚油酸、棕櫚酸、亞油酸、油酸、亞麻酸、硬脂酸)為55.47~102.17 mg/g,不飽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總量的78.01%~79.40%;可溶性總多糖、總纖維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別為6.53%~6.68%、12.77%~14.26%、10.36%~14.51%;檢出的19 種游離氨基酸類和7種核苷及堿基類成分中,氨基酸類成分較為豐富,為100.82~101.51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約占游離氨基酸總量的25%;核苷類成分含量較低(3.01~3.11 mg/g)。
朱滿香等[9]對湘西產(chǎn)的黃葵子油化學成分作了GC-MS 法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含有:棕櫚油酸甲脂、棕櫚酸甲酯、亞油酸甲脂、油酸甲脂、11-十八烯酸甲脂、硬脂酸甲酯、2-辛基-環(huán)丙烷辛酸甲酯、順-11-二十烯酸甲酯、18-甲基十九烷酸甲酯、13-芥酸甲酯、山崳酸甲酯等12 種成分。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極為豐富,占油脂總量的78.6%,其中油酸43.8%、亞油酸26.3%。而飽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櫚酸,占比為17.2%。
4.1 本草考證據(jù)《本草綱目》記載:“其主治癰腫,利小便,無名水腫,產(chǎn)難,通乳汁?!薄包S葵子,古方少用,今為催生及利小便要藥,入湯散皆宜。蓋其性滑,與冬葵子同功故也?!保?0]宋代寇宗奭《本草衍義》云:“子臨產(chǎn)時,取四十九粒,研爛,用溫水調服,良久產(chǎn)。”[11]綜合來看,黃葵子味甘,性寒,可利水、通經(jīng)、消腫解毒,用于淋證、水腫、便秘、乳汁不通、癰腫、跌打損傷的治療,為“催生及利小便要藥”。藏藥經(jīng)典制劑:如意珍寶丸、七十味松石丸、十五味乳鵬丸、十八味歐曲珍寶丸、十味乳香丸、以及中醫(yī)《婦科玉尺》一書的黃葵子散等處方中均有該藥[12]。
4.2 臨床應用
4.2.1 腳部痙攣、難產(chǎn)等 PUEL 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千里達(Trinidad)、多巴哥島(Tobago)地區(qū)將黃葵子粉碎泡腳用于治療腳部痙攣;巴布亞新幾內亞、瓦努阿圖、斐濟和新喀里多尼亞等地曾將黃葵子用于催產(chǎn),以緩解分娩痛苦,還能刺激泌乳,抑制月經(jīng)過多,甚至可以用于誘發(fā)流產(chǎn)等[13]。
4.2.2 腎炎和腎孟腎炎 孔押根[14]將黃蜀葵的種子(黃葵子)炒熟,葉、花曬干或焙干,分別碾成粉,過篩后,混勻制成粉劑,用以治療腎炎14 例、腎盂腎炎18 例,共32 例(其中急性8 例,慢性24例)。急性者每日內服3~4 次,慢性者每日內服l~2次;每次服一小匙(約2.5 g)?;颊咧胁∈范陶? 個多月,長者7 年;治愈時間短者8 天,長者3個多月。治愈25 例,另外7 例因缺藥而未治愈。該藥的優(yōu)勢在于:小孩用量不必減半,不忌鹽食。但由于此藥寒滑,婦女經(jīng)期須停服,孕婦禁服。服藥期間還要避免勞累或受涼。
4.2.3 肝臟疾病 吳正平[15]報道了黃葵子中不飽和脂肪酸對血脂及肝功能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黃葵子油可明顯降低高脂血癥模型大鼠血清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丙氨酸轉氨酶和天冬氨酸轉氨酶水平,從而減少高血脂對大鼠肝臟的影響,促進肝臟脂質分解,減少肝臟脂質堆積,具有護肝作用。
4.2.4 心血管疾病 人體需攝取適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以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16],而黃葵子中含有豐富的油酸和亞油酸。油酸作為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少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有效減少冠心病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亞油酸能抑制粥狀動脈硬化、參與脂肪分解和新成代謝。
4.2.5 腫瘤疾病 黃葵子中的亞油酸能抑制MiaPaCa2 人胰腺癌細胞增殖、遷移,促進其凋亡,且對人胰腺癌有一定的效果[17]。黃葵子中富含的Mn、Mo 兩種元素是多種癌細胞的克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18]。
4.2.6 其他疾病 黃葵子中的亞油酸可抑制胃潰瘍和治療胃出血,增強免疫力,還可以減肥[19]。黃葵子中的谷氨酸參與多種生理活性物質的合成,對維護腦及神經(jīng)功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0]。
黃葵子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效。JARRET等[21]研究發(fā)現(xiàn)黃蜀葵種子油含量為16.1%~22.0%,該油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具有高亞油酸低亞麻酸的油脂肪酸的特點。王淑芹[22]發(fā)現(xiàn)黃葵子榨取的油中,不僅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合理,還含有多種高分子天然活性物質,維生素B、D、C 等含量較高。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在75%以上。黃葵子是天然活性維生素E 之王,每百克含0.03 mg,是一般蔬菜瓜果的100 倍。故黃葵子可作為新的保健型油料,在色、香、味等方面優(yōu)于其他植物油。食用黃葵子油,可起到美容、保健、防病等作用。
黃葵子在醫(yī)藥領域和食品加工方面具有較大的開發(fā)利用前景及研究價值。但是目前其研究多局限在粗提物的成分和活性方面,對其單體化合物的活性篩選幾乎沒有報道,很多藥效成分還不明確。例如,其利水消腫、催產(chǎn)藥效成分方面的研究目前仍然是一片空白。再者沒有準確、快速的質量標準對其藥材進行質量評價。因此,尋找可靠的活性成分,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來開發(fā)系列含黃葵子的制劑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另外,截至目前,國內所使用的黃葵子藥材均來自野生資源,隨著人們對黃葵子藥材價值進一步挖掘,市場需求將增大。從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角度出發(fā),今后可考慮開展黃葵子的半野生培育和人工種植研究,以確保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