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志明,李亞兵,黃 茗,江 南,陳 武*,尹先清
(1.長江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2.中石油HSE重點實驗室長江大學分室,湖北 荊州 434023;3.中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臨盤采油廠,山東 臨邑251500)
隨著油田開采進入中后期,需要采取各類增產(chǎn)、穩(wěn)產(chǎn)措施,大量采油助劑殘液進入原油破乳脫水、計量流程中,使乳狀液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嚴重影響了原油生產(chǎn)[1]。如酸化解堵液含酸、洗井液,熱洗返出液含各種表面活性劑等,這些含復雜作業(yè)返排液的采出液進入集輸系統(tǒng)后,使原油乳狀液中油水界面張力降低,采出液穩(wěn)定性增強,破乳難度加大,油水分離困難,而且分離出來的水中含油量高,影響后續(xù)石油的運輸及處理[2]。為此,國內(nèi)有學者做了一些針對性的研究工作,如方洪波[3]考察了起泡劑對埕東采出液油水界面性質(zhì)及乳狀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起泡劑能夠吸附在油水界面,降低乳狀液的界面張力及電位,增大界面剪切黏度,使界面膜剛性增強,提高了乳狀液的穩(wěn)定性,使脫出水變得渾濁不清。吳洪特等[1]研究發(fā)現(xiàn),油田化學劑聚合醇、正電膠、土酸對原油破乳脫水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張付生等[4]考察了驅(qū)油劑對三元復合驅(qū)采出液破乳脫水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乳狀液中加入單一的堿、表面活性劑或者聚合物對脫水率的影響都較小;當堿、表面活性劑、聚合物混合加入后,對脫水率和脫出水色的影響都較大;發(fā)現(xiàn)含3種驅(qū)油劑時液滴明顯減小,乳狀液類型也從油包水(W/O)型轉(zhuǎn)化成油包水包油(O/W/O)型,說明3種驅(qū)油劑之間存在疊加作用,能增大原油采出液的破乳脫水難度。
作者探究臨盤采油廠井下作業(yè)返排殘液對盤二聯(lián)合站(盤二聯(lián))在用破乳劑的原油破乳脫水的影響,同時利用微觀界面性質(zhì)和宏觀脫水率,考察原油乳狀液pH值對其穩(wěn)定性的影響,并篩選抗返排殘液干擾的原油乳狀液破乳劑。可為深入了解原油開采過程中使用的化學劑對原油乳化狀態(tài)的影響,解決返排殘液對油田生產(chǎn)的影響提供科學依據(jù)。
甲苯、無水乙醇、甲醇、二甲苯、石油醚、鹽酸、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
Agilent ICS-2100型離子色譜儀,戴安中國有限公司;FA25D型高剪切分散乳化機,上海弗魯克機電設備有限公司;Leica DMS1000型數(shù)字顯微鏡,德國徠卡公司;S94H型微電泳儀,上海中晨技術(shù)設備有限公司;TX500C型旋轉(zhuǎn)滴界面張力儀,美國科諾工業(yè)有限公司;DV-Ⅱ+Pro型數(shù)顯黏度計,美國 Brookfield 公司。
原油、井下作業(yè)返排殘液(熱洗返出液、高壓充填掛濾返排液、乳液壓裂液返排液、復合纖維固砂防砂返排液、酸化返排液)、水樣(七區(qū)八區(qū)油水混合物分離水),取自臨盤采油廠。原油的物性參數(shù)見表1,現(xiàn)場采出水樣的離子成分見表2。
表1 原油的物性參數(shù)/%
表2 現(xiàn)場采出水樣的離子成分/(mg·L-1)
1.3.1 原油乳狀液的制備
先將原油樣品置于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單一/混合返排殘液,另外添加現(xiàn)場取回的水樣,配成體積含水量為40%的原油乳狀液,攪拌約8~10 min,置于比脫水溫度低5~10 ℃的恒溫水浴缸內(nèi),待用。
1.3.2 破乳劑性能評價
參照石油天然氣行業(yè)標準SY/T 5281-2000《原油破乳劑使用性能檢測方法(瓶試法)》,在43 ℃條件下進行破乳實驗,觀察油水界面,記錄脫水量。
1.3.3 乳狀液Zeta電位的測定
實驗所用乳狀液為W/O型,不能直接測得Zeta電位,因此,測定乳狀液水相Zeta電位。取適量乳狀液脫出水,放入樣品皿中,置于Zeta電位儀中,每組測10次,計算Zeta電位絕對值的平均值。
1.3.4 界面張力的測定
調(diào)節(jié)水樣的pH值,然后以不同pH值的水樣為外相,以七八區(qū)混合油為內(nèi)相,采用旋轉(zhuǎn)滴界面張力儀測定43 ℃時不同pH值的水與原油間的平衡界面張力。
1.3.5 乳狀液黏溫曲線的繪制
將配制好的乳狀液放入水浴鍋中,用布氏黏度計測量40~85 ℃區(qū)間內(nèi)黏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每個樣品測量3次,取平均值,并繪制黏溫曲線。
1.3.6 原油乳狀液滴的粒徑分布
調(diào)節(jié)水樣的pH值并與原油混合制成原油乳狀液。取一滴原油乳狀液滴在載玻片(8.5 cm×2.5 cm×0.2 cm)上,將蓋玻片(2.0 cm×2.0 cm)放在液滴上,制成壓片,在數(shù)字顯微鏡下觀察乳狀液的形貌并拍照,再利用Nano Measurer軟件統(tǒng)計分析乳狀液滴的粒徑分布。
2.1.1 單一返排殘液對原油破乳脫水的影響
將盤二聯(lián)5種井下作業(yè)返排殘液(熱洗返出液、高壓充填掛濾返排液、乳液壓裂液返排液、復合纖維固砂防砂返排液及酸化返排液)分別按10%(體積分數(shù),下同)、20%加入原油乳狀液中,破乳劑加量為10 mg·L-1,破乳溫度為43 ℃,探究單一返排殘液對原油破乳脫水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3。
由表3可知,5種單一返排殘液對盤二聯(lián)在用破乳劑的破乳脫水速度及脫水率都有抑制作用,其中熱洗返出液、乳液壓裂液返排液、復合纖維固砂防砂返排液及酸化返排液的抑制作用較為顯著。當加入20%乳液壓裂液返排液、復合纖維固砂防砂返排液或酸化返排液后,原油脫水后油水界面不齊;而加入熱洗返出液和酸化返排液大大減慢了破乳脫水速率。在實驗加量范圍內(nèi),其抑制作用大小依次為:酸化返排液>熱洗返出液>乳液壓裂液返排液>復合纖維固砂防砂返排液>高壓充填掛濾返排液。
表3 單一返排殘液對原油破乳脫水的影響
5種單一返排殘液對盤二聯(lián)在用破乳劑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因為:酸化返排液中的H+激活了原油中的環(huán)烷酸,增加了乳化劑數(shù)量,而且酸液與原油接觸后可能生成一些以瀝青質(zhì)、膠質(zhì)為主要成分的酸化淤渣,導致界面膜厚度增加,增大了破乳難度[5];熱洗返出液主要是一些防蠟表面活性劑,但當熱洗返出液含量過高時,會增大乳狀液的乳化程度,導致脫水困難;乳液壓裂液返排液和高壓充填掛濾返排液的主要成分為瓜膠液,復合纖維固砂防砂返排液的主要成分為環(huán)氧樹脂類衍生物,二者均為高黏聚合物,可增加乳狀液黏度,增強乳狀液的穩(wěn)定性;油井返排殘液中有的還含有石蠟、膠質(zhì)、瀝青質(zhì)及砂、懸浮物等雜質(zhì)。固體顆??赡軙降接退缑?,在液滴間形成了一個立體屏障而阻礙液膜排液和液膜破裂;當固體顆粒和表面活性劑同時存在時,表面活性劑可能會使固體顆粒形成小的絮體,吸附到界面上后會形成更加牢固的膜,使液滴之間難以聚合,增強乳狀液的穩(wěn)定性[6]。
2.1.2 混合返排殘液對原油破乳脫水的影響
將5種返排殘液逐一等體積混合:A,熱洗返出液+高壓充填掛濾返排液(1∶1,體積比,下同);B,熱洗返出液+高壓充填掛濾返排液+乳液壓裂液返排液(1∶1∶1);C,熱洗返出液+高壓充填掛濾返排液+乳液壓裂液返排液+復合纖維固砂防砂返排液(1∶1∶1∶1);D,熱洗返出液+高壓充填掛濾返排液+乳液壓裂液返排液+復合纖維固砂防砂返排液+酸化返排液(1∶1∶1∶1∶1)。分別向原油乳狀液中添加10%、20%的不同混合返排殘液,破乳劑加量為10 mg·L-1,破乳溫度為43 ℃,探究混合返排殘液對原油破乳脫水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4。
表4 混合返排殘液對原油破乳脫水的影響
由表4可知,混合返排殘液對盤二聯(lián)在用破乳劑脫水影響較大,且混合種類越多、加量越大,影響越顯著,主要是油水界面不齊、脫水率下降,甚至是脫不出水。且當加入含酸化返排液的混合返排殘液(D)后,脫水率下降更明顯,75 min脫水率只有12.10%。這可能是因為,混合返排殘液混合的種類越多,其中的化學劑種類就越多,部分化學劑間的影響存在疊加作用,共同抑制了乳狀液的脫水;甚至部分化學劑存在不配伍現(xiàn)象,混合時產(chǎn)生了沉淀或絮體,這些物質(zhì)可增加油水界面膜的厚度,增強界面膜的穩(wěn)定性,增大了破乳難度。
原油乳狀液穩(wěn)定性主要體現(xiàn)在脫水率、Zeta電位、界面張力、黏度、粒徑分布等指標[7-8]。由2.1的研究結(jié)果可知,酸化返排液對原油乳狀液的脫水抑制作用最為明顯,鑒于酸化返排液的加入主要影響的是原油乳狀液的pH值,因此,以下研究主要針對pH值對原油乳狀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展開。
2.2.1 pH值對原油乳狀液脫水率及Zeta電位的影響
調(diào)節(jié)水樣的pH值并與原油混合制成不同pH值的原油乳狀液,恒溫靜置30 min后,將原油乳狀液同時在4 000 r·min-1下離心15 min,計算脫水率;將脫出水取出,靜置5 min后分別測定不同pH值原油乳狀液脫出水的Zeta電位,結(jié)果見圖1。
圖1 pH值對原油乳狀液脫水率及Zeta電位的影響
由圖1可知,pH值對原油乳狀液脫水率的影響很大,脫水率隨pH值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當pH值為1時,脫水率為0;而pH值為7時,脫水率達到最高,為62.5%,說明原油乳狀液在中性時,穩(wěn)定性最低,隨著pH值減小或增大穩(wěn)定性增強。原油乳狀液的Zeta電位絕對值隨pH值的增大先減小后增大,且在pH值為1時,Zeta電位絕對值最大,為34.94 mV;pH值為7時,Zeta電位絕對值最小,為2.59 mV,此時乳狀液滴間的靜電斥力最小,乳狀液滴更容易聚集,原油乳狀液穩(wěn)定性最低。
2.2.2 pH值對油水界面張力的影響(圖2)
圖2 pH值對油水界面張力的影響
由圖2可知,當pH值為7時,油水界面張力最大,隨著pH值的減小或增大,界面張力迅速下降。這是因為,當 pH 值過小或過大時會激發(fā)原油中天然活性物質(zhì)帶電,提高其活性,使其更易吸附在油水界面,導致油水界面張力下降,界面膜強度以及原油乳狀液穩(wěn)定性增強,導致原油乳狀液破乳困難[9]。
2.2.3 pH值對原油乳狀液黏度的影響
調(diào)節(jié)水樣的pH值并與原油混合制成不同pH值的原油乳狀液,繪制不同pH值原油乳狀液的黏溫曲線,同時測定在現(xiàn)場破乳溫度為43 ℃時,不同pH值原油乳狀液的黏度,結(jié)果見圖3、圖4。
圖3 不同pH值原油乳狀液的黏溫曲線
圖4 破乳溫度43 ℃下不同pH值原油乳狀液的黏度
由圖3可知,不同pH值原油乳狀液的黏度與溫度線性關系不同,在pH值為1時,原油乳狀液的黏度隨溫度的變化最大,變化值可達1 817.4 mPa·s。
由圖4可知,在破乳溫度43 ℃下,原油乳狀液的黏度隨pH值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在pH值為5時,黏度最低。這可能是因為,酸性條件下乳狀液中環(huán)烷酸鈉被酸化為環(huán)烷酸,環(huán)烷酸與瀝青質(zhì)產(chǎn)生相互作用,促進了瀝青質(zhì)顆粒之間的聚集成團,導致表面黏度升高,但是隨著瀝青質(zhì)聚集程度的進一步提升,最終使得瀝青質(zhì)向固態(tài)轉(zhuǎn)變,表面黏度則出現(xiàn)下降[10]。
2.2.4 pH值對原油乳狀液滴粒徑分布的影響
不同pH值原油乳狀液的形貌見圖5,粒徑分布見圖6。
由圖5、圖6可知,原油乳狀液一般以W/O型乳液為主,含有少量多重(O/W/O)乳狀液,乳狀液滴大小不一,粒徑一般分布在100 μm以下。其中,pH值為5時,乳狀液滴粒徑最為集中,主要分布于54~108 μm,說明此時原油乳狀液的乳化程度更大,乳狀液滴之間聚合更困難;pH值為7時,乳狀液滴粒徑最為分散,超過50%的液滴粒徑大于100 μm,原油乳狀液最不穩(wěn)定。這是因為,原油乳狀液滴粒徑分布的均勻程度是影響乳狀液穩(wěn)定性的重要因素,粒徑越小、分布越均勻,油水界面面積越大,吸附的表面活性物質(zhì)越多,乳狀液穩(wěn)定性越強,液滴之間越難聚合;粒徑越大、分布越分散,乳狀液越不穩(wěn)定,液滴之間的聚合越容易[11]。
a~f,pH值依次為:1、3、5、7、9、11
圖6 不同pH值原油乳狀液滴的粒徑分布曲線
2.3.1 破乳劑篩選
如果能通過優(yōu)化破乳劑解決返排殘液對原油破乳脫水效果的影響,可以不改變盤二聯(lián)生產(chǎn)現(xiàn)場工況條件,無需增加設備,最有利于生產(chǎn)。因此,首先針對實驗室改性及收集的7種破乳劑(X-04、X-05、X-28、X-31、X-75、L-01、L-25)進行篩選評價,破乳劑加量為10 mg·L-1,破乳溫度為43 ℃,結(jié)果見表5。
由表5可知,原油乳狀液中不加混合返排殘液時,破乳劑X-04、X-75、L-01、L-25的破乳效果較好,75 min脫水率均可達到90%以上。因此,選擇破乳劑X-04、X-75、L-01、L-25,進一步開展抗返排殘液干擾的破乳實驗。
2.3.2 抗返排殘液干擾的原油乳狀液破乳劑篩選
為篩選出具有抗返排殘液干擾的破乳劑,將4種破乳劑X-04、X-75、L-01、L-25分別加入含10%混合返排殘液(5種返排殘液等體積混合)的原油乳狀液中,破乳劑加量為10 mg·L-1,破乳溫度為43 ℃,對破乳劑的脫水效果進行評價,結(jié)果見表6。
由表6可知,當原油乳狀液加入10%混合返排殘液后,破乳劑脫水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破乳劑X-75的脫水率依然可達到90.77%,油水界面較齊,可以有效抵抗返排殘液對原油破乳脫水的干擾。
表6 抗返排殘液干擾破乳劑的篩選評價結(jié)果
(1)5種單一返排液殘液及其等體積混合的返排殘液對盤二聯(lián)在用破乳劑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單一返排液中的酸化返排液的抑制作用最明顯,加入20%酸化返排液后,原油乳狀液75 min脫水率僅有12.10%;混合返排殘液中混合種類越多、加量越大,抑制脫水作用越顯著,當原油乳狀液中加入20%混合返排殘液(5種返排殘液等體積混合)后,原油乳狀液75 min脫水率僅有12.10%,且油水界面不齊。
(2)在pH值為7時,原油乳狀液的黏度較低,脫水率和油水界面張力達到最大,Zeta電位絕對值最小,乳狀液滴粒徑較大,且粒徑分布最為分散,此時乳狀液液滴之間靜電斥力較低,聚合阻力較小,液滴之間更容易發(fā)生聚合,因此穩(wěn)定性最低,更容易破乳脫水。
(3)篩選出的破乳劑X-04、X-75、L-01、L-25的破乳效果較好,當其加量為10 mg·L-1、破乳溫度為43 ℃時,75 min脫水率均可達到90%以上;當原油乳狀液加入10%混合返排殘液(5種返排殘液等體積混合)后,破乳劑脫水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破乳劑X-75的脫水率依然可達到90.77%,油水界面較齊,可以有效抵抗返排殘液對原油破乳脫水的干擾。
(4)通過優(yōu)選破乳劑、控制返排殘液混合種類及其加量等措施控制井下作業(yè)返排殘液對原油破乳脫水的影響具有一定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