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士金
課堂是開展教育的關鍵渠道,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關鍵路徑,而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學校實施德育的主要陣地。新教育所倡導的理想課堂是具有實效性、創(chuàng)新性的課堂,是生活化、生命化的課堂,因此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如何推進理想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建設是我們道德與法治教研組一直在思考并努力的方向。
我國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優(yōu)化教學過程,強調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2016年新學年,思想品德教材改名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凸顯學習的過程性和實踐性,強調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進一步提出了探索“活動型”教學模式和“體驗式”學習模式的要求,在實踐、體驗、探索中生成知識、提高能力、涵養(yǎng)品格。這與新教育理想課堂的理念具有一致性,新教育理想課堂指出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參與度,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活動開展有效互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因此,可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符合主題的活動,增強學生的體驗性。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進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員能通過一系列心理互動的過程,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許多人在參與團體輔導過程中能夠得到成長、改善適應和加快發(fā)展。不過,如果誤用、濫用和盜用團體輔導,不僅會使團體成員蒙受傷害,學習錯誤的行為,加深其自卑感和挫敗感,而且會破壞團體輔導的專業(yè)信譽。因此,從事團體輔導的領導者必須不斷充實團體輔導的專業(yè)知識,掌握團體輔導的技巧.了解團體發(fā)展的過程,才能組織和實施有效的團體活動,協(xié)助成員真正解決問題,促進他們尋心發(fā)展和生活適應。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使適應正常的廣大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使其內心世界的豐富、精神生活的充實、潛能的發(fā)揮與人生價值的正確體現(xiàn)。從整體上看,有不少學生會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xiàn)出一些“問題”,其中大部分是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發(fā)展性問題。如學習能力差引起的學習困難,挫折承受力低而導致的情緒易波動等,屬于學生正常心理發(fā)展中有可能出現(xiàn)并可以理解的問題。學校需要針對這些學生的共同的成長課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應該以發(fā)展性心理輔導為重點,而團體心理輔導能充分地利用現(xiàn)有資源,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團體心理輔導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使個體在體驗式活動中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團體心理輔導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機結合,可以更有效的達到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良好心理品質和意志品質的目標和任務。同時,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中個人成長、情趣陶冶、情緒管理、自我認識、生命價值、意志品質、學習管理、人際溝通、孝老愛親、誠信友善等方面的內容比較適合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所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初中生年齡和認知能力,選擇合適的團體心理輔導游戲或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優(yōu)化心理品質,培養(yǎng)陽光少年,促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掌握比較豐富的團體心理輔導的知識和操作技巧。單純依靠原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累難以開展和勝任團體心理輔導工作,必須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心理學知識,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進修,并努力爭取獲得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上崗證、資格證。其次,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初中生身心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中個人成長、情趣陶冶、情緒管理、自我認識、生命價值、意志品質、學習管理、人際溝通、孝老愛親、誠信友善等方面的內容比較適合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還要根據(jù)初中生年齡和認知能力,選擇合適的團體心理輔導游戲或活動。每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要有充分的準備,絕不做無準備的輔導活動。
在《發(fā)現(xiàn)自己》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開展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我是誰》,五分鐘時間讓學生以“我是”的格式寫20個陳述句,然后依次劃掉與自己關系不大的句子,最后剩下的三條便是對自己最核心的認識。為了鼓勵那些長處和優(yōu)點不是很明顯的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閃光點,開展了《優(yōu)點大轟炸》的活動,讓被轟炸者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變自信,對他人產(chǎn)生信任和好感,在敘說他人優(yōu)點、學會欣賞同伴的同時,孩子們也更認真地評價了自己,在增強自信心基礎上正視自身缺點與不足。在《愛在家人間》的教學中,我開展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感恩父母》。給學生五分鐘時間,讓學生填寫一份《我所了解的父母》,填寫完后,學生組內分享,選擇3到5學生在班級分享?;顒臃从沉撕芏鄬W生對自己的父母不是很了解,提醒學生要更進一步增進親子關系,關心父母,愛父母,感恩父母要從了解溝通開始。在《集體生活邀請我》教學中,我開展了《同舟共濟》的活動,一張報紙的反復對折,參與者們想方設法使全體成員登上“船”。這個過程不僅需要參與者們之間的緊密配合,也需要他們之間的互相信任。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體會了團結合作的力量,懂得了如何與人合作。
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把課堂變成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陣地和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完成教學任務和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兩個任務,打造了促進老師專業(yè)成長和學生健康成長的理想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