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君|東華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1620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1945年4月,毛澤東指出:“每個共產黨員入黨的時候,心目中就懸著為現(xiàn)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而奮斗和為將來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這樣兩個明確的目標”[1]1008。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后繼、不斷前行的根本動力,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力的核心動力。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這種“使命型”不是指政黨有著一套自身的價值系統(tǒng),這個世界上其他政黨也都有,而是指這個政黨承擔著一個政黨自身利益之外的目標體系,承擔著一種歷史性責任。這種歷史性使命和擔當,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就是基于民族復興大業(yè)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的政治領導力。歸根結底,它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時代領導力。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shù)人的或者為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2]262恩格斯在《馬克思和〈新萊茵報〉》一文中也指出:“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推動運動前進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比其余的無產階級群眾優(yōu)越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3]中國共產黨就是“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最堅決的、始終推動運動前進”的政黨,擔當起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爸袊伯a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盵4]11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但是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無數(shù)志士仁人的一次次探索最終都失敗了。從1840年到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1)光緒三十一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國同盟會,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其時清廷立憲派興起立憲運動。,中國籠罩于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列強侵華的硝煙當中。其時清廷對世界大勢茫然不知,統(tǒng)治階級的虛驕傲慢、冥頑不化,導致整個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加速滯后,至19世紀30—50年代衰敗愈益加深。“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的詩句,喊出了多少人的悲憤和無奈。
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正是在這種內憂外患壓力下發(fā)生的一場以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為特征的晚清自救運動。經兩次鴉片戰(zhàn)爭和太平天國起義,清廷一部分人看到了“堅船利炮”的威力。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2)書中共收入政論47篇,大部分作于亡命上海期間,少數(shù)為舊作。中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即通過學習西方長技抵制西方的入侵。洋務運動的基礎理念是“自強”“求富”“師夷制夷”“中體西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成為30多年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的標志。它深刻表明,只從“技”(技術)的層面而不從根本性的“道”(道路)的層面來思考和解決中國積貧積弱的問題,絕非救國圖強之道,其破產具有必然性。
甲午戰(zhàn)爭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戊戌變法”(3)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成為又一場愛國救亡的維新圖存運動。變法的主要目標是:政治上,允許官民上書言事;經濟上,獎勵農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興辦商會、農會等民間團體,推行財政改革,編制預算決算;文化教育上,設立中小學堂、京師大學堂,允許設報館,獎勵科學著作和發(fā)明;軍事上,精練陸軍,擴建海軍。維新派為救亡圖存奔走呼號,要求實行有利于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實行君主立憲制。這場變法,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也是近代中國第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促使了人們思想的覺醒。但這場變法的改良藍圖有極大的歷史局限性,其資產階級的改良主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根本行不通的,是注定要失敗的。
辛亥革命是中國20世紀初發(fā)生的一場歷史性巨變,打開了社會進步的閘門,是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對中國封建專制統(tǒng)治產生了巨大沖擊,使反動統(tǒng)治秩序再也無法穩(wěn)定下來。它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更促使民主共和理念廣泛流傳,促發(fā)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也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并走上歷史舞臺提供了先機。但這場革命,缺乏完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綱領,沒有一個能領導這場革命的政黨。[5]16“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當時中華民族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實現(xiàn)國家的繁榮富強,卻一項也沒有解決。
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人民反抗斗爭、探索民族復興的努力從未停止過。19世紀60—90年代各地的反洋教斗爭接連不斷。從銳意變法的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到立志推翻清王朝的資產階級革命,無數(shù)志士仁人前赴后繼,在中華民族革命史上寫下悲壯篇章。正如1862年7月馬克思在《中國記事》中談到的:“看起來奇怪的是,鴉片沒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驚醒作用?!盵6]但無論是歷次反對外國侵略的戰(zhàn)爭,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無論是鼓吹愛國救亡和變法圖強的戊戌維新,還是號召“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均以慘敗告終。面對“數(shù)千年未有之變局”,人們終于認識到,“沒有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新式的資產階級性質的徹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廢墟上建立起社會主義社會來,那只是完全的空想”[1]1009,須另覓救國救民之道。林伯渠后來回憶說:“辛亥革命前覺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經過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還是那樣遙遠,于是慢慢地從痛苦經驗中,發(fā)現(xiàn)了此路不通,終于走上了共產主義的道路。”[5]17
從辛亥革命爆發(fā)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只相隔10年。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大多參加過辛亥革命,或受到這場革命的深刻影響。中國共產黨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是近代產業(yè)工人壯大(4)1894年甲午戰(zhàn)爭前,中國產業(yè)工人約有10萬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1918年,中國產業(yè)工人發(fā)展到約100萬人。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產業(yè)工人已達200萬人左右。它同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lián)系,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的現(xiàn)實基礎。、中國社會及人民斗爭發(fā)展之必然結果。開辟新的中國革命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歷史性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身上?!叭碎g正道是滄?!?,中國共產黨開始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漫漫奮斗之路。
1984年6月30日,鄧小平在會見第二次中日民間人士會議日方委員會代表團時談道:“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中國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來,中國是不是也能翻身?讓我們看看歷史吧,國民黨搞了二十幾年,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盵7]62“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7]64。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正是立足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現(xiàn)狀,從中國實際出發(fā)不斷探索和實踐,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把民族復興大業(yè)不斷推向前進。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fā)明或發(fā)現(xiàn)的思想、原則為根據(jù)的?!盵2]264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激勵一代代共產黨人上下求索、不懈奮斗?!霸谥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治組織像我們黨這樣集中了那么多先進分子,組織得那么嚴密和廣泛,為中華民族做出了那么多犧牲,同人民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前進中善于總結經驗、鄭重對待自己的失誤,以形成并堅持正確的理論和路線?!盵8]改革開放后,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戰(zhàn)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zhàn)略目標。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xiàn)。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黨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4]21
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運動史印證了一件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統(tǒng)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xiàn)民族進步與社會繁榮、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引領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今天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正在全面貫徹落實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全面開啟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的新征程,這種初心、使命、責任、擔當,成為新時代建設美好新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之所在。
中國向何處去?這是中華民族歷史目標選擇的重大問題,也是如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贏得中華民族福祉的歷史性問題。1940年1月,毛澤東在著名的《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提出“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盵9]624這給中國革命和發(fā)展標定了歷史方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中華民族謀復興標定了現(xiàn)實目標。
關于“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毛澤東提出要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來進行研究:“我們民族的災難深重極了,惟有科學的態(tài)度和負責的精神,能夠引導我們民族到解放之路。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fā)現(xiàn)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9]623正是基于這種科學態(tài)度和負責精神,毛澤東明確提出“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并論述“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一切這些的目的,在于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9]624。
這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具有什么樣的形貌特點?毛澤東描述“這種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一方面和舊形式的、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共和國相區(qū)別,那是舊民主主義的共和國,那種共和國已經過時了;另一方面,也和蘇聯(lián)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相區(qū)別”,“但是那種共和國,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中,還不適用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9]636這就涉及如何構建國體和政體的問題。毛澤東認為,這個國體問題,從前清末年起,鬧了幾十年還沒有鬧清楚,國體“只是指的一個問題,就是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9]637。政體“是指的政權構成的形式問題,指的一定的社會階級采取何種形式去組織那反對敵人保護自己的政權機關”[9]637-638。
毛澤東強調:“中國現(xiàn)在可以采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省人民代表大會、縣人民代表大會、區(qū)人民代表大會直到鄉(xiāng)人民代表大會的系統(tǒng),并由各級代表大會選舉政府。但必須實行無男女、信仰、財產、教育等差別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選舉制,才能適合于各革命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適合于表現(xiàn)民意和指揮革命斗爭,適合于新民主主義的精神?!盵9]6361945年4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所作的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中也指出:“新民主主義的政權組織,應該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大政方針,選舉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說,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只有這個制度,才既能表現(xiàn)廣泛的民主,使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高度的權力;又能集中處理國事,使各級政府能集中地處理被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所委托的一切事務,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動。”[1]1006
毛澤東這一政治設計和政治藍圖,立足于中國國情而充滿中國特色。只有這樣的國體和政體才切合中國國情,才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10]“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yōu)橐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tǒng)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yōu)橐粋€被新文化統(tǒng)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盵9]624在這樣一個翻天覆地的偉大建設目標中,包含了諸多結構性的社會變革內容:
其一,提出“新政治、新經濟、新文化”三位一體建設。這是一個新型社會結構性的建設。毛澤東指出:“所謂中華民族的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所謂中華民族的新經濟,就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所謂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9]626今天,我們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推進),事實上在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5)這是1940年1月9日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文化協(xié)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講演,原題為《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載于1940年2月15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國文化》創(chuàng)刊號。1940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第九十八、九十九期合刊上登載時題目改為《新民主主義論》。中已有濫觴。也可以看到今天“五位一體”這一總體布局,是對新民主主義“新政治、新經濟、新文化”建設的一種歷史性延續(xù)。
其二,提出“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這一雙位性的歷史目標。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也得到延承和不斷發(fā)展。1985年4月15日,鄧小平在會見坦桑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副總統(tǒng)姆維尼時所作的《政治上發(fā)展民主,經濟上實行改革》的講話中指出:“就國內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兩條,一條是政治上發(fā)展民主,一條是經濟上進行改革,同時相應地進行社會其他領域的改革。”[7]116其強調一是“政治上發(fā)展民主”,一是“經濟上進行改革”。在1980年8月18日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著名講話中,鄧小平也詳盡分析了政治上發(fā)展民主、經濟上進行改革的緊迫性。這兩個方面,與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的“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兩個方面一脈相承,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家建設上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理念。
其三,提出把舊文化統(tǒng)治下的“愚昧落后的中國”,變?yōu)橛尚挛幕y(tǒng)治的“文明先進的中國”。這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系統(tǒng)提出的在政治、經濟變革的同時,進行文化變革和文化建設的主張。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深刻指出政治、經濟、文化三者聯(lián)動變革的內在關系和一體性:“問題是很清楚的,我們要革除的那種中華民族舊文化中的反動成分,它是不能離開中華民族的舊政治和舊經濟的;而我們要建立的這種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它也不能離開中華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經濟。中華民族的舊政治和舊經濟,乃是中華民族的舊文化的根據(jù);而中華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經濟,乃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的根據(jù)?!盵9]625毛澤東提出的這一文化建設主張,是我們后來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戰(zhàn)略布局(6)2005年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的講話中,首次明確提出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布局的要求。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就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協(xié)調,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共同發(fā)展。這一戰(zhàn)略思想的形成,是中國共產黨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布局長期探索的結果。的歷史先導。
上述三大方面,構成了“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的基本方案,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宏偉藍圖。至于它的實現(xiàn)過程,毛澤東強調分兩大步驟循序漸進:“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tài),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fā)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中國現(xiàn)時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盵9]637
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zhàn)》中指出:“新的歷史創(chuàng)舉通常遭到的命運就是被誤認為是對舊的、甚至已經過時的社會生活形式的抄襲,只要它們稍微與這些形式有點相似?!盵11]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lián)合政府》等著作中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大問題,完整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綱領,提出了旨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政治設計和建國方案。后來的歷史證明,這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創(chuàng)舉。
1978年中國開啟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在完成撥亂反正和啟動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基礎上,1982年9月1日至11日召開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我們的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盵7]2-3這里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此,它成為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力量,進行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
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劃時代的。它是在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下,在總結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得出的歷史結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盵12]246“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包含的理論內容主要是:
在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當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必須把發(fā)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7)在社會主義發(fā)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是一場革命,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是沒有出路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fā)展社會主義,封閉只能導致落后。
在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歷史階段。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jù),不能脫離實際,超越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zhàn)略步驟問題上,提出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分三步走。在現(xiàn)代化建設的長過程中要抓住時機,爭取出現(xiàn)若干個發(fā)展速度比較快、效益又比較好的階段,每隔幾年上一個臺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須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qū)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地區(qū)和人們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在祖國統(tǒng)一的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chuàng)造性構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12]219-220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兩個基點:第一,它是社會主義,是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社會主義,也是與時俱進、不斷熔鑄新的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鄧小平指出:“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毛澤東。”(8)引自中共中央宣傳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1995年版,第4頁。第二,它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種“特色”包含了中國國情、發(fā)展階段、發(fā)展道路、政治方式等歷史內容,包含了“要把什么叫社會主義搞清楚,把怎么樣建設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搞清楚”的求真務實精神和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袄献孀凇睕]有丟,最重要的是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搞清楚”最重要的是要澄清被搞亂的理論是非,結合社會主義建設新的實踐經驗和新的時代要求探索新路,開拓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真正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總的來說,這條道路叫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盵7]65
自18世紀工業(yè)革命以來,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勢能差距”拉大。面對以國家為單位的全球性競爭,多數(shù)國家采取了經濟和科技的“追趕”戰(zhàn)略,以在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高增長率上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人們稱之為“高投資增長”或“增長”戰(zhàn)略。20世紀50—60年代,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在實施追趕戰(zhàn)略后,經濟發(fā)展有所加快,工業(yè)規(guī)模得以擴展,但并未實現(xiàn)“趕超”目標,與發(fā)達國家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上的差距反而進一步拉大,民眾貧困狀態(tài)并未真正改變,有些還進一步加劇兩極分化。[13]這種“勢能差距”拉大,不僅僅表現(xiàn)為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在科技水平、發(fā)展基礎和發(fā)展能力上落差過大,更表現(xiàn)為發(fā)達國家憑借強勢的綜合國力推行霸權,主導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控制他國經濟、政治,壓縮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空間,讓后發(fā)國家陷于劣勢陷阱而難以實現(xiàn)突破。
鄧小平正是在這一新的歷史條件下放眼全球、審時度勢,“吹響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14],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改革開放謀復興的征程上邁出新步。歷史經驗、世界大勢、客觀現(xiàn)實,是鄧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1983年1月12日,鄧小平在同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農業(yè)部門負責同志的談話中進一步提出:“各項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國家的興旺發(fā)達,作為衡量做得對或不對的標準?!盵7]23這一中國特色的理論、道路、制度,把繼承、堅持同發(fā)展、創(chuàng)新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使科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步入新境界,邁向新高度。
黨的十八大前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是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時發(fā)生的歷史性飛躍?!拔覀儽葰v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xiàn)這個目標。”[4]12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趙翼在詩中寫道:“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人類社會的進步發(fā)展,就是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前行的。統(tǒng)攬“四個偉大”就成為新時代踐行初心和使命的一條主線。
一是通過進行偉大斗爭,踐行初心和使命。新時代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與國內環(huán)境,面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困難與風險?!拔覀凕h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4]12新形勢下世情國情不斷變化,可謂“一日千里”,要涉過深水區(qū)、啃下硬骨頭,就要堅持偉大斗爭,全覆蓋、無禁區(qū)、零容忍地“打虎”“拍蠅”“獵狐”,標本兼治地推進反腐敗斗爭。正是通過不斷直面問題,刮骨療毒,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強化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增強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社會號召力,才戰(zhàn)勝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領域的困難和挑戰(zhàn)。不管風吹浪打,無論逆境險境,都堅守初心和使命,不斷提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二是通過建設偉大工程,踐行初心和使命。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第一次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黨的建設成為一種理論上的自覺。曾經的先進不等于永遠的先進,曾經走在時代前列不等于永遠走在時代前列,由此,勇于自我革命、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成為黨的建設永恒的主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推進到“全面從嚴治黨”,并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為統(tǒng)攬“四個偉大”的關鍵?!皬膰乐吸h”是“黨要管黨”的升級,“全面從嚴治黨”又是“從嚴治黨”的拓展。新時代正是通過全面從嚴治黨來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確保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從“黨要管黨”到“從嚴治黨”再到“全面從嚴治黨”,構成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流程,涵蓋了更為豐富的思想、理論、制度內容,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到新階段。要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必須不斷建設偉大工程。
三是通過推進偉大事業(yè),踐行初心和使命。這個偉大事業(yè),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黨全部的理論和實踐主題?!爸袊厣鐣髁x事業(yè)要從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面臨更為光明的前景,也需要我們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盵4]61“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加快推進高質量發(fā)展,進一步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全面開啟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階段?!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全面規(guī)劃了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依托國內經濟循環(huán)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以國際循環(huán)提升國內大循環(huán)效率和水平,實現(xiàn)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互促共進的新發(fā)展藍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發(fā)展的制度障礙;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拓展制度型開放,依托國內經濟循環(huán)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15]
四是通過實現(xiàn)偉大夢想,踐行初心和使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人的夙愿。盡管我們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但中國仍然是發(fā)展中國家,我們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還制約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和人的全面發(fā)展。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個人是社會的存在物。因此,他的生活表現(xiàn)——即使它不直接采取集體的、同其他人共同完成的生活表現(xiàn)這種形式——是社會生活的表現(xiàn)和確證。”[16]海德格爾認為,世界成為圖像和人成為主體這兩大進程,決定了“現(xiàn)代”之本質,“個體就是世界的存在。只有人類具有意識到其存在的能力。人類通過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類的存在而存在”[17]。實現(xiàn)偉大夢想,就要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建設美好生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xiàn)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為人的生存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提供更好的境遇和更為合理的制度環(huán)境,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好日子。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盵4]134從新中國,到新時期,再到新時代,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探索奮斗的一條主線,也是中國共產黨取得各個歷史時期輝煌成就的靈魂。
“所有的行動體系,歸根結底都是由單位行動‘組成’的”[18]。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再到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注定是一場新的接力和長跑?!笆姑魡緭敚姑I未來?!盵4]14中國共產黨的使命領導力一是彰顯了民族立場,二是體現(xiàn)了世界擔當。在民族立場上,中國共產黨是民族利益的捍衛(wèi)者,是民族復興的引領者;在世界擔當上,中國共產黨立足和平與發(fā)展,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落實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維護以聯(lián)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做堅定的世界和平的建設者、世界進步和國際新秩序的推動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再造輝煌,就要更好地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爸袊缆贰本褪侵袊厣鐣髁x道路。它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探索中走出來的,也是在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發(fā)展起來的?!爸袊缆贰笔侵袊鴼v史上劃時代的探索成果。“中國精神”是以中華文明文化為基礎的民族氣質、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創(chuàng)新為特征的時代精神的統(tǒng)一。它融匯了中華民族5 000多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的文明心、進取心,是對中華民族泱泱文明的薪火相傳。“中國力量”是各民族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歷經艱難險阻不斷創(chuàng)造奇跡所透出來的深沉“歷史之力”。凝聚中國力量,就要凝聚整個中華民族“全力量”,構筑基于共同精神紐帶的發(fā)展“全動力”。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作為歷史運動的最高目標:“讓我們換一個方面,設想有一個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他們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并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19]56個民族融匯于“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共同體,才能共同譜寫出人民美好生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