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明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向黨而生,伴黨而行,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貢獻。
從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到中國民主同盟
1941年1月4日,國民黨頑固派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中共中央提出政治上取攻勢、軍事上取守勢的方針,得到了由國民政府參議會進步參議員組成的秘密組織“統(tǒng)一建國同志會”等民主黨派的支持。皖南事變對政團同盟的成立起了催生作用。
1941年3月19日,中國青年黨等“三黨三派”在重慶聯(lián)合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以下簡稱“政團同盟”)。政團同盟的成立,標志著國共兩黨之外的第三黨派以政治聯(lián)盟的形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在第二次民主憲政運動的推動下,1944年9月,民盟全國代表會議通過了取消團體會員制、以個人名義入盟、將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的決議。1946年11月,民盟中央常委會決議中國青年黨、民主社會黨退盟。擺脫了中國青年黨控制的民盟,邁入了新的發(fā)展時期,逐漸形成“國、共、民”的政治格局。
蕭敏頌的早期革命活動
湖南民盟早期的組織活動,很大程度上是圍繞蕭敏頌展開的。
蕭敏頌,男,1914年出生,祖籍江西省泰和縣,后遷居至湖南湘潭。1933年秋,他從長沙明德中學考入北京大學政治系國際政治專業(yè),開始投身學生運動。1935年上半年,他在北大經(jīng)黃敬和劉導生介紹加入中共。1935年底,他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一二·九愛國救亡學生運動。1936年,他出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總隊部宣傳部部長、華北各界救國會宣傳部副部長。
1938年5月,蕭敏頌出任中共長沙市委委員。其間,他創(chuàng)辦《前進》雜志并擔任主編,編輯《中蘇》半月刊,并為多家報刊撰稿。長沙文夕大火后,他因戰(zhàn)亂失去黨組織關系。1944年6月,蕭敏頌與妻子曹國智在廣西賀縣同時加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蕭敏頌出任民盟東南總支部和南方總支部(以下簡稱“南總”)負責宣傳的執(zhí)行委員。
蕭敏頌在長沙特支重新入黨
1947年底,中共湖北省工委根據(jù)中共中央上海局關于開辟湖北省轄長江兩岸及粵漢鐵路鄂湘段幾個大中城市工作的指示精神,在湖南建立了中共長沙特別支部(以下簡稱“長沙特支”),中共湖北省工委委員陳克東兼任長沙特支書記。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蕭敏頌出任湖南私立行素中學教務主任。經(jīng)北平地下黨時期的同志、長沙特支委員宋紹堯介紹,蕭敏頌與陳克東見了面,匯報了自己的經(jīng)歷和請求恢復黨組織關系的想法。陳克東覺得事關重大,遂向中共中央上海局報告。1948年秋,經(jīng)中共中央上海局常委、組織部部長錢瑛批準,蕭敏頌在長沙特支重新入黨。與此同時,蕭敏頌應李達邀請到湖南大學任副教授,講授《比較憲法》和《政治學》。1948年11月,蕭敏頌參加了中共湖南省工委為做程潛統(tǒng)戰(zhàn)工作而舉行的“桃子湖便宴”。
行素中學是湖南民盟的策源地
1947年10月27日,國民黨當局依據(jù)一份捏造的《中共地下斗爭綱領》嫁禍民盟,以參加叛亂、反對政府為由,悍然宣布民盟為“非法組織”。11月6日,民盟中央主席張瀾被迫宣布民盟總部解散,民盟的各級組織相繼轉入地下。民盟的高層人士沈鈞儒、章伯鈞、周新民等人先后秘密離開上海到達香港。1948年1月,民盟一屆三中全會在香港召開,宣布恢復民盟領導機構和建立臨時總部。民盟由與中共互相配合轉變?yōu)榻邮苤泄差I導,實現(xiàn)了政治上的蛻變。
民盟一屆三中全會還決議在湖南建立省級組織,擬先設立聯(lián)絡機構,發(fā)展盟員,至相當時期再成立籌備機構,指定前中共中央特科長沙工作組成員張兆麟(劉樂揚)負責聯(lián)絡籌建工作。湖南聯(lián)絡發(fā)展民盟省級組織期間,參與其事的盟員和“交叉黨員”增強了聯(lián)系。所謂“交叉黨員”是解放戰(zhàn)爭后期湖南民盟和長沙民革地下組織高層的內部稱呼,意為交叉兼具中共黨籍、民盟盟籍或民革黨籍的人。
通過半年的聯(lián)絡發(fā)展,建立籌備機構的條件業(yè)已成熟。在陳克東的支持下,1948年12月,蕭敏頌邀請張梓敬、余志宏、劉祿銓到行素中學家中聚會,當場手擬了籌備建盟方案和籌委名單,推舉劉祿銓赴香港接洽。民盟總部完全同意蕭敏頌擬就的籌備建盟方案和籌委名單,委托蕭敏頌負責籌建民盟湖南地下組織。1949年1月10日,民盟湖南省支部籌委會在長沙正式成立,蕭敏頌任主任委員負責全面工作,張梓敬負責組織工作,余志宏負責宣傳工作,劉祿銓負責秘書工作。湖南籌委會簡稱“湘支”,與總部聯(lián)絡代號“蘇湘民”。
后余志宏和劉祿銓都因故退出,分別由李鰲、楊伯峻接替。
1949年2月25日,民盟湖南省支部在長沙岳麓山下湖南大學成立,蕭敏頌任主任委員,李鰲任組織委員,楊伯峻任宣傳委員,張梓敬任委員負責秘書工作。
長沙特支領導民盟的地下斗爭
民盟湖南省支部籌委會成立于長沙特支隸屬中共武漢市委時期,民盟湖南省支部成立于長沙特支直屬中共中央上海局時期。民盟總部將楊伯峻從廣州調派到長沙協(xié)助盟務,中共中央上海局特地將楊伯峻的黨組織關系轉長沙特支,協(xié)助蕭敏頌負責民盟湖南省支部的宣傳工作。
為加強中共對民盟的領導,長沙特支書記劉晴波采取了兩項組織措施:一是安排蕭敏頌和楊伯峻在長沙特支統(tǒng)戰(zhàn)工作組工作,專門負責湖南民盟的各項事務;二是將蕭敏頌、楊伯峻、曹國樞(蕭敏頌夫人曹國智胞兄)、宋紹堯四人編成長沙特支民盟黨小組,讓曹國樞、宋紹堯協(xié)助蕭敏頌、楊伯峻依托民盟開展盟務和統(tǒng)戰(zhàn)策反等工作。
在長沙特支領導下,民盟湖南省支部很快成為湖南民主黨派中的一支主要力量。除發(fā)揮民盟報人群體優(yōu)勢進行擁護和平的輿論宣傳外,盟員龔鴻興和長沙特支黨員楊伯峻,成功策反國民黨第一兵團副參謀長陳庚和保安司令部副司令王勁修率部起義。盟員肖如柏和李治安、長沙特支黨員陳執(zhí)中共同策動湖南省第二區(qū)保安司令歐冠率部起義,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1949年7月1日長沙特支與中共長沙市工委合并后,蕭敏頌、楊伯峻黨組織關系轉中共長沙市工委,湖南民盟的地下斗爭轉由中共長沙市工委領導。1950年5月后,民盟湖南省支部奉總部命令,先后改稱民盟湖南省支部臨時工作委員會、民盟湖南省委員會。蕭敏頌一直擔任民盟中央委員、湖南主任委員,直到1957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