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榮
(寧夏醫(yī)科大學,寧夏 銀川 750004)
據(jù)臨床調(diào)查統(tǒng)計,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在病癥的表現(xiàn)過程中具有腹痛、腹瀉、便血、里急后重等病癥表現(xiàn)[1],同時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多項器官組織受損、體重減輕、心動過速、發(fā)熱等病癥表現(xiàn),潰瘍性結腸患者普遍具有病程長、病癥程度差異以及反復發(fā)作等特點,影像學檢測可見較大病變部位,可累及多項器官組織[2]。臨床針對潰瘍性結腸炎病癥治療主要以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氨基水楊酸類藥物以及免疫抑制劑作為主要治療用藥,且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病癥表現(xiàn),但部分藥物在遠期療效方面效果欠佳,同時存在明顯的復發(fā)性和不良反應表現(xiàn)。即便通過手術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治療,仍會對患者的預后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明顯影響。本文依照朱教授潰瘍性結腸炎經(jīng)驗分析,依照自擬復方蜥蜴散并根據(jù)藥物加減對患者進行治療,為其進行經(jīng)驗總結分析[3]。
1.1.1 西醫(yī)分析
目前,針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病癥因素分析存在爭議,分析其主要形成因素通常以多種因素共同參與潰瘍性結腸炎的炎性反應而引起病癥。例如患者機體氧和一氧化碳自由基共同作用產(chǎn)生損傷、腸黏膜免疫反應異常、細菌和病毒感染、環(huán)境、遺傳、精神、藥物抗性以及腸道微生物的破壞等。其中以腸黏膜免疫反應的異常作為病癥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患者機體的多個細胞、炎性因子介質(zhì)相互作用,產(chǎn)生炎性病變最終引起炎性反應,損傷腸黏膜化學屏障。由此朱教授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的病癥產(chǎn)生可能與腸黏膜的病變?yōu)橹鱗4]。
1.1.2 中醫(yī)分析
中醫(yī)學認為,潰瘍性結腸炎屬于下痢、久痢、泄瀉、腸澼等范疇。病癥成因可含內(nèi)外兩個部分,患者脾胃虛弱、飲食不潔以及疲勞致病均為患者內(nèi)感病因,患者邪氣侵入、外感六淫屬于外感病因。朱教授基于濁毒-微生態(tài)理論進行分析,分析多數(shù)患者病癥屬于大腸性潰瘍,同時與患者機體的各項臟器功能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性;病癥的起病多由脾胃氣機斡旋失養(yǎng),肝失調(diào)達等現(xiàn)象導致氣機功能失調(diào)最終促使飲食水谷滯留于腸道,久聚成毒形成腸道黏膜和脈絡淤阻情況,長期進展下形成潰瘍,且濁毒滯留于腸道期間會導致機體菌群失調(diào),進一步影響?zhàn)つすδ?,以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病癥久治不愈[5]。
基于潰瘍性結腸炎產(chǎn)生的瘀血、痰飲、濕熱、熱邪等病理因素差異和相互作用,患者可在臨床病癥表現(xiàn)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病癥特點表現(xiàn)差異,如濁毒與瘀血搏結,可表現(xiàn)為瘀毒;濁毒與痰飲搏結,可表現(xiàn)為痰毒;濁毒與濕邪搏結,可表現(xiàn)為濕毒;濁毒與熱邪搏結,可表現(xiàn)為熱毒;濁毒與濕熱搏結,可表現(xiàn)為濕熱毒;各項病理夾雜,具濕、熱、痰、瘀為一體體現(xiàn)為虛實夾雜證[6]。而基于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分析和中醫(yī)病理診斷,臨床治療以解毒排毒、活血通絡、斂瘡生肌作為病癥主要治療途徑,通過改善患者腸道菌群的菌落平衡,調(diào)節(jié)腸道微生物的活性作為病癥治療目標,同時結合潰瘍性結腸炎的具體發(fā)病特點給予分階段治療。急診則治標,即潰瘍性結腸炎初期和病癥急性發(fā)作期進行治療,法宜通降,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腹痛、腹瀉、便血等因素,起源因在于患者受濕熱痰淤所影響,導致大腸功能降低,形成該病,治療主要以止痛通降為主,以緩解患者基本病癥特征;于患者緩解期病癥則主要治本,主要針對患者潰瘍修復,患者在治理后可能存在湯便等不良反應,同時部分按患者在糞便可見部分黏液或便血等現(xiàn)象,另外也可能存在完谷不化、五更瀉或干便、膿血等現(xiàn)象,該類患者普遍普遍多存在乏力、面色泛黃,含虛實夾雜癥[7]。針對存在該類現(xiàn)象的患者,患者多由脾腎損傷、下虧精元、運化失常以及氣血瘀滯所致病,治療中應當逐改善,以扶正祛邪作為方針,逐步修復腸道脈絡,恢復菌群平衡[8]。
依照徐靈胎《蘭臺軌范》“欲治其病,必先識病之名”“病必有一方,一方必有主藥”。朱教授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自擬復方蜥蜴散(專利號:ZL200710100739X)作為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治療用藥,以寧夏密點麻蜥3g作為主要用藥,其余選藥半夏10g、石菖蒲15g、赭石10g、薤白10g、半枝蓮30g、烏藥10g、橘核10g、焦烏梅10g、秦皮10g、焦檳榔10g、瓜蔞10g、川楝子6g、枳實10g、厚樸10g。方劑以寧夏密點麻蜥清熱解毒,諸藥用于散結祛瘀,斂瘡生肌。
藥理分析:密點麻蜥為蜥蜴科動物,其斷尾后可迅速長成新尾,修復能力極強,因此可通過將其入藥,為胃腸道黏膜提供修復能力,而用以治療胃腸道黏膜的病癥具有良好的使用性,按照當前醫(yī)學對蜥蜴的藥用分析,其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抗癌、修復以及免疫等多項功能,同時針對胃腸道的功能調(diào)節(jié)具有胃腸道黏膜病變具有較高的親和性,可有效促進胃黏膜組織再生。基于自擬復方蜥蜴散加減藥物,可根據(jù)患者病癥變化情況給予不同的病癥治療效果。配赭石、枳實、厚樸可降胃氣;焦檳榔、烏藥具有行氣止痛的效果;瓜蔞薤白半夏湯可通氣解郁、通陽散結,且與寧夏密點麻蜥共用具有解毒通絡、調(diào)達氣機、平衡陰陽等功效。半夏、石菖蒲、川楝子、橘核可理氣健脾;半枝蓮可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秦皮清熱燥濕,收斂止?。唤篂趺窛c生津,止瀉止痛[9]。
臨床上潰瘍性結腸炎常會伴隨其他的病證,朱教授在復方蜥蜴散的基礎上進行加減化裁,為每一位患者量身開出有效的處方,具體化裁如下。
半夏10g、石菖蒲10g、代赭石10g、焦檳榔10g、枳實10g、厚樸10g、川楝子6g、橘核15g、瓜蔞10g、薤白10g、半枝蓮30g、烏藥10g、焦烏梅12g、柴胡10g、白芍15g、龍膽草6g、郁李仁10g、萊菔子10g、秦皮10g、吳萸6g、黃連3g、玄參10g、浙貝母10g、瓦楞子10g、海螵蛸30g、茜草7g、草果10g。
半夏10g、代赭石15g、焦檳榔10g、石菖蒲10g、枳實10g、厚樸10g、川楝子6g、橘核15g、瓜蔞10g、薤白10g、半枝蓮30g、烏藥10g、焦烏梅10g、生牡蠣15g、萊菔子10g、五靈脂10g、龍膽草6g、桑寄生12g、郁李仁10g、射干10g、瓦楞子10g、牛子10g、玄參10g、浙貝母10g、青黛6g(包煎)、海螵蛸30g、茜草7g。
半夏10g、石菖蒲10g、代赭石10g、焦檳榔10g、枳實10g、厚樸10g、川楝子6g、橘核15g、瓜蔞10g、薤白10g、半枝蓮30g、烏藥10g、焦烏梅12g、骨碎補15g、川續(xù)斷12g、仙鶴草15g、炒藕節(jié)10g、白芨10g、地榆炭10g、焦山楂15g、白芍15g、金銀花12g、秦皮10g、防風10g、海螵蛸30g、茜草7g。
半夏10g、石菖蒲10g、代赭石10g、焦檳榔10g、枳實10g、厚樸10g、川楝子6g、橘核15g、瓜蔞10g、薤白10g、半枝蓮30g、烏藥10g、焦烏梅12g、木防已12g、生石膏30g、雞血藤15g、薏苡仁12g、丹參10g、桃仁10g、赤芍12g、金銀花12g、秦皮10g、萊菔子10g、紅花6g、制乳香10g、制沒藥10g。
半夏10g、石菖蒲10g、代赭石10g、焦檳榔(炒)10g、枳實10g、厚樸10g、川楝子6g、橘核15g、瓜蔞10g、薤白10g、半枝蓮10g、烏藥10g、焦烏梅12g、柴胡10g、龍膽草6g、白芍10g、赤芍10g、茵陳10g、青蒿10g、虎杖10g、生牡蠣15g、玄參10g、茯神10g、黃芪15g、青黛6g(包煎)、銀花12g。
半夏10g、石菖蒲10g、代赭石10g、焦檳榔(炒)10g、枳實10g、厚樸10g、川楝子6g、橘核15g、瓜蔞10g、薤白10g、半枝蓮10g、烏藥10g、焦烏梅12g、柴胡10g、龍膽草6g、白芍10g、桑寄生15g、當歸10g、青黛6g(包煎)、生牡蠣15g、丹皮10g、梔子10g、茯神10g、青皮10g、青果10g。
生地12g、丹皮10g、山藥12g、山萸肉6g、澤瀉10g、茯苓12g、川續(xù)斷15g、杜仲10g、烏藥10g、益智仁10g、土茯苓30g、半枝蓮15g、魚腥草30g、藕節(jié)10g、萆薢10g、覆盆子10g、生牡蠣15g、白茅根20g、僵蠶6g、金櫻子12g、海螵蛸30g、茜草7g、柴胡10g、當歸10g、川貝10g、苦參30g、金銀花12g。
生地12g、丹皮10g、茯苓12g、澤瀉10g、山藥10g、山萸肉10g、川斷15g、杜仲12g(炒)、萆薢10g、覆盆子10g、烏藥10g、益智仁12g、生牡蠣15g、川楝子6g、橘核15g、荔枝核10g、金櫻子10g、芡實10g、石菖蒲10g、土茯苓30g、金銀花12g、海螵蛸30g、茜草7g、赤芍10g、枳實10g、生甘草6g。
桂枝10g、膽南星6g、羌活10g、獨活10g、防風10g、白芷10g、神曲12g、威靈仙15g、龍膽草6g、石斛30g、千年健15g、木瓜10g、川牛膝15g、伸筋草15g、豨薟草15g、薏苡仁10g、桃仁10g、紅花6g、當歸10g、石菖蒲10g、大腹皮10g、半夏10g、烏藥10g、半枝蓮30g。
炙麻黃6g、杏仁6g、石膏20g、甘草6g、射干10g、牛子10g、桔梗10g、玄參10g、浙貝10g、魚腥草30g、黃芩10g、干姜10g、細辛3g、五味子10g、紫菀10g、冬花10g、旋復花10g(包)、桑白皮12g、蘇子10g、萊菔子10g、白芥子12g、焦山楂15g、葶藶子10g、大棗5枚。
澤瀉12g、炒白術15g、生牡蠣15g、土茯苓30g、白茅根12g、天麻10g、葶藶子10g、大棗3枚、白芷10g、細辛2g、辛夷花10g、蒼耳子10g、藿香6g、瓜蔞10g、薤白10g、半枝蓮30g、烏藥10g、枳實10g、厚樸10g、川楝子6g、橘核15g、半夏10g、石菖蒲10g、代赭石10g、焦檳榔10g。
所有藥方共計開設7付,每日1付,以水煎煮取汁200mL。1日內(nèi)分6次服用[10]。
臨床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主要以止痛、保護胃黏膜作為主要治療目標,朱教授針對病癥分析指出病癥產(chǎn)生普遍以腸黏膜免疫反應的異常變化為主要原因,西醫(yī)治療主要以止痛、保護胃黏膜作為主要治療目標,而在中醫(yī)辨證中,潰瘍性結腸炎可歸于“下痢”“久痢”等病癥范疇,予以寧夏密點麻蜥作為主治藥物,附以諸藥散結祛瘀、斂瘡生肌,同時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法給予針對性藥方,可用以治療多種并發(fā)癥,以提高病癥治療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