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強 殷愛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惫P者在研讀四上、四下的閱讀策略單元時,發(fā)現(xiàn)其文本字里行間無不浸潤著編者的語文智慧和培養(yǎng)學生終身讀書、熱愛語文的理念。本文以四上第二單元閱讀策略單元為例,探尋相關教學策略,以期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提升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其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四上第二單元閱讀策略單元導讀主題明確,以陸九州的名言“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導入。從單元語文要素“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到“語文園地”中“日積月累”中的四句名言,筆者不僅體會到了提問的重要性,更明確了教學必須緊扣培養(yǎng)學生敢問、善問這一核心內容,引導學生明確提問的角度、方法以及提問的目的,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這一單元的四篇課文在導語部分都提出了明確要求,課后訓練點也都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如提出問題可以從部分著手,也可以從全文著手;可以從內容的角度提問,也可以從寫法或者啟示的角度提問。學生提出問題后,便要解決問題。本單元四篇課文由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組成,有童話、說明文、散文不同文體類型,這有助于引導學生針對不同文體類型進行提問。四篇課文的提問要求不同:《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要求學生針對課文局部和整體大膽提問,《夜間飛行的秘密》要求學生從內容、寫法、啟示等多個角度提問,《呼風喚雨的世紀》要求學生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蝴蝶的家》則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提問策略進行提問。接下來,筆者以《呼風喚雨的世紀》一文為例,談談如何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關鍵詞語進行提問,進而深入理解課文。
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讀課文和空白處的三個問題,并思考三個問題分別是從什么角度提出的,抓住什么來提問的。學生在自己閱讀、主動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認為提問并不難,再通過和同學進行交流,便能夠抓住重點詞語、相近詞語、特殊詞語進行提問。
提出問題,目的是解決問題,理解內容。筆者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內容,讀批注問題,分小組討論問題的答案,并選擇一個問題,把答案寫在問題下面的空白處。學生在閱讀交流中解疑,在實踐中明白提出問題的目的是理解文章內容。同時,筆者還引導學生嘗試對“千里眼”“順風耳”這類特殊詞進行提問:這兩個詞語為什么加雙引號?它們原來是指什么?現(xiàn)在指什么?如此,學生初步掌握了閱讀提問時關注特殊詞語的方法,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對學習語文更有興趣和信心。
經過《呼風喚雨的世紀》一文的深入學習,學生掌握了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來理解課文的方法。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滲透這種閱讀方法——閱讀時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問題。預習新課時,筆者堅持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三個問題,學生也一直有意識地閱讀思考并提問。如預習《爬山虎的腳》一課時,學生提出“爬山虎是什么?它的腳是怎樣的?爬山虎是怎樣爬的?”等問題;預習《西門豹治鄴》一課時,學生提出“西門豹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治鄴?怎樣治鄴?結果怎樣?”等問題。這些問題能有效幫助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外,學生在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各種學習資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其閱讀興趣不斷增強、閱讀主動性不斷提高,這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