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
(吉林鈞諾律師事務所,吉林 長春 130000)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定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自此以后,在全國掀起了“全民學習《民法典》”的浪潮。而對于從事法律服務工作的我,也投入到學習和研究《民法典》的工作中,下面僅針對《民法典之侵權責任篇》說說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民法典之侵權責任篇》(以下簡稱《侵權責任》)第1176條規(guī)定:“自愿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fā)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活動組織者的責任適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條的規(guī)定?!彼^自甘風險也叫危險的自愿承擔,是指已經知道有風險,而自己甘愿去冒風險,那么,當風險出現的時候,就應當自己來承擔責任、承擔損害的后果的原則。自甘風險是來自英美法的免責事由,原《侵權責任法》沒有規(guī)定這一免責事由,本條是我國第一次確認自甘風險為免責事由,填補了法律空白,厘清了文體活動中出現意外后各方責任的法律范圍,有利于文體事業(yè)的發(fā)展,解除了相關從業(yè)者的后顧之憂。
“自甘風險”需要具備如下條件:
(一)所參加的一定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文藝或體育活動,例如:足球、游泳、攀巖等體育活動以及話劇、書畫等文藝活動等,一些正規(guī)機構組織的拓展運動也屬于這一類。
(二)行為人有權選擇不參加,但為了某種利益或榮譽而自愿參加。這就與一些義務性行為產生本質區(qū)別,例如消防員救火的行為就顯然不屬于“自甘風險”行為。
(三)受害人參加此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造成損害;
(四)組織者或者其他參加者沒有故意或者過失。
參考案例:2020年4月一天下午,李某與張某等人一起在三山區(qū)某足球場內踢足球,在一次拼搶球中,張某將李某撞倒,李某當即表情痛苦且無法活動,后隊友撥打120將其送至蕪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治療,醫(yī)院診斷李某為右鎖骨粉碎性骨折。事后,張某沒有給李某任何經濟補償,也沒有前往醫(yī)院看望李某。2020年6月經鑒定所鑒定,李某還需進行二次手術取出內固定,費用約為9千元。此后,因賠償問題,雙方多次協商未果,李某遂訴至蕪湖市三山區(qū)人民法院要求張某賠償各項費用合計5.6萬余元。張某辯稱,雙方是友誼賽,且并非惡意犯規(guī),如果一對抗一受傷就要對方賠償,以后聯賽沒法踢了。
本案中,李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多年的足球愛好者,應當知道和預見到參加足球活動可能存在的危險。張某在足球活動中與李某碰撞,不存在主觀上的故意和客觀上對運動規(guī)則的重大違反,故其對李某受傷不存在過錯。
《侵權責任》第1177條規(guī)定:“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采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范圍內采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
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泵穹ǖ涫状未_認自助行為作為侵權責任的免責事由。在此之前,我國民事立法并未對此有過明確規(guī)定,但司法實踐中已經存在將自助行為作為免責事由的嘗試和探索。自助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第一,行為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第二,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第三,不立即采取措施將使其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第四,對侵權人實施扣留財產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等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范圍內的行為。
案例分析:
原養(yǎng)殖戶宋某訴王某在取得承包使用權后將其于該海區(qū)早已設置的海上養(yǎng)殖設施割除賠償案。2000年3月6日,青島市人民政府頒發(fā)了青海臨證(2000)017號《國家海域臨時使用許可證》。該許可證上記載:臨時使用單位為興隆路街道辦事處,海域面積1200畝,使用時間為2000年3月6日至2000年12月31日,臨時使用海域范圍為湖島灣4號養(yǎng)殖海區(qū),用途及作業(yè)方式為筏式貝藻養(yǎng)殖。3月8日,市海洋局與興隆路街道辦事處簽訂了《青島市國家海域臨時使用合同》,市海洋局同意興隆路街道辦事處臨時使用與上述使用許可證記載的許可使用范圍相同的海域。3月28日,被告王某與興隆路街道辦事處簽訂了《承包合同》,興隆路街道辦事處將湖島灣4號養(yǎng)殖海區(qū)計1200畝承包給王某經營,合同期暫定為三年,自2000年4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2000年8月2日,被告帶人到湖島灣4號養(yǎng)殖海區(qū)割毀了包括原告宋某在內的9個養(yǎng)殖戶的111行養(yǎng)殖筏架,其中屬于宋某所有的為33行。本案的爭議焦點為,被告割除原告的養(yǎng)殖筏架,是被告行使自已權利的行為,還是對原告的侵權行為。
在本案中,被告自2000年4月1日獲得該海域的承包經營權,因此原告占用被告享有承包經營權的海域放置養(yǎng)殖筏架的行為已經對被告的合法權利造成侵害。但該侵害狀態(tài)并不構成情勢緊迫,被告完全有充裕時間通過法定程序向法院請求以公力救濟停止侵權、排除妨礙,因此不符合實施自助行為的條件。所以,被告自行拆除原告養(yǎng)殖筏架的行為不構成自助行為。而且,相比于被告保護合法承包經營權的目的,其所采取的割斷原告養(yǎng)殖筏架并任其自沉海底以致發(fā)生毀損的行為超出了必要限度,明顯不當。因此,被告應依據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1177條第2款的規(guī)定對原告的損害承擔侵權責任。
懲罰性賠償,是指由法院作出的超出實際損害數額的賠償,具有補償受害人遭受的損失、懲罰和遏制不法行為等多重功能?!肚謾嘭熑巍防镌黾恿撕芏唷皯土P性賠償”的規(guī)定,例如:第1185條:“故意侵害他人知識產權,情節(jié)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第1207條:“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或者沒有依據前條規(guī)定采取有效補救措施,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第1232條:“侵權人違反法律規(guī)定故意污染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造成嚴重后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增加“懲罰性賠償”制度,增加了違法侵權成本旨在震懾、遏制惡意侵權犯罪行為,更好地維護權利人利益,增強全社會尊重他人的自覺性,提高我國法律保護水平。但是,在未來的具體適用中,難免會出現實際損失、違約金、精神撫慰金等與懲罰性賠償混同,或懲罰性賠償標準不一等具體問題,那就期待以后立法機關或司法解釋機關給予具體意見。
綜上是《侵權責任》中比較吸引人眼球的亮點與特色,也凸顯了我國立法機關旨于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不受違法侵害,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理念。當然,《侵權責任》這次也有其他的一些突破,例如:“完善生產者、銷售者召回缺陷產品的責任”、“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完善高空拋物墜物治理規(guī)則”等等。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民法典》的庇護下,我國的法治環(huán)境會越來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