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隔岸觀郭”
——西方媒體與學界對郭文景作品評述之簡評

2021-12-02 01:35王小龍
齊魯藝苑 2021年2期
關鍵詞:藝術節(jié)作曲家歌劇

王小龍

(常熟理工學院師范學院音樂系,江蘇 常熟 215500)

郭文景是我國當代活躍于國際樂壇的一位重要作曲家。其事跡已被收入2001年麥克米蘭公司出版的《新格羅夫音樂和音樂家詞典》(第二版)。雖然他一直生活在北京,而不像其他著名作曲家那樣主要在國外生活和工作,但20多年他的很多作品都在全世界上演。從《川崖懸葬》1984年在美國演出(1)王梓涵.郭文景:把川劇融入交響樂 歐洲人也伸大拇指[N/OL].貴陽網,2015-07-21[2020-12-15]. http://www.gywb.cn/system/2015/07/21/003525515.shtml.開始,他以及他的音樂出現在“北京音樂節(jié)”“愛丁堡藝術節(jié)”“香港藝術節(jié)”“荷蘭音樂節(jié)”“紐約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巴黎秋季藝術節(jié)”“澳大利亞珀斯國際藝術節(jié)”“倫敦艾爾美達劇院”“德國法蘭克福歌劇院”“德國柏林音樂廳”“美國華盛頓肯尼迪中心”以及意大利都靈、波蘭華沙等。此外,他是BMG(貝塔斯曼唱片)屬下CASA RICORDI出版社的簽約作曲家,也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第一位簽約作曲家。他的音樂已經取得了很高的世界聲譽,《紐約時報》(美國)、《世界》(法國)、《衛(wèi)報》(英國)以及我國《人民音樂》等媒體均給予很高的評價?!熬S基百科”英文版說他的音樂“充滿人文主義,具有很多東方因素”(2)維基百科“郭文景”(Guo Wenjing)詞條,https://en.wikipedia.org/wiki/Guo_Wenjing。。在歌劇《鳳儀亭》中,郭文景將幾個中國傳統(tǒng)樂器以及京劇、川劇的某些因素添加到西方樂隊和歌劇形式中。美國南卡萊羅納州的《查爾斯頓郵報》以及法國《信使報》評論說“《鳳儀亭》就像一出中國傳統(tǒng)戲曲作品。相對于傳播的視角,基于跨文化交叉的視角,基于這個時代全球化本身的視角,該作提供了一種深入的、強烈的傳統(tǒng)視角,這是另一個十分有趣的層面”。在《紐約時報》一篇名為《所有的世界聚集于美國一個舞臺》的文章中,這部歌劇被描述為“在風格上使用了中西融合的手法,在音色上、旋律上以及荷爾蒙和振動上,并且將它們集結成令人模糊的迷幻?!痹S多國家的評論家對郭文景的作品反應強烈,《紐約時報》稱他是“惟一未曾在海外長期居住而建立了國際聲望的中國作曲家”。[1]歐洲音樂評論對郭文景的評價是“完全不理會西方對中國文化的期待,依據自己的內心情感來創(chuàng)作的作曲家”。[2]《世界報》稱其作品具有“無比優(yōu)美的音樂與戲劇性的力量”;《衛(wèi)報》評論他的作品“辛辣而生動”;《法蘭克福匯報》也認為他的音樂“微妙而獨特”;而《獨立周刊》則稱他具有“歌劇發(fā)展的獨創(chuàng)意識”。[3]

基于郭文景的國際影響日隆,筆者認為選擇他作為中國當代音樂在海外傳播的典型案例是非常適合的。筆者僅選擇近20年來西方媒體對郭文景的評價作為研究材料,并進行簡要評述。

一、西方宣傳媒體對郭文景及其作品的評價

筆者研究該題目,采用了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tǒng)(CALIS)提供的EBSCO電子資源數據庫。EBSCO是一個具有60多年歷史的大型文獻服務專業(yè)公司,提供期刊、文獻定購及出版等服務,總部在美國,于19個國家設有分部。其開發(fā)了100多個在線文獻數據庫,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和藝術等多種學術領域。其中兩個主要全文數據庫是:Academic Search Premier和Business Source Premier。筆者主要使用的是Academic Search Premier,即“學術期刊集成數據庫”。該數據庫搜集了2001年來各種西文學術期刊資料,以關鍵詞“Guo Wenjing”搜索并經筆者過濾,共有30條左右有價值的信息。有的信息還可以看到全文,使筆者得以完成這一課題的初步研究。筆者將文獻以時間降序進行譯介,引文均為筆者所譯。

2012年《紐約紀事報》(NewYorkChronicle)刊登了2012年紐約的音樂活動總體評論文章(By: Nordlinger, Jay.NewCriterion. Sep2012, Vol. 31 Issue 1, p57-61. 5p.)。該文評論內容涉及韓國青年女鋼琴家宋悅云(Yeol Eum Son)的鋼琴音樂會、郭文景的歌劇《鳳儀亭》以及莫扎特音樂節(jié)的系列活動的上演情況。作者為杰·諾德靈格(Jay Nordlinger)。據維基百科,他是一位美國記者,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Review)的高級編輯,撰寫了大量與中國和古巴有關的文稿。曾獲美國2001年度“埃里克·布萊茵德爾新聞輿論杰出貢獻獎”(Eric Breindel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Opinion Journalism),同年還獲得香港一家報業(yè)基金會頒發(fā)的新聞文化年度獎勵(the annual award of the Chan Foundation for Journalism and Culture)。

諾德靈格在文中如此評價郭文景的《鳳儀亭》:

近十多年來,我們已經聽到了越來越多的中國音樂家的作品,聽到了越來越多的中國音樂作品,即我說過的“音樂中國化”(the Sinofication of music)。在三年前的一次采訪中,我問過指揮家洛林·馬澤爾關于古典音樂的未來問題,他最先從嘴里吐出的幾個字是“感謝上帝為中國(所做的一切)!(Thank God for China!)”許多其他人也會說“阿門”的。2006年美國大都會歌劇院上演了譚盾的歌劇《秦始皇》。我猜想這部作品不會長期維持下去,因為音樂不夠強大,聲音渾濁難忍。我喜歡的樂評,恐怕出自一個婦人之口,她打趣說,“這部作品會讓我禁食中國菜一個星期之久”。撇開打趣不談,也撇開《秦始皇》不論,譚盾畢竟是一個功勛卓著的作曲家。來自中國的其他作曲家也都可圈可點。

今年夏季,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期間上演了郭文景作于2004年的歌劇《鳳儀亭》,作曲家郭文景五十多了,與譚盾差不多年齡?!傍P儀亭”是貂蟬與呂布的私會場所。劇中兩位主人公都是古代人,即中國的漢代。這么多年來,他們都活在傳說中。我簡單描述一下故事情節(jié),看你們能否跟上。貂蟬是個大美人,跟特洛伊中的海倫一個級別。呂布是一位將軍,是軍閥董卓的義子。貂蟬是一位權臣王允的義女。王允意圖離間董卓和呂布,用的是把貂蟬許配給兩個男人的方法。就是在鳳儀亭,貂蟬誘使呂布殺了董卓,他也就是呂布的義父和情場對手,最后是血腥場面結束。因此這是一個非常戲劇化的故事。郭文景另有一部歌劇《李白》,一位唐代詩人。

該作品的出品人為亞美尼亞裔的加拿大導演安東·伊戈揚(Atom Egoyan)(3)安東·伊戈揚(1960年7月19日生),加拿大舞臺導演和電影導演。,他生于埃及。這是一部迷人的編導,在大處和小處都令人炫目和入神。要是你對音樂沒感覺,你可以只沉浸于編導帶來的效果中。但這部音樂也是令人喜愛的。郭文景的音樂是中西結合的,他所用的配器也是這樣。我們會聽到很多的琵琶、笛子、笙。東方和西方的融合并不總能奏效,但是在這位作曲家手里可以。他用的是簡單的材料——我指的是音樂材料——音符、樂匯、休止符(notes, phrases, rests)。他用得很經濟,但是不吝嗇。他的所用足以滿足他想要的表達。這部歌劇以孤零零的樂隊開始:為室內歌劇服務的室內樂隊。這首被我稱為“前奏曲”的音樂兼具愉悅和焦慮。也有點像小型場所的歌舞表演的味道。隨后在恰當的時機,我們等來了歌手,以及他們帶來的勾心斗角的小故事,這部歌劇是清晰的、緊湊的、懸疑的。每一頁都趨向高潮(至少現在回想起來是如此)。《鳳儀亭》是部很短的歌劇,只有45分鐘。我喜歡大歌劇,現在能一口氣把《指環(huán)》看下來。但是一部45分鐘長的室內歌劇恰到好處。

這里只有兩位歌手,飾演貂蟬與呂布。貂蟬是一個女高音,呂布則是一個“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在林肯中心,沈鐵梅飾演貂蟬,江其虎飾演呂布。用一個詞形容她的歌唱——也可以形容一般意義上的中國歌劇,不管是川劇還是京劇還是其他什么——對于大多數耳朵來說,中國歌劇的歌唱是苦嘰嘰的、鼻音的,就像在危機中的貓叫。但是人的耳朵會調節(jié),這種風格你會逐漸適應。一旦你進入它的世界,你就會發(fā)現這也是合乎邏輯的,是藝術的。我想到了我的美聲唱法的經驗。自然,我一直是欣賞《拉美莫爾的露琪亞》《諾爾瑪》以及其他美聲唱法的杰作。但是我也對美聲唱法是一個整體性的流派產生了困惑。比如為什么歌詞或者表演是悲劇性的或者恐怖的情況下,音樂卻是快樂的。但有那么一天——也許是一個月或一年前,我理解了美聲唱法。好像我開竅了。現在也發(fā)生了同樣的情況,而且很快,我也理解了中國歌劇。沈鐵梅飾演的貂蟬是令人注目的,她在最好的狀態(tài)下,是十分引人入勝的。她的搭檔,江其虎,是令人放心的。(以上是與“郭文景”及“鳳儀亭”相關部分的節(jié)譯)

本文透露出很多美國人對中國作曲家及中國文化態(tài)度的信息。這種態(tài)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們認為可以調節(jié)好自己的審美觀,以迎接全球化帶來的多元文化的沖擊,包括中華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們又覺得這樣一種異文化打破了他們的平靜,心里有種恐慌感。這種態(tài)度正像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11年拍攝的那部紀錄片《中國人要來了》(TheChineseareComing)一樣,反映了歐美對中國崛起的大體態(tài)度。當然,諾德靈格在文中也保留地贊揚了郭文景的音樂以及《鳳儀亭》在美國的這次成功上演。

同時期在《歌劇新聞》上也刊登了勞倫斯·托普曼(Lawrence Toppman)的一篇與《鳳儀亭》相關的評論(By: Toppman, Lawrence.OperaNews. Sep2012, Vol. 77 Issue 3, p67-68. 2p.)。她撰寫過大量音樂、電影等娛樂報道評論內容,應該是一位娛樂版塊的記者。她寫道:

美國斯波萊托藝術節(jié)(Spoleto Festival USA)上今年上演的全是歌劇,而且作者都是健在的音樂家,他們能看到自己作品的演出,這在美國斯波萊托藝術節(jié)36年的歷史上尚屬首次。菲利普·格拉斯(4)菲利普·莫里斯·格拉斯(Philip Morris Glass,1937年1月31日生),美國作曲家。他被公認為是20世紀后期最有影響的音樂制作人。帶來的是《開普勒》(Kepler),是一部音樂畫像,就像他在另一部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EinsteinontheBeach)中已經嘗試過的一樣。郭文景帶來的是《鳳儀亭》,一部對中國歷史中某個關鍵節(jié)點的回眸之作。

乍一看,兩部作品迥然不同,《開普勒》(6月2號上演)音樂上很豐滿,有不止兩幕都采用了這種效果,用的是大量的合唱和常規(guī)的管弦樂隊來講這一故事?!而P儀亭》(上演于6月1號),是一部結構緊湊的獨幕劇,在你剛完全沉浸于兩位歌手的催眠節(jié)奏時它就結束了。但兩部作品都是有關幾個世紀以前的歷史人物,且他們都是為他們的國家的利益而犧牲了個人幸福?;跸s意圖改變她的世界;天文學家開普勒意圖關聯他與宇宙的地圖。這兩個勇敢的、倔強的孤獨者之間確實有著親緣關系。

兩部歌劇的主角,相較之下貂蟬顯得更出彩?!拔覍榇藸奚业纳眢w!”她發(fā)誓道。此時她正計劃消滅一個名為董卓的軍閥,這個董卓是2世紀末的漢代軍閥,把國家弄得支離破碎。貂蟬也放棄了幸?;橐龅南M涸诿宰×硕亢退牧x子呂布之后,她答應倘若呂布殺了他父親她就是呂布的女人。(劇名“鳳儀亭”,正是最后一幕場景的發(fā)生地)

這部歌劇,只有兩個角色,如果不算那個沒臺詞以及最后被刺死的軍閥董卓的話。沈鐵梅飾演舞臺上的花魁,以傳統(tǒng)的帶鼻音的中國式風格演唱,表演也是程式化的,類似掃地般的動作。(她先是色誘兩個強者,然后假意屈從)男高音江其虎以一種恰當的、愚蠢的、色欲熏心的憤怒方式演唱,以顫抖的馬卡白反襯出沈鐵梅女士的堅定。

這部歌劇只有45分鐘,但并不覺得短。因為加拿大導演安東·伊戈揚(《意外的春天》奧斯卡獎提名人選)用各種視覺因素包裝著舞臺:背面的投影,包括字幕,小型的兵馬俑在舞臺軌道移動,他們的影子投射在屏幕上。木偶發(fā)揮了關鍵作用,也許是因為演員也是被他人操縱著的緣故——呂布被貂蟬操縱,貂蟬被未登臺的義父操縱,是他提出了死亡計劃。

肯·蘭姆(即“林敬基”(5)參見《郭文景歌劇<鳳儀亭>7月亮相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http://musicology.cn/news/news_7806.html。)指揮著這個精致的樂隊,該樂隊是傳統(tǒng)西方樂器混雜著二胡和竹笛。隱喻貂蟬的音樂和隱喻呂布的打擊樂,發(fā)出的聲音既富于異國情調,又很熟悉,有時兩者瞬間混合在一起。[《鳳儀亭》七月會在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上演,就像卡佳·薩麗亞諾(Kaija Saariaho)(6)卡佳·薩麗亞諾(kaija saariaho),1952年出生于芬蘭,畢業(yè)于西貝柳斯音樂學院。是出生于芬蘭的巴黎電子音樂作曲家。的《易米麗》(Emilie)2011年在美國斯波萊托藝術節(jié)首演的那樣]

該樂評專業(yè)性較強,對演唱、舞臺設計、導演和樂隊均作了介紹,基本上沒有摻雜個人的喜好。

《紐約客》雜志2012年9月刊也刊登了《鳳儀亭》的相關評論(NewYorker. 7/30/2012, Vol. 88 Issue 22, p13-14. 2p.)?!都~約時報》2012年7月刊登了一篇題為《古遠中國的一幅女性主義圖景》(FeministPlottinginChinaLongAgo),作者為史蒂夫·史密斯(Steve Smith)(NewYorkTimes. 7/28/2012, Vol. 161 Issue 55846, p7. 0p.)。該文摘要如下:

“誰說女人沒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伴隨著這樣的言辭,貂蟬,一位美麗的年輕妓女(a beautiful young courtesan),同時也是《鳳儀亭》的中心角色,主宰著自己的命運?!而P儀亭》是中國作曲家郭文景2004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歌劇。因卷入了義父的密謀中,貂蟬同意用美人計色誘董卓來反對他的義子呂布。她的義父是公元220年左右漢朝一位權臣,試圖挽救腐敗的漢代統(tǒng)治,他在本劇中未露面。貂蟬在本劇中更多的像個同謀者,特別是在最后“鳳儀亭”真相大白時?!而P儀亭》作為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的一部分,星期四晚在紐約杰拉爾德·林奇劇院(the Gerald W. Lynch Theater)首演。誘使呂布殺了董卓后,貂蟬唱道: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該故事選自中國一部著名小說,有著史實依據,盡管貂蟬一角可能是虛構的。)

該文以女性主義視角詮釋了歌劇《鳳儀亭》,應該是饒有趣味的??上е挥姓?,未見全文。

《新聞日報》(刊登了琳達·維納(Linda Winer)撰寫的“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活動介紹”[Newsday,(Melville, NY), Jun 29, 2012],其中指出由伊戈揚執(zhí)導的這部《鳳儀亭》歌劇是一部多媒體作品(the multimedia production),服裝設計是中國服裝設計師韓楓。

《紐約時報》2012年6月刊登有阿蘭·柯金(Allan Kozinn)的文章《所有的世界聚集于美國的一個舞臺》(AlltheWorldonaStageinAmerica)。(NewYorkTimes. 6/5/2012, Vol. 161 Issue 55793, p1. 0p.)文章集中介紹了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的活動,其中談及《鳳儀亭》時,如是說:

美國斯波萊托藝術節(jié)以作品多樣性而聞名,但是其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當代作品的集中呈現?!囆g節(jié)另一部歌劇作品是中國作曲家郭文景的《鳳儀亭》,某種意義上說它有一個情節(jié),是徹頭徹尾的歌劇。不過,星期五在多克大街劇院(the Dock Street Theater)聽到的這部作品,是關于另一個世界的。從聲樂上和器樂上來說,它使用了中西合璧的音色、旋律與和聲,在這兩個風格之間搖擺、游移。一段慟哭的二胡旋律漂浮在西方弦樂和木管和弦之上。聲樂線條則以浸泡于中國戲曲的經過打磨的音色,來承擔那種對傳統(tǒng)來說很外國化的半音進行。(7)“中國音樂學網”“音樂新聞”欄目有《郭文景歌劇<鳳儀亭>7月亮相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http://musicology.cn/news/news_7806.html。對該文的節(jié)譯如下: “美國Spoleto藝術節(jié)無可爭議的證明了自己的多樣性,但其最有力的部分還是對現代作品的呈現上。藝術節(jié)呈現了菲利普·格拉斯的歌劇《科普勒》,周六晚結束的歌劇幾乎是靜止的。因為格拉斯先生和他的劇本作家Martina Winkel就是這么寫的。但是該劇以一種引人入勝的、甚至刺激的方式探索了科學和宗教的關系。 藝術節(jié)的另一制作,中國作曲家郭文景的《鳳儀亭》用一種更傳統(tǒng)的方式,把情節(jié)和歌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部周五晚上在Dock Street劇院上演的歌劇體現的是另一個世界。無論是聲樂上還是器樂上,這部歌劇在音色、旋律與和聲方面體現了作曲家高超的創(chuàng)作手法,中西合璧,流動的音樂讓人目眩神迷。哀怨的二胡旋律漂浮在弦樂和木管的和弦上方。高且陡的歌聲線條在中國戲劇音色中,將明艷的異域風情與傳統(tǒng)合二為一。 故事基于一個關于利用感情干預政治的歷史事件。風塵女子貂蟬,蓄意的欺騙了呂布和董卓,勸誘呂布殺掉董卓,救漢王朝于旦夕之危。一開始,這更像是一部獨角戲:45分鐘的作品我們只能聽到美女貂蟬的聲音,呂布的戲份相比很少。 這部由Atom Egoyan導演的歌劇,由Han Feng設計了絢麗的服飾,Dered McLane場景設計。他們的工作和音樂一樣絢麗。Tsang Kin-Wah設計的現場視頻在一系列幕布上展現,用黑白兩色為觀眾呈現演員不可見的一面,間或有時呈現出皮影戲角色。視頻有中英文標題,有時候字母會從設計師獨創(chuàng)的單詞中飄出來。(Cameron Davis是投影設計師。) 女高音沈鐵梅的鼻音式唱腔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但是你一旦適應了,你就會聽到作曲家對女主角精心地用中國戲劇形式的微妙處理。感謝郭文景先生的西式旋律風格,如Bessie Smith優(yōu)雅的布魯斯般細膩。江其虎的假音唱腔如泣如訴。Ken Lam領導下的美國斯伯雷托藝術節(jié)樂團的樂手與中國樂手的演奏體現了既平衡又令人振奮的美感。 藝術節(jié)樂團很年輕,由音樂學院在校生和剛畢業(yè)的學生組成。很多樂手在樂團里呆了至少三年了。傳言說這個樂團的選拔比長青藤院校還要嚴格。”

《華爾街日報·東亞版》2012年6月5日刊登了海地·威爾森(Heidi Waleson)的文章《在他頭腦中的各種聲音》(TheVoicesinHisHead)(WallStreetJournal-EasternEdition. 6/5/2012, Vol. 259 Issue 130, pD5-D5. 2/5p. 1 Color Photograph.)。文章介紹了斯波萊托藝術節(jié)中上演的菲利普·格拉斯的歌劇《開普勒》以及郭文景的《鳳儀亭》。數據庫無全文,也無摘要。但是“中國音樂學網”卻有相關原文及中譯,因此得以一窺其詳:

斯伯雷托藝術節(jié)制作的郭文景先生的《風儀亭》把東西方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魅力非凡。這部45分鐘、兩個人物的歌劇講述了一個有名的中國古代故事。作曲家用管弦樂隊及四種中國民族樂器應和傳統(tǒng)且獨特的中國式歌劇唱腔。導演Atom Egoyan不可思議的多媒體舞臺,把這部2004年的作品第一次用高科技與中國皮影結合,并將于今年7月底在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展示給觀眾。

傳奇的美女貂禪,是她父親政治布局中的一件法寶。她誘惑了武將呂布和他的義父大軍閥董卓并說服呂布殺掉了董卓。風儀亭意為鳳凰亭,是故事結尾的發(fā)生地。川劇演員沈鐵梅飾演貂禪,善于運用鼻音,采用中國川劇特色的高腔把這個外表柔弱內心堅強的女子表達的精彩之至。

二胡的滑音,琵琶的彈挑輪,笙和中國竹笛的特殊氣口被林敬基指揮下的管弦樂隊的各種西洋樂器或模仿,或拓展直至所有樂器融合在一起,難分彼此。管弦樂隊在沒有演唱的間奏曲部分最熱烈,作曲家為體現京劇小生江其虎飾演的呂布的激進個性,設計的唱腔非常獨特,樂隊伴奏采用了大量的打擊樂,與為沈女士飾演的角色貂禪大相徑庭,仿佛是巴托克再生寫的中國歌劇。[4]

以上是2012年各大媒體對郭文景的歌劇《鳳儀亭》的報道與評論??梢钥吹綄Α而P儀亭》的報道與評論數量可觀,說明了美國斯波萊托藝術節(jié)的影響力以及郭文景《鳳儀亭》歌劇的成功。這些報道與評論總體上客觀地介紹和分析了該作品,有的還不乏溢美之詞。從這些報道與評論中也可以看出西方人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努力。

2011年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舞蹈”專欄刊登大衛(wèi)·道吉爾(David Dougill)的文章(SundayTimesThe. 08/14/2011, p20-20.1p.),介紹了中國芭蕾舞團在英國愛丁堡上演的舞劇《牡丹亭》,該劇由郭文景作曲,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演奏。

2009年10月《紐約時報》刊登維溫·希崴策(Vivien Schweitzer)的文章《鑼、鈸、小提琴融為一體》(Gongs,CymbalsandViolinBlendedintoOneIdiom)。(NewYorkTimes. 10/28/2009, Vol. 159 Issue 54842, p5. 0p.)文章介紹道:

在文革結束后重新開放學校不久,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的幾位1978級作曲家,克服了各種困難,開始了他們的專業(yè)生涯。他們中的大多數曾闊別家庭,被下放到農村參加集體勞動,在那里他們學習音樂都是秘密進行的。作為古代通道項目的一部分,卡內基音樂廳的現代音響藝術節(jié)迎來了中國文化:周一晚恒星室內樂團ACJW上演了由1978班4位移居西方的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室內樂作品,他們是陳其鋼、陳怡、盛宗亮、周龍——還有一位仍留在中國,那就是郭文景。

2009年11月11日的《紐約時報》刊登了史蒂夫·史密斯(Steve Smith)題為《來自中國的鑼、竹笛以及其他意外》(Gongs,BambooFluteandtheUnexpectedfromChina)。(NewYorkTimes. 11/11/2009, Vol. 159 Issue 54856, p2. 0p.)文章說,演奏大量不熟悉的當代音樂作品肯定會遭致一些音樂家群體的質疑,但是新茱莉亞室內樂團(the New Juilliard Ensemble)似乎正在大踏步地做這件事。該團體計劃在周一于愛麗絲·圖里音樂廳(Alice Tully Hall)舉辦這樣的音樂會:“如今作曲家生活和工作在中國了!”在卡內基音樂廳“古代通道藝術節(jié)”(festival Ancient Paths)最后的安排是“現代音聲”(Modern Voices)。音樂會安排是有道理的:音樂會上演了6部作品,李劭晟的《月際線》(SkylineontheMoon)是一部全新作品,朱踐耳的《第四交響曲》標榜為西半球首演,葉小剛的《九駿圖》(NineHorses)接受了它紐約第一次亮相,其他3部作品,劉索拉、郭文景和賈達群的,已成為新茱莉亞室內樂團的保留曲目,據推測,這幾部作品的演奏員均未受過喬爾·薩克斯(Joel Sachs)的指導。

2009年10月21日的《華爾街日報·東亞版》刊登了易拉利亞·瑪利亞·薩拉(Ilaria Maria Sala)撰寫的文章《什么是曾被禁止的》(WhatwasOnceForbidden)(WallStreetJournal-EasternEdition. 10/21/2009, Vol. 254 Issue 95, pD7. 0p. 1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該文是對郭文景的一篇專訪,郭文景回憶了他如何在孩提時(文革期間)接受音樂訓練表演八大樣板戲的。郭文景是1978班的學生,是文革結束后中國第一批作曲家群體成員。2009年10月26日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將迎來1978班成員的一場音樂會。

2007年的《阿德萊德》雜志“廣告”版刊登了斯蒂芬·惠靈頓(Stephen Whittington)撰寫的《搖滾的游行》(RockingtheParade)。[Advertiser,The(Adelaide). 09/28/2007.]文章介紹了2007年9月28號在登斯坦劇院(Dunstan Playhouse)上演的幾部中國作曲家作品。其中有郭文景的《炫》(Parade):

傳統(tǒng)音樂與現代世界音樂的形式的融合在此可以一現端倪,來自亞洲的當代古典音樂在我們的領軍管弦樂樂團和室內樂團的節(jié)目中得以出現。

郭文景的《炫》,是為中國戲曲中的鑼鼓做的巧妙編排的作品,戲曲鑼鼓擺在一張桌子上,由3位打擊樂手演奏。3位打擊樂手的演奏非常出彩,這是一部視聽感都非常引人入勝的作品。

2002年7月《紐約時報》刊登了安東尼·托馬斯尼(Anthony Tommasini)撰寫的有關歌劇《夜宴》的評論文章《一位政府官員的慵懶生活,以一種藝術畫卷的方式訴說》(AStatesman'sIndolentLife,asToldonanArtfulScroll)(NewYorkTimes. 7/26/2002, Vol. 151 Issue 52191, pE2. 0p. 1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

2002年7月的《紐約時報》刊登了阿蘭·柯金(Allan Kozinn)的文章《免費音樂會關注中國室內樂作品》(FreeConcertConcentratesonChineseChamberMusic)。(NewYorkTimes. 7/26/2002, Vol. 151 Issue 52191, pE5. 0p.)文章稱,由喬爾·薩克斯執(zhí)導的林肯中心藝術節(jié)在2002年7月22日,與茱莉亞劇院上演了由郭文景、盛宗亮作曲的歌劇。

2002年2月《澳大利亞人》雜志刊登了理查·約翰的文章《最新作品搶先看——珀斯藝術節(jié)》。(Australian, The. 02/18/2002.)該文介紹內容涉及郭文景的《夜宴》,“《夜宴》是非凡的和精湛的作品(an extraordinary and exquisite work)。伴隨著一段深思熟慮的導演和技術精湛的作曲的旅程,這部歌劇似乎凝固了時間,深入到人的靈魂去傳遞一則永遠的遺憾的傷感故事。主演龔冬健(飾演韓熙載),尤鴻飛(飾演新竹)以及江其虎(飾演李煜)都是卓越的歌唱的優(yōu)秀典范,在假聲男高音的聲線發(fā)揮上更是如此。吳蠻的琵琶演奏得心應手,鬼斧神工,愛得·斯潘納德(under Ed Spanjaard, Ensemble Modern)室內樂團才華橫溢,準確演繹了這部作品稀疏而富有意義的音響的要求?!?/p>

2001年4月的《紐約時報》刊登了茜拉·梅爾文(Sheila Melvin)和蔡金東(Jindong Cai)(8)網上只搜到蔡金東的信息,百度百科寫為“蔡金冬”:美國最活躍的中國指揮家?,F任美國斯坦福大學指揮教授,交響樂研究部主任,斯坦福交響樂團指揮。他極力推動中國作品在美國的傳播,指揮過周龍、陳怡、譚盾、盛中亮(應為“盛宗亮”)、瞿小松、王西麟等中國作曲家的作品。撰寫的文章《一場嚴峻革命后的接班人》(TheOffspringofaGrimRevolution)(NewYorkTimes. 04/01/2001, Vol. 150 Issue 51710, Section 2 p1. 0p. 1 Color Photograph.)。文章討論了文革后中國音樂傳統(tǒng)的重生;20世紀70年代后由中央音樂學院培養(yǎng)的新一代杰出作曲家的大致輪廓,包括譚盾、陳怡、周龍、郭文景、瞿小松、葉小剛;他們在西方世界的成功;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傳統(tǒng)音樂在中國現代交響樂中的影響。

從以上所摘選的2001-2012年西方媒體對郭文景的評述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第一,西方媒體對中國作曲家的評價,取決于中國作曲家的作品是否能在西方主要演出場所上演。中國作曲家的“拳頭產品”越多,自然西方媒體就越關注?!而P儀亭》被西方媒體大量報道就說明了這一點。這就要求我們的作曲家要有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多提供質量上乘的音樂作品,并且能成功進入國際一流的演出場所演出。

第二,西方媒體對于郭文景作品的理解整體上是正確的,有的評論還顯示出過人的鑒賞力以及學習中國歷史以及文化的虛心態(tài)度。一些媒體確實在踐行“多元文化”的觀念,對郭文景作品中的中國元素作了恰如其分的評述。這也可見西方主流媒體的敬業(yè)以及對文化的深刻理解力。

第三,西方媒體對郭文景的作品的解讀,主要以其西方管弦樂、歌劇等因素為理解的基礎和起點,反映了西方管弦樂、歌劇等音樂傳統(tǒng)的強大生命力。西方人正是在這一“文化底色”基礎上才能夠接納、理解郭文景的作品。這也可以看出文化理解與文化審美的民族性。

二、西方學術界對郭文景的評價

筆者用另一外文數據庫“歐美博碩論文全文數據庫(PQDD)”,只搜集到一篇與郭文景相關的博士論文,是2015年耶魯大學“亞洲學”(Asian Studies)學科專業(yè)博士論文。題為《中國風景圖:1978-1989年間的器樂研究》(FiguresoftheChineseLandscape:AStudyofInstrumentalMusic, 1978-1989),作者為阿蘭·費池·賈得(Aaron Fitch Judd)。文章摘要如下:

20世紀80年代早期,正是中國剛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在作曲領域,存在著一場與境內“背道而馳”的運動。鄉(xiāng)村場景出現在不同流派的室內樂、歌曲、歌劇作品的題目、內容、訪談以及意象當中:村莊、山川、森林、峽谷……(兼用五聲、無調性、實驗音樂等各種風格)。作曲家特別青睞中國境內最富有多樣性的、最野性的、最荒涼的那部分:南部和西部風景。這種不一般的、小說般的傾向變成一種向藝術化情調趨勢轉化的一個部分,也就是1985年音樂學家王安國命名的“新潮音樂”的一部分。曾有音樂家和評論家提及這個轉向鄉(xiāng)村的時代,但是尚未有全方位的研究。本文試圖填補這一空缺,并且提出有關這一時期的基本問題:作曲家在遙遠的鄉(xiāng)村尋找什么?他們最終發(fā)現了什么?這一基本問題通過分析器樂作品來提出,包括標題、內容、作曲家訪談以及二手的資料。受新潮音樂本身的激勵,或者受中國畫作簽名或題詞的啟發(fā),同時受人類生態(tài)批評主義的影響,我的分析在方法上涉及范圍很廣,也是有選擇性的,同時也是即興的。眾多孤立的線索中有一個單一的主題貫穿:個人在野外或風景區(qū)的旅行的主題。受C.S.萊維斯“神話中的邏輯”的啟發(fā),“旅程”的理念喻示著一個故事或者一個神話,人和自然以一種特定的方式相互關聯于其中。在一些例證中,涉及的一些人是標題音樂作品的意象主題,其他一些作品則是聽者的樣板。有關風景的模糊概念以突出地嵌入、特別命名或者以對應的品質的方式加以運用。最終,這個關鍵術語“形象”概括了工程和意料中的結果這樣的事實中的各種個性。每一章節(jié)的結果也以一種便捷的方式進行了提要概括,類似于布魯姆式的“校正比率”的便捷形式,或者反之,一種修辭式形式。本文分為“導論”、5個章節(jié)以及“結論”部分。導論簡要辨明了這一課題的愿景、范圍、局限及特點。第一章基于當前文獻,廣泛回溯了“新潮運動”和它在南部和西部鄉(xiāng)村的興趣所在。筆者指出,對中國風景區(qū)的強烈興趣,顯然不僅體現在當代作品中,也反映在中國早期現代音樂中。其獨特性在于其強烈的積極性和自然的解放形象。第二章到第四章概括介紹了周文中、周龍、瞿小松、莫五平和郭文景的個別作品,對之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解讀。這些作品都是各種層次的風景小品,從文字畫和隱含的內容到正式的和技術性的類似物,到整個自然。第五章是對第一章的回應。文中并未強調積極性和解放的一面,新潮音樂喻示著古代的、神秘的、幻想的和異乎尋常的那種魅力。這一章節(jié)的方法運用比前幾章更為深思熟慮和刻意:整個新潮音樂期間對“風景”的音樂想象和描繪,通過超過500首音樂作品的標題得以揭示和傳達。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重鑄弗朗哥·莫雷蒂“遙遠的閱讀”這一加強魔力的目的,這一章節(jié)也提供了這篇論文僅有的有關方法學的延伸性討論。最后,“結論”部分概括了該文以及前涉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引導我們加深對新潮時期有關“風景”問題的理解:這并非一種民族主義或者音樂風格的運動,而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嶄新宣告。[5]

該論文的第四章是對郭文景《川崖懸葬》和《巴》的討論。賈德列舉了被周晉民(9)周晉民教授畢業(yè)于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現任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弗吉尼亞大學客座教授。稱為“四川系列”的郭文景作品,并認為,雖然郭文景20世紀90年代和新世紀后拓展了作曲領域,在影視音樂和歌劇(中西風格兼具)都很著名,但是,這一四川題材激發(fā)下的早期作品是他風格形成的實驗室,對理解他后來的音樂有巨大意義。[6]該章節(jié)揭示了郭文景早期作品《巴》對自然和人的關系的探討。賈德特別分析了該作品方框4到方框5由“悲慟”到“歡快”的突然轉換,認為它與肖邦f小調幻想曲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結尾處哽住,新段落開始都是采用新速度以及新調式調性,但兩曲的不同在于肖邦曲終變?yōu)榻^望的掙扎而郭文景則是歡快的嬉鬧。他還認為該曲“歡快的”那部分與賀綠汀《牧童短笛》的中間段有很多共同之處,都是一種生動的鄉(xiāng)村舞曲風格?!栋汀酚幸环N“嫁接”的品質:將兩個截然不同的樂思集合成一首作品。這種AB結構形式的作品在許多古箏、笛子曲里可以見到,也類似于匈牙利“拉斯-弗里斯”曲式(lassu-friss form)。但是作者有意軟化兩個部分的對立,而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手法。如大提琴的泛音段。

賈德的博士論文以郭文景及其作品《巴》壓臺,認為郭文景的作品不是將區(qū)域情感以方法或者行為轉化成音樂的,而是以情感本身的內容和特點化為音樂的。在《巴》這首作品中他聽到了頭腦和心靈的爆炸、裂隙以及疑惑。[7]

該博士論文以新潮音樂作曲家群體關注鄉(xiāng)村圖景的話題切入,并對之進行創(chuàng)作理念、創(chuàng)作方法等分析,確實是非常有意義的解讀。

相對于21世紀西方學術界對郭文景研究的寂寥,筆者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荷蘭音樂學家高文厚夫婦為代表的西方學術界對“新潮音樂家”群體和郭文景本人的研究是深刻的、富有見地的,并且,他們的學術研究甚至影響了作曲家本人的創(chuàng)作取向。

高文厚(Frank Kouwenhoven,1956年5月21日生),荷蘭萊頓人,音樂學者。他就讀于荷蘭烏德列支大學攻讀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自1978-1986年間曾任作家和記者,此時已經常來中國并進行有關中國音樂的實地考察。與他的妻子和學術伴侶施聶姐一起出版了很多中國音樂的研究成果。1989年,他作為主要發(fā)起人之一共同創(chuàng)辦了“歐洲中國音樂研究基金會”(the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Chinese Music Research ,簡稱CHIME,中文“磬”),其任《磬》雜志的主編。他也出版了不少有關中國的影片和CD,組織了中國音樂的展演活動以及為中國音樂家組織了不少在西方的音樂巡演活動 。(10)資料來源于領英:https://cn.linkedin.com/in/frank-kouwenhoven-chime-2231a05。

施聶姐(Antoinet Schimmelpenninck,1962-2012),荷蘭漢學家,一生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音樂吳歌的研究以及中國音樂在西方的推廣與傳播。她以一個外國“局外人”的身份運用“雙重視角”來分析、研究吳地音樂。以客觀、寫實的寫作手法,真實地還原了吳歌的起源及現狀。不僅將一種新的“跨文化—多學科交叉”研究意識引入中國,還建立了中國音樂與西方漢學研究的平臺,使中國傳統(tǒng)音樂與西方漢學研究領域更好的發(fā)展聯系。與此同時,施聶姐還為中國音樂在歐洲的傳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她與其他幾個漢學家在萊頓創(chuàng)立了“中國音樂歐洲基金會”,積極參與創(chuàng)辦刊物《CHIME》,定期在世界各地組織音樂活動(有些活動延續(xù)至今)以及在萊頓建立了歐洲第一個傳播中國音樂的圖書館。在基金會成立后她經常資助中國音樂家及其民間樂團、歌手出國演出學習,積極地推進中國音樂在歐洲的傳播。[8]

紀錄片《驚雷》由荷蘭斯卡拉比影業(yè)公司(Scarabee films)制作發(fā)行,范·艾琳·弗里普斯(Van Eline Flipse)導演。影片講述了中央音樂學院1978級5位作曲才子譚盾、陳其鋼、瞿小松、莫五平以及郭文景的成長經歷以及已經在國際樂壇初獲聲譽的作品。在影片中,譚盾一會說普通話一會說英語一會又說湖南話,陳其鋼則一口法語,瞿小松只講英語,莫五平的聲音則是以普通話念家信的方式出現的。而最奇崛的就是郭文景,他在片中自始至終講的都是普通話。

該片的副制片以及翻譯就是施聶姐,在影片中,她擔任郭文景歌劇《狂人日記》男主角的中文翻譯、影片畫外音以及助理制片人。高文厚在片中也承擔了部分工作。

高文厚、施聶姐對郭文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論文《郭文景——一幅作曲家的肖像》中,該文首先發(fā)表于1997年《CHIME》10-11月號“春/秋”P.9-49,2002年由安魯新譯出,后發(fā)表于《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和第3期。

該文以采訪錄與作者評論“夾敘夾議”的方式行文,追憶了郭文景從出生到1997年《大提琴協(xié)奏曲》40多年的人生經歷及代表作品。其中對每部作品的評述都是在研究基礎上進行的,因而都非常精當。特別是,文章發(fā)表前經過郭文景本人審閱,郭文景在注釋中直接與作者對話,指陳失誤,闡述心態(tài),自我評述反思,雖然僅只言片語,但是彌足珍貴,從而使得該文成為研究郭文景最為重要的文獻之一。

文章有如下小標題:“在歌舞團里演奏(1970-1977)”“沙皇的騎兵(1975-1976)”“在音樂學院中的歲月(1978-1983)”“巴托克、肖斯塔科維奇和‘葬禮’音樂(1983)”“回到四川老家(1983-1990)”“《蜀道難》(1987)與四川的最后幾年”“《社火》,一種民間鄉(xiāng)土祭祀(1991)”“《狂人日記》(1994)”“《甲骨文》(1996)”“訪美(1996)”“《大提琴小協(xié)奏曲》(1997)”“郭文景作品目錄選”。

文章對郭文景作品的總體評述是“郭文景的音樂常常是陰沉、狂暴和神秘的,滲透出像他的出生地重慶那般烏云覆蓋、陰森森的氣氛。他的樂隊作品和戲劇作品以吃人者、神秘的山崖懸棺和獸骨上的古老文字為題材。與之相反,近期由倫敦阿爾梅達歌劇院委約的歌劇作品《夜宴》(首演于1998年7月10日)則更多地發(fā)掘出音樂的抒情氣質。在日常生活中,這位現年41歲的中國作曲家完全不是那種陰郁或神秘的性格。但是他也有粗魯和暴躁的時候,這很可能是他的某些作品帶有尖刻狂暴意味的原因?!盵9]這一評述對于郭文景早期以四川為創(chuàng)作題材的作品的確非常適合。文中也透露出郭文景創(chuàng)作風格轉型的關鍵節(jié)點,如文中“注20”,郭文景寫道:“1999年后,我改變了‘只有漢族音樂才是我自己的文化’這一觀點,并寫了合唱《天地的回聲》、大提琴八重奏《離垢地》和管樂七重奏《西藏的聲音》這一類作品。2001年的豎琴協(xié)奏曲更是用了日本的音樂素材?!盵10]這是解讀郭文景作品轉型的一把鑰匙。

高文厚夫婦以與作曲家對話的方式,深入了解作曲家的行跡與內心世界,同時也展示了采訪者和受訪者不同的文化立場,可以說這是真正的文化交流、文化碰撞。同樣生動的場景在影片《驚雷》中也有反映。正因為有這樣成功的跨文化交流的積淀,才使得“新潮作曲家”們的作品在世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

三、簡評

從以上筆者搜集的部分西方郭文景研究、評論文論可以大致看出以下幾點:

第一,西方對中國作曲家的認識程度在進一步深化,認可度也在進一步提高。這從《紐約時報》《紐約客》以及《紐約紀事報》等文獻都可以看出來。這些報紙都是世界主流媒體,這也可以看出中國作曲家的世界影響日趨增強。

第二,西方對中國作曲家的認識,是以中國作曲家作品在西方的上演頻率為基礎的。比如,《鳳儀亭》在斯波萊托藝術節(jié)頻繁亮相,就帶來了西方媒體對郭文景和《鳳儀亭》的持續(xù)關注,也就認識了中國戲曲獨特的唱法等等。

第三,西方專業(yè)音樂評論界對中國“新潮音樂”作曲家的認識,是基于西方音樂傳統(tǒng)的認識。他們常常將中國作曲家的獨創(chuàng),與西方藝術音樂的傳統(tǒng)進行比較或比附,試圖將之納入西方藝術音樂的發(fā)展歷史脈絡中。

第四,深入研究中國作曲家創(chuàng)作思想、手法以及個人成長背景的文論目前還不是很多。這主要是跟國內音樂學界相比而得出的結論。相比起國內對郭文景作品的深入解讀,如李吉提教授的解讀、婁文利博士的解讀等,西方評論界的解讀似乎還浮于表面。

中國學者對郭文景的研究是基于理解的研究,如李吉提以下這段評論:

這就難怪他的由兩架鋼琴與交響樂隊演奏的音詩《川崖懸葬》在美國上演時,《舊金山記事報》評論中又有這樣的批評:“雖然這部作品很令人贊嘆,但仍有它的缺點……看起來不是缺乏現代音樂語匯,而是缺乏對純古典作曲法的駕馭……使人覺得郭文景的樂思太豐富了,以至他過于注意呈示,而展開不足。常常似乎能聽出郭文景每天停筆的地方,似乎每天都有新想法”——顯然,這位評論家是希望聽到類似西方古典奏鳴曲式的音樂表述方式??上惶煜ぶ袊降囊魳繁硎隽晳T與結構形式,而郭文景卻正是愿意采用中國式的思維邏輯表述音樂,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喜歡博采中西古今音樂結構之長,自由創(chuàng)作音樂的新一代作曲家。曲式問題,也許他并沒有刻意的樣式追求——象不少現代的年輕人一樣,并不在乎一定是西裝或是馬褂,只要服裝能穿著舒適、并且能穿出個性來,就是個人服飾的最佳選擇。[11]

筆者更欣賞20世紀90年代荷蘭音樂學家高文厚夫婦對郭文景的深入解讀。他們?yōu)榱松钊肜斫夤木暗淖髌?,曾廣泛接觸“新潮音樂家”群體,以便取得宏觀視野,他們曾數次采訪郭文景,也曾跟隨,甚至主動聯系荷蘭一些樂團演繹郭文景的作品,這樣他們從音樂到文化層面都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而成為郭文景作品和創(chuàng)作思維的最佳詮釋者。當然,在提倡“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今天,我們國內學者,不僅要有認識解讀當代作曲家作品藝術魅力的能力,而且應該涌現更多像高文厚夫婦、李吉提這樣的學者,將它們向世界推介、傳播。

(附注:本文亦受助于江蘇省常熟理工學院師范學院2018年度創(chuàng)新課程立項建設項目“中國民族音樂”。)

猜你喜歡
藝術節(jié)作曲家歌劇
“身必由己”的藝術家——旅美中國作曲家梁雷的藝術人生閱讀
遇見藝術節(jié)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見藝術節(jié)
長大可當作曲家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jié)”海報
程諾:我想成為鋼琴作曲家
從門外漢到歌劇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劇
歌劇要向戲曲學習
從門外漢到歌劇通 歌劇在路上
2017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jié)
阳原县| 开封市| 井研县| 蒲江县| 张家港市| 满洲里市| 堆龙德庆县| 新巴尔虎左旗| 金秀| 孟津县| 福贡县| 历史| 辽阳市| 北安市| 建德市| 莆田市| 漠河县| 肇州县| 宁城县| 孝义市| 伊宁县| 乐山市| 嘉祥县| 富锦市| 军事| 峨眉山市| 南昌县| 泾阳县| 芦溪县| 越西县| 贡山| 政和县| 三原县| 泽普县| 山西省| 莱西市| 拉孜县| 阿拉尔市| 新营市| 修文县| 凤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