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善良的學者,一個善良的車夫,在時光無涯的長河里相遇。他們讓我們看到了人情味醞釀出的芬芳,清香四溢。一輛車、一家人、一瓶香油、一包雞蛋產生出一段“愧怍”的情愫。他們以溫暖的態(tài)度抵抗世俗的冰冷;他們彼此照亮,用溫暖傳遞溫暖,善良守護善良。
由于經歷和閱歷的增長,面對這樣樸素且直擊心靈的文章時,我不免會生出許多感悟。最終,我以文學的姿態(tài)讓學生閱讀、感受,和他們一樣都做讀者,回歸讀者的身份,以讀者的視角開啟《老王》的探索之路。
文章開篇即是“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一名學者,一個車夫,由簡簡單單的三個動作串聯起來,傳遞出的信息是一種簡單自然又友好的相處模式,看不到居高臨下,看到的只有溫暖友善,互相傾聽。接著老王向“我”談起自己的工作經歷:當時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但那時候他“腦袋慢”“沒繞過來”“晚了一步”,就“進不去了”,只好單干。文中用到的詞語是“失群落伍”,老王的處境是可憐且孤單的。老王住在荒僻胡同中塌敗的小屋里,靠著活命的只有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他的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還沒出息,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的親人。在職業(yè)環(huán)境中,老王形單影只;在家庭環(huán)境里,老王是煢煢無依。他的一生凄涼艱難。
文中提到了老王瞎掉的那只“田螺眼”。有人說是“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瞎掉了一只眼。”“我”說:“他也許是從小營養(yǎng)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該是更深的不幸?!?“我”的女兒送了老王一大瓶魚肝油,治療他的眼睛。一個孤獨且身患殘疾的人,本該是被人照顧的角色,但被未經證實的流言所構陷。前者未經證實,就妄加揣測、妄下斷語。后者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還關照他的身體,內心生出的是同情和悲憫。通過對照,我們看到的是“我”的仁慈和善良。
也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困頓、身體殘疾的人,在給“我”家送冰時,車費要減半,“我”不要他減半。他每天清晨抱著冰上三樓,代“我家”放入冰箱,送的冰比別家大一倍,冰價卻相等??梢?,身殘窮苦的老王卻有一顆熱心誠懇、淳樸善良的感恩之心。錢鐘書生病,老王送他看病,堅決不肯拿錢。他說:“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我”一定要給錢,他啞著嗓子悄悄問,還有錢嗎?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皢≈ぷ印闭f明老王身體不好,也許已經在為下文他枯如槁木的身體做鋪墊。他也了解到楊絳一家的處境極為艱難,在如此困頓的時刻,老王用最直白質樸的語言傳遞著最真誠的問候。他擔心,“我們一家”是否真的能度過困境。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隨著各種思潮起起落落,但這些對老王沒有產生絲毫影響,他的世界里只有最單純的關心。一句“不要錢”,一聲“悄悄問”,吐出來的是人情的真和暖。老王不要錢,他能感到楊絳一家的不安和困窘。楊絳堅決給錢,她能體味老王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在那樣冰冷的社會環(huán)境下,善良的人們用愛的色調調出了最絢爛的色彩。
在《丙午丁未年紀事——烏云與金邊》中,楊絳曾說:“常言彩云易散,烏云也何嘗能永遠占領天空。烏云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記憶里不易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著光和熱的金邊?!睏罱{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相信人與人之間有那道善良的金邊,她會用善意的眼光看待別人、看待生活,別人和生活也會以善意來回贈她。
文中描寫老王身體狀態(tài)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字:“直”。全文共使用了六次“直”字,老王直著身體走,“直僵僵”可見身體狀態(tài)已經十分糟糕。老王此時的生命狀態(tài)可以用以下詞語概括:病入膏肓、行將就木、面如死灰……相對應楊絳的反應:吃驚、強笑、趕忙、擔心……文中一系列動詞照應著“我”的行為和心理。
看見老王直僵僵的身體,像棺材里倒出來的,“我”吃驚了。之前知道老王生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錢吃藥不見好,開始幾個月還能扶病前來,以后只能傳話了?,F在一開門,看見老王如此情狀,“吃驚”表現出“我”對老王身體呈現出巨大變化而感到震驚。當老王對“我”伸出雙手給東西時,“我忙去接”,一個“忙”字,說明了“我”第一時間要領下老王的這份好意。“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的記憶里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在作者的記憶中,雞蛋是有限的,有限的雞蛋是數不完的,因為這是老王充滿善意關懷的情感,這種情感用數量無法估量。當“我”轉身進屋,老王制止了“我”,說了一句話:“我不是要錢。” “我趕忙解釋”,一個“趕忙”和后面的話連在一起,我想楊絳會不會這樣想:別人給的話,我也會領受這份善意,也會給錢,更何況是生存和生活都舉步維艱的老王,他還要治病花錢,我想老王會理解我這樣做。情節(jié)繼續(xù)向后,“我怎么給老王錢的?”“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給他?!卑u蛋的包是破的,老王的生活是貧困的,“我”依然疊好還給老王,這樣細微的動作,折射出的是一種情感和人格上的對等?!拔腋械奖浮边@一句,是楊絳的心里在地震,起起伏伏、波瀾不平,她在真實書寫自己的心靈。
老王就這樣拖著直僵僵的身體下了樓,聽說第二天去世了,其他的細節(jié)“我”再沒多問?!拔摇被丶铱粗€沒動用的香油和雞蛋追憶起和老王的對答?!拔覞u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边@份愧怍是楊絳式的愧怍,這份愧怍也基于她的善良和悲憫。在整個文本之中,我們看到了老王和“我”的守望相助?;貞浐屠贤踅煌狞c點滴滴,“我”逐漸體會和發(fā)現了老王用骨子里的善良歌唱生活。和老王相比,在身份和境遇上是比老王要好一些,“我”應該再去多關愛一下老王,不僅僅是身體,更多是心理。這是作為知識分子對于“善”的反省和良知。于是乎,“愧怍”好像容易理解了,它是老王來的時候,“我”沒有給他倒一杯茶喝;它是老王來送東西,“我”卻給了他錢……作者的愧怍,表現了同樣身處困窘之下的一個知識分子對待苦難人們的悲憫情懷。這是作為知識分子對于“善”的反省和良知。楊絳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八十四歲,已至耄耋之年的她內心還如此被觸痛,她回憶并觸摸著那抹溫暖的靈魂,善良是她一生的習慣。
我問學生,也在問自己:“為什么老王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直著身子都要去給楊絳送雞蛋和香油?”基本上大家都能想到關鍵詞:感激、感恩。除了上述,再生發(fā),有學生說:“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應該最想見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人。”有學生說:“他想被作者一家記住,曾經有他這樣的人出現在他們的生命里?!边€有學生舉著像火炬一樣的手說:“老師?,我想老王是想和這個世界好好告別。”我當時就震悚了一下,銘記、告別、留戀……這些詞匯彰顯著生命的不舍和終結。心中有牽掛,有人記得,或許這便是活著的最大幸福和意義。
如是,學生們寫下這樣的話:“人道關懷,如同溫暖的紐帶,或許是你驀然回首中的回眸一笑,也許是你那有力的手給他(她)肩膀一拍?!薄袄贤跏且粋€不幸者,無論從身體、家庭、職業(yè)哪一方面來說,都稱不上幸運。但幸運的是,他曾遇到作者給予的溫和陽光,雖不強烈,但溫暖卻可以直達內心深處。這就是平等,讓我們擁抱平等?!薄巴椴恍艺?,是一種高貴的品格。同情可以溫暖社會的冷酷,告別不幸者的孤獨,同時溫暖人心。文中楊絳一家和老王互相幫助,相互給予,溫暖這個世界。我更希望,同情身邊每一個不幸者?!薄叭说狸P懷是一種道德至上的表現,它不僅體現于同情,更體現于尊重與人格平等。有辱尊嚴的施舍不是人道關懷。本文中,作者一家給老王送魚肝油、照顧生意,老王送錢先生看病、送冰、送香油和雞蛋,老王與楊絳一家相互溫暖、互相尊重,這便是人道關懷?!?/p>
學生的思考和表達帶給了我巨大的震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著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焙⒆觽兊南乙艚M成了一篇宏大的樂章,震撼著我的心弦。他們在不斷地給我靈感,在眼神與眼神的碰撞中,情感在這一刻互相交錯匯合。從灌輸走向對話,由單向影響轉向雙向交流,教師與學生就能在教育中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共同提高。
楊絳先生的文筆有一種安靜的力量,沉靜簡潔、真實平淡,但又非常耐嚼,到最后余味無窮。樸素的文章內容跳動著生命的律動。在她的文字里,我們能感受到人性的至善至美。好像一切發(fā)生過,好像一切也未曾發(fā)生。她以至誠之心,穿越生命的荒野與坦途。九十六歲的楊絳在她的《走到人生邊上》一書中說:“靈性是識別是非、善惡、美丑等道德標準的本能;良心是鼓勵并督促為人行事的道德心……就是人的良知良能。這是人所共有而又是人所特有的本性。凡是人,不論貧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靈性良心?!边@種良知良能就是人道主義精神。作為一個教育人,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該對這種教育作用有明晰的認識。初中的孩子正處在大量吸收科學知識的階段,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真、善、美。作者的深刻反思、自省、自我拷問有著警醒人心的力量。楊絳顯現出的是一個正直善良的知識分子敢于解剖自己的氣量,了解這些,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高尚的人格。人類社會,是由一個個生命組成的,生命高于一切。
人生如逆旅,楊絳一家和老王迎難而上,他們是暗夜里彼此的光亮,他們互相用信仰支撐著信仰,善良體察著善良。生活中還有老李、老胡、小張、小趙。多一點勇氣,多一點溫柔,多一點清醒,黑暗里有光明,平凡里有確幸,因為,這時節(jié),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作者簡介:宋昀其,女,碩士研究生,甘肅省蘭州八中,初級,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責任編輯 于美琪)