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育的目的不是藝術,而是心靈

2021-11-28 10:57陸祖鶴
美育 2021年4期
關鍵詞:常識美育中華

自近代蔡元培率先提倡美育以來,美育在我國青少年教育中就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一直在努力倡導美育,并將美育列入國家教育方針之中。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這意味著我國的美育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然而,美和美育的概念在我國現(xiàn)階段還是含糊不清的。雖然朱光潛、宗白華、李澤厚和蔡儀等近現(xiàn)代美學家在有關方面發(fā)表了不少理論文章,但大多學術性較強,加之有些觀點又缺乏嚴密的邏輯說明,故很難推廣實施。

2021年1月,由周清毅撰寫的《美的常識》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美的常識》是一本迄今為止最易為大眾讀者理解和接受的美育著作。著作從大眾視角著手,用最易懂的語言、最簡潔的篇幅,借用中西方之美的觀點,以美學故事的形式說清了“美是什么”“中西之美的根本區(qū)別”“中華之美美在哪里”等一系列有關美的常識問題,試圖通過對中西方之美的哲學基礎、審美立場、文化趨向和美的終極目標等方面的比較,讓讀者清晰地看到,中華之美的教育是延續(xù)和弘揚中華文明乃至創(chuàng)造世界文明的一條必由之路,是當前美育的重中之重?!睹赖某WR》又是一本根據(jù)美育目標、受眾對象和人本思想編著的在當今比較實用的美育教材,被《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讀書》欄目等媒體推薦閱讀。

《美的常識》認為,由于中西方之美產(chǎn)生的思想基礎、社會文化背景、主體立場和內(nèi)質(zhì)以及最終歸宿等不同,因此中西方對美的認識及持有的觀點存在很大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西方之美的思想源自古希臘文明即古希臘最初的哲學思想,無論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還是康德、黑格爾,其關于美的哲學觀點都脫離不了唯心主義或客觀唯心主義的思想內(nèi)容?!睹赖某WR》認為,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的美學觀點是將美建立在“理念說”之上,即美是形式、是美本身,而形式則是美與藝術的本質(zhì),一切事物的美都是理念的產(chǎn)物。而亞里士多德的美的觀點則是建立在對柏拉圖的批判之上的,他肯定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性,認為美來自模仿,藝術的模仿具有客觀性和真實性。古希臘“三巨頭”關于美的哲學思想雖然越來越接近客觀,但都還處于客觀唯心主義層面上,或者搖擺在唯心和唯物之間。

《美的常識》中說,康德的崇高感和優(yōu)美感的理論集中體現(xiàn)于《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三部著作。其中,前兩部著作主要研究認識論和倫理學,第三部著作主要研究美學。這三部著作相結合,則呈現(xiàn)了真、善、美相統(tǒng)一的美的理論。作者認為,在康德闡述的認識論觀點中,認識主體與客觀的“物自體”,即在人的意識之外獨立存在的客觀物質(zhì)世界是相脫節(jié)的,因為它們二者之間還夾著“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恰恰也是具有主觀性的??档掳阉季S和存在、主體和客體假定為各自獨立、互不依賴、互不相干、二元對峙的東西。人的認識的有限性,為科學知識達不到的“物自體”世界中的一些不可知事物,以及上帝和宗教留下了空間,這也是西方信奉上帝的淵源。到了黑格爾,則是用人的理性覺醒取代神學美學,其觀點與柏拉圖提出的“理念說”如出一轍,即絕對精神,認為藝術美高于自然美,世界萬物都是由絕對精神創(chuàng)造的。在哲學上,黑格爾的美學觀點是基于意識決定一切、精神決定物質(zhì)提出的,亦是唯心的。

中華之美與西方之美在哲學立場上是不同的。中華之美產(chǎn)生的思想基礎是儒家、道家和禪宗思想的互補,用《美的常識》的話說就是“行走于儒道之間”。中華之美的這種思想基礎源自唯物主義哲學觀,不同于西方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儒家崇尚“仁”和“禮”,其哲學基礎是“天人關系論”,即人與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性與天道的關系。道家則講究“天人合一”“無為而治”,其核心思想是“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天人合一”的這個“天”字原意是指“物質(zhì)之天”“自然之天”等客觀世界,在美學上是指自然之美。道家的美不再停留在對社會倫理關系的認識上。例如,“天人合一”充分體現(xiàn)了以客觀為基礎、主客觀有機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其思想基礎是唯物主義。儒家“仁”和“禮”的倫理思想講究秩序美,但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思維的發(fā)展,而道家“無為而治”“天人合一”等思想則有消極避世的一面。儒家積極入世,道家消極出世,兩種思想結合,在我國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具有不同的作用。儒家思想積存著一種具有深刻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凝聚力,對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有重大作用,而道家思想則可以為科學技術和社會文化發(fā)展掃除思維模式上的障礙。只有兩種思想互補、結合,才能鑄就中華“秩序之美”和“自由之美”合二為一的美的最高境界。

中西方之美都扎根于深厚的社會文化之中。有什么樣的社會文化,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與之相適應的美感。《美的常識》深入闡述了美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認為社會文化是滲透在人的血液、骨髓里的審美尺度,社會文化的不同會導致產(chǎn)生不同的終極美感。

從古希臘到現(xiàn)代西方文化,都極其注重個體的存在與發(fā)展,認為只有個體的幸福和價值才是最高價值。西方之美與宗教文化緊密結合,認為“天人不合一”“天人是對立的”。故,西方人認為人要生存,就必須征服自然。他們在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促成了兩方面的社會現(xiàn)實:一方面是促使西方科技取得了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是讓西方人建立了挑戰(zhàn)性和開拓性目標,增強了西方人的征服欲和掠奪欲,這一點從西方近代殖民地掠奪就可見一斑。

中華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恰恰與西方強悍文化相反?!睹赖某WR》認為,中華之美是從“事物都有兩面,即陰和陽”得以發(fā)展的。只有陰陽相和,才能繁衍出世間萬物。人生亦如此,有順時和逆時,有興奮和悲傷,也有生死和存亡。中國人的為人處世,就是在這種“陰陽”文化中產(chǎn)生并發(fā)展起來的,培育出了“中庸”“和諧”“包容”等美學概念。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盵1]水是世上最柔弱的事物,處于最下方的位置,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與孔子所提到的仁愛思想互為呼應,乃無為處世之道。

由“征服欲、掠奪欲”和“個人價值至高無上”的西方文化,以及“和諧”“包容”“內(nèi)斂”的中華文化,派生出的文學和藝術效果顯然也是不同的。例如,《美的常識》將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與古希臘經(jīng)典著作《荷馬史詩》作了比較。《荷馬史詩》反映的是,狹窄生活空間中強烈的向外擴張的欲望,其中描寫的英雄都有著血腥的、極具毀滅性的征服行動。而大致同時期出現(xiàn)的《詩經(jīng)》描寫的則是人們對和諧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中國遠古時代的英雄觀,與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再比如,在中西方建筑美學方面,西方更注重建筑物的外部空間,以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為美,其幾何式建筑隱喻了天人對立、人定勝天的文化思維和價值取向。而中華古代建筑則多以四合院形式出現(xiàn),注重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強調(diào)含蓄、和諧,具有“安其居,互不相犯”的文化思想。再從中西方繪畫藝術看,西方重視油畫和雕塑,這些藝術源于模仿,視男性發(fā)達的肌肉、強壯的體魄及女性驚世的容貌、誘人的胴體為美。而中華傳統(tǒng)繪畫以中國畫為主,強調(diào)意境、內(nèi)質(zhì)、含蓄、點到為止,給觀者留下無限回味和想象空間。

美的主體立場問題在《美的常識》中雖然沒有設立專題作專門研究,但始終貫穿在全書各章節(jié)中。在社會生活中,美雖然有共同性,如花不管是紅的、黃的、藍的……人們見到它們時,第一感覺是美的,當然這種美的對象往往是外在的,是人的第一感官能感知的,但有些美不光體現(xiàn)在外表的形式上,還存在于其客體的內(nèi)容上,要感知美感往往由審美主體的社會地位、經(jīng)濟地位、思想觀念所決定,在美學上稱為社會美,如崇高美。崇高美有兩種:首先是審美主體的價值立場,這種美沒有階級性;其次是涵蓋在審美主體價值立場之內(nèi)的具有階級立場的美。前者是與主體純價值立場相聯(lián)系的美,不帶有階級性,如在《美的常識》第四章“美與丑”中舉了一個相貌相當丑劣的哀駘的例子,雖說哀駘長得很丑,但女人們都很喜歡他、愿意嫁給他,這說明他與其他男人相比有其過人之處。這種過人之處的美,恰恰對女人們來說是有用的,是過好、過順日子所需要的??梢姡藢λ膶徝勒J識具有共同性:這男人雖丑,但內(nèi)心很美。這種美顯然一定是在女人審美意識的驅(qū)動下形成的。

上述談到的與階級立場緊密聯(lián)系的美,在書中也列舉了相關例子。這類社會美表現(xiàn)為與階級立場相關聯(lián)。階級立場不同,對美的內(nèi)質(zhì)的審美認識往往也是不同的。中國共產(chǎn)黨無論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年代,都能得到全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因為她代表的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眾的先鋒隊,站在了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為人民群眾謀幸福。所以,廣大人民群眾認為中國共產(chǎn)黨是最偉大的。這就是美的階級立場。對于中華之美與西方之美立場的不同,《美的常識》第二章也舉講了蘇格拉底赴死的故事。蘇格拉底強調(diào)信仰,認為人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死是美的、是至高無上的。但蘇格拉底是站在奴隸主貴族的立場上,為奴隸主貴族政權的復辟而赴死的。雖說他的赴死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或者說從他信仰的角度看有一定的美的意義,但他是站在奴隸主貴族的階級立場上,為一部分人或少數(shù)人的利益而死的,因此其美的內(nèi)質(zhì)又是狹隘的。

這個問題在《美的常識》第九章中已作了全面的闡述。前面已談到西方美是“模仿說”“理念說”。西方之美追求個人自由、個人自立和個人獨立思考,而中華之美則注重群體意識,認為群眾力量大,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晃鞣街莱绨輦€人奮斗,注重個體,追求個人幸福和個體價值實現(xiàn),而中華之美則提倡謙虛,提倡將個人價值與國家、群體利益相結合,在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個人利益必須服從群體利益,相信團結就是力量;西方之美倡導征服和極端的對外擴張、占有的理念,中華之美則講求“天人合一”“仁禮相依”和“含蓄溫和”等內(nèi)向主體精神。因此可以說,有什么樣的社會文化,便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美的立場。

《美的常識》認為,正是因為西方對美的認識是“理式”且靜止不變的,故當理念與客觀物自體的美的認識相脫離或不一致時,便會采取具有毀滅性的征服行動。美國對伊朗軍事領導人蘇萊曼氏的“斬首行動”就說明了西方征服文化的粗野和殘忍。他們認為,征服的手段就是毀滅,其結果必然走向“罪感文化”或“恥感文化”。無論是日本武士道精神,還是西方與宗教信仰相伴的生活,目的都是實現(xiàn)心理上的解脫或所謂信仰,用《美的常識》中的論述表達,即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美的最終結局是冷、快、悲。

《美的常識》最后概括了中華之美的四個特點——天人合一、仁禮相依、中得心源及中和溫厚?!疤烊撕弦弧笔敲赖幕A,強調(diào)世界是本源,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仁禮相依”體現(xiàn)了倫理和規(guī)矩結合,解決的是人自身和諧的問題;“中得心源”主要強調(diào)內(nèi)心感悟,即真、善、美的統(tǒng)一,最終體現(xiàn)在“樂”字上;“中和溫厚”是中華之美的概括,有中庸和諧的意思,以中和溫厚達到征服人心的目的。中華之美與西方之美相比,前者是開闊、博大、高尚的,而后者則是狹隘、渺小、中性的。中華之美不但體現(xiàn)了具有家國意識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還體現(xiàn)了具有全球意識、生態(tài)文明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崇高思想。

蔡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yǎng)感情為目的者也。”[2]他認為,只有美感教育才能使人摒棄雜念,超越現(xiàn)實利害,達到自由和理想的最高思想境界。《美的常識》就是秉承這個思想剖析了中西方之美的觀點,也為回應“如何開展中華美育工作”埋下伏筆。從前述對中西方之美的分析,即不同立場、不同價值取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的審美結果都是不同的,而且美育對人格塑造又十分重要。這時,美育的作用和意義便顯而易見了。

《美的常識》強調(diào),美育的目的是對人心靈和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而藝術教育則只是美育的重要內(nèi)容和手段?!度珖鴮W校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01—2010年)》指出:“學校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和內(nèi)容?!边@話也可以理解為,美育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目的,要在美術教育中將美育的核心內(nèi)容貫穿始終。《美的常識》第八章著重回答了“如何開展美育教育”這個問題。該書認為,美育的本質(zhì)和核心問題是要通過教育培養(yǎng)審美主體健康的審美觀念、審美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yǎng)審美主體審美的無功利意識,以達到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目的,通過美育灌輸?shù)恼?、善、美相統(tǒng)一的思想和理念,培養(yǎng)審美主體認識美、感受美的興趣和能力,通過具有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樣性的寓教于樂的手段,以達到潛移默化的育人目的。美育的主要渠道是藝術教育,藝術家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力量。這一章闡述的有關席勒、孔子、莊子的“三人游”,正是不約而同的?!叭擞巍闭f明,美育要根據(jù)人性特點,施以以人為本的教育,使人們在獲得藝術美感的過程中輕松、愉快地實現(xiàn)心靈教育的最佳效果。

綜上可見,《美的常識》與以往的美學叢書相比,有其獨到之處:易讀易懂,用故事的形式和簡潔的語言揭開了“美”的奧秘,準確生動地向讀者解答了“美是什么”“中華之美是什么”“美育為什么要以中華之美的教育內(nèi)容為主”等艱深的問題。

(陸祖鶴/上海市委宣傳部研究室)

參考文獻:

[1]老子.道德經(jīng)[M].南京:江蘇鳳凰出版社,2016.

[2]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論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猜你喜歡
常識美育中華
淺談美育對特殊兒童的影響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健康常識我知道
健康常識我知道
常識:哪杯更冰涼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美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