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蓮池學校 王佃花 翟艷玲
當今世界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經濟的全球化和社會的信息化,甚至于我們國家的很多智能機器和設備也都采用了國際通用的英語使用語言。顯而易見,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要。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對英語學習及其重要。那在日常的學習中,要學會養(yǎng)成或者達到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對學生或者小孩子來說,積極的語言暗示,可給他們的學習提供正向能量。舉一個例子,四歲的孩子面前有一張放在桌子上的發(fā)票。奶奶說:“快把發(fā)票拿起來,別讓孩子把發(fā)票撕了。”話音剛落,發(fā)票可能就被孩子給撕掉了。因為孩子在奶奶的話語中,得到了這樣一條信息——這張發(fā)票還可以用來撕掉。我認為孩子在最初拿到那張發(fā)票的時候可能并沒有撕掉的想法,或許也只是拿來看看而已,但是奶奶的話給了他一個隱秘的提示,原來這張發(fā)票還可以撕著玩。
相較于我們的學生也是一樣,每天接觸的人最多的就是家長和教師。我們應該給他們一些積極的語言暗示。舉個明顯的例子:在聽寫詞語時,學生一看詞語數量很多,學生一看容易產生犯怵心理。但是這時候教師可以用自然拼讀法來和學生分析每個單詞的記憶方法。這個單詞記起來原來用這樣的方法比較簡單的,降低了學生的心理難度,也更容易和學生突破難點在分析的過程中,教師把學生的關注點放到了記憶方法上,而不是數量上。
《論語》有云,“溫故而知新”。持之以恒的復習和預習習慣是必需的。我們傳統(tǒng)的聽錄音和讀課文這些常規(guī)的英語學習,一定要持之以恒地練習。對小學英語學習來說,有限定的教育教學體制。在這種體制影響下,小學英語的學習有一定的限制性和不受重視,雖然是少數現象,但是對我們的預習復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要有毅力來進行預習復習。
但可喜的是,現在網上資源越來越豐富。種類繁多的英語App 可以加以使用。有的可以上傳錄音,自行評分,進行天天打卡。天天練習對英語語言的學習及其重要。英語是一門語言,需要日日持久的練習。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練習。這種練習不需要難度多大,或者是量有多少,難得的是天天練習。這種練習在短時間內不可能看到明顯的效果,很多人不夠重視,或者想不到這種小練習的重要性,所以在這一方面可以進行持久的關注和練習。
現在的教育教學和以前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依賴于學校和家長共同完成。在英語學習上更是如此。如果只有教師在學校里進行單方面的努力,家長對學校教育一無所知。那么,在進行課后學習指導時難免缺少針對性和實效性,會影響課后指導和復習預習的有效性。相反,家長在家庭輔導時,遇到問題,能和教師進行及時溝通,那么問題的解決會更加簡單,對教師的學校教育教學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我們面臨的問題也是,在現行的教學體制下,小學英語教學的課時有限,但是任務重,各種考察和考試任務不斷。那么在這種背景下,只有家長和學校做好溝通和理解,才能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有序地高質量的進行。這種高質量的家校溝通持續(xù)進行,也是為將來持續(xù)的英語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的?,F在學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都普遍較高,絕大多數的學生父母都接受了高等教育。所以他們的英語水平和接受英語教育的意識比較高。這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利的,父母對英語的重要性有更清醒的認識,對培養(yǎng)孩子的英語學習和英語學習思維有先天的優(yōu)勢。除了完成常規(guī)的學校英語教育任務以外,很多家庭通過網絡媒體或者繪本資源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英語學習的滲透。這些無疑給孩子們的英語學習有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日復一日的家庭熏陶比起常規(guī)的學校教育,效果更良好。在網絡媒體的利用方面,家長更要以身作則,利用好其積極的一面為我所用。只有父母的以身作則,才能給孩子良好的正面影響。
英語是一門語言,不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明顯的進步和成績。以讀課文為例,有的學生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連續(xù)讀了很長時間,成績沒有進步多少。要讓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英語學習是一項持續(xù)不斷的學習行為,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就能得到顯著的成效,它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跟任何學習行為一樣,也都有反復的過程,要接受英語學習中的學習樂趣,更要面對其學習的困難或者困境。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持續(xù)學習的毅力。
同時也要注意,英語學習更是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只有真正變成了自己的,才能良好的輸出和運用。如果說英語是一種技能,那么一種已經學會的技能,除非身體狀況不允許,否則不會忘。如果說忘了,那只能說實際上并沒有學會。以游泳為例,一旦學會,就永遠會了,不管幾年不游,一下水就能游得游刃有余,除非身體不行,游不動。英語也是如此。說得理論一點,就是有沒有內化。內化了的事物,是不會忘的。要忘的,就是還沒有內化的,還沒掌握,可能僅僅碰到過,讀過,用過幾次。例如聽力,單詞“hello”,不論誰說,不論說的是否準確、快慢,一聽就明白,原因就是這個單詞已經內化了,根本意識不到大腦、聽覺神經其實花費了一些能量,經過一番工作,才辨認出來的。類似的還有對詞匯量、閱讀能力、口語能力的內化。經常有人說自己的詞匯量有多少,但實際上真正有效的、內化的詞匯量不大。所以英語學習要進行持續(xù)的不間斷的學習,更要重視其內化效果,輸出效果。
王薔教授曾指出,閱讀在英語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對正在成長中的中小學生,學會閱讀英語不僅是他們形成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其身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為此,廣大中小學都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盡早推動并指導學生開展英語閱讀。
隨著社會各個方面的進步和發(fā)展,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都在發(fā)生著改變。國家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積極倡導,也為了滿足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需求,市面上出現了各種英語讀物,其中也不乏直接從國外引進的讀物。這些讀物通常都是針對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學習者,對我們的英語閱讀有借鑒意義,但是不能全盤接收。在進行英語閱讀時要有分類的,有層次的接受和運用。
再就是網絡的發(fā)展,英語閱讀資源得以極大地豐富。這樣閱讀資源可以說是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會、科學、教育,國外知識背景,甚至包括最新的科技產品等。而且隨著一些英語教育培訓機構和英語教育產品的不斷興起,在一些英語學習平臺還可以免費享受很多英語閱讀資源。這些都為我們的英語閱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加速發(fā)展,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英語的重要性越發(fā)凸顯,我們的少年兒童也開始越來越早接觸英語。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無疑會讓孩子的英語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家校社會各個方面齊下手,才能讓孩子的英語學習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