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雷
(桐城市林業(yè)局,安徽 桐城231400)
松材線蟲病是全球范圍內危害性最大的植物類疫病之一,對松樹可造成毀滅性危害。2008年秋季,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在普查中發(fā)現,松材線蟲病由電纜盤等松木制品攜帶傳入,原本僅在大關鎮(zhèn)發(fā)現,后蔓延到多個鄉(xiāng)鎮(zhèn)。由于該疫病傳播速度快,難以防控,因而多呈現“邊防治邊蔓延”的現狀。研究表明,松材線蟲病可通過松褐天牛傳播。松材線蟲寄生于樹木樹脂道中,其成蟲啃食松樹一至三年生的嫩枝;其成蟲壽命為60~150 d,補充營養(yǎng)14 d后可進行交配產卵;卵產于枝干基部或粗壯的枝條、樹皮上;孵化的幼蟲蛀入韌皮部、木質部,蛀成不規(guī)則的坑道;成蟲在補充營養(yǎng)或產卵時,由氣門爬出,通過傷口侵入松樹組織中進行繁殖,破壞輸導組織、堵塞通道,使樹木失水萎蔫并在數月內枯死。松材線蟲病對松科植物的危害和影響最為典型,枯死的松樹直立、似火燒狀、針葉不脫落。據統計,目前桐城市已有7個鄉(xiāng)鎮(zhèn)的松林不同程度地感染了松材線蟲病,每年發(fā)生面積約1 300 hm2,防治經費投入800余萬元。
松材線蟲病具有毀滅性強、傳播速度快、隱蔽性強等特點。其主要傳播途徑分為2種:一是自然傳播,即以松褐天牛為傳播媒介,將病原線蟲傳遞至松樹樹脂道內部,一般以短距離傳播為主;二是人為傳播,即以人為運輸所攜帶的患病松木為病原體,通過販賣、購買等交易形式,使病原線蟲遠距離、大范圍傳播,對大片松樹林造成嚴重的危害,直接導致松樹枯萎、死亡。松材線蟲常隱藏于患病松木中,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之間頻繁流動。松材線蟲的幼蟲以松褐天牛為載體,通過傷口處進入松樹內部,迅速向松樹其他部位擴散蔓延,從而導致松樹大面積患病。此外,松材線蟲的幼蟲可寄生于天牛體內,天牛羽化后會攜帶大量的松材線蟲進行傳播。松材線蟲在28℃的環(huán)境中會快速繁殖,對松樹的正常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松材線蟲病多發(fā)生于我國氣溫條件適宜的地區(qū),影響該區(qū)域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1]。
松樹患松材線蟲病初期,樹脂分泌量逐漸減少,植物蒸騰作用減弱,松樹葉片上出現明顯的天牛危害癥狀或甲蟲產卵跡象,待松材線蟲深入松樹內部后,松樹針葉會由淡褐色轉變?yōu)榧t褐色,30 d內松樹便會枯死。調查表明,桐城市松材線蟲病主要危害十年生以上的馬尾松、黃山松、黑松,濕地松、火炬松次之。尤以松樹純林、長勢衰弱、疏于撫育管理的林分發(fā)病較重,松闊混交林、中幼林、撫育管理較好的林分發(fā)病較輕[2]。
2.3.1 踏查測報法。運用踏查、蟲情測報燈、遙感技術進行蟲情測報,每年分春秋兩季進行。3—6月進行春季普查,8—10月進行秋季普查。重點調查松樹是否出現天牛蛀孔、松針變色、枯死等異常情況,并對尚未枯死的松樹取樣鏡檢、分離培養(yǎng)鑒定,確定是否有松材線蟲病感染的情況,做好蟲情和疫情報告。
2.3.2 固定標準地法。選擇不同類型的松樹林分,設立固定的標準地,適時監(jiān)測松樹的生長情況。運用疫病診斷系統,通過形態(tài)學鑒別診斷、免疫學檢測、同工酶在植株上分析、蛋白質電泳等病癥診斷法對松樹進行診斷,快速診斷松樹的感染情況,準確判定該林分是否感染松材線蟲病,并做好蟲情和疫情報告[3]。
在松材線蟲病傳染鏈中,植物體內寄生的線蟲會借助媒介昆蟲在植株上造成的傷口侵入樹木內部。在桐城市,松樹種植面積和種植密度較大,松材線蟲病可通過與植株根部、針葉等的接觸完成傳播。因此,松材線蟲病傳播速度較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松林中松樹大面積死亡,從而影響當地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2]。松材線蟲自天牛蛀孔及樹木傷口侵入樹體后,向輸導組織侵入,堵塞樹脂道,造成樹木失水枯死。夏秋兩季松材線蟲在樹體內大量繁殖,入冬后停止繁殖;翌年春季,樹體內的松材線蟲向天牛蛹室聚集,隨羽化天牛飛出,至健康松樹后通過天牛取食傷口再次侵入樹體,形成侵染循環(huán)。因此,監(jiān)測、控制松褐天牛,改善松林生長環(huán)境,是控制松材線蟲病傳播的重要手段。
防治松材線蟲病的主要方式是阻斷傳播鏈,防止人為傳播和媒介昆蟲傳播,并輔以藥物除害等綜合防治技術措施。以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為防治原則,堅持以“疫木清理”為核心的綜合防治技術路線,統籌疫情防控與生態(tài)修復,系統謀劃工作機制、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實行“一林一策”、全程監(jiān)管。
化學防治措施是有效降低松樹受松材線蟲疫病侵襲的主要防治手段之一,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一是在天牛羽化初期,對成片松林大量噴灑3%殺螟松乳劑60 L/hm2;在天牛羽化初期和羽化盛期,對散生樹各噴1次5%殺螟松乳劑200倍液。二是對公園、景區(qū)、名勝古跡、古樹名木保護區(qū)等區(qū)域的散生重點保護樹木,采用打孔注藥的方式殺滅幼蟲,可使用的藥物有甲維鹽、阿維菌素,具體用量根據樹干直徑確定。噴灑藥物時,應科學掌握配比,以免造成環(huán)境污染[3]。在公園、景區(qū)、名勝古跡用藥時,需掛牌告示,避免造成人身危害[4]。
一是采用白僵菌高孢粉撒粉炮的方式進行防治,一般在春季進行,4月效果最佳。據檢測,此方法對天牛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在松材線蟲病預防區(qū)效果明顯,但對疫病小班的作用較小。二是可利用花絨寄甲、管式腫腿蜂等寄生昆蟲防治松材線蟲幼蟲、卵,減少媒介昆蟲的數量,有效控制松材線蟲病的蔓延和擴散[4]。
根據媒介昆蟲的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性,主要通過在疫區(qū)松林內懸掛天牛誘捕器誘殺松褐天牛的方式,減少傳播數量,降低傳播速度。一般選擇在天牛羽化前1~5 d投放誘捕器。誘捕器應懸掛在林內通風開闊的區(qū)域、垂直高度為下端距地面1.5 m左右、水平間距150.0 m左右,隔三四天做一次觀察和記錄,并定期更換誘芯。記錄顯示,誘捕前期天牛數量雌多雄少,后期雄多雌少。當誘捕效果較差時,應及時位移誘捕器。
應充分發(fā)揮檢疫機構的職能作用,嚴把侵入源頭關,全面落實松材線蟲病產地檢疫、調運檢疫等檢疫檢查制度,依法加強對涉松木單位和個人的監(jiān)管,嚴禁疫區(qū)松木的調入和調出,有效切斷松材線蟲病遠距離的傳播途徑。在轄區(qū)內,應建立健全松木加工、運輸、使用單位和個人檔案;定期開展檢疫檢查執(zhí)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guī)收購、經營、加工疫木的行為。對疫區(qū)松木一律采取專車運輸、定點削片加工,枝丫一律采取無害化處理。對于調入當地的松木及其半成品、包裝材料、電纜盤等,一律查驗其調運檢疫證書,并實行復檢。確定為疫木的要堅決予以銷毀,并對當事人依法予以嚴懲,堅決杜絕疫情傳播與蔓延。
3.5.1 清除枯死木。在每年秋季至翌年4月底,對松林內發(fā)現的病、枯死松樹實行定點清除。清除的松木一律用專車運輸到定點疫木處置單位進行削片粉碎處理;對長度超過1 m的枝丫一并清運下山進行無害化處理;伐樁高度一律低于5 cm,并用鋼絲網罩住四周、用土壓實,防止天牛羽化飛出,鋼絲網直徑≤0.22 mm、網目數≤2.36 mm。還可以在放置一兩粒磷化鋁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再用土壓實。對清理掉的枯死木要進行全面的質量監(jiān)控,確保清除質量[5]。
3.5.2 加強林分撫育。實施森林經營,加強低產低效林改造,改善林分衛(wèi)生狀況,促進林木健康生長。運用砍灌、除萌、培育、補種等營林技術,調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內通風透光條件,培育目的樹種和復層林分,促進林木生長,增強林分抗逆性。同時,適度進行撫育間伐,去除病死木、衰弱木、受壓木等,營造有利于天敵、鳥類生存的環(huán)境。
3.5.3 營造混交林。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營造針闊混交、松竹混交林,提升林分穩(wěn)定性和生物多樣性,延長生物鏈,改善林分結構,抑制有害生物生長繁殖。
松樹是桐城市種植面積最大的鄉(xiāng)土樹種,而松材線蟲病是對松樹危險最大的病害,時刻威脅著松林的健康生長。因此,迫切需要增強林業(yè)管理人員的生態(tài)安全意識,加強對松樹林分的管理與監(jiān)測,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預防與治理松材線蟲病,切實改進防治技術措施,為松樹營造安全、健康的生長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