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君
寫話教學是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難點,低年段學生面對寫話時往往有畏難心理,總覺得無話可寫。為了讓學生有話可寫,必須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想說。筆者在教學中探索的創(chuàng)編“動物日記”,正好將讀、說、演、創(chuàng)貫通起來,驅動學生的寫話練習走向深入。
以讀入手,激發(fā)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閱讀動物故事中增進對動物世界的了解,從而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探究點。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我是一只小蟲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這篇故事用擬人手法賦小蟲子以生命,讓學生體會到再小的生命也有有趣的生活。教學中,筆者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閱讀文中生動的動物故事,感受動物世界的奇妙;另一方面適時補充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閱讀《蚯蚓的日記》及《我的日記系列》等動物故事繪本。這種將教材課文和繪本閱讀相結合的方式,重構了教學內容,不僅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既定的課程內容,又讓學生沉浸在書本中的動物世界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
以說拓展,發(fā)揮想象。觀察動物時,部分學生出于好奇會把西瓜蟲、小蝸牛抓回來,用盒子養(yǎng)起來。這時教師該如何引導呢?筆者想到了“換位思考”。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首先,筆者請學生在課堂上觀察這些被捉回來的小動物,說說自己的觀察所得。學生大多只能從外形方面描述,之后便無話可說。筆者指著其中一只西瓜蟲引導學生:“如果你是這只西瓜蟲,請你簡要介紹一下你自己?!庇谑?,學生不僅能說出西瓜蟲的外形,還能說出“自己”的情感,如“我喜歡自己!”“你看,我多漂亮??!”,有的學生還通過想象說出“自己”在干什么——或在悠閑地散步,或在與家人玩耍,或在享受微風吹拂。學生沉浸在“自我”描述中。當沒人再舉手時,筆者設置情境:“今天,我正在草叢中散步,突然一只大手向我伸來……”引導學生想象并講述后面的故事。學生從西瓜蟲的角度說出了“自己”被抓時的恐懼、傷心、難過……于是,“西瓜蟲的故事”被師生共同創(chuàng)編出來了。
以演完善,沉淀情感。表演能讓學生動態(tài)體驗例文的寫作過程,學會準確細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學中,筆者帶領學生模擬小動物的動作,揣摩動物內心的想法,讓學生大聲說出自己的感受。為了達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學生會認真思考,制作最能代表自己身份、個性的頭飾和道具,琢磨自己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會考慮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以及對話交流過程中各自的心理和情感。一場場表演之后,學生有了自己創(chuàng)作動物故事的強烈欲望。
以創(chuàng)升華,放飛自我。有了前面的讀、說、演的經(jīng)歷之后,筆者鼓勵學生模仿繪本語言,化身小動物,用繪本日記的形式記錄小動物的某一段獨特經(jīng)歷。一個星期后,學生提交了各自的作品,有《蠶的日記》《蝸牛日記》《西瓜蟲日記》《老鼠日記》《蝴蝶日記》等。其中《蠶的日記》把蠶的一生用生動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寫出了蠶的成長;《蝸牛日記》以蝸牛的視角記錄學生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老鼠日記》里老鼠們組織了一場足球賽,簡直就是上次班級足球賽的翻版;《螞蟻日記》里螞蟻們舉辦了系鞋帶比賽;《蝴蝶日記》圖文并茂地展現(xiàn)了蝴蝶的蛻變過程……這些作品不僅內容有趣、畫面栩栩如生,更融入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主觀意愿和獨特個性。
(作者單位:武漢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三角湖小學)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