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陽娟
【摘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以思維提升為核心目的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順應“閱讀期待”,自主提出問題;實施 “彈性設計”,引導自讀自悟。在課文的“矛盾沖突”中,引發(fā)思維激蕩,從“預設”走向“生成”。
【關鍵詞】彈性設計? 思維? 生成
閱讀過程是閱讀個體的感悟和體驗建構的過程,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的千差萬別,因此,思維活動各不相同。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引發(fā)思維激蕩呢?
一、順應“閱讀期待”,自主提出問題
“閱讀期待”源自于美學,它是讀者自己內心預想的情景,反映讀者的知識層次個人愛好和閱讀能力,構成一種綜合的閱讀要求和欣賞水平。不同的個體所體現出來的“閱讀期待”也是千差萬別的。如有的想印證自己預想的結果,側重于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對閱讀的方方面面都有興趣;有的則僅是獵奇,關注是否能獲得新奇的信息。在課堂教學中順應學生的期待和需要,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并提出自己想要了解或有疑難的問題。從問題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捕捉到學生最想了解什么,最需要了解什么。然后通過問題的歸類整理,使問題更加規(guī)范、系統(tǒng),從而使閱讀方向明、動力足。如教學《冀中的地道戰(zhàn)》一文,出示題目就可以質疑,學生會抓住“冀中是哪里?”“地道里如何作戰(zhàn)?”“這些地道設計有什么巧妙的地方?”這三個大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學生的自主提問,突出了學生具有個性特征的自我求知、自我探索的過程。教師對問題的即時處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參與熱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良好氛圍,促進了個性閱讀的形成。
二、實施 “彈性設計”,引導自讀自悟
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我們在設計時往往喜歡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一種“線性序列”,殊不知就在不知不覺間給自己和學生來了個五花大綁!試想,學生在課堂上還有什么激情、靈感可言?教學設計富有彈性和開放性,給學生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間,給予他們自由施展才能的天地,我們才能將學生的思維解放出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情為依歸,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擺脫“標準答案”的束縛,將學生引向一個更為廣闊、更為開放的空間。 如《落花生》一課,教師問:“從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示?”這是個富有彈性的問題,學生根據自身的認識和體驗,可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作出闡述。有的從教材的原意出發(fā),認為應該像落花生那樣,做個埋頭苦干、默默無聞的人;有的則結合現代社會價值觀,提出:現在是市場經濟,一個人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銷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樣默默無聞,恐怕連一份合適的工作都難以找到;還有的來了個折中:落花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很可貴,但她一味等待別人來發(fā)現的思想不可取,因為如果沒有人發(fā)現,不就埋沒一生了?因此,該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時候,就要踏實工作,不炫耀,不張揚,像落花生一樣。該需表現自我、展示才華的時候,就得有蘋果、桃子、石榴那樣的勇氣。這里,學生之所以能萌發(fā)如此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和濃厚的個性色彩、答案迥異的見解,完全是因為設計的開放,設計的彈性。
三、挑起“矛盾沖突”,引發(fā)思維激蕩
“個性化閱讀”的課堂教學應是一個在平等、民主而略帶激昂的氛圍中,思維激蕩,火花閃耀,生動熱烈的過程。但傳統(tǒng)的的教學設計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的全盤授予為途徑,以教師的主觀指令為基礎,以強行灌輸為特征,以教學預案的絕對權威為理念的僵化設計。學生失去了思維的自由,失去了學習的個性。
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引發(fā)認知的沖突,激起思維的矛盾。如《學習閏土》一文后引導學生辯論:你向往閏土的生活嗎?正方學生1:閏土的生活內容豐富多彩,他可以去捕鳥、撿貝殼、看瓜,我也真想到海邊、到沙地里,體驗這種生活。正方學生2:閏土認識很多很多的動物,見識廣。同時,農村的生活培養(yǎng)了他的大膽勇敢。我喜歡。反方學生1:閏土的生活也只不過局限于一個小圈子,也只是四角的天空而已,而書中的知識是廣博無邊的。反方學生2:在農村里很多人相信迷信。戴一串貝殼在孩子手腕上或腳踝上,可以避邪等做法就是證明。學生在問難辯駁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突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啟迪、激勵、加速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四、“預設”走向“生成”,珍視獨特感受
“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葉瀾語)這就需要我們拆除教師和學生之間壁壘森嚴的藩籬,用平等、民主、寬容來取代強制專斷與師道尊嚴,營造一個允許犯錯、允許自由辯論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的空間里,學生才能暢所欲言,個性才能得到張揚,探索才能得以實施,創(chuàng)新也才能如期而至。當教學《田忌賽馬》一文時,我在總結課文時,讓學生說說最喜歡的人物和理由,絕大部分同學都正中我的下懷,選擇了“孫臏”,這也是我的預設的答案??善幸晃黄饺绽镎{皮透頂的同學說喜歡“齊威王”,理由是:“既然是比賽,就要遵守規(guī)則。馬的出場順序應該有規(guī)定的。孫臏隨意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因視為犯規(guī),而齊威王則是自始自終遵守規(guī)則。所以我喜歡他。”此時,我真是對他刮目相看。他擺脫了“預設”的消極思維定勢,從另一個角度去評價人物,真是匠心獨運。我對他個性的見解大加贊賞,并讓同學再深入討論,如果沒有規(guī)定馬的出場順序,你作為齊威王的謀士,有沒有辦法讓齊威王再贏一次。這下學生又一次展示了他們的靈性和風采。“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學生的稟賦和潛能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預設”才能走向“生成”。
綜上所述,只有平等輕松的學習氛圍,開放彈性的教學設計,自主互動的學習方式,才能引發(fā)思維激蕩,課堂才會煥發(fā)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