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芳
(河南省南樂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河南 濮陽 457400)
抗菌肽又稱抗菌生物肽或肽抗菌素,是動物體內(nèi)通過誘導作用產(chǎn)生的、對外界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作用的一類富含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是生物天然免疫防御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shù)抗菌肽屬于陽離子多肽,一般由20~50個氨基酸組成,相對分子量小,帶有2~7個正電荷,等電點大于7。
抗菌肽不僅具有廣譜抗菌活性,還具有高效的抗真菌、病毒和原蟲的活性,同時具有穩(wěn)定性強、水溶性好、耐熱、無毒副作用、無耐藥性、無殘留、無污染等優(yōu)點,是一種新型綠色環(huán)保型飼料添加劑。
宋青龍等(2012)研究天蠶素抗菌肽對仔豬健康及生長性能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添加300 mg/kg抗菌肽制劑組仔豬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分別提高12.11% 、16.66% 、10.34% (P<0.05)[1]。
張靜潔等(2014)研究抗菌肽制劑對仔豬生長性能及腹瀉率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添加抗菌肽組仔豬的末重、日增重分別提高1.71 kg(P<0.05)、0.07 kg(P<0.05),料重比降低0.10(P<0.05),腹瀉率降低23.7% (P<0.05)[2]。
王琴(2015)探討益生菌、抗菌肽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抗菌肽組死亡率和腹瀉率分別降低了2.47% 、1.24%,日增重提高了11.42%,料重比降低了5.06%[3]。
張宏剛等(2017)研究復合抗菌肽對保育豬生長性能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添加0.3% 抗菌肽G180#的試驗組保育豬末重提高了1.84 kg、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3 kg、死亡淘汰率降低了3% 、料重比降低了0.18[4]。
藤尾的父親決定讓甲野繼承遺產(chǎn),但對于藤尾來說是不公平的。藤尾畢竟是親身的女兒,難以理解養(yǎng)子來繼承遺產(chǎn)。受西洋文化影響的藤尾,出現(xiàn)了抵抗情緒也是合情合理的,另一方面,夏目漱石成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藤尾母親的形象。失去父親的藤尾,母親對藤尾的成長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甲野明確表示不繼承這個遺產(chǎn),但是藤尾的母親卻表示懷疑。她對女兒藤尾的婚姻橫加干涉。
由此可知,在仔豬飼糧中適當添加抗菌肽可提高豬只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腹瀉率,進而提高仔豬生長性能,增加養(yǎng)殖效益。
血清IgA、IgG、IgM含量是衡量機體體液免疫的重要指標,肝臟、脾臟則是體內(nèi)重要的免疫器官,可以參與全身的免疫代謝,而胸腺為機體免疫的中樞淋巴器官,可保證動物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
李波等(2014)探討飼糧中添加天蠶素抗菌肽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免疫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抗菌肽組抗體陽性率提高200% 、平均抗體阻斷率提高101.26% (P<0.05),IgG、IgA含量均顯著提高(P<0.05)[5]。
宋延飛(2018)研究抗菌肽替代抗生素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及血清免疫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試驗14 d時,各抗菌肽組IgA、IgG、IgM含量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各抗菌肽組IgG含量顯著優(yōu)于抗生素組(P<0.05);試驗28 d時,各抗菌肽組IgA、IgG、IgM含量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和抗生素組(P<0.05)[6]。
徐帆等(2020)研究抗菌肽作為飼料添加劑對斷奶仔豬影響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添加抗菌肽試驗組脾臟指數(shù)、胸腺指數(shù)分別提高了22.82% (P<0.05)、25.22% (P<0.05)[7]。
由此可見,仔豬飼糧中添加抗菌肽可增強斷奶仔豬的免疫功能。
白建勇等(2015)探討了發(fā)酵床飼養(yǎng)模式下飼糧中添加抗菌肽對仔豬生長性能、抗氧化指標、免疫指標及盲腸主要菌群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飼糧中添加抗菌肽能夠顯著降低仔豬盲腸中大腸桿菌數(shù)量(P<0.05),細菌總數(shù)降低5.98%,但差異不顯著(P>0.05)[8]。
朱宇旌等(2016)研究抗菌肽在斷奶仔豬飼糧中的應用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飼糧中添加500 mg/kg、300 mg/kg抗菌肽試驗組腸道中大腸桿菌數(shù)分別降低5.53% (P<0.05)、3.77% (P<0.05),乳酸桿菌數(shù)分別提高4.94% (P<0.05)、3.67% (P<0.05),雙歧桿菌數(shù)分別提高5.61% (P<0.05)、4.75% (P<0.05)[9]。
陳張華等(2017)研究復合抗菌肽對斷奶仔豬腸道菌群和pH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復合抗菌肽組能降低腸道中大腸桿菌的數(shù)量(P<0.01)和腸道pH(P<0.05或P<0.01),同時提高乳酸桿菌的數(shù)量(P<0.01),且以1 000 mg/kg添加量的復合抗菌肽效果最好[10]。
李隴梅(2020)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抗菌肽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免疫機能及糞便微生物菌群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1.0 g/kg、1.5 g/kg的抗菌肽試驗組糞便中大腸桿菌的數(shù)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的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11]。
由此可知,在仔豬飼糧中適當添加抗菌肽能夠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和繁殖,增加有益菌數(shù)量,進而維持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
目前,學者們對抗菌肽在肥育豬生產(chǎn)中的應用研究報道較為分散,研究范圍廣泛而不集中,體現(xiàn)在對肥育豬生長性能、免疫功能、腸道菌群、氮排放量、胴體性狀及肉品質(zhì)等多個方面的影響。眾多研究皆已證實,在肥育豬飼糧中添加抗菌肽可提高豬只生長性能,降低氮排放量,增強機體免疫力,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改善豬肉品質(zhì)等。
鄧柏林等(2013)通過研究抗菌肽對肥育豬消化率及其氮排放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抗菌肽組死淘率降低1.05%,日增重提高8.30% (P<0.01),每頭豬的采食量降低了1.76%,飼料轉化率提高了9.08% (P<0.05),氮的攝入量降低了1.60%,糞便中氮的排放量降低了6.74% (P<0.01)[12]。
李登云等(2 0 1 7)研究蛙皮素抗菌肽Dermaseptin-M對肥育豬生長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飼糧中添加抗菌肽Dermaseptin-M可以顯著提高肥育豬平均日增重4.64%,并顯著降低料重比4.71% (P<0.05),顯著提高血清中IgG、IgM和補體C4的含量(P<0.05),十二指腸大腸桿菌含量降低了11%,乳酸菌含量提高了20.59% (P<0.05)[13]。
侯改鳳等(2017)研究抗菌肽對肥育豬生長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添加500 mg/kg抗菌肽試驗組肥育豬平均日增重提高9.41% (P<0.05),料重比有降低趨勢(P=0.09);血液中紅細胞、血小板計數(shù)、血小板壓積分別降低25.92% (P<0.05)、37.63% (P<0.05)、54.16% (P<0.01),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和平均血小板體積有降低趨勢(0.05<P<0.01),血清尿素含量降低14.98% (P<0.05)[14]。
李瑞等(2018)研究飼糧添加抗菌肽制劑對肥育豬胴體性狀及肉品質(zhì)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抗菌肽制劑試驗組胴體重、屠宰率、胴體直長、胴體斜長、背膘厚、皮厚和眼肌面積分別增加1.2% 、0.42% 、0.20% 、0.47% 、0.97% 、3.33% 、0.11%,瘦肉率降低0.22% (P>0.05);宰后45 min,試驗組紅度a*、肉色評分和系水力分別增加0.48% 、10.41% 、0.91%,亮度L*、黃度b*、pH頭和pH背分別降低0.49% 、2.17% 、0.75% 、1.05% (P>0.05);屠宰后24 h,試驗組紅度a*、pH頭和pH背分別增加3.15% 、6.80% 、1.05%,亮度L*、黃度b*、貯存損失和剪切力分別降低0.45% 、1.81% 、1.93% 、0.21% (P>0.05)[15]。
張靜等(2020)為研究抗菌肽菌絲霉素對生長肥育豬生長性能、血清生化指標和抗氧化指標、腸道形態(tài)及酶活的影響,將44頭健康豬只分為負對照組(NC組,飼喂基礎飼糧組),正對照組(PC組,在基礎飼糧中添加30 mg/kg吉他霉素),菌絲霉素低劑量組(LPle組,在基礎飼糧中添加100mg/kg抗菌肽普樂特,含2% 菌絲霉素)、菌絲霉素高劑量組(HPle組,在基礎飼糧中添加200 mg/kg抗菌肽普樂特,含2% 菌絲霉素),結果表明,HPle組豬的血清堿性磷酸酶(ALP)、IgA、IgG、IgM和溶菌酶(LZM)含量均高于其他3組(P<0.05),與NC組相比,HPle組豬的血清IgA、IgG、IgM含量分別提高了29.41% 、10.06% 、24.64% (P<0.05),與PC組相比,HPle組豬的血清IgA、IgG、IgM含量分別提高了20.88% 、15.16% 、26.47% (P<0.05)[16]。
李波等(2012)探討天蠶素抗菌肽對母豬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飼糧中添加天蠶素抗菌肽的試驗組活仔率提高5.6% (P<0.01),健仔率提高4.00% (P<0.01),仔豬初生重、日增重、成活率、試驗組均有提高(P>0.05)[17]。
孫友德等(2013)研究抗菌肽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飼糧中添加天蠶素抗菌肽的試驗組活仔率高出對照組5.57% (P<0.01),試驗組健仔率高出對照組4.00% (P<0.01),窩產(chǎn)仔數(shù)和總產(chǎn)仔數(shù)試驗組與對照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18]。
劉紅健等(2014)為研究抗菌肽對母豬生產(chǎn)性能及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在母豬預產(chǎn)期前30 d開始在飼糧中添加0.3% 抗菌肽,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抗菌肽組死胎率降低了33.% 、木乃伊率降低100% 、初生仔豬成活率提高6.0% 、初生平均個體重提高1.3% 、窩平均存活數(shù)提高32.1% 、斷奶成活率提高3.3% 、斷奶平均個體重提高25.1% 、平均凈增重提高32.8%[19]。
張宏剛等(2017)研究復合抗菌肽對初產(chǎn)母豬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添加0.3% 復合抗菌肽制劑的試驗組產(chǎn)仔性能、哺乳仔豬增重、哺乳仔豬成活率均提高,健仔率提高了1.41% (P<0.05),仔豬的腹瀉率下降4.18%,母豬子宮炎發(fā)生率降低12.96% (P<0.01),母豬的發(fā)情率提高了16.67% (P<0.01),仔豬斷奶后凈增重增加了0.88 kg(P<0.05),仔豬斷奶后的存活率提高了2.55% (P<0.05)[20]。
由此可見,母豬飼糧中適當添加抗菌肽能有效提高母豬的生產(chǎn)性能。
皮燦輝等(2008)研究抗菌肽制劑對母豬豬瘟抗體水平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效價1∶512的抗體比例達到80.34%,1∶64以上(即合格)的比例為96.58%,而對照組相應比例分別為34.10% 、70.97% ;試驗組豬瘟抗體水平不合格率僅為3.42%,而對照組達到29.03%[21]。
潘行正等(2010)研究抗菌肽制劑對母豬死產(chǎn)率和仔豬成活率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抗菌肽制劑的母豬試驗組死亡率為5.77%,木乃伊胎的死胎率僅為0.31%,對照組卻達到7.16%,仔豬在哺乳期和保育期的死亡率分別為0.34% 、1.31%,同期對照組分別為2.35% 、3.65%[22]??梢姡谀肛i飼糧中適當添加抗菌肽能顯著降低母豬的死產(chǎn)率,提高豬只健康水平。
陳益等(2015)研究抗菌肽對母豬子宮內(nèi)膜炎的防治,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添加抗菌肽制劑試驗組母豬急性、慢性子宮內(nèi)膜炎發(fā)病率明顯降低[23]。
陳星星等(2016)為研究抗菌肽制劑對妊娠母豬藍耳病抗體水平及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將180頭妊娠母豬分為對照組(飼糧中添加抗生素)、試驗A、B組(飼糧中分別添加0.3% 、0.5% 抗菌肽),結果表明,試驗A、B組的藍耳病抗體水平的穩(wěn)定比例分別為80% 、8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33% (P≤0.05)[24]。
由此可見,抗菌肽在母豬生產(chǎn)中發(fā)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可提高母豬的生產(chǎn)性能,提高豬瘟和豬藍耳病抗體水平,降低母豬死產(chǎn)率,較好地預防母豬子宮內(nèi)膜炎的發(fā)生,進而提高豬只健康水平,節(jié)約養(yǎng)殖成本,增加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