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瓊
(哈爾濱華德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目前我國高等學校教育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課程,也是我國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
高等教育越來越具有普及化的趨勢,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更加普及以及質量不斷提高,但是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進度參差不齊。不同高校對待心理健康教育的態(tài)度有高有低,并且很多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朦朧不清,在心理教育施行過程中也有很多的遺漏。
如何才算是正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它的正確認知本質是什么?高校對這兩個問題認識的偏移,始終都在影響著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進程。有些大學將學生的行為不端正問題認定是心理方面問題,認為只需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解決,從而輕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加重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錯誤認知,很多學校是因為覺得部分大學生心理不健康或心理不正常發(fā)展才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堂。而且,有些授課教師也不覺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自身職責分內的事情,認為是專職的大學心理健康老師的任務,所以大學老師不積極主動為大學生心理健康下功夫,也有部分教師覺得自身任務繁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束手無措[1]。經(jīng)調查當代大學生的大部分心理健康問題都來自老師的“教學指導”“教育思想觀念錯誤”“管理手段”等,甚至是由師生之間的關系嚴峻而引起的。
1.各校師資力量不同。有些高校尤其是高等職業(yè)院校一般都缺少揮灑自如、行之有效的專業(y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授課教師普遍素質和專業(yè)水平不高,達不到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標準,教師團隊也不牢固,沒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校方對教師的挑選標準也沒有專業(yè)的驗證體系,以及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定位模糊。
2.許多大學沒有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施行組織,并且缺少相對應的投資或者學校缺少經(jīng)費來建設機構。
3.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開展也是問題,不少高校在心理課中只是將心理知識講授于學生,使心理健康教育課變得死板,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溝通性”“實踐性”“行動性”,也使課中學習過程以及結課考核的心理檢驗過于形式化。
4.教學理念的問題,從各高校心理課程內容分析,許多高校課程內容基本相同,總是在解決調理心理問題、心理測驗、心理問卷考查以及心理障礙咨詢方面下功夫,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防患引導工作”“心理分析專業(yè)化”“改善心理教育理念”“發(fā)展性咨詢”。部分學校也不重視施行心理鍛煉活動,反而只形式化的開辦心理健康課程。
5.部分高校因注重形式,未有效施行,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變得無足輕重,缺乏有效管理,校方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紊亂,使得心理健康課無標準化,即便教師專業(yè)水平足夠,教學也變得雜亂無章有心無力。
6.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理念研究不足,經(jīng)調研,許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較少,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低的學校都有共同點:缺乏“超前性研究”“理論性研究”“特性研究”“整體性研究”“充分了解”“成長性研究”。這些高校研究方向少,分析不夠密切,心理教學經(jīng)驗不足。
我們對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事實不能逃避,要理智地分析和了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出現(xiàn)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即便發(fā)現(xiàn)問題也沒有積極處理和有效處理這些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我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年,國家頒布了許多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足夠說明國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例如:共青團、衛(wèi)計委、教育部統(tǒng)一發(fā)布文件,旨要更加深入地鞏固以及革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施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雷厲風行,切合實際。并且文件中指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旨是:學校設置心理咨詢工作,鍛煉學生的優(yōu)秀心理素質,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以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進程為邏輯,標準化的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素質以及心理知識素質,增加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效率[2]。
對于心理教育,國外也有許多可借鑒的地方,比如國外的高校通知中講:“如果莘莘學子在學校的教育中得不到自己當前面對的困難、憧憬和迷茫恐慌的答案時,學校教師以及家長就會面臨極大地隱患,因為這些莘莘學子會以自己不正確的心理想法做出不可預測的取舍。”我國高校必須恰如其分、推陳出新的構建并完善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培養(yǎng)出更多專業(yè)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加倍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對學生負責,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師和學生認知中的關鍵性嚴重性。我們需深刻地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所有高校學生理應獲得的,不可將就的基本心理權益,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施行過程中不可缺少每一位大學生,做到全方位、全進程地開展,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效率。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朝著正確無誤的方向施行,在對心理健康教育足夠重視的同時,還要預防只片面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等問題。
我國大學心理健康教育需革新教學思路,進行超前性研究,從根本上將診治大學生的心理“疾病”“問題”“障礙”轉變?yōu)轭A防大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培養(yǎng)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需進行事項涵蓋為:協(xié)助大學生以積極正向的態(tài)度看待自身心理問題,講授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要領,普及心理調適能力,剖析學生心理,廣泛傳布心理健康理論。要將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著重貫徹到每個高校,每一個院系,嚴格落實、嚴格施行、固本強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各個學校要根據(jù)自身特色切合實際來構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當今大學需要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預防作為重要課程來安排,使學生受到“教學”“咨詢”“診療”“預防”“課內外”“疏導”相結合的完備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并且,需持續(xù)加強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機制。建設機制的根本性準則是:知識的普及和心理咨詢融合,心理教學和心理熏陶融合,心理和思想兩種教育形式融合,診治心理問題和預防心理問題融合,課中學習和校園活動融合。爭取一所高校研究變?yōu)槎鄠€高校合作,分享和探討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統(tǒng)一教學模式,帶動教育水平低的高校,防止部分高校依舊不重視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改變部分學校隔岸觀火的梯度。高校之間互相探討研究,也防止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反復使用和耗損。
各高校也可以根據(jù)學生情況,比如大學生的“生活”“本質”“心理”來構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并且除必修心理知識之外,另構建廣泛性的選修心理課堂,必須要帶著指向性和心理教學經(jīng)驗來構建教學內容。并且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貫徹大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各年級以及不同專業(yè)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新生入學時課中只進行適應和了解心理教育,大二時進行學生情感愛情方面的心理輔導,四年級時主要進行工作以及力求上進的心理輔導[3]。如今,要革新思想,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只單單教授心理知識,需有“實踐性”“行動性”“溝通性”并要帶著指向性,相關性以及趣味性去教學。
根據(jù)有關規(guī)章制度,恰當有效地判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數(shù)量,培養(yǎng)組建出符合本校特色的專業(yè)化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團隊內需包括:“專職”和“兼職”職員,“授課老師”以及“學生心理輔導老師”。并且將大學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到各個階層,包括其他專業(yè)老師和導員,提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體現(xiàn)出學校的專業(yè)化水平。積極力求實現(xiàn)校內外專業(yè)水平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專職人員的援助和指引,構建出一支專業(yè)過硬、教師為主干、融合專兼職人員、不同學界相結合、專業(yè)能力水平高、教師組穩(wěn)定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團隊。進行或增加教師專業(yè)水平進修,把心理健康師資的培養(yǎng)和進修歸入學校教師培訓計劃,并且完全支持和激勵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通過自我訓練、函授等方式來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水平和資歷,同時,學校方面要抓緊將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量和職稱評定出來。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非常龐雜的系統(tǒng)工程。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欲取得成效,就務必達成多個層面的根基革新:工作方向需實現(xiàn)從強調預防和診治心理障礙疾病向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強心理素養(yǎng)為主,工作取向應實現(xiàn)從注重“矯正性”“障礙性”向以“積極性”“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為方向轉變,工作隊伍應實現(xiàn)從少培訓,不規(guī)范向“專業(yè)化”轉變,工作內容應實現(xiàn)從過去單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務性活動向加強理論研究、拓展工作外延、提升工作水平轉變。我們應當理性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科學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趨向,積極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的根本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