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 陳 濤 王葉萍
教育理念的進步,給初中歷史課堂帶來很多新的變化,如很多教師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在各種互動中,師生對話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互動形式。廣泛的師生對話,還應該包括學生對教師的提問或追問、師生對某個問題的合作探究與溝通交流等。良好的師生對話,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引領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筆者在本文從平等民主、有的放矢與和諧合作三個角度入手,淺談初中歷史課堂上的師生對話策略,供大家參考。
自有教育以來,對話就一直在教學活動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是教師最熟悉的一種教學手段。時代的發(fā)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賦予了師生對話以新的內涵。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對話大多以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評判的形式出現(xiàn),長期以來缺少變化,對話的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真正良好的對話,應該是平等、和諧且?guī)熒寄軌蛴兴砷L和進步的。因此,怎樣更好地發(fā)揮師生對話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歷史知識與技能,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
初中生年齡較小,缺乏社會經(jīng)驗,身心成長還不夠成熟,這些都是他們客觀存在的劣勢,但他們的思想仍然有迸發(fā)出光芒的時刻。因此,教師必須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學生,以民主的形式開展對話,讓學生敢于發(fā)言、樂于發(fā)言,這樣他們的“靈光一閃”才能體現(xiàn)出價值。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七年級歷史下冊中的《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時,教師開啟對話:“大家自己總結一下,宋朝有哪些痼疾導致了最后的滅亡呢?”同學A表示:“因為宋朝積貧積弱?!蓖瑢WB不同意,認為宋朝經(jīng)濟發(fā)達,怎么會積貧積弱呢?隨后對于宋朝的痼疾展開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加入對話,與學生進行反復的互問互答,但不應表現(xiàn)出明顯的傾向性,要讓學生充分開動自己腦筋,為自己的論點找證據(jù),讓真理越辯越明。
教師應該認識到對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形式,對話都要有較為明確的主題。對話的規(guī)則、時間、內容等都可以盡量放寬,保障學生思維的足夠自由,但主題是不能輕易改變的。在傳統(tǒng)教學中,有時教師單方面強調對話的空間,但缺乏對主題和規(guī)則的控制,導致對話內容越來越偏,直至離題萬里;或者不斷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分支,糾纏于細節(jié)。總之,無論以上哪種情況,都可能導致對話變成議而不決,最終只是在表面上糾纏不清,缺乏實際內涵。
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九年級歷史上冊中的《古代亞非文明》時,初中生可能在其他書籍或影視作品中看到過很多描述古埃及的內容,充滿了好奇。教師引出對話主題:“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能夠證明古代埃及文明發(fā)達的證據(jù)都有哪些?!痹趲熒涌偨Y過程中,學生C提出:“我聽說埃及法老都會詛咒,中了詛咒的人就會遭遇不幸。”這顯然是不科學的道聽途說,但很容易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力。此時教師要及時介入,通過現(xiàn)場分析或暫時擱置等方式,讓對話不至偏離正常的軌道,回到科學理性上來。
師生對話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教學效果。實際上,只要把握住一些基本原則,如盡量平等、目標明確等,師生對話都會獲得效果。但更重要的教學效果,是師生都能在對話中獲得成長。學生通過對話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表達能力得到增強,甚至逐漸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教師在對話中得到了教學水平的提升,甚至還能通過學生的話語解決自己過去對某些歷史問題的困惑。這些更具價值的成果,還需要通過師生間的和諧合作來實現(xiàn)。即,要脫離以往的教師問、學生答,變成師生共同探究歷史問題,共同成長進步,獲得新知。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七年級歷史上冊中的有關夏商周和秦漢時期的歷史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周朝采取分封制,延續(xù)了約800年;秦朝采取郡縣制,二世而亡。這是不是說明分封制比郡縣制好呢?為什么后世大都采取郡縣制呢?關于這個問題,歷史上有過很多爭論,其背后的深層原因仍然有很多人在討論。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
總而言之,師生對話雖然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于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但部分教師只是把其當做一種“熟悉”且“好用”的教學手段,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缺乏相關研究及實踐。希望廣大同仁能夠加深對師生對話的理解與重視,充分挖掘師生對話的巨大價值,推動我國初中歷史教學走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