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茶葉產(chǎn)區(qū)位于北緯33°以南鄂豫皖邊境的桐柏山、大別山北麓,年平均氣溫在15 ℃以上,極端最低溫度可達-10 ℃,年降水量1000~1200 mm,相對濕度75%~80%。河南省茶葉產(chǎn)區(qū)為中國東部茶區(qū)北界,茶樹越冬條件較差,易遭寒害、凍害。
寒害是指茶樹在生育期間遇到反常的低溫(一般在0 ℃以上)而遭受的災害,如春季的寒潮、秋季的寒露風等,導致茶樹萌芽推遲,生長緩慢。
凍害是指低空溫度或土壤溫度短時期降到0 ℃以下,使茶樹遭受傷害。茶樹受凍害后生機受到影響,產(chǎn)量下降,葉邊緣變褐色,葉片成褐紫色,嫩葉出現(xiàn)“麻點”“麻頭”。這種鮮葉制作的茶葉滋味、香氣均會受到影響。
為減輕寒害、凍害損失,種植茶樹應未雨綢繆,提出相應防護措施,使寒害、凍害對茶葉生產(chǎn)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茶園選地時要充分考慮有利于茶樹越冬的地形,以朝南、背風、向陽的山坡為宜。山頂風大土干,山腳夜冷霜大,因此茶樹大多種在山腰上。山地茶園最好就坡而建,因為坡地溫度一般比平地高2 ℃左右,而谷地溫度比平地要低2 ℃左右,谷地茶園兩旁盡量保留原有林木植被。
選用抗寒良種是解決茶樹受凍的根本途徑。我國北部茶區(qū)栽培的中小葉種茶樹抗寒力較強,這得益于北部茶區(qū)茶樹品種葉小、葉色深、葉肉厚、保護組織發(fā)達的特點。如山東茶園經(jīng)過30 多年的抗寒鍛煉,使得抗寒性強的茶樹葉片內(nèi)部柵欄組織、海綿組織的厚度增加率可達30%。故可考慮自繁自用,北部茶區(qū)茶樹品種已經(jīng)具備適應當?shù)貧夂驐l件的抗寒能力。
種植前深墾土壤并施以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地溫,有利于培育出健壯的樹勢,減輕寒害、凍害。
在開辟新茶園時,有意識地保留原有部分林木,營造防護林帶,以便阻擋寒流襲擊并擴大背風面,改善茶園小氣候,這是長期有效的保護措施。原有林帶或人工防護林帶方向最好垂直于冬季寒風方向,以便更有效減少寒風的危害。
合理運用各項茶園培育管理技術(shù),促進茶樹健壯成長,提高茶樹抗寒能力。
1.深耕培土。合理深耕,可促進細根向土壤下層伸展,增強抗寒能力。培土除可以保溫外,也有利于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保存根部的土壤水分,因而有防凍作用。在深耕的同時,將茶樹四周的泥土向茶樹根莖培高5~10 cm,培土對土層較薄的茶園效果更佳。
2.冬季覆蓋。茶園鋪草或蓬面蓋草的防凍效果顯著,其作用在于能控制落葉,抑制蒸發(fā),防止土壤凍結(jié),減輕低溫對光合作用的阻礙。在低溫來臨之前,用稻草或野草覆蓋土壤和茶叢,有預防寒風之效,但要注意防止覆蓋過厚,開春后及時撤除。鋪草能提高地溫1~2 ℃,減輕凍害,降低凍土深度,保護茶樹根系不因凍害而枯萎死亡。覆蓋可選用稻草、麥稈、豆秸、油菜稈、綠肥、麥殼、豆殼、菜籽殼和落葉、樹皮、木屑等,均勻攤放在茶樹行間,覆蓋不能太薄,一般在8 cm 以上,以不露土為宜。蓬面蓋草可防止葉片受凍以及干寒風侵襲所造成的過度蒸騰,可使夜間最低氣溫提高0.3~2.0 ℃。蓋草一般在小雪前后進行,翌年3 月上旬撤除覆蓋物,材料可選雜草、稻草、麥稈、松枝或塑料薄膜,以蓋而不嚴、稀疏見葉為宜,使茶樹既能正常進行呼吸,又能使呼吸放出的熱量有所聚積,還能提高冠面溫度。
3.茶園施肥。茶園施肥應做到“早施重施基肥,前促后控分次追肥”。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適當配用磷肥、鉀肥,做到早施、重施、深施。高緯度、高海拔地區(qū),深秋初冬氣溫下降快,茶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長停止期比一般茶區(qū)早,如推遲基肥施用時期,斷傷根系在當年難以恢復生長,就會加重茶樹凍害,處暑至白露施基肥較好?!扒按俸罂亍钡淖贩史椒ㄊ侵复翰?、夏茶前追肥可在茶芽萌動時進行,促進茶樹生長。秋季追肥應控制在立秋前后,不能過遲,否則秋梢生長期長,起不到后控作用,對茶樹越冬不利。
4.茶園灌溉。灌足越冬水,輔之行間鋪草,是有效的抗冬旱防凍技術(shù)。在晚間或霜凍發(fā)生前的夜間進行灌溉,其防霜作用可連續(xù)保持2~3 d,溫度平均可提高2~3 ℃。灌溉效應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灌溉水溫比土溫高,從而提高土溫。二是水汽凝結(jié),釋放熱量,阻止地表溫度下降。三是土壤導熱率增加,有利下層熱量向上層傳導,補充地表熱量的散失。
5.修剪和采摘。茶園的樹型以培養(yǎng)低矮茶蓬為宜,采用低位修剪,并適當控制修剪程度,增厚樹冠綠葉層,這樣可減輕寒風的襲擊。冬季和早春若有嚴重凍害發(fā)生,可將修剪措施移至春季氣溫穩(wěn)定回暖時,或春茶采摘后進行。茶葉采摘,做到“合理采摘,適時封園”,可以減輕茶樹凍害。合理采摘應著重考慮留葉時期以及適當減少秋茶產(chǎn)量和提早封園。如果秋茶采摘過遲,消耗養(yǎng)分量多,樹體易受凍害。幼年茶樹采摘要注意最后一次打頂輕采,使之采后至越冬前不再抽發(fā)新芽。
根據(jù)不同的寒害、凍害防護經(jīng)驗,因地制宜地利用物理方法,采取不同的措施對寒害、凍害加以防護。
1.熏煙法。熏煙法是當寒潮將要來臨時,根據(jù)風向、地勢、面積設堆,在氣溫降到2 ℃左右時點燃干草、谷糠等使之形成煙霧,這樣既可防止熱量擴散,又可使茶園升溫。霜凍發(fā)生期能夠借助煙幕防止土壤和茶樹表面失去大量熱量,起到“溫室效應”的作用。因為霜是夜間輻射冷卻時形成于物體或植物表面的水汽凝結(jié)現(xiàn)象,煙的遮蔽可使地面夜間輻射減少。水汽凝結(jié)于吸濕性煙粒上時能釋放熱量,可提高近地面空氣溫度,防止發(fā)生霜凍。
2.屏障法。平流霜凍的生成原因是冷空氣的流入,屏障法是防止平流霜凍的主要措施。防風林、防風墻、風障等可降低空氣的平流運動、提高氣溫、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提高土溫,從而減輕寒害、凍害對茶樹生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